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8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暂留你一条性命,速速写书告知外逃几贼,让他们即刻引众各归领地,此事我可以不予追究,遮掩过去。但若他们还要恃恶,那么我也不再顾念其他,即刻联结高句丽扫灭东贼,平分共享辽东!”

    虽然心里已经气得将要吐血,但慕容皝也知眼下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得不忍让的危急时刻。

    慕容仁割据辽东,并不意味着没有忧患,更东面的高句丽可是对辽东一直虎视眈眈,慕容皝之所以还能容忍,除了来自辽西的压力之外,也是担心兄弟相残太甚被高句丽捡了便宜。

    可是现在他也已经顾不了太多,石虎的精力暂时被江东变幻所吸引,在今年没有发动强大攻势,让他暂有喘息机会,如果慕容评等人还要继续制造分裂,那将直接威胁到整个慕容部的生存,他也只能饮鸩止渴,勾结外寇先扫灭家贼了。

    听到慕容皝言中不乏决绝,慕容翰也知此前他还是将形势想得太简单了,忙不迭点头应声。

    其后几天,慕容皝整个人身上都弥漫着一股令人心悸的低气压,他首先是加强了对晋人臣属的保护,当然实际上是更加严密的监控,防止这些人因此煽动晋民流人作乱。

    接着便是加快了对晋民流人军队的整编,务求在短时间内将晋人主体更加严密控制起来,也增强由他本身所掌控的武力。

    这是原本就该做的事情,而且事实上他也准备对封氏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压,旧罪在身的封抽本来就是预定之选,结果现在被慕容评等人代劳了。

    于是他又更加倚重北平阳氏等备选,就算阳氏知悉了封氏灭族的内情,但其家在辽地经营年久,与慕容氏已经将近难分彼此的程度,也不会因此而反目决裂,付以军权也能稍取安慰人心的作用。

    另一方面,便是加紧对南面消息的探查。眼下代价已经付出,哪怕只是一个空头许诺,他多多少少也要从南面敲取一些好处。

    南面的消息没有让他等待太久,到了八月时分,确凿的消息便传来:岛夷沈维周在这一轮的权斗中可谓是大获全胜,以南人家门逆取成功,得以尽掌江东朝廷内外权柄,并且那沈维周自领豫州牧,行台北伐,显然重心仍然在北。

    得知这一消息后,慕容皝也是错愕许久,心情颇为复杂,一方面他是打心底里厌恶沈维周这个岛夷,也不愿继续与之打交道,另一方面又是艳羡有加,他与南面虽然处境不同,但对于沈维周少年得执如此大权、全无掣肘,心里充满了嫉妒。

    但无论他自己心情如何,眼下是需要轮到他表态的时候了,以叔父慕容运为首南下拜贺,自请削除早前江东朝廷给予他的那些超出淮南许诺的封赠名位,并且表态将会亲自率军攻略辽西以对石赵形成有效牵制。

    但这也不意味着他对此前恶事就完全翻过,沈维周大权在揽,眼下他是没有手段直接伤害对方,但是族中一众人却都不能幸免。

    首先将慕容运这个暗中损他的族中元老驱逐出外,派往南面也是为了教训自作主张的儿子慕容恪,既然都这么贪恋与中原商贸物力,那就彼此争抢。没有了慕容运做靠山,慕容评几人自然任其摆布,如果不是忌惮慕容仁再指责他凌辱手足,直接抓起砍了都没有二话。

    同时他又下令追杀封氏在外如封裕等族人,既然事情已经做了,那就要杀个干净,永远杜绝这方面的隐患。至于罪名,就按照慕容翰此前给出的那样安排。

    毕竟封氏在辽地作风不乏高调,也因此令得许多晋人门户嫉恨,兼之封弈几番怂恿他僭制称王,干掉封家也是示好南面,以示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思。

第1146章 天中学府() 
启泰三年秋,由大将军沈维周亲自负责督建的洛阳新城已经拔地而起,营建过半。 。虽然城池内外还有着众多施工工地,但雄城壮阔姿态已经完全彰显出来。

    除了仍然营造的大城之外,周边郊野,伊、洛之间,更是农田成片,桑林广布,较之早年新复之时一片废墟荒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整片河洛大地元气逐渐恢复,洛阳周边的山川也渐渐生机充盈起来。尤其是位于洛阳新城南面不远的伊阙左右香山并西山,在最近这几天更是迅速变得繁荣起来,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域。

