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5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只如此。”杨彪笑吟吟的,像是献宝一样的:“现在那济北知府,正在和一些大商贾,谋划着兴建码头,还有船坞,随着吴楚之地的海贸开始频繁,这海船的需求也变得愈来愈大,越国原本最擅舟船,可也无法满足如此大的需求,因此,济北这儿,现在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招募船匠,并且募集了大量的银子,想要在造船方面,一展拳脚,荀家那儿,也投了二十万两银子,似乎对这造船,极为看好。照这么发展下去,济北绝对能成为天下的贸易中心。”

    陈凯之很是欣慰的,朝杨彪重重点头道:“有时候,本王真想去看一看,若不是实在抽不开身,去见识见识也好。”

    现在也该是验收成果的时候了,只是他现在真的忙得抽不开身。

    百业的兴旺,尤其是济北那儿并没有太多的规模,人口来自于天南地北,这就可能引发技术的交流,就如最简单的食物一般,在这个时代,因为交通不便,天下衍生出来的菜系,五花八门,足足数十种之多,各地的口味各有不同,可济北这样的移民新城,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天南地北的人汇聚一起,无数种菜系大行其道,最终开始融汇。

    美食是如此,其他的技艺,同样也如此,各地的技艺发展各有不同,可因为时代和交通的局限,各种技术之间,并非可以普及,而此时,大家凑在一起,技术交流就产生了,肯定有不一样的效果。

    陈凯之心里对这济北,反而有了向往之心,却还是按捺住自己的心,眼下,还是朝中的事要紧。

    其他的只能暂时放一边了。

    送别了几位先生,陈凯之便将这陈子十三篇放置在案牍上,一篇篇的细看和修改,因为有些地方,杨彪并未能理解,或是有些地方,杨彪儒气太重,反而少一些之乎者也,反而更连贯一些。

    所以陈凯之闭门修改起来。

    修书是最麻烦的,可一篇文章修下来,陈凯之方才感慨,杨先生真不容易啊,这几年来,修了这一部书,只怕绞尽了不少脑汁,陈凯之方又想起,上一世看过一个叫上山打老虎额的家伙,虽是以写H文为主,却洋洋洒洒的写了数百万言,什么《明朝好丈夫》、《公子风流》、《庶子风流》之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这写文根本就是苦力活吗,一天到晚只能窝在房间里,写写改改的,很不容易呢。

    当初自己看书时,并不费劲,而如今身体力行,莫说去写,便是去修修改改,方才知道人家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早知如此,上辈子该多给他一些月票才是。

    陈凯之不禁感慨,待将书稿修完,陈凯之命人将书稿送至杨彪处。

    杨彪得了书稿,随即,则命人将书稿送至天人阁。

    杨彪很明白,此书想要推广,唯一的法子,便是天人阁。

    如今他和蒋学士等人下了山,天人阁已新推举出了新的学士,学童见杨彪亲自送书来,显得很是诧异,随即忙是取了书,忙是送上山去。

    天人阁中,钟声响起,学士们听罢,汇聚聚贤厅,为首的首辅大学士姓章,此前就在天人阁中,只是他并没有随陈凯之下山,这也是杨彪的主意,这天人阁的山门,总要有人守着才好。

    不然一群都下山了,那这天人阁岂不是要废了。

    所以他们才留了几个人在这里守着。

    章学士笑吟吟的左右顾盼:“诸公自上山以来,还不曾有人送文上山,今日,总算有人送文了。”

    诸学士都是挑选出来的著名大儒,此时俱都微笑,能上山来的人,要嘛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儒,要嘛是世上仅存不多的致士辅政之才,他们心里各有期待,等到学童亦步亦趋而来,躬身:“北静王府典簿杨彪,荐书一部。”

    一听竟是杨彪,众人面面相觑,杨彪乃是前任的天人阁首辅大学士,他亲自荐书,自是非同凡响。

    章学士肃容:“杨公乃吾之前辈也,他既荐书,必定不凡,诸公细看。”

