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晁错的主张很多,但是最著名的还是他的《削藩策》,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第七十三章 赋税大于天()
晁错的死,是汉景帝的一个污点,事实证明,没了晁错,藩王一样造反了,他们不过是借着晁错为旗号罢了。因为晁错的死,很多人关心的是晁错的《削藩策》。
不过文震孟却知道,除了大名鼎鼎的《削藩策》之外,晁错还有很多其他的新政。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
大肆推行儒家文化,反对当时朝中的当权派黄老学派,实际上晁错遇到的是汉景帝,如果遇到的是汉武帝,恐怕晁错的下场就会变得不一样。
文震孟关心的是崇祯皇帝对于新政的态度,显然崇祯皇帝是准备推行新政了。
自己的定位就是晁错,或者说改革派的先锋人物,崇祯皇帝才会有自己不是晁错,皇上不是汉景帝的言论。到了这个时候,文震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
何况文震孟对这个官场也非常的不满,结党营私,相互勾连,官商勾结,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无力,这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富强的国家该有的状态,他准备先听听崇祯皇帝的想法。
崇祯皇帝见文震孟的样子,心里就知道自己的第一员大将出现了,自己还是没看错人的。
“刚刚朕问了你很多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个问题,那就是钱的问题,朝廷没钱,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可是这天下真的没钱吗?不是,是皇上没钱,百姓没钱!”崇祯皇帝面容严肃的说道。
“现在大明人口众多,疆域广阔,税收只有成祖之时的十分之一,要知道成祖的时候人口恐怕还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吧?”崇祯皇帝义愤填膺的说道:“有人,有地,可是就是收不上来税,为什么?因为有人不交税!”
文震孟心中一震,他刚刚听到崇祯皇帝说是不是天下没钱的时候,文震孟还以为崇祯皇帝要搜刮天下,本能的就觉得不妥。
要知道皇上搜刮天下,一项是昏君的代表,他甚至都感觉到了害怕,自己不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看着文震孟的样子,崇祯皇帝觉得有些奇怪,自己说的好好的,怎么这样子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人和后世的人价值观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能与民争利,不能搜刮天下,要藏富于民,要勤俭,要节约,俭以养德,皇帝也一样。
一旦皇帝有了搜刮天下倾向,那就一定要力主反对,文震孟强行压下自己心里的想法,没让自己的反对话语脱口而出。
“为什么收不上来税款,那是因为有人不交税!”崇祯皇帝也懒得和文震孟说有的没的了,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朕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下人都要纳税,只要有土地,那就需要缴税,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人。”
“即便是朕,即便是朕的皇庄,朕的内务府,也需要缴税!”
文震孟抬起头,此时他是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想法,可是这是与天下为敌啊!
自己就不交税,自己家也有几百亩地,一旦这个政策推行出去,自己也是要缴税的。从口袋里面往出拿钱,心里怎么可能痛快?想到自己要缴税,自己也觉得心疼啊!
“皇上,这是太祖爷的法令啊!”文震孟瞪着大眼睛,喃喃的说道。
崇祯皇帝强忍着自己的想法,太祖爷怎么了?不合乎时代的法令,那就需要改。不过崇祯皇帝也知道,这样的话说出去,那这件事情就麻烦了,不孝的帽子就会给自己扣上。
以孝治天下,这一直是国家的标榜,孝道也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基础,绝对不能从皇家崩塌。
其实朱元璋的法令已经改了一些了,比如募兵制,戚家军就是典型的募兵制,而不是朱元璋定下的兵户制度。只不过募兵制是一时之需,并没有改变兵户制度,况且当时朝廷不募兵,已经到了没人打仗的地步了。
倭寇在浙楚之地大闹,很多浙楚乡绅和官员也是力主募兵平倭,因为牵扯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崇祯皇帝要做的却不一样,士人纳税,这是取消了对士人的优待,天下的士人都会反对。废除祖制,还和士人作对,甚至是和天下人作对,因为普通的百姓也是获利的。
国家收不上税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缴税就好,至于租地的租子,比起土地的税那就少的多了。
可是国家还是需要收入,各地方政府也需要收入,大明官奉之低,历史罕有。更何况一个衙门的很多人员都是需要自己雇佣的,比如账房,比如捕快等等。
按照朝廷的规定,一个县衙门的官方人员只有五六个人,还要包括知县。
这几个人怎么可能够用?其他人就需要知县自己去雇佣,是知县拿钱,而不是朝廷出现。知县的俸禄本来就少,养活自己都很困难,还要雇佣这些人,那怎么办?
