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大惊之下,已是闪避不及,立时肩上剧痛无比,接着全身一麻,再也无力支撑,如同狂风扫中的枯叶一般,直直向后飞去。
“袁英!”
俞秋叫了一声,急忙跃上,想用背部拦住她的去势,两人身体刚一相碰,俞秋只觉一股大力压来,如负山岳,虽急急提气,却依然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竟压出两个圆坑。
“噗!”
袁英娇躯一震,喷出一大口血来,神色十分痛苦;俞秋心头凛然,将她负在背上,颤巍巍地起身。
五忍见他们二人受创,立时便要趁胜追击,五忍在空中各定方位,再度铺开无形大网,徐徐压来。
“快去支援他们!”
李如松一声令下,顿时士兵们纷纷掷出手中枪矛,射向五忍;五忍去势稍稍受阻,只见他们念动咒语,怪力骤然涌出,将这些枪矛尽皆绞断,叮叮当当,碎木碎铁散落一地。
“啊?!”
俞修龙见他们如此凌厉,不由惊呼道。
俞秋见五忍向自己逼来,苦笑一声,挥袖将袁英一卷,抛向众将士身边;几名士兵齐齐伸手接住了她,将她安置在一张布毡上。
俞修龙见状奔了过去,问道:“你没事吧?”
袁英见是他,摇了摇头,随即撑着爬了起来,盘坐运功。
在这怪力之阵下与五忍对战,此消彼长,互相来去,拼了数十回合。俞秋本就有伤在身,越斗越觉力不从心,稍不留神,被一发离火镖击中后背,立时感到一股火辣辣的疼,钻心而来。
受此一击,他有些站立不住,蹒跚跌出几步。忽听耳边锐声,又遭一记水箭打在肩上,顿时寒气彻骨,浑身发抖,俞秋不由得心头大骇,急忙扶住一根大栅,只觉体内翻江倒海,血气乱涌,实是难受极了。
五忍御天结阵,步步紧逼;而俞秋已是疲态俱显,难以招架。
“不好!”李如松见他神情恍惚,手脚疲软,眼看就要被五忍合力打倒,不由得十分担忧。
“俞秋!”
俞修龙嘶哑的嗓音划破夜空,将在场众人都震了一震,“心醉者,万象皆无,天地唯我!”
这竟是“醉心意”的精密要旨,俞修龙虽然当时睡着,却在迷迷糊糊中记住了这几句,此时紧要关头一急竟然脱口喊出。
没想到奇招奏效,俞秋凝神守心,放空全身,胸中“醉心意”自然催动。只觉身子倏然一轻,束缚尽去,体内阴阳通明,二气畅流无碍,充盈鼓荡,浩力绝伦,反过来压住“五灵绝生阵”的威势。
对方本已是必败之相,五忍正在暗自窃喜,岂料到他突然内力陡增,招式变得圆通自如起来,仿佛闲庭信步,潇洒随心,举手抬足皆无章法可言。偏生己方五人连连合攻,却是尽皆落空,反而白费劲力,变得极为劣势。
此时,天边雷霆之声大作,银蛇吐信,轰隆作响;墨云翻卷,电光频闪,诸天星斗,渐渐聚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漩涡。
俞秋发挥出惊天的能为,“岁月虚空”便又要开始作怪了。
五忍眼往上空,见如此异象,心里陡然一惊,攻势大减。见五人心浮意乱,俞秋找准时机,双掌一分,两道劲风自他掌中飘出;那五名忍者避无可避,如同风吹花瓣一般,四下飞散出去,跌的筋酥骨软,五忍欲要挣扎起身,却发现手脚皆麻,僵如石块,动弹不得。
“上!”
李如松一声令下,士兵们立时冲过去,刀光闪落,将他们开膛破肚,斩成肉酱。
俞秋见敌人已死,精神一松,顿时只觉全身酸软无力,急忙就地盘坐,呼吸吐纳,调引内息。
忽然,他听得耳边风雷之声乍起,山摇地动,威势骇人,以为敌人又要来犯,心里暗叫一声苦也,一跃而起,向四周扫视,准备御敌。
众位将士也在瞪大眼睛四处张望,却并未发现敌人踪影。
俞秋望着死伤众人,心想:“若不是提前教将士们练气练功,让他们体内化生出阴阳二气,极大地增强了血肉体质,恐怕我们死伤更甚。”
“不管怎样,这场中日生死对决,终究是我们赢了。”
俞秋尚在庆幸之时,突然几道金色雷电,自天上劈落下来,“啪”的巨响,砂石四起,几面大军帐篷陡遭雷击,顿时裂成碎片,经风一吹,漫天都是焦糊破布,再看地上,也是黑漆漆的一个大坑。
众人受到惊吓,浑身发抖;袁英也被这巨响所震,心生忌惮,忽然,她感到一股绝强怪力席卷而来,疯狂地拉扯着自己的身体,她虽尽力挣扎,但与这巨力相较起来,实在太过渺小。
再看俞秋,也被这怪力包裹全身,饶是他神通盖世,也根本支撑不住。他和袁英两人被这股大力抛上云天,打着旋急速上升,在满天星辰漩涡之中,消失不见!
