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6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百三十三章:四国相印() 
    低声的议论,持续了许久。

    显然对于陈凯之的提议,各国是起心动念的,财帛动人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当然,大家也并不傻,绝不会因为陈凯之一个子虚乌有的提议,便立即满口答应。

    他们需要权衡自己的利益得失,更需要小心翼翼,以免落入某种陷阱。

    当然,未来的前景是可期的,可到底能不能成功呢?何况,想要收获,就必须得有所投入,这……显然又是一个问题。

    自然,这一次会盟,显然不过是个开胃菜,即便各国有了意向,接下来,也定当是各国在背地里继续派出使臣接触,而后订立数之不尽的细则。

    陈凯之自然看出了他们面上的犹豫,微微一笑:“联合商行,朕可以拿出三千万两银子的本金,可有一条,朕必须占有四成的股份,而至于燕、楚、越三国,只要各拿出五百万两纹银,便可各得两成的股份,银子,朕拿出来的最多,因此这巨大的风险,自然也是朕一力承担,可将来所获的收益,朕也不过得四成而已,各国俱占两成,且只五百万两纹银,岂不是美事?”

    一下子,那越国国君首先意动了。

    倘若三国各出五百万两,陈凯之出三千万两,这便是四千五百万两纹银的商行,这天文数字的资产,却因为自己出了五百万两纹银,便相当于获得了千万两纹银的资产,怎么看,都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陈凯之虽占了四成,可他出的本金最多,风险最高,随时都可能血本无归,这陈凯之利用精盐和济北获得了大量的白银,可各国,即便是五百万两纹银要拿出,那也是千难万难,非要东拼西凑不可,这已是极限了,所以陈凯之得四成,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

    当然,这其中真正让人觉得可以宽慰的便是,陈凯之占的并非是五成以上,这就意味着,这联合商行,也绝不是陈凯之可以随意操控的地方,只要其他三国反对,联合起来,陈凯之依旧无法做到一言九鼎。

    这个股份的安排,显然令所有人都觉得满意,在陈凯之看来,他只需要拉拢其中一国,便可占据绝对的多数,控制整个联合商行,而各国则又认为,倘若所有人能同气连枝,却也可以制衡陈凯之。

    而这其中,最值得玩味的,却并非如此,而在于,天下六国,陈凯之只联合三国,却将西凉和西蜀排除在外,用意显然已经极明显了,未来的天下格局,便将陈、燕、越、楚,再无西凉和西蜀,甚至,四国若是在联合商行中合作愉快,将更紧密的团结起来,便是瓜分蜀、凉,也是未知之数。

    蜀国的使臣顿时皱眉,想要开口说什么,却终究,还只是冷着脸冷哼一声。

    而对越国和楚国而言,似乎又有计较,此番排除掉了西蜀和西凉,某种意义,便奠定了未来天下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之中,再没有蜀国和西凉的位置了,而对自己呢,陈燕结盟,已是板上钉钉,一个是中央治国,富有四海,另一个则以铁骑称雄,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倘若其他各国不参与其中,那么未来,就难有保障了。

    现在,若是加入这个联合商会,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结盟,若是不加入,便被排除在联盟之外,这……就令人寝食难安了。

    尤其是越国,越国虽然还算富足,可国力比之陈燕要弱小的多,而一旦成立联合商行,将来可能许多的贸易点,都会在越国境内,这未必是什么糟糕的事,越国国君笑吟吟的道:“数百年来,各国相互攻伐,又偶尔做到了彼此相安,却一直被海外杨氏所利用,倘若各国依旧还龌蹉不断,便又令杨氏得逞,朕在众君之中,年纪最长,今陈贤弟倡议,越国上下,想来对此,也是乐见其成,此事……好说。”

    他面带笑容,眼角的余光,不免奚落的看向那蜀国的使臣一眼,今日会盟,且不说谁会获利,可有一点,这蜀、凉二国,却是受害极大。

    楚国皇太子尚还在犹豫,毕竟这么大的事,他还得请自己父皇拿主意,可一见越人打定了主意,便忍不住去看燕国天子燕成武。

    燕成武脸色苍白,似乎体力已是消耗到了极限,却还勉强的支撑着,良久,他咳嗽数声,方才道:“既是联合商会,那么就该推举出一个德高望重之人,主持商会,此人必须是各国都能接受的人,对朕而言,这才是重中之重。”