    诸学士亦是纷纷颔首。

    随即,这门童取出及几部书,显然是早有准备,因此这书已抄录了几份,放在了各个学士们的案头。

    大家对这书不敢怠慢。

    章学士率先取了书,只看书名,不禁咦了一声——陈子十三篇。

    子,乃是敬称,而陈,则是人的称呼,意思是一个姓陈的先生十三篇文章。

    一般这样的文章……是决不可小觑的。

    因为这显然是一部关于儒家的诠释文章。

    一般人,绝不敢轻易诠释孔圣人,否则,会让人笑话的,敢于诠释经义之人,不但要有别于其他学派的观点,还需有足够信服的理由,更需拥有开山立派的资本。

    这一点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惹来笑话。

    章学士更加凝重,大陈五百年来,倒也衍生出了诸多的学派,不过真正流行的不多的,反而是儒家八派,在衍圣公府,依旧还有无数的门生,一代代传承下来,直到前些年,漆雕之儒失势,自衍圣公府革除了出去,而今,则形成了七足鼎立的局面。

    因此,现在还有人出这样的书之人,大多不会给人太多的好感,会认为过于托大,或者被认为是狂儒,甚至是衍圣公府,对于这等诠释,也大多表现的不喜。

    可这么一部书,竟是杨先生所荐,这就古怪了。

    章学士按捺住心里的种种疑惑,随即,掀开了书,随即,便被第一篇所吸引——《行知篇》

    他和所有学士一般,开始一字一字的看下去,生怕产生任何的曲解。8)

第八百零六章:天榜() 
    章学士越看,越是觉得诧异起来。

    他惊讶之处就在于,这篇陈子十三篇,若以文字而言,确实堪称谨慎,上下承接堪称精巧,每一句话精准到完美,有一种亦是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感觉,读起来,竟如四书五经一般,显然有大家风范,且字字珠玑,毫无任何失格之处。

    至于诠释,几乎和论语一般,是通过对答的方式来进行的,其中对孔圣人,显然有了新的解释,最巧妙之处在于,虽是全新的解释,竟没有太多违和的感觉。

    其实这是最难的,世间的狂生何其多也,也有类似的奇谈怪论,可大多数,却是离经叛道。

    不只如此,诠释很有新意,有一种你看着,似乎觉得有不妥之处,可深深里琢磨,却仿佛又从中得出了新的感悟一般。

    须知陈凯之的这部书,本身就是站在无数儒家大师们的肩膀上,将其观点融汇而成,既有王学和陆学,又有后世的一些新论,若是寻常人,未必能细细品读出其本意。

    可对章学士这样的大家而言,却很能从中得出感悟,他毕竟有数十年的治学经验,也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感触颇深,越看,他越觉得匪夷所思,更觉得有些观点,竟和自己有时所想,有不谋而合之处。

    他全身心的代入了进去,时而皱眉,时而笑,时而沉默,时而低声诵读,陈凯之借鉴的,乃是王学的哲学体系,这等经过后世整理的王氏哲学体系,本就玄妙,无懈可击。

    可以说很符合这个时代人的胃口。

    良久,等他读到了第五篇《实践篇》的时候,似有所悟,便抬眸起来,却发现学士们也都在细细的品读,各自领悟。

    学士们在这里坐了足足一天,这一天里,除了不停喝茶,便都是彼此沉默的读书,足足七个时辰,粒米未进。

    终于,有人咳嗽一声,大家方才各自抬眸,目光相互交错。

    章学士环视了众人一圈,才格外认真的问道:“诸公以为如何?”

    坐在下首,是郑学士,郑学士眼眸轻轻眯了起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此文细读,方食髓知味,其中高论,却不敢一论高下。”

    不敢一论高下,这就匪夷所思了,他们可是天人阁的学士啊,怎么可以说不能品鉴呢。

    郑学士随即捋须含笑道:“此乃新论,诠释新颖,逻辑自洽,老夫乃孟儒,对此新论,心中是有所抵触的。”

    他师承的乃是孟学,自然对其他的学派,不太喜欢。

    当然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喜欢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

    可郑学士却又道:“只是老夫想寻它破绽,竟也堪称是无懈可击,不只如此,读时想要反驳它,可读完了,竟也觉得颇有道理,若是圣人在世,未必不是如此作想,是以老夫只能以为,老夫才疏学浅,不敢品鉴,也不敢论其高下。”

    他的话,竟是得到了学士们的共鸣。

    章学士连连苦笑:“若是不论高下,那么此书送来了天人阁,莫非还要将它束之高阁不成?”