暗夜,死寂。
在场所有将士都被这怪力侵扰,昏迷了过去。
“这是什么?”
一个金色的火球。
俞修龙慢慢走了过去,要伸手去触摸这团火,却被躲开了。
小火球在天上乱窜,俞修龙抬头四处张望,口唇微张,这时火球“咻”的一下钻进了他的口中。
俞修龙大惊之下,竟将其吞了下去,顿时感到胸中火焰熊熊,炙热难忍。
他双手拼命地扣着喉咙,想要把东西呕出来,可惜火球已深入肺腑,难觅影踪,只有那酷热之感,实实在在地烧灼着,俞修龙感到难受至极,呼吸困难。
“咝”。
“咝”。
他大口大口地吸气,却是极其艰难。
忽然俞修龙全身一颤醒了过来,扶着脑袋呼道,“啊呀头好疼,喉咙也好痛”喉内仿佛有股火在灼烧一般。
他一抬头,只见满地死尸伤兵、断壁残垣;士兵们正在清理尸首,救治伤兵。
残阳如血,昏鸦凄切,甚是悲凉。
俞修龙已对昨天夜里的大战迷迷糊糊,记不甚清楚。
大熊和蛮牛躺在不远处,身上满是血,俞修龙恐有不测,忙唤他们起来。
“大熊、大熊!”喊了两声,俞修龙剧烈的咳了起来,缓了好一阵,“蛮牛、蛮牛!”
蛮牛悠悠转醒,也同他一样,咳得厉害。
而大熊,却已然没有反应。
“大熊他,他为了救我和兄弟们,用身体硬生生挡住敌人攻击,为兄弟们创造时机,大熊”蛮牛如此的彪形大汉,此时到了伤心之处,泪水已是毫无顾忌,肆意横流。
“什么?”
俞修龙嚎叫一声,扑到大熊身前,只见他满脸血污,根本看不出任何表情,浑身疮痍,插满了飞镖暗器,如一个血刺猬。
“大熊,大熊,呜呜”俞修龙抱着大熊的脑袋,嚎啕大哭。
也许替兄弟们挡下敌人的武器,他是带着欣慰离开的。
可他万里之外的老娘该依靠谁呢?
“大熊好样的永远是我们的好兄弟!”俞修龙声音颤颤,对蛮牛说道,“从今日起,他的娘就是咱们的娘。”
“嗯,嗯!”蛮牛坚定地点了点头,“大熊没了,我们俩做她老人家的儿子!”
“儿子?!”
俞修龙突然感到这个词有些怪异;不知为何。
一想昨天的事,他便觉得头疼欲裂,只记得与敌人激斗一番,杀得昏天暗地,而其他的事情完全都想不起来了。
此役过后,日军节节败退,四月十八日,损伤惨重、兵粮不济的日本军队再也支持不住,全体向南遁逃,龟缩到朝鲜东南沿海一带,试图冥顽抵抗。
明军在李如松的率领下,很快便收复了汉江以南一千多里土地,其中俞修龙、蛮牛等人奋勇争先,斩获敌首无数,大受嘉赏;朝鲜国也在名将李舜臣的带领下,不断反击,捷报频传。
至此,朝鲜被侵占国土基本光复。
七月,明军下令班师凯旋,接受封赏,留下一万人部队,驻守朝鲜。
不,还有三万明军将士的英魂也在镇守这方土地。
还有大熊。
第14章 我辈岂是蓬蒿人(1)()
这一仗打出了中华天朝的赫赫声威,举国欢庆抗日英雄的凯旋;万历龙颜大悦,不待众将休养,便于殿内办宴庆功。
此役属李如松军功最大,加太子太保,擢升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他虽然功劳极高,升至一品,但并未忘记将士们的贡献。除了查大受与弟弟如梅、如柏,他还大力举荐俞修龙、蛮牛等人。
“好啊,我大明英雄辈出,真乃天佑之兆。”万历帝已知军中有不少人才,而且听说这个俞修龙是名将俞大猷的旁亲,不免对他印象深刻。
其实俞修龙并非名门之后,只因父亲俞家轩和俞大猷将军的后人碰巧重名罢了。他糊里糊涂受到福荫,浑然不觉。
除了文官,大宴开始按兵部所呈军报封赏武将。万历旧疾发作先行离去了,命首辅赵志皋代为主持。“有功将士,尽皆封赏查大受,果敢猛毅,战功显赫,升辽东副总兵;李如梅,沉着应战,机智破敌,升辽东御管总兵”
“俞修龙,身手拔群,沙场扬威,升湖广守备,秩从五品郝刚,奋勇杀敌,一身虎胆,升浙江绍兴守备,秩从五品”
俞修龙和蛮牛不由相视一笑,均是憋不住心内的喜悦,身子微微颤抖。
“太好啦!”
