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和众文武皆哭笑不得,程咬金这个莽子,倒是一语中的。
第24章 渭水之盟(二)()
第25章 渭水之盟(三)()
渭水河畔,李世民与突厥大军隔河对峙。
“朕乃大唐天子李世民,请颉利可汗出阵说话。”李世民宏亮的嗓音响彻在渭水上空。
颉利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只带了两千人马就敢出长安城。或者说,他跟本就没有想到李世民敢出城见他。
听到李世民点名要见自己,颉利也不甘落了胆魄,他只带着左右十名亲卫催马出阵,来到了便桥桥头,与李世民隔桥对望。
“贤侄别来无恙乎?”颉利很托大的朝李世民打招呼。
当年,李渊太原起兵之时,为了稳定自己后方,同时也是为了取得草原民族的贸易帮助,曾经向突厥称臣。因此,颉利在大唐君臣面前,很有优越感。加上他的年龄比李渊小不了多少,称李世民一声贤侄,倒也说的过去。
李世民却不买他的账,直接冷着脸问道:“颉利可汗,此来是叙旧情还是与我为敌?”
“哈哈,听说我那位兄长李渊家中不宁,某深为挂怀,特来长安看看。”颉利一张嘴也不饶人,开口便打李世民的脸,话语直指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位之事。
李世民一张脸铁青,厉声说道:“我大唐内务,不劳外人挂怀。颉利,你也是一方豪杰,强词掩盖你兵犯大唐之实,就不脸红吗?”
“哈哈,贤侄贵人多忘事,大概是忘了吧,当年你父李渊,可是向我突厥称臣的。如此说来,大唐的内务,我自是可以过问的。”
听颉利说起此事,李世民不由怒火中烧。曾向突厥称臣一事,无论是已经退位的李渊还是现在的大唐君臣,都深以为莫大耻辱。这会儿颉利却一口道出此事,叫李世民怎么压得住火气?
“颉利,亏你还记得我大唐与你突厥交和通好之事。从当年父皇起兵到现在,我大唐前后送与突厥金银财宝无数。你却不念旧情,屡次兴兵进犯。背信弃义之徒,也敢当人主之谋?”李世民右手双指并剑,直指颉利大骂。
颉利被李世民骂的脸上表情数变,他忽然哈哈一笑道:“贤侄,你们汉人有句话,叫做‘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何为天命?何为有德?今我突厥大军二十万在此,只要我一声令下,长安城旦夕可破。所谓天命,所谓有德,唯实力而!”
颉利图穷匕首见,以武力威胁李世民。李世民却冷冷一笑,道:“颉利,你当真以为凭你这些乌合之众,就能破我长安?”
“能不能破长安,试试就知道了。”颉利很随意的说道。
李世民也笑了起来:“颉利,你别自欺欺人了。你虽有狼兵二十万,可这二十万人里,真正与你同心的又有几人?有便宜可占或许人人上前,可若战事遇挫,有没有人背后给你使刀子,你自己心里清楚。反观我大唐,保家卫国之志上下一心。虽不敢说一战而破你大军,可把你拖在长安城下数日,还是能做到的。你深入我国境,后路尽断,待各地勤王大军齐至,你能不能回草原还两说呢!”
李世民的一番话,正中颉利心事。长安毕竟是大唐的国都,城高墙坚,要不是担心不能一鼓而下,让那些与自己不同心的部落生出异志,颉利也不会拖到现在还不攻城。
就在这时,李世民身边的程咬金忽然一举手中马槊,大吼一声:“杀!”
