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玄与李钟、周涌对望一眼,跟在他后边相继入堂。

    魏昶和郭济的关系还算不错,没料到他翻脸不认人,出口就是“请明府斩郡丞”,又羞又怒,说道:“刘辟一起,从者必众,现我城中只有郡兵三千,京师也不知会不会驰援吾郡,平舆恐终不能全。我劝府君弃城,也是为了府君着想啊!”

    郭济大声说道:“平舆沟深垒高,城墙坚固,郡兵虽只有三千,但城中大户众多,合其宾客、徒附、奴婢,可得数千人,除此之外,城中百姓数万,去其老弱妇女,能协防杀贼的青壮亦有万人。外有坚城高墙,内有两万能战的军民。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自逸。何忧之有?”

    郭济是平舆人,宗族、家人全在平舆,一旦弃城,大乱一起,死无遗类。所以,他坚决反对魏昶,死也不肯弃城。

    太守虽然刚愎自用,虽然在知道太平道将要造反后惊惶忧惧,但毕竟和魏昶不同,怎么说也是个士子,他家在老家也算个名门,不管是为了家族的清誉,还是为了个人的美名,都不可能未战先逃。

    他干哑着嗓子说道:“仲淮说得对。我城中郡兵虽不多,但这两天,袁、陈、张、赵诸氏的家长,还有仲淮家的家长,我都见过了,他们愿意组织族人、宾客、徒附、奴婢协助守城。功曹椽这两日在城中招募壮勇,也招来了不少勇士。莫说妖贼还没起乱,就是起了,依现下的兵力、人手也能守住城池,魏丞多虑了。”

    他顿了下,问郭济:“仲淮,你说‘兵食有余’,城中现有存粮多少?”

    “足够万人吃用半年。”

    这是个好消息。太守紧蹙的眉头略微松开了点,叫郭济、桓玄等人入座,问桓玄:“郡兵如何?”

    桓玄简略地汇报了一遍,最后说道:“刘辟至今不见踪迹,大乱或许就在不久后。大乱一起,城中怕会汹汹。为安民心,伯涛有一计献给明府。”

    “噢?何计?”

    桓玄示意周涌说。周涌说道:“请明府到时候宣告城中,就说明府是奉命守城的,并说洛阳援军不日即至。”

    “好,好。正该如此。”

    在太守看来,周涌的这条计策固是好计,但远非当务之急,毕竟乱事还没起。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只过了一夜,周涌的这条计策就用上了。

    雪夜攻庄后第三天,刘辟围城。放眼城下,无边无际,都是额抹黄巾的太平道信徒。

    (本章完)

第568章 虏兵势盛欲摧城 部曲义勇先登击() 
桓玄站在城头,向城外看。雪,早停了。由近至远,城下的空地、城外的旷地,长长的官道、远处的田野林木,白皑皑一片。

    现在整个城都被围住了。远处、近处,东边、西边,官道上、城外的旷地上,原野上、林木中,除了护城河那一面,到处是大多衣衫褴褛、拿着五花八门兵器的黄巾士卒。粗略计算,至少上万人。还有更多的人正在从远处奔来,隔得远,望上去他们似乎只有蚂蚁大小,然而满山遍野都是。

    平舆的城墙很高,站在高处,极目远望,一个词儿跃上桓玄的脑海:“飞蛾群蚁。”

    站得高,风很冷。高处不胜寒,他浑身透骨冰凉。

    赵太守、魏昶、袁尧、陈佑、郭济等也闻讯赶了来,站在他的身边。

    太守抓住城垛,强撑着站稳,望着城外,喃喃地说道:“真是蛾贼。”他也有和桓玄类似的感触。

    桓玄想起了主公周澈的一句话:“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这话用在眼下似极为合适。

    他看得很清楚,城外近处的那些黄巾军,基本没有穿铠甲的,也没几个拿着正经兵器的,很多拿的是农具,如锨、锄之类,更穷一点,大约家里连农具都没有的,用的是竹枪、木棍,装备可谓简陋之极。用这些武器,连一个攻城的大型军械都没有,能把平舆这样的坚城打下来么?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可他们还是来了,就如飞蛾扑火一样。为什么?因为宗教的狂热?