    此言一出。

    那楚国皇太子便已明白,一切都已板上钉钉了。越国国君已明确表态,而大燕天子,虽然明确表达自己立场,却直接问了主持联合商会的人选,这还不明显吗?跳过了是否加入,而直接询问人选,燕国……显然也已有了明确的态度。

    他此时已明白,自己不必再派人回去请示自己的父皇,于是毫不犹豫道:“不错,先秦时,各国合纵,相约攻秦,于是使苏秦为从约长,使其挂六国相印;今日既为了海贸大计,相约攻杨氏,这联合商会之长,想来,便在四国之中,犹如相国一般,各国若不授予其相权,又如何使他带着商会,协调和调度各国的力量呢?因此,此人必须要各方能够接受,以免事后,滋生纷扰。”

    那蜀国的使臣,脑子已是嗡嗡作响,楚国人也已表态了,这还不明显吗?四国即将联合,不但一起下海做买卖,而且针对海外的杨家,甚至还许以联合商会特权,这联合商会之长,莫非当真的挂四国相印。

    若是如此,那么蜀国,就陷入了极危险的境地,甚至将来连自保,都变得难为起来。

    而另一边,众人似乎活跃起来。

    数百年来,各国并立,虽各国天子也都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可毕竟,因为相互牵制,战事一开,不但极难成功,而且势必是赤地千里,尸积如山,因此,这陈凯之所提出来的各国紧密联合,就有了致命的吸引力,大家一起发财,先抢了姓杨的再说,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谁让你杨家有巨大的宝藏来着?

    陈凯之颔首点头:“朕也是这样想的,四国都需设国相一职,唯有如此,方才使这联合商会,得以地位超然,今日,联合商会之长,确实应当效仿先秦时从约长制,使其挂四国相印,主导联合商行,再命其招揽各国勇士,操练水卒,建造舰船,倘若各国不能予以足够的配合,这是万万不成的,既如此,那么……朕倒想问一问,现在,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众人一下子哑然了。

    要选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实在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必须商会新创,各国现在也没有足够的互信基础,备选之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倘若是让陈人来,大家不放心,让楚人来,其他人又放心吗?至于燕人、越人,也都是同理。

    良久,燕成武突然道:“朕,倒有一个人选……只是……这个人选若是提出,只怕陈贤弟要见怪,可思来想去,除了此人,朕再想不起其他人了。”

    他顿了顿,见众人都来了兴趣,燕成武随即开口:“陈人方吾才,德高望重,他虽非燕人,可朕对他信赖有加,若是商会之长不能从燕人之中选出,朕可以接受方先生。”

    方……方吾才……方师叔……

    陈凯之第一个反应,就是下巴都要掉下来。

    其实陈凯之也曾经想过无数个人选,唯独就没有想过这位方师叔。

    那越国国君眉毛一挑,看了燕成武一眼,似乎心里了然了。

    陈凯之对燕成武而言虽有救命之恩,可牵涉到了国事,这位大燕皇帝,显然还是极理智的。

    毕竟各国所维护的,乃是自己的社稷和宗庙,兹事体大。

    而这方先生……

    现在陈凯之占了四成的股份,话语权极大,若没有其他人选,可能这商会之长,便在陈人之中选出了,这显然会使各国产生疑虑,而这方先生,却不同,他虽是陈人,却和大燕皇帝关系匪浅,而对越国国君呢,事实上这些年来,越国国君也捧过这位方先生的臭脚,隔三差五,也有书信往来,若是此人,越国国君,倒是乐见其成,他笑了笑:“朕也以为,商会之长,非方先生不可,方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朕早有明言,倘使方先生能入越国,越国的内阁,对方先生虚位以待,可惜,先生并无入越之心,这实是遗憾的事,今日倘能使方先生为商会之长,朕和燕贤弟的想法,则是不约而同。”