就有了火耗,有了各种苛捐杂税,有了官商勾结,老百姓也就苦不堪言。
这种赋税制度弊端多多,可是百姓认识不到,他只是觉得自己交给国家的税比地租多了。
一旦有了大的灾难,国家没钱赈灾,地主也没有力量,或者干脆不拿钱粮出来,那样就会有大规模的饥荒和灾民出现。朝廷根本没有税收,也只能看着,更别说兴修水利,铺桥修路这件事情了。
所以一定要改革,改革从哪里开始?就从税制改革开始,崇祯皇帝已经下定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
看着文震孟,崇祯皇帝沉声说道:“朕会和太祖爷说这件事情的,相信太祖爷会理解朕的苦衷,朕也是为了大明的天下,大明的子民。文爱卿,你想一想,如果国库有钱粮,这一次王恭厂赈灾,会弄成这个样子吗?会让百姓流离失所啊?”
“国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了赋税才能强兵,才能保家卫国。有了赋税才能修桥铺路,才能修河筑堤,才能赈灾剿匪,赋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啊!”
第七十四章 摊丁入亩()
听了崇祯皇帝的话,文震孟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区别,那就是昏君是搜刮天下供自己玩乐,而崇祯皇帝想要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真的能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天下,对百姓,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皇上圣明!”到了这个时候,文震孟恭维道:“皇上心怀天下,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崇祯皇帝没有理会文震孟的吹捧,而是继续说道:“张居正的新政是卓有成效的,虽然很多地方并不遂人意,但是好处也很多,朕准备在这个基础上,推出新政,来解决赋税的问题。”
“不知道皇上可有想法?”文震孟点了点头,心中没有了抵触的情绪,自然也好接受了一些。
“归纳起来只有十四个字: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商一体纳税。”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商一体纳税,文震孟心中一震,按照这个政策推行下去,朝廷的财政肯定会有非常好的改善,可是文震孟还是又疑虑,这样不会使地方过于困顿吗?
“取消所有的苛捐杂税,只征收天赋和商税,朝廷不在征发徭役,所有的徭役全都由官府出钱雇佣。百姓也清楚,除了田税,官府征收的其他税全都是违背大明税法的!”
“对了,朕会将税款的征收规定新的法律,暂时定名为《大明税律》。”
文震孟琢磨着崇祯皇帝的话,这样做却时有很多好处,有利于税款的征收,沉吟了片刻,文震孟再一次开口说道:“那地方呢?钱粮都归功了,地方怎么办?”
“每年新的税款征收上来之后,地方可以留足自用,然后上缴朝廷。每年的年初,地方需要向朝廷缴纳一份预算,就是一年内地方的开销,朝廷核准之后就会拨付。”崇祯皇帝解释道:“年底朝廷也会核算开销,这部分也会算入官员的政绩。”
“朕会从新推行考成法,都查院的职责也要重新划分,将他们作为官员的监察机构,扩大规模。同时也会整顿各地锦衣卫,使他们也成为对官员监督的一份成员。这样公私相和,想来会有好的效果,也一定程度上能够澄清吏治。”
文震孟点了点头,听起来崇祯皇帝准备的很全面了,心中也不禁感叹,面前的这位少年天子,怕是捉摸这件事情很长时间了吧?
