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正值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访美期间,这么能够体现英美两国民众“兄弟般情谊”的重大新闻,两国媒体当然都不会放过。在媒体的大肆宣扬下,捐赠支票和寄养申请像雪片一样涌向了范德比尔特教育基金会。
“德行善举才是惟一不败的投资。”约翰很快就对艾尔弗雷德的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以前他只知道做慈善是不会亏本的,但没想到回报会来得这么快。他们还没来得及做任何实质性的工作,就先从中获利了。
首先,是乔治六世在于罗斯福总统的会谈中,特别对范德比尔特教育基金会的善举表示了感谢。这消息一经媒体披露后,很快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股票价格就出现了小幅上扬。
直接负责此事的艾尔弗雷德更是得到了两国民众的普遍敬仰。甚至有传闻说,如果不是美国法律禁止公民接受外国贵族荣誉称号的话,艾尔弗雷德至少可以在年底的授勋仪式中捞到一个KBE(骑士爵位)。
就连没有抛头露面的约翰也从中沾了不少光。当在他跟英国军方人士打交道时,脑袋顶上的那个范德比尔特家族光环,给他提供了不少便利。
特别是这些天,他与萨默维尔中校的关系有了质的飞跃。对方把约翰一家视为可以信赖的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不少英国军方和政府官员。
别看萨默维尔自己只是个空军中校,但他背后的萨默维尔家族在英国可是老牌豪门了。他的祖上是英国大航海时代最早的一批海上冒险者,在英国近代殖民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虽然他们家不是传统的英国大贵族,但几乎每一代都有家族成员被封爵,不是殖民地总督就是军方高级将领。如今,萨默维尔家族不仅在英格兰南部和英帝国海外殖民地拥有大量财富,在英国军界的影响力也非同小可。
比如萨默维尔中校的哥哥——詹姆斯·萨默维尔,目前就是皇家海军地中海H舰队的中将司令,不久前在直布罗陀炮击法国舰队的就是他。(詹姆斯·萨默维尔在战争后期不仅晋升为了皇家海军元帅,还被册封为了勋爵。)
对于萨默维尔表示出来的善意,约翰当然要给予积极回应的,他热情地邀请萨默维尔及其他几位英国同僚去自己家里做客。对方答应得都很爽快,特别是在约翰向他们透露,刚刚上任的美国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也会出席的前提下。
和史汀生叔叔一样,诺克斯也是共和党中的主战派。1936年,诺克斯曾经作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与艾尔弗·兰登搭档参选,结果惨败在罗斯福手下,只赢得了缅因州和佛蒙特州两个州的选举人票。
如今,他和好友史汀生双双出任了民主党政府的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正是罗斯福团结国内反法西斯力量,消弭两党分争,共同应对外来战争威胁的重要标志。
约翰与诺克斯的关系,虽然不如跟史汀生来的亲密,但也算不上陌生。说起来,他和诺克斯甚至还有一点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诺克斯夫人的母亲和约翰三伯的前妻是姐妹。也就是说,威廉和哈罗德两兄弟要管诺克斯叫表姐夫。
有这层关系在,约翰邀请诺克斯夫妇来家里参加次私人聚会还是没问题的。更何况诺克斯刚上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帮助英国人,保持大西洋航线的畅通。能够亲自了解一下英国海军护航编队一线舰长们的意见,对他接下来的工作也是有帮助的。
事实上,当晚的客人中,诺克斯夫妇是第一个到的。一进门,胖胖的诺克斯夫人就亲热地挽着阿黛尔,开始传授她的育儿大法。
“阿黛尔,上周我还跟莉莉丝(哈罗德的夫人)说,你这次怀的肯定是个男孩,我在这方面的感觉一向很准的。”诺克斯夫人盯着阿黛尔的肚子看了半天,很自信地宣布了她的判断。