    伊阙周边的兴盛,山川景致秀美还在其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启泰元年沈大将军行台入洛之后,首先便将早年位于淮南寿春的馨士馆并工程院迁移到了这里,分立于伊水两侧的山岭之间。

    除此之外,尚有诸多民学分布于两山之间,使得伊阙周边处处都洋溢着一股浓厚的学术之风,也因此得到一个“天学府”的雅称。

    只是在这天学府的盛名之下,仍然隐藏着一丝不和谐,那是坐落于西山的工程院。工程院的存在,对于馨士馆等学府而言,那是总感觉我们之间混进了一个怪东西。

    馨士馆能够在世道享有崇高声誉,这一点并不怪。且不说经义之学本来是两汉以来传承悠久、治家兴邦的显学,单单馆学士便无一不是南北硕学鸿儒,身载重誉。

    而且馨士馆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包容、全面,或许某一单纯学术方面,仍然达不到一些经学世家世代传承的那种精深与高度,但从总体以及对世道的影响与覆盖,却不是那些蜗居乡土、闭门自守的经学世家能够企及的。

    虽然此世仍然不乏经义深厚的人家以正统自居,看不馨士馆这种庞博杂糅、不乏鱼目混珠的学术体系,但对于馨士馆的影响力却不能忽视。

    尤其馨士馆从寿春转移到洛阳,又收罗大量经学传承与典籍之后,整个体系更加庞大,俨然已有经义正源的气象,反而那些传承悠久的正统经义学理被逐渐的边缘化。而这种势头,也促使那些保守的经义门户或主动或被迫加入其,否则只能被世道所遗弃。

    馨士馆能得盛誉,还在于一个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可是工程院的强势崛起便有些撩拨时流底线了。

    工程院的创建,主要还来自于早前淮南都督府的倡导力推。待到洛阳行台创建,工程院落址西山之后,来自官方的这种力推则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在管理构架方面,沈大将军亲自兼领工程院院长。而管理具体事务的则是南北都不乏誉望的丹阳小仙翁葛洪,以散骑常侍而领博士祭酒,单单在职位便与太学、国子监官长达到了平级。

    这种安排令时流有些无法接受,在他们看来,工程院所教授之器理、械论之流,无非生人庶用的技艺小术罢了,怎么能够抬到与经纶大道相提并论的境界高度!

    虽然也不乏时流于这些道理多有涉猎,但更多只是一种兴趣爱好和生存需求,在价值高度并不觉得这些技术能够达到人伦教化那种高度。

    因从宜之便法,以应未有之变故,通万物之机密,以复三代之纲常。天地伟力,化生万物,概非无因,人以灵长,承恩受命,自具取物补道之责。达于物理,尽于物力,伦理之余,以力相补,则天地和鸣,永无失序。

    葛洪当年于淮南受命主持创建工程院的时候,便撰写了一篇《物理赋》。

    刨除其那些牵强附会的神仙玄说,其主旨表达还是非常符合沈大将军的价值口味,这一篇赋本身便避开了从人伦高度去辩证物理价值所在,而是认为人该洞悉天地于万物寄存的道理,化用物力,以此作为伦理纲常的补充。

    换言之还是应该以伦理教化为主,但若有实在伦理教化不了的执迷不悟之众,那需要以物理手段去揍他。

    这一番论调,虽离经典,但却不悖道理,尤其在胡虏肆虐、王道避走的大环境下,仍然受到了相当一部分时流的认同。尤其是那些深受乱世之苦的底层民众们,更是将此奉为一种至理。

    若是单凭经义纲常便能够将那些禽兽之众都给说服感化,又何必再仰仗行台十数万王师奋战才能达于王业复兴?