    郑学士却是极认真的道:“老夫虽不敢论其高下,可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有人厌它,必定有人对其爱不释手,如痴如狂,有人不敢苟同,却也势必有人甘之如饴,将其奉为宝典,老夫以为,此书堪比《《孟子七篇》。”

    一下子。

    厅中沉默了。

    《孟子七篇》乃是亚圣孟子的传世之作,正因为凭借着《孟子》一书,才衍生出了孟子学派,郑学士将它比作是《比作》,用意很明显,他未必认同《陈子十三篇》的观点,或许是心里有抵触,或者是因为已有固化的思维,可他承认,此书极有可能将传世,其学说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足以开宗立派,使许多读书人奉为圭臬。

    短暂的沉默之后。

    章学士淡淡开口说道:“吾亦是作此想,天下学派如麻,可此书,只怕将来影响深远。”

    “那么……”有人道:“如何评鉴为宜?”

    郑学士皱眉,不由惊呼一声:“此书竟为陈凯之之作。”

    众人低头去看,方才知道,这陈凯之不就是陈子吗?

    众人不禁苦笑,一个个哭笑不得。

    这家伙,妖孽啊。

    已三入地榜,又入了一个人榜,连带着还拐走了几个天人阁的学士。

    如今……

    章学士认真起来,目光环视着众人一眼,才一字一句的顿道:“此书,可为经典。”

    这是他的内心话:“既如此,吾提请此书入天榜,诸公以为如何?”

    诸学士正待想要各抒己见,章学士又道:“只是大陈五百年来,唯有一人,曾入天榜,事涉天榜,兹事体大,还需好生再细想为宜,不妨如此,明日午时,吾等齐聚于此,再作决定。”

    “如此甚好。”郑学士长长松了口气,他也觉得有些拿捏不准,这部书,怕还得再看看才是,他忍不住道:“若是当真入了天榜,真不知天人阁外,会是什么光景。”

    众人莞尔,这几乎是可以想象的,天人阁五百年,也不过是一篇文章入天榜,而今又有了一篇待选的天榜之作,这是何其令天下震动的事。

    因此他们要慎重,现在还不能下决定。

    一时一众人又是沉默起来。

    “老夫,倒是饿了,书中虽有颜如玉,且有黄金屋,奈何没有五谷杂粮,填不饱肚子啊。”有人含笑打断众人的沉默。

    众人方才回过神,这时才俱都知道,而今腹中空空,于是都笑,章学士道:“是啊,先进食吧,此书……”他将书小心翼翼的收起来:“老夫今夜,怕还要再看看,诸公,事关重大,都不可等闲啊。”

    众学士都收起了笑容,他们很清楚,一部书虽为天人榜检验,可并不只是品鉴这样简单,因为一旦放出榜去,必定是天下人争相目睹,倘若这书华而不实,这就是砸了天人阁的招牌,是要被人戳着鼻子痛骂的。

    许多人留了心,今夜,倒要看看能否寻出什么破绽之处,若如此,将其降格为地榜或是人榜,或许可以少一些争议。

    ………………

    这几日神龙见首不见尾,陈凯之却没有在北镇抚司里办公,却在飞鱼峰里休息了几日,而今成为了亲王,许多事,就不必亲力亲为了,反而乐的清闲自在,婚期已是临近了,师叔那儿催促着自己娶妻,陈凯之自然晓得,这是要让陈凯之完成承诺的意思,因此陈凯之却已请自己的恩师,先去给荀家送了六礼,无论如何,先娶了雅儿再说。

    荀雅和琴儿以及恩师都因为叛乱,事先送去了济北,恩师只得去济北一趟,送别了恩师,陈凯之和晏先生等人只在山中下棋垂钓,倒是杨彪,心里有些忐忑,其实他对陈凯之的观点和诠释十分认同,而他整理文稿和陈凯之的语LU也极为细心,足足花费了几年的时间,他自认陈子十三篇堪称是无懈可击,却不知能否得到天人阁的共鸣。

    如今他已非天人阁首辅大学士,自然有些拿捏不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