“谢谢,我和约翰也一直希望有个男孩。”诺克斯夫人比阿黛尔大了快30岁,这辈子生了四个孩子,全部都是男孩。听到她这么笃定自己怀的是儿子,阿黛尔还是非常开心的。
约翰倒不认为诺克斯夫人在这种事上的“丰富经验”能有多大的权威性,但好听的话谁不爱听。他顺嘴恭维了一下诺克斯夫人育儿有方,勾得对方说了不少自家孩子小时候的趣事,一时间家里的气氛非常轻松愉快。
过了一会,萨默维尔和一帮皇家海军军官也到了。“晚上好,约翰。很荣幸见到您,善良的夫人。”
约翰曾对萨默维尔说起过,家族基金会是在阿黛尔的启发下才发起了这次帮助英国疏散儿童的计划。所以萨默维尔对阿黛尔非常有好感,还特地去买了一柄法国宫廷样式的银汤匙作为礼物。(中世纪,欧洲贵族的孩子在受洗礼时会收到银汤匙作为礼物,这也是“含着银汤匙出生”这句话的由来。后来,银汤匙就演变成了家族财富的象征。给即将或者刚刚出生的孩子送银汤匙,是在祝福他今后能顺利继承家族财富。)
晚餐的时候,由于有阿黛尔和诺克斯夫人在场,男人们没有过多得讨论战争。话题都是围绕着乔治六世此次的访问展开的。不过很快,大家讨论的焦点就转到了那个“专注坑弟100年”的温莎公爵身上。
“公爵和辛普森夫人仍然在葡萄牙吗?”阿黛尔好奇地问萨默维尔。
“他们还在里斯本。法兰西战役开始后,公爵夫妇先从巴黎跑到了法国南部,然后又去那里。不过最近,弗朗哥将军对他们发出了邀请,希望他们去马德里访问。”萨默维尔对这个亲纳粹的前国王不是很感冒:“政府和议会已经多次要求他立刻回国了,但是公爵都没有回应。”
“他得底想要什么?公开跟自己的弟弟作对吗?”
“据说德国人已经跟他接触过了,想让他公开反对国王陛下,说一些宣扬英德传统友谊,双方之间的战争是不对的这类的话。不过公爵拒绝了,他说那是违反宪法的,英国公民不能反对国王。”诺克斯端着一杯葡萄酒,笑着说道。
“我1938年在巴黎的丽兹酒店远远地见过公爵夫妇一次,那时候他才刚刚退位没多久呢。这个世界变化真快,公爵去了葡萄牙,荷兰威廉明娜女王和挪威哈康七世去了伦敦,比利时的利奥波德三世被软禁,威廉二世也在荷兰去世了,而乔治六世陛下则来了华盛顿。”
阿黛尔的这番话纯属是在感慨世事无常,而约翰这个时候却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后世很多网友都曾热议过,如果英国这个时候接受了德国的和谈提议会怎么样?
第五十四章 王室的黑历史()
在后世,网上一直有一种观点,希特勒并不想跟英国人打仗。是邱胖子非要跟对方死磕,结果拼光了大英帝国的老底,白白便宜了美国人。
以约翰两世的经验来看,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对的部分是,希特勒确实并不想跟英国打仗。
众所周知,希特勒这个波西米亚下士除了对北欧神话和占星术着迷外,还对欧洲传统贵族存在天生的好感。第三帝国成立后,旧时代的德国贵族们仍然保留着他们的庄园和城堡。而这一点跟国家社会主义的某些理念是相违背的。
历史上,希特勒也一直对贵族出身的军官较为优容,哪怕那些人和他并不是一条心。比如那个在他会议桌底下放炸弹的冯…施陶芬贝尔伯爵(符腾堡王国贵族),他在东线被炸成残废后,希特勒还是慷慨地给了他一个柏林预备役师的指挥权,要是平民出身的军官,早就回家凉快去了。
希特勒似乎很享受那种能够给予欧洲各国王室和古老贵族们“慷慨的施舍”的感觉。把他们当做是承托自己“伟大之处”的绝佳背景板。在这一点上,他跟前德皇威廉二世有点相似。
一战时期,威廉二世就是一边与英国争斗不休,一边又很喜欢他的英国亲戚们(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亲外孙)。在确保自己胜利者地位的前提下,他很乐于保护他的那些亲戚们,给予他们与其身份相匹配的荣誉和地位,让他们在自己的羽翼下继续享受贵族的荣光。
当然了,希特勒的个人态度只是一个方面。虽然作为独裁者,他的个人意愿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的政策走向。但在英德关系这种重大问题上,起绝对作用的还是两个国家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那么,德国有必须要进攻英国本土的需求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不列颠岛对德国的吸引力并不大。德国需要的是斯堪的纳维亚的铁矿、罗马尼亚、高加索甚至伊拉克的石油,至于大不列颠岛上的煤,德国人自己多得是。从国家战略角度上说,巴尔干、土耳其和埃及都比大不列颠岛来的重要。