“新政毕竟是新政,肯定有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所以朕准备在顺天府施行,也好做到随时修改。”崇祯皇帝见文震孟没有说什么,便继续说道:“所以朕准备让你做顺天府的知府,来为朕推行这件事情。”
“皇上放心,臣定当为皇上肝脑涂地!”文震孟连忙说道。
看着文震孟,崇祯皇帝沉声说道:“爱卿或许对这个新政有疑虑,没关系,咱们推行了之后看,如果真的不可行,朕不会刚愎自用的。只在顺天府一地推行,即便稍有差池,也不会影响到大明的根基。”
“皇上圣明!”除了这四个字,文震孟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崇祯皇帝再一次点了点头,拍了拍文震孟的肩膀说道:“朕很快就会让你做顺天府尹,上任之后好好的缕清一下人事关系,准备好推行新政。现在的内阁是不行的,朕会尽快解决朝堂上的纷争。”
魏家内阁的那几个人,崇祯皇帝是一个都看不上,现在要解决的就是阁臣的问题,然后清洗京营,为编练新军做准备。同时赋税改革也要加快推进,以便解决钱财的问题。
“回去好好准备,圣旨不日之内变会下达!”崇祯皇帝叮嘱文震孟道:“今日之事,事关重大,一定要保密!”
“臣明白!”文震孟神情严肃的答应了一声,然后躬身给崇祯皇帝行礼告辞:“臣告退!”
目送着文震孟离开,崇祯皇帝松儿一口气,活动了一下筋骨,还真是有些累了。这几天崇祯皇帝准备多跑几趟现代了,多弄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然后弄一个改革手册出来。
从税制,到官制,弄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大纲,同时崇祯皇帝也准备将军机处弄出来。
一旦改革的事情铺开,内阁的事情就太多了,在加上军事的事情,就会很麻烦。更何况军政分离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崇祯皇帝可不想让那些党争的人那军事做文章。
军队的事情就应该简单高效,遇到行政拖沓,后果简直就是不堪设想,造成的后果也会让人崩溃。
“皇上,该用膳了!”曹化淳来到崇祯皇帝的身边,躬身行礼道。
看了看天色,崇祯皇帝摸了摸肚子,还真的有些饿了,没人说还不觉得,现在曹化淳提醒了一下,还真是挺明显的。心情大好的崇祯皇帝笑着说道:“去承乾宫,有几天没去看田妃了。”
皇宫里面虽然号称三千佳丽,可是崇祯皇帝的妃子真的不多,出了周皇后之外,田妃和袁妃都是为信王的时候妾氏。进入皇宫之后,崇祯皇帝每日忙得晕头转向,整日和客氏与魏忠贤周旋,也没这个心思。
到了现在,崇祯皇帝的女人也不超过五个,绝对算是少之又少的。已经有大臣拿这个说事情了,周皇后善妒之类的,甚至说如此不利于大明江山传承之类的。
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其实也没什么心情,在这个时候,搞什么选妃,除非是崇祯皇帝脑袋进水了。
辽东之事还未平定,各地的起义也马上就要来了,还是抓紧时间做事情,以后条件好了,在想这些事情不迟。
崇祯皇帝以为明末的农民起义还没到,其实在sx已经有人开始准备造反了,这个人自然就是王二。杀了地保,抢了粮食,王二就带着人躲进了深山了。
只不过粮食总有吃完的时候,王二也要想新的办法,更何况自己的名声传出去之后,基本每天都有来投奔的人。短短几天,这支队伍已经聚集了上千人,能战的壮丁也有六七百。
坐在刚刚建好的议事大厅里面,王二愁的直挠头,大家要没饭吃了。
第七十五章 干一票大的()
虽然说是议事大厅,门口也挂着一个聚义厅的大牌子,字写得倒是不错,出自王二叔这位老秀才的手笔,但是其实就是一个大一点的草棚,这个时候的sx倒是不怕下雨,因为根本就不下雨,草棚能够遮风也就可以了。
很快,大厅里面就聚集了十几个人,这些人都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