    桓玄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之前也起事过,他很明白城下的黄巾军。

    “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在“火”看来,飞蛾固是自寻死路,可在“飞蛾”看来,这又何尝不是他们奔向光明的唯一道路?连年灾害,朝廷无道,地方贪残,豪强不法,造反是个死,不造反还是个死,不如搏命一死,所以,明知是火,他们还是来了。

    周涌细细观察城外的黄巾军,说道:“妖贼虽众,多散乱无纪律,不足畏。”遥指某处,又道,“唯独彼处,贼众稍有纪律,颇能列队结阵,是他们渠帅所在么?”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城外少说又添了两三千人。

    人数虽多,只是却如周涌所言,九成以上的都散乱无纪律,东一堆,西一块,尽管也有小帅之类的头领在他们中间奔跑喝叫,拼命约束,然而成效不大。

    唯独周涌手指的那块田野,距城大约五六里,立着一两千人,颇有纪律,与别的人众相比泾渭分明,远远望去,他们的武器也较好,矛、戟、弓弩皆有,最差的也是刀剑。李钟眼尖,还看见其中有数百披挂盔甲的甲士,并及数百牵马的骑士。

    “那个人是刘辟么?”

    这队人马前边,有辆高大的战车,一个人站在车上,正按剑向城头望来。不时有人或骑马、或徒步跑到车前,像是请示什么,接到命令后,即返回原地,继续指挥部众围城。受李钟的提醒,众人看了片刻,明显看出,此人定就是城外黄巾军的渠帅了。黄巾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太平道,本郡太平道的渠帅除了刘辟,又还能是谁呢?

    刘辟所站的战车左右,一字排开停放了二三十辆鼓车。每辆鼓车中各有两个鼓手。可能是刘辟下了什么命令,鼓手们开始擂鼓。起初,因为城外人众喧哗,鼓声不响。渐渐的,听到鼓声的黄巾士卒接连安静下来。“咚”、“咚”、“咚”,沉闷的鼓声清晰地传入了城头诸人的耳中。

    鼓声的频率不快,暗合了心跳的节奏,起先不觉得,等城外安静下来,再听这不紧不慢的鼓声时,诸人分明感到了蕴含其中的坚决之意。

    恍惚里,那无边无垠的白原上无边无际的黄头巾好似成了茫茫大海,而平舆城则仿佛是一艘独自航行的小船,风云变色,暴雨将至。

    一种说不出的压力弥漫诸人心头。

    太守觉得气闷,不安地挪了下脚,没话找话似的说道:“刘辟想干什么?”

    郭济答道:“不外乎示威罢了。”

    战车上的刘辟抽出佩剑,斜指城头,大呼了一句。

    立在他身后、左右的甲士、轻卒、骑士随之举起兵器,齐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城外一两万人同时舞动各色的兵器,嘶声狂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近一两万人的大呼本就震耳欲聋,响遏行云,更何况是在骤然安静之后的骤然呼喊?声势越加惊人!说是平地起了一声春雷都形容得小了。

    城头诸人适才刚受到一股说不出的压力,猛然闻此惊天动地的大呼,以桓玄之勇毅都被吓了一跳,只觉心脏差点从口中跳出,更别说其它胆小怯懦之人了。

    太守腿一软,好悬没瘫倒地上。

    桓玄眼明手快,急将他扯住,牢牢抓着他的胳膊,低声说道:“明府万不可倒!”太守,“郡将”也,一郡之主将。他要是栽倒城头,不用说,城上郡兵们的士气马上跌落谷底。饶是如此,桓玄已听到劈劈啪啪的一片声响,打眼观瞧,是一些守城的郡兵被吓得失手掉了兵器。

    太守脸色苍白,捂着胸口,摇摇晃晃,反手抓住桓玄,颤声说道:“蛾贼人众,声势好生惊人!”

    周涌也被吓了一跳,不过他年轻,反应快,恢复得快,很快就平复好了心情,笑道:“刘辟小有智谋,知道先声夺人。不过只可惜,也只是小有智谋而已。明府可知?当其领众来前,老实说,我还有些担忧咱们能不能守住城池,今见其领贼众到,我却是放下心了。”

    “为何?”