从战争角度来说,德国人目前的优势主要是在陆军和空军上,他们的海军跟英国比起来实在太弱了。充其量也就只能打打破交战,欺负一下英国商船队。前段时间跨海进攻挪威,德国海军都能伤筋动骨,更别说越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本土了。
所以,对于德国来说,进攻英国本土的性价比并不高。打下来又能怎样,英国人拍拍屁股,还能去澳大利亚、加拿大继续跟他们打下去。德国装甲大军还能跨过大洋不成。
所以,如果英国这时候能够承认德国目前在欧洲大陆取得的战果,德国人是不介意给予英国“和平和友谊”的。
后世这种网上观点错误的地方在于,不是邱胖子非要跟对方死磕,而是英国一旦讲和就等于“自绝于”欧洲,从此丢掉对世界的领导权。拼一拼还有一线希望,坐看日耳曼人重新建立新的欧洲秩序,那就等于慢性自杀。
在英国,绝大部分政治家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才会支持丘吉尔与德国硬拼到底。要只是邱胖子非要跟希特勒死磕,议会投票换个首相不就完了,哪需要这么费事。
不过,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对英国的这种“善意”也并非完全没有市场。据约翰所知,一直到伦敦遭遇轰炸后之前,英国王室都还一直对英德和解抱有幻想。
国王乔治六世、伊丽莎白王后甚至玛丽王太后都一直保持着与德国科堡公爵和黑森家族成员的书信往来。后世,英国《太阳报》还刊登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幼年时行“纳粹礼”的照片,在全世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其实,英国王室对德国有好感这一点都不奇怪,谁让他们是纯种的德国人呢。早在1714年,安娜女王逝世后,英国王位就落到了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公爵手中(史称乔治一世)。
之后几百年,英国王室的每一代国王都会迎娶德国公主为王后,就连缔造了“日不落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都嫁给了她的德国表哥阿尔伯特王子。英国王室甚至由此换了另一个更德国范儿的名字,叫“萨克森…科堡…哥塔王朝”。
虽然一战时期,考虑到英国民众对德国的反感情绪,乔治五世不得不将王室的姓改为了本土化的“温莎”,但这也只是个文字游戏,血统还是那个血统。就连现在的乔治六世,即位之前用的也是艾尔伯特这个德国名字。
至于约翰他们正在餐桌上讨论的温莎公爵,那更是一个铁杆“德粉”。因为苏联人把他的教父——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都突突了,温莎公爵极端仇视苏联,并把希特勒和纳粹德国视为抵御邪恶苏联的欧洲防卫者。他在位的时候,曾经力劝首相鲍德温,不要对德国1936年违反《凡尔赛和约》,派军进入莱茵非武装区的行为采取军事制裁。
不过在座的诸位并不相信温莎公爵会彻底倒向德国。人家毕竟是当过国王的人,又不傻,屁股该坐在哪边还是清楚的。
英国要是完了,他就什么也不是。在希特勒的阴影下做个傀儡国王,还不如他现在当公爵来的舒坦呢。
在约翰看来,温莎公爵这个“情圣”是在绕着“不忠”和“表里不一”的边缘跳舞。他和希特勒之间的“暧昧”,就像是夜总会中的打情骂俏一样,总是暗示很多但履行很少。
约翰记得,历史上,这位公爵很快就会被发配到巴哈马群岛担任总督,在英国特工的监视下度过整个二战岁月。而他那些写给希特勒和其他纳粹高官的敏感信件,则会在战争末期,被英国军情五处传奇特工安东尼·布伦特秘密取回,以免战后危及王室声誉。
相比较而言,约翰更同情温莎公爵那个口吃的弟弟。因为自己哥哥的亲纳粹举动,乔治六世不得不在战争期间带着妻子和女儿坚守在伦敦,以“实际行动”来挽回民众对王室的信任,宣告他们已经跟不学好的德国亲戚彻底一刀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