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系列之烽火大唐-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还没找他,他却自己过来了,宣。”

    杨国忠当然要来,此前平青云去大理寺击鼓鸣冤,大理寺上下百余人,又怎么会没有他的眼线,他一听说平青云来投案喊冤,便做了最坏的打算,先想到的是那封嫁祸信,当他要进宫面圣之时,才知道皇帝去了太子东宫那,还道是天助他也,他是当今丞相,又是国舅爷,与杨贵妃太真又是兄妹,极受皇帝恩宠,自然能自由出入兴庆宫,他入宫的第一件事便就是去到内阁之中寻找平城梁卷宗,想要将其毁去,却哪里知道,这卷宗和书信早就被红儿取来收藏了起来,任他有通天的本事,也决计想不到如此重要的东西竟然会藏在一个宫女的手里。他将内阁里三层外三层翻了个遍,都没有找到,还道是内侍不小心将其遗失了,如此正好,来个死无对证。既然没有找到,他便去了杨贵妃那里,与妹妹叙叙家常,不过一会听说皇帝回宫了,正在兴庆殿与太子等人商议事情,他感觉事情有些不妙,心中隐隐觉得有事将要生,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兴庆殿上。

第六章 平冤昭雪(六)() 
杨国忠进了兴庆殿,见左右无其他大臣,只太子李亨,广平王李俶和大理寺卿陈文远,只这三人在场,他心觉不妙,这几人都是自己的对手,尤其是太子,近几年虽然≤

    眼见皇帝神情冷峻,眉头紧锁,最要命的是,这关键时候,妹妹杨贵妃不在,倘若杨贵妃在,她为自己说上几句话,抵得上自己十句百句。如今只得硬着头皮上了,他疾步上前,走到李隆基面前,向他行了大礼。杨国忠跪下叩拜时,却始终没有听见皇帝说一句话,没有要自己起身的意思。

    隔了半晌,李隆基才问道:

    “朕问你,平城梁的案子,你是怎么办的?”

    杨国忠一猜果然不错,正是为了平城梁的案子而来,心想,反正卷宗已经不在了,没有物证,那还不任自己一张嘴随便说么,想到此间,心中暗暗得意,但口语中却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

    “启禀皇上,此事证据确凿,臣是依着依着律法办的啊!”

    李隆基冷冷的道:

    “证据确凿,依着律法?”

    杨国忠道:

    “正是,皇上若是不信,可调取当日卷宗来,一看即明。”他认准卷宗已然不在内阁,皇帝就是去找,也是找不回来,如此一来,便就是死无对证,想到这里,心中又是一阵得意,却听李隆基龙颜大怒,喝道:

    “你看看,这就是你的证据确凿!”说完狠狠的将那卷宗和书信扔到了杨国忠面前,杨过眼前一黑,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待那东西落地之后,瞧了一下,登时惊得背脊凉,冷汗直冒,一时无言以对。

    李隆基怒道:

    “就凭一封来历不明的信就杀了我大唐名将,你好大的胆子啊。”

    陈文远上前一步,想李隆基说道:

    “皇上,此事不仅物证不齐全,而且人证毫无,那至关重要的送信人的口供,完全没有,送信之人详细情况也只字未提,这封书信根本就是来历不明,此间各种详细,还请皇上明断。”

    杨国忠辩道:

    “启禀皇上,那送信之人厉害的紧,手段高明的很啊,数十人都没能将其擒住,让他逃脱了。”

    陈文远抢问道:

    “敢问丞相,如此手段的人,面对数十人都能逃脱,却如何连一份小小书信都保全不了,这岂不是与理不通么?”

    李隆基听陈文远这么一问,也是醒悟过来,喝道:

    “数十人都擒不住一个人,你还好意思说。”

    杨国忠顿时哑口无言,还尚在懵之中,这卷宗书信自己明明寻觅半天都没有找到,怎地却道了皇上手里?他哪里知道此事全在李俶掌握之中,早就提前藏好了。此节算是自己栽了,便道:

    “皇上,此事是微臣的糊涂啊,只是此事涉及到通敌叛国,一旦疏漏了,那吐蕃番邦真的打了过来了,有损我大唐天威啊,微臣也是为皇上考虑啊。皇上文治武功,功在千秋,正是在皇上的统领下,我大唐才有今日的盛世之况啊,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皇上也经常教导我们要谨小慎微,倘若由于微臣一个失误和不作为,让我大唐国土沦为外族番邦,岂不是让皇上脸上无光啊。”