    这一篇赋被截取部分刻碑立于洛阳西山工程院大门内,这也相当程度化解了时流对于工程院超规格待遇的指摘。

    除此之外,工程院的授学也极为广泛,不仅仅只有器理、械论,医药、术数、勘探、水经、陶冶之类,皆在课程之。

    当然这种形式的褒贬,仅仅只是一种意义不大的纷争。单凭这些想要完全扭转世道长久以来所形成的观念的认知偏颇,其实还远远不足。惟一一个放之古今四海皆准的道理,是来自利益的激励。

    贼偷万家,古今不绝,唯利所驱而已,但也从未占据什么所谓的意识形态高地。

    洛阳行台针对工程院在利益潜能的挖掘,那也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自启泰元年便开始举办的洛阳华赏宴,便是其的一桩手段。

    所谓华赏宴,顾名思义,自然是一种宴会的名称,只是这个宴还在其次,重点还在于“华赏”二字。

    华为华物,赏为赏鉴,毕陈四方珍器华物,以供南北时流品鉴赞扬。对于经历过沈氏于江表崛起的江东时流而言,此类风格的宴会并不陌生,如今流通于世道各种异珍货,其相当一部分都是由这一类的宴会先为时流所知。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启泰元年,沈大将军北入洛阳创立行台,秋后不久便毕集南北时流于洛阳城南西山摆设宴席,向南北时流推介产自天神都坊的各种物货,以供这些有意通商的时流拣选物货种类订购售卖。

    与江东时流所熟悉的物货展览所不同的是,除了往年于江表那些流程之外,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那是将工程院引入其。工程院本身并不负责生产,所展览的也并非商品,而是各种技术。

    第一届的华赏宴,老实说举办的并不成功,当时河洛本身仍是残破,尤其洛阳新城不过刚得框架,甚至连沈大将军都要暂住军营,更不可能有大量空闲屋舍来安顿与会时流,会场布置也都极尽简陋。

    尤其是当时河洛周边,黄河以北、潼关以西这些地方,虽然也不乏时流人家受到了行台邀请,但相应参加者却是寥寥无几。若非沈氏于江东大势独得,有相当一部分江东时流不远千里前来捧场,最终只怕要落得一个落寞收场。

    可是在这一年的华赏宴,洛阳工程院便公布了两项令时人侧目震惊的技术,其一项是一本篇幅不算太长的书册名为《地数》,另一项便是纺织缫丝、络丝的整套技术并工具。

    《地数》简而言之是一本介绍勘测矿脉技术的书籍,早在淮南都督府时期,淮南便极为重视对于冶炼的投入,而且接连兴起了乌江、洛涧等几个规模极大的冶铸基地,江北王师精兵强械,包括在屯垦方面卓有成效,便立基于此。

    冶炼行业的兴盛以及产能的扩大,自然而然带动了对原料的需求,单凭民间搜集、战场缴获,算加对境原本存在的矿脉开采,渐渐已经不能满足。尤其淮南冶铸又大量采用煤炭为燃料,这更放大了对新矿藏的需求。

    所以过去这些年里,淮南都督府在矿脉勘探方面也是下足了力气,不独检索古籍搜罗古人在这方面的记载,更是遍访民间、深入总结各种勘探经验。在积累了大量理论和实际经验之后,工程院创立伊始便接受了将之进行归纳总结的任务,最终成果便是这一本《地数》。

    《地数》所涉寻矿诸多方法,既包括古人所总结的寻找矿苗、伴生、共生、岩表等古法之外,还包括淮南都督府所总结的通过各种植物寻找矿脉的详细经验。

    洛阳行台选择通过工程院将之公布出来,自然不是为了鼓励民间私采私铸,更何况寻找矿藏仅仅只是整个冶炼行业最起始的一道程序,矿产的开采挖掘、冶炼等等,需要一整套的产业搭配,绝不是凭着区区一本《地数》便能轰轰烈烈展开。

    《地数》的公布,更近乎发放一种资格,以这些走南闯北的商贾为耳目,更加细致的去搜索山川之间所蕴藏的矿脉宝藏。随之一起的还有洛阳行台一项政令,那是凡有陈矿脉所在则必有重赏,包括对民间私采的检举同样在赏格之内。

    这对于那些与会之众而言无异于一个惠而不费的利好消息,算没有这项任务,他们也要商行四方,如今仅仅只是沿途稍加留心,便有可能获得高额悬赏,何乐不为。

    所以相当一部分时人都缴一份保证金,都选择购买一份《地数》随身携带作为指引。如果不缴纳保证金,他们算发现矿藏信息,也是得不到赏金的。这是为了防止有人贪图奖赏而滥作虚报,以致在查证过程的无谓消耗。

    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洛阳行台收到此一类的汇报多达百宗,查实确实有矿存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