    那楚国皇太子却是笑了,他目光一亮,若是其他人,他倒是不敢做主,可方先生……他可记得,父皇屡屡在自己面前,提及过这位方先生,对这位方先生,也是崇敬有加,现在各国都能接受方先生,而此人又是大陈人,也算卖了陈凯之的面子,可同时,此人和陈凯之,似乎也不太对付,不至于使此人一心一意,为陈人牟利,这……真如天上掉下来的最佳人选啊。

第九百三十四章:一本万利() 
    陈凯之原以为自己智珠在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可现在,却发现,这一切都已脱离了自己的轨道。

    陈凯之脑海里,不自觉的掠过了一个画面。

    这个手里掌握着四千五百万两纹银,几乎可以堪称当今天下第一大商行,且还获得了各国海贸特许,挂着四国相印,下头有数万,乃至数十万职员,甚至可以合法的在海外拥兵,建立据点,效仿杨家那般,进行贸易,甚至被武装起来的商团首领,居然是方师叔那样的……呃……大忽悠……

    最重要的是,瞧现在各国的态度,无论是燕国还是越、楚,都是一副非方先生不可的态度。

    各国不可能和大陈一条心的,毕竟各国都有各自的利益,他们虽然愿意和大陈共同建立联合商行,更紧密的联合起来,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在未来,甚至联系更加紧密,可并不代表,他们愿意让占有最大股份的陈凯之,决定一个对大陈利益最有利的人选。

    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方先生这个人,既是陈人,至少保证了中立性,可他又似乎和大陈朝廷不太和睦,而几乎每一个人居然都产生了幻觉,觉得方先生和他们私交最好。

    也就是说……只有方先生,才是最大的公约数,三国俱都极力赞成,这就是六成的股份,占据了绝大多数,即便是陈凯之,想要反对,也无济于事。

    陈凯之汗颜了。

    心里摇摇头,第一个念头就是,方师叔会贪污吗?

    好吧,得看紧一些,所以,理应在这商行之外,设立一个各国联合的都察机构,还是以防万一为好。

    陈凯之便笑了笑:“哎,既如此,朕便是想要反对,怕也不成了,只是不知,方先生……肯不肯屈尊。”

    “这个容易。”似乎一下子,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似乎因为有了方先生这个交集点,大家彼此开始有所认同。

    燕成武深信方先生和自己交情深厚,绝不相信方先生会妨碍大燕的利益。

    而越国国君也相信,方先生是个至善的君子,定会不偏不倚。

    楚国皇太子似乎也深信这一点,他觉得此行自己虽是擅自做了主张,可即便是将消息报回了国内,自己的父皇也会对自己现在的决定认可,这使他精神百倍,似乎隐隐希望将来得到父皇的褒奖。

    最古怪的就是,竟连那衍圣公,直接被排除在了四国联盟之外,使衍圣公心急如焚起来。

    他确实是最焦灼的,衍圣公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其为读书人的精神领袖,毕竟,直接流淌的乃是至圣先师的血脉;而另一方面,却来自于这天下的格局,因为各国均势,彼此猜忌,所以才有了衍圣公府超然的地位,任何一国想要控制衍圣公府,都可能招致五国的猜疑,甚至是群起攻之,这也是衍圣公府权力的基础。而一旦四国联合,这既使蜀国和西凉开始危如累卵,这二国本就偏居一隅,面对这四国联盟,甚至极有可能,有朝一日被四国瓜分也未可知,所以,这二国是最不愿意看到当今局面的,除此之外,忧虑的便是衍圣公府了,倘若四国联盟,弄出了一个联合商会,那么挂着四国相印的联合商会之长,否则会渐渐的取代衍圣公的职责,成为在四国之中进行斡旋的人选呢,到了那时,衍圣公府在各国居中调停的职责,也就渐渐失去了。

    可听说接替的人乃是方先生,衍圣公却是松了口气,他似乎对这位方先生也是闻名已久,虽然方先生没有接受衍圣公府的学候之位,可此人似乎绝不是那种离经叛道之人,此人毕竟还是读书人,而且还是德高望重的读书人啊。

    “既如此,那么就暂定了,至于其他的细则,再请各国相商,诸位远来,大陈作为东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