俞修龙本就是湖广生人,此次能回到家乡省任地方武官,可谓是皇恩浩荡。他简直要乐出声来,一想到骑着高头大马还乡的场景,便觉得神清气爽,扬眉吐气。
大宴席上,文武重臣们推杯换盏,热闹非凡。酒过半酣,又陆陆续续上了一众美女助兴,但见士女杂坐,击鼓敲钟,吹竽弄瑟,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
李如松酒兴奇佳,这时过来拉着俞修龙的手,直夸他英雄年少,“来来来!”
俞修龙虽被夸的有些莫名其妙,但也不好拂了李将军的酒兴,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惭愧,惭愧。”
两人刚刚饮尽,这时查大受、李如梅、李如柏等人也来祝酒;俞修龙见势不妙,悄悄溜到一边,去找蛮牛。
蛮牛也很喜饮酒,此时喝得面不改色,神情兴奋:“此次打仗得了如此军功,受封武官,可以让父老乡亲们知道,我蛮牛也光宗耀祖了。”
“喂,蛮牛,蛮牛。”
“小龙不,错了,错了,俞将军有何吩咐?”蛮牛趁着酒兴打趣道。
俞修龙忍俊不禁,说道:“别讥讽我了,郝守将,你这块好钢也总算是用到刀刃上了。”他正色道;“我们当时之约,你可别忘了。过几天咱们一道去探访大熊的娘,将她接过来当自己亲娘赡养。”
蛮牛点头“嗯”了一声,再无言语。此时一说到大熊,两人陷入了沉默。
良久,俞修龙倒了满满一杯酒,对着天上说道:“大熊兄弟,我和蛮牛必定待大娘如亲娘一般,好好尽孝,你安息了吧。”
说完,与蛮牛一同将酒倾在地上,不知这御酒能否慰藉烈士的英灵?
英雄的游魂飘荡在朝鲜上空,冥冥无声。
俞修龙回了回神,转头却见李如松与一位老臣聊得正欢。
“李将军此番痛击日倭,建下奇功,真是可喜可贺呀。”
“哎哟不敢不敢,梅大人别笑话我了”李如松一副极为恭敬的模样,足见这位梅大人品阶之高。
“来,老夫敬你一杯!”
“梅大人请!”
“请!”
两人饮罢,携手大笑。这时又过来一人,双目神炯,气度从容,只见他举着酒杯向李如松道:“李将军,我来恭贺你了”待喝完了酒,又转向那位梅大人,微微欠身道:“哦,原来梅阁老也在,古允失敬,望阁老不要怪罪。”
这位梅大人竟是当朝次辅兼东阁大学士,难怪李如松对他如此恭敬。
“哪里哪里,古大人你身在兵部,为抗倭战役立下不朽之功,老夫哪敢怪罪?”梅大人双眼眯笑,胡须上还沾着些许酒水,“大明国有李将军和古大人这样的英杰才干,何愁不能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有梅大人这样的阁老重臣,才是我大明之福呢。”
只因这古、梅两人虽言辞上互相吹捧,实则是貌合神离,暗藏机锋。李如松夹在二人当中,不免有些为难。
“这两位可都开罪不起”
古允虽为兵部侍郎,居正三品,论官阶已比此时的李如松低了两级。但是在大明朝政中文臣掌进言、弹劾之利,实权要比武将大的多。所以即使是李如松,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此次战役,令我发现军中不少青年人杰,两位大人且看,那位叫做俞修龙”李如松转移话题,将正在四处瞎晃的俞修龙指给二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