程咬金一声吼,他们站立处身后的两千玄甲军,也一齐举高马槊附和,喊“杀”之声直冲云霄。
紧接着,长安城城墙上也忽然竖起一片旗帜,黑压压的一片人头也从城墙垛口间显露出来。更大的喊杀声,在城墙上响起。
连续三声喊杀之音,一声比一声雄壮,如海浪拍击巨石一般轰鸣。长安城北丛山之中,回音久久不息。
颉利胯下战马被大唐将士的军威所吓,忽然往后退了几步。虽然仅仅是几步,可这一退,看在众人眼中,颉利的气势顿时大减。
颉利刚想说几句狠话挽回面子。忽然,突厥大阵后军传来嘈乱之声。颉利忙诧异的回头观望。
李世民等人也好奇的望向突厥后阵。只是大军齐集,占地极广,无论是颉利还是李世民等,都看不清突厥后阵的情况。
过了一会儿,突利可汗单骑越阵而出,一脸惊慌的跑到颉利面前,说道:“叔叔,不好了,执失思力扎于穿风谷的大寨被尉迟恭破了。我军死伤过半,溃兵刚刚逃回来,阿史德乌默啜也生死不知。”
“什么?尉迟恭只有不到一万人马,如何破得了那座大寨?”颉利一听,大吃一惊道。
突利又道:“据逃回来的那些溃兵说,尉迟恭不是一万人马,而是足足八万。”
“哪来这么多人?”颉利不可置信道。
“怕是别处回长安勤王的兵马,与尉迟恭合兵了。”突利猜测道。
“这么说,尉迟恭也快回到长安了?”颉利这时真的有些心慌了。
“想来是了。”突利点头道。
颉利和突利两人说话时,因为心情紧张,便忽略了对面的李世民君臣,说话的声音并没有刻意压低,因此,他俩刚才的话,全传进了李世民耳朵里。
“哈哈哈,颉利,我勤王大军顷刻便至,你还敢叫嚣破我长安吗?”李世民此刻的说话语气表情,完全就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颉利犹豫起来了。
穿风谷大营的突厥溃兵为什么这时才逃回来?这还要从大营被破时说起。
因为战马都惊了,所以那些逃向南方的突厥士兵,只能靠两条腿狂奔。可人的力气终有用尽之时。跑出约二十里路,突厥人跑不动了。于是就地休息。
几个执失思力的心腹也在溃军之列。他们聚拢溃兵一看,身边就只有两千来人了。
带着这么点人马回去见颉利,恐怕会被颉利生撕了吧。几个人一商量,先不走了,四下收拢溃兵,能多带回一个是一个。好在,唐军并没有衔尾追杀,这就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
于是,那两千溃兵又四散而开,寻找自己的同胞。等到天亮时,好歹聚齐了八千来人。几个人又一商量,就这些人似乎也会被颉利可汗追究责任。干脆,把责任往唐军身上推吧,帮唐军吹乎下兵威,就说他们是五万不,八万人攻打大寨。
八万打三万,自己等人最后还带出了八千士兵,已经殊为不易了。想来颉利可汗应该能饶过自己等人了。要是还平息不了颉利的怒火,就把责任往阿史德乌默啜身上推,谁让他是大营的主帅呢。反正那小子估计是见不到颉利了。
就这样,几名怕被追究败军之责的突厥将领,编出的一个谎言,把颉利和突利都吓到了。
其实这种虚报军情的事情在战争中也是常见的。得胜时,多报歼敌数字;吃败仗时,夸大敌军数量和实力。这些本来就是带兵人最常见的伎俩。
只是,那几个执失思力的心腹,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编了一个谎言,他们不会想到,这个谎言,足以改变一场战争的最终结果。
第26章 渭水之盟(四)()
历史,有时就是如此的偶然。
几个败军之将编出的一句谎言,成为了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一环。
如果仅仅是这句谎言,也不会起这么重要的作用,可紧接着,这句谎言就得到了“验证”。
就在颉利心里七上八下之时,突厥大阵后方的山林之中忽然传出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紧接着,一条横压整个突厥大阵的骑兵大潮,山呼海啸一般涌出了山林。旌旗招展,甲胄一片亮闪闪,人如虎,马如龙,端的杀气凛然。
“大唐泾州道行军大总管尉迟恭来也,突厥贼子休得猖狂!”
尉迟恭那大嗓门,如穿金裂石一般响起,犹是隔着老远,也照样传入了颉利可汗耳中。
颉利大惊失色,他跟唐军打了多年交道,对于唐军的编制也已经相当熟悉了。观这批骑兵,上万人不止。既然有如此多的骑兵,那步兵的人数就更多了。难道,尉迟恭真的聚起了八万大军?
似乎是为了验证颉利的猜测。尉迟恭部骑兵背后的山林之中,忽然鼓响如雷,无数的旗帜随之竖起,军士的喊杀声也震天而响。透过植被稀疏地方的山坡,隐约可见一片黑压压的人头。
不光突厥人呆了,就是李世民等人也惊诧莫名,尉迟恭竟然真的带来了这么多人马!