    “孙子云:‘教习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兵卒若乱,即使主将贤良,亦不能获胜。波才虽小有智谋,奈何贼众本为农人,仓促骤起,没有经过教习训练,兵甲不全、无有纪律、不懂战阵之道,叫喊的声音再大,又奈我何?又孙子云:‘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城外贼众多半面带菜色,脚下虚浮无力,也不知饿了多久了。吾军坐守坚城,士卒饱食,兵器铠甲精良;彼等执锄、锨之属,冒天寒地冻,聚於野外,饥寒交迫,非我敌也。”

    太守连连点头,说道:“甚是,甚是!”脸色好看了一点,松开了桓玄,站直身子,又问周涌,说道,“贼众虽然不堪,却胜在人马众多,把咱们包围住了。以卿之见,眼下该如何是好?”

    周涌看了桓玄一眼,桓玄微微颔首。经过这短暂的目光交流,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周涌回答太守,说道:“欲守城,先守野。今贼众自以为势大,小看吾城,散漫逼浸,近我城郊,不能置之不理。以在下之见,眼下应速遣精卒出城突袭,先把他们打出去!”

    守城名为“守”,不是只“守”就行的。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攻守结合才是守城的正道。

    周涌话音刚落,一人急声反对,说道:“右兵曹史此言差矣!”

    反对的是贼曹椽陈佑。

    太守问道:“陈卿有何高见?”

    “虏兵盛,怎可与争锋?吾卒少,攻之不足,守则有余。虏众方到,士气正高,我军不知其虚实,贸然出战,或会失利。一旦失利,军心不稳。眼下之计,宜先坚守,然后徐思方略。”

    陈佑半百,不如周涌有锐气,但是,他的话也有一定道理。

    毕竟,黄巾军再没有纪律、再兵器简陋,也有两万来人,而且到目前为止,还不断地有人从四面八方络绎赶来。

    而城中现只有郡卒三千,需要防守的城墙有四面,加上袁尧这几天招募来的壮勇以及城中大户们贡献出来的一部分宾客、徒附,每面城墙上也只有千人上下在守卫,留出来的机动部队更少,不到一千人。这么点人手,守城也许够了,出城作战,远远不足。

    须知:乱拳打死老师傅,蚂蚁多了能食象。派出去的人多了,会削弱城防力量;派出去的人少了,则就极有可能会如陈佑所言,被数万黄巾吞没。一旦首战失利,对军心、民心都是个很大的打击。

    袁尧、韩俊、郭济等人不太懂兵事,听完周涌和陈佑的话,觉得他俩说的都有道理。太守也犹豫不决,不知该听谁的。

    魏昶非常赞同陈佑的意见,忙不迭地说道:“陈曹椽所言极是!贼兵人多势众,我军兵微将寡,当此之时,正该坚守,不宜出击!朝廷应已接到了明府此前送上的急报,或许不日就有援军开到,与其冒险出击,何不如据城坚守,以待外援?”

    李钟不以为然。他的性子外怯内勇,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本是话不多的,此时忍不住了,从桓玄身后转出,说道:“魏丞此言大谬!”

    太守问道:“为何?”

    李钟说道:“墨子曰:‘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不明於守者也,能此,乃能守城’。今贼兵临城下,气势汹汹,吾等岂能避而不战,空等援军?如果这样,是涨敌人斗志,灭自家威风,我军士气必衰,城不能守矣!”

    他指着城头上的郡卒,对太守说道:“贼兵适才一声大呼,许多郡卒吓得掉了兵器。两军交锋,打的是一个什么?打的是一个‘势’!贼兵人马众多,兵力上已然胜我,大呼之后,势又胜我。当此之际,若我军还只是坚守,不肯主动出击,那么,首先虏兵的斗志就会变得坚定,其次,郡中那些旁观胜败、尚未从贼的流人、盗寇也可能会加入他们当中。如此,贼兵的声势就会变得更强,我军的声势就会变得更弱,郡县难保。”

    “有道理,有道理。”

    “所以,依我之见,右兵曹史所言才是正理,正因为贼兵人多势众,才要给以迎头痛击。只有给了他们一个迎头痛击,贼势小挫,城方可守。”

    “奈何贼兵众多,若真如陈卿所言,我军失利?”

    李钟晒然,说道:“正如右兵曹史所言:虏兵虽盛,嚣而不整,不足畏也。”

    太守仍然犹豫不定,说道:“可是郡卒只有三千,万一失利,被贼人趁势攻城,如何是好?”

    桓玄听出了他的意思,知他其实已被周涌、李钟说服,所以仍犹豫不决者,不过是担忧郡卒万一出城失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