    杨国忠不愧是混迹官场多年,能爬到今日这般地位,自然是对揣测圣意有独到的认识,他如此一说,就立刻转移的李隆基的注意力。也却是如此,终唐一朝,在玄宗李隆基的手里,唐朝盛世达到了顶峰。只是后期怠慢了朝政,又宠爱杨贵妃,任用了李林甫和杨国忠,政治也显得不是那么清明了,然而当局者迷,现在的李隆基还是在沉迷在他往日的功绩上面,完全看不见眼下的危机四伏。

    听杨国忠这么一说,细想之下,却也有那么几分道理,如此李隆基态度便就和缓了许多,道:

    “即便是如此,你也不能如此草率的就将平城梁定罪啊,此事是你上奏,朕批准的,如此岂不是还是让朕背负了这昏君的骂名?”

    杨国忠一听皇上这语气稍有缓和,看来事情还有转机,急忙道:

    “此事是微臣的疏忽,微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听得杨国忠如此说,李隆基心下就犹豫了:“他是爱妃的兄长,倘若我此时怪罪与他,爱妃定要不高兴了。”想到这里,又一时踌躇不定了。

    陈文远瞧出皇帝有了片刻的犹豫,语气也变的缓和了,已然猜到适才杨国忠的一番话已经让皇帝有所动摇,忙道:

    “皇上,此时牵涉朔方军军心,倘若处理不当,引起军中哗变,后果不堪设想啊!”此言又给李隆基敲响了一声警钟,心想:“不错,此事牵涉复杂,平城梁枉死,他所在朔方军定不肯善罢甘休,需得妥善处理才好。”

    沉思片刻,李隆基对陈文远道:

    “此案疑点尚多,证据不足,即日起,你会同刑部、御史台重审平城梁一案,一定要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

    杨国忠正欲要说话,李隆基知道他想要说什么,左手一摆,说道:

    “此事你不用管了,交给大理寺就好了,退下吧。”

    杨国忠欲言被皇帝打算,哪里还敢说下去,此番只是回重审,没有将自己问罪,已经是不幸中之大幸了,不敢多言,向皇帝行了礼,便退了下去。

    李隆基等杨国忠退出兴庆殿后,转头又对陈文远说道:

    “此事你需好好办理,不得出一丝的差错,这原先的卷宗你一并拿了去,务必给朕将此案审清楚,事关朔方军军心是否稳定,不可大意啊。”

    陈文远应道:“臣遵旨。”忽地眼角撇向右边的李俶,心中暗忖:“事情果然如广平王所料,一切尽在他算计当中,高明高明!”

    李隆基稍后将口谕拟成三道圣旨,陈文远领了一道退出了兴庆殿,余下两道圣旨分别由内侍往御史台和刑部两处宣令,正是三司会审。

第六回 平冤昭雪(七)() 
案子皇帝既然传下圣旨了,那么刑部和御史台自然知道皇帝心中是何想法,这定是要给平城梁翻案。≯加上皇帝命杨国忠不要插手此事,是以明里杨国忠无法干预,案件审理起来自然顺畅许多,不出三日三司审出结果便是证据不足,平城梁无通敌叛国之嫌,陈文远依实情奏明皇帝。为按抚朔方军心,李隆基下诏为平城梁平反,并追封平城梁为“震军大将军”,诏书八百里加急送往武灵朔方军处,昭告天下。克日,李隆基下令将平城梁迁葬,以慰其在天之灵,平青云无罪释放,后李俶上言,李隆基恩准,着平青云为太子卫率,统领东宫六率,这是后话了。

    早在大理寺后牢时,平青云便就知道了皇帝为他父亲平反了冤案,知道消息那一刻,平青云喜极而泣,仰天痛哭,这段时间以来,经历的人生的大起大落,好几次从生死的边缘走了过来,此时此刻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百感交集。总算能让父亲沉冤得雪,不至让天下人唾弃。