“颉利,你还敢自夸兵威吗?”李世民底气十足的喝问颉利。他此时的做派,就像外出创业的暴发户,一朝还乡向昔日的有钱邻居显摆一般。
颉利虽然此时心头狂跳,但面上却依然云淡风轻。“哈哈,尉迟恭来得正是时候,势均力敌的仗打起来才过瘾啊!”
李世民暗翻白眼,刚想再嘲讽颉利几句,谁知颉利根本就不给他机会,“李世民,某现在就回阵中,与你决一死战!”颉利扔下一句话,拨马就往本阵而回。突利可汗和颉利带出的那些亲兵,一见颉利脚底抹油,也立刻跟着颉利驱马跑回本阵。
李世民被闪了一个跟头,不由鼻中发出一声嗤笑。
颉利回到本阵,突厥的各部首领立刻挤到他面前,商议对策。
“大汗,打是不打?”一个部落首领问颉利。
颉利犹豫了一下,说道:“以你们所见,唐军虚实如何?”
一个部落首领说道:“李世民既然敢轻骑出城,说明他根本就不怕我们,长安城中定是做足了准备。再加上尉迟恭的大军也回来了,要真的与唐军开战,即使我们胜了,恐怕也是惨胜。”
另一个部落首领也说:“尉迟恭都回来了,谁知道大唐还有没有别的勤王兵马回来。长安可是大唐的国都,就算是那些不服李世民的将领,恐怕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破了长安,那他们可就亡国了。这些唐人,别看平时喜欢窝里斗,可真要遇上事儿了,肯定是要抱团的。”
说话的这两个部落首领,都不是颉利的心腹,他们本来就是被强绑上颉利的战车的,此时一见大唐兵马雄壮,已经生不起一丝战意了。
当然,也有脑子里缺根弦的首领,嚷嚷着要跟大唐决一死战。
颉利此时也拿不定主意了,他多想找执失思力问计一下呀,可是,现在执失思力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呢。
就在这时,渭水另一边的李世民,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突然一催战马,连个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直接过了便桥。
跟随李世民出城的六员文武大臣大吃一惊,急忙催动马匹,紧跟在李世民之后。
由于事发突然,那两千列阵于玄武门外的玄甲军,根本就没得到号令,此时进也不是、原地不动也不是,一时心思复杂的僵在那里。
李世民直到进至离突厥军阵一箭之地才勒住战马。
“颉利,要战便战,不战便退军,如此婆婆妈妈,是英雄所为吗?”李世民对着突厥大阵一声喝问,很有三国张飞当阳桥前一声吼的风采。
李世民的话传到颉利耳中,让他更加急躁了,他真想挥军将李世民和那六个唐朝大臣踏成肉泥。可是他也知道,人家李世民也不是傻子,你这边一下令,人家那边掉头就跑回了长安城。更让人头疼的是,到时一旦下令开战,那可真就不死不休了。这可不是他来中原的本意。
若是这时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很奇特的一幅画面。颉利十几万兵马的大阵绵延数里,在他们身后隔着不远,是尉迟恭的骑兵。而在突厥大阵正中位置前方,就是李世民一骑当锋,李世民身后,六名小弟一字摆开。单看这副画面,就如同李世民在对着他自己的军队训话一般。
那画面太美了,连老天爷也看的醉了醉了的。这不,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什么时候,竟然有一团乌云飘到了突厥大阵的头顶。
赵云泽此时正隐身在一处草丛之中。他的手中,拿的不是十字弩,而是那把03式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的瞄准镜,此刻正套中李世民的脑袋。
跟随尉迟恭的大军来到长安,站在山林中,赵云泽便用十字弩上的瞄准镜观察起渭水边的情况。那立马渭水南岸的七人,莫不就是大唐李二和他的六名小弟?看来历史没有说谎,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的胆魄真不是盖的。
待李世民轻骑越阵,跑到了突厥大阵面前,赵云泽的心跳也加速了。老大,你这是在作死吗?颉利,你可千万要沉住气呀,别脑子一热就下令开战。我的老板还连我的面都还没见过呢,不能就这么挂了呀。
心忧李世民安危,赵云泽果断的跟阎立本说道:“阎兄,这里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