    大理寺接到圣旨那一刻时,便立刻将牢中的平青云释放了,平青云拜谢了陈文远,就奔向李俶府邸,却见李俶与高凤麟等人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平青云快步走上前去,在离李俶还有三步之遥时,噗通跪了下来,李俶可谓对他有再生之恩,不仅恢复了他自由身,还为他父亲和平家昭了雪,这份大恩大德,平青云只盼来世再来报了。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此刻的平青云再也掩不住激动的泪水,边向李俶磕着头,眼泪也洒在了地上。李俶不等他磕完九个响头,一把将他托了上来,直言无须大礼,平青云心念这份恩情可比天高,毅然还是将那九个响头磕完了,一旁的高凤麟和赵文心等人无不动容。

    这日午间,李俶在其府邸为平青云摆酒设宴,一来他得获自由,再也不是通缉之身,二来平城梁平反,昭告天下,尚为可喜。酒宴不过四五人,李俶是主,平青云、高凤麟、陈文远为客,此为四人,尚还有一人未至。平青云见还有一席位空闲,便问这最后一位宴请的是何人。李俶淡淡一笑,说到此人即刻就到,耐心多等片刻。

    不过盏茶功夫,门外传来呼呼风声,脚下足声厚重,伴随着一阵哈哈大笑,进来一人,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只见这人约莫二十七八,身长八尺有余,生的人高马大,较常人比高出一个头来,身着锦衣金靴,腰系玲珑玉雕,手执一把棠溪宝剑,好不威风凛凛。

    李俶见那人进得门后,忙的招呼道:

    “来来来,三弟,快请坐下,我来为你引荐两位朋友。”

    那人依言坐到了自己的席位,将宝剑置于身旁,平青云和高凤麟还自奇怪,这人怎地如此无礼,进了王府,竟然不卸下兵器。正自疑惑,李俶道:

    “来来来,我来为二位引荐,这位便是我三弟,建宁王李倓。”指着平青云又道:“三弟,这位便就是原朔方军使之子,平青云平将军。”然后指着高凤麟道:“这位就是我之前跟你提过的,袁成子老师的关门弟子,适儿新拜的师傅,高凤麟兄弟。”最后指着陈文远说道:“陈大人你是识得的。”

    平青云和高凤麟听到说这人便就是李俶口中常常提到的建宁王李倓,难怪可以携兵器入府,都连连抱拳行礼。陈文远是大理寺卿,自然见过李倓,自不惊讶,也是向李倓抱拳行了一礼。

    那建宁王李倓听到二人姓名,转身看了两人几眼,对平青云说道:

    “你是平青云将军?久仰久仰,听大哥说这次皇上正是替你父亲平反了,又恢复了你的自由身,真是可喜可贺啊。”说着也是连连抱拳,表示恭贺,平青云回敬表示感谢。

    接着李倓又说道:

    “我听大哥说平将军你长年在边塞,与突厥等部族交战,胜多负少,可有此事啊?”

    平青云没想到李俶会跟李倓说起自己往事,也是错愕:

    “广平王谬赞了,先前在边塞之地,多有战事,我也只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忽听李倓哈哈大笑起来:

    “平将军过谦了,我生平对佩服那些在沙场征战的兵将了,我这人没有别的偏好,就喜欢练功习武,希望有一天能够带兵出征,饮马疆场。”

    平青云只听这一句,就知道这建宁王李倓乃是好武之人,难怪他宝剑从不离身,就连来亲哥哥这喝酒也要随身携带,说道:

    “王爷豪气英武,将来定能在疆场之上驰骋莫敌。”

    李倓听罢又是一笑:

    “听说平将军武艺高的很啊,改日有机会切磋一二啊。”

    说到武功,倘若以前,平青云可能还会自诩武艺高强,可是自从流落江湖之后,他见识了一个比一个厉害的高手,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原来江湖上还有那七大宗师之说,单单是追杀他的那位黑衣女子,他都有所不及,更不要说如高凤麟这般练成了《天罡宝典》的武功高强之人,那七大宗师,更是自己触不可及的高度了,听李倓这么一说,无奈只得说:

    “王爷过奖了,论武功我实在是难以启齿,因为我就曾见过很多武功高过我之人。”

    一听有武功比平青云还要高的人,李倓如醒了春梦一般,说道:

    “哦?那不知还有何人功夫高过平将军呢?”

    平青云本想说那黑衣女子,却又不知如何启齿,这时李俶接过话来,对李倓说:

    “三弟,你可别忘了,我跟你提过的高凤麟兄弟啊,我敢说,他的武功就绝对在你之上。”

    李倓一拍脑袋,才想起来还有高凤麟这么一个人,他自小就听李俶常常提到在三清观,袁成子有个关门弟子,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