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移民全球-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士气较高时,掷弹连通常在纵队的右前方引导攻击。

    连保持三列横队,列与列之间间隔约1米。

    连与连之间的间隔约为8~10米,整个纵队的纵深为25米左右,行进时可能拉得更开一些。

    有时,缺猎兵连的营纵队会采用一个连为正面,五个连依次排开,不过这种纵队并不多见。

    英军一个营由10个连组成,包括一个掷弹连和一个猎兵连,军官士兵共计640人左右。

    下图为英军营防御进攻通用队形――两列横队,正面宽约200米。

    军官的图例与法军基本一致,黑色圆点为鼓手。

    英军的行军队形也是纵队,每连两列,10个连前后依次排开。

    骑兵的存在,对步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虽然展开的步兵队列,可以应付正面的骑兵冲击,但是薄弱的侧翼和后部却极易受到攻击。

    步兵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形成“方阵”――四面向外的“刺刀丛”。

    形成方阵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部队调动,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在情况复杂的战场上,步兵可能会因为没有及时形成方阵而遭受重大的损失。

    英军在西班牙与法军作战期间,约翰科尔伯恩西顿男爵将军的旅,曾被突如其来的大雨遮蔽了视线。

    雨停后才发现侧翼,有两个法军轻骑兵团正准备攻击。

    匆忙间,有三个营没来得及形成方阵。

    结果,短短的五分钟内,这三个营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80名军官和1568名士兵中伤亡了1248人。

    方阵虽然能有效的对付骑兵,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

    首先,营的正面被大大缩小了,无法发挥原有的火力。

    如果敌方的骑兵与步兵协同得当,就会利用暂时的步兵火力优势,大量杀伤方阵里的步兵。

    其次,密集的方阵队形,正是炮兵的极佳射击对象。

    根据一名英军的回忆,在滑铁卢,两个布伦瑞克方阵,在法军的猛烈炮火下既已崩溃,根本没有坚持到法军骑兵的冲击。

    最后,如果在骑兵冲锋的强大心里压力下,方阵的一部分动摇了甚或崩溃了,余下的步兵必然会彻底暴露给敌方的骑兵。

    有经验的骑兵往往会把握甚至创造这样的机会。

    瓦格拉姆会战期间,法军骑兵上校castex的第20猎骑兵团。

    放弃了应该攻击的那一营奥军,转而对临近一个刚刚开过火的奥军方阵冲锋。

    还没来得及重新装填的奥军步兵,被突然的变化惊呆了,顷刻之间整个方阵阵脚大乱。

    前面介绍的只是营级的基本战术队形。

    战场上,更高级的指挥官,会跟据情况灵活使用上述队形。

    另外,以营队形为基础,各国军队都创造了一些团、师级的队形。

    比如,有三个营的法军“团”会展开中间的营,而保持两边的营纵队。

    再如,法军的“师”纵队……师里每个营均展开成横队,以一个营为正面形成纵队。

    以上可以看出,一旦战场上军官的指挥,步兵之间的配合出现了问题,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也可以从中看出,骑兵在战场上一锤定音的作用。

    我们再来比一比,过去不久的万历朝鲜战争,(1592…1598,也称“抗倭援朝”)。

    我必须要提醒大家,统一倭国的丰臣秀吉,提出了一个大陆政策。

    丰臣秀吉1536…1598年统一倭国后,就处心积虑地要以武力在亚洲建立以倭国为中心的大帝国。

    并提出了攻略朝鲜,进取平津,占领华北,在东亚大陆列土封疆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战略构想。

    可以说,他是倭国“大陆政策”的最早提出者与实践者,并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1578年,丰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

    1584年,担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提出了一个带有时间表的扩张计划;在占领朝鲜之后,于1593年初占领北京,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

    1590年,丰臣写信给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

    1592年,日本首次侵朝初期进展顺利,丰臣秀吉就开始筹划迁都于北京,自己“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苎印度”。

    丰臣秀吉两度兴兵进犯朝鲜,史称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侵略者遭到了我朝的沉重打击,均以失败而告终。

    随着丰臣秀吉于1598年病死,其迁都北京进攻印度的扩张大陆的计划彻底失败。

    然而,丰臣秀吉“灭朝鲜,侵中国”的战争思路,却为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继承。

    大陆政策一共分六步:1。吞并台湾2。吞并朝鲜3。吞并满蒙4。吞并中国5。称霸亚洲6。称霸世界。

    对于这个狼子野心,忘恩负义,卑鄙无耻的的撮尔小国。

    我的政策是,彻底消灭它,让后世再无倭国,让它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陈远宏一字一吐,掷地有声,但众人从中可以听出,其中彻骨的寒意和决心。

第293章 五年计划(三)() 
“话题扯的有点远,我们先来说说这场抗倭援朝战事。

    朝庭军队里有很多外国兵,包括日本兵、暹罗兵以及黑人兵。

    还有赴日明人群体及在日明人群体等。

    我们得知的情报怎么来的?万历朝时。

    东亚出现了一个以我朝为中心,以朝鲜和琉球为左右翼,针对倭国的巨大情报体系。

    其中,最突出的跨境人员莫过于朝鲜被掳人。

    这些朝鲜被掳人中有一些朝鲜知识分子,大多受到礼遇,限制较少,在日行动相对自由。

    较为知名的是有被俘日记存世的姜沆(看羊录)、鲁认(锦溪日记)、郑希得(月峯海上录)等。

    其中,鲁认(1566…1622),咸平鲁氏,字公识,号锦溪。

    抗倭援朝战争爆发后,作为义兵随都元帅权慄出征。

    丁酉再乱时(1597),32岁的他不幸被俘。

    在萨摩藩藩主岛津义弘处,度过了一年七个月的俘虏生活。

    其中5个月的日记(1599。2。22…6。27)存世。

    1599年在福建军门谍使林震虩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日本,抵达福建。

    此后留居福建的不足半年内,鲁认将在日本所刺探的倭情通过福建官员呈报朝廷。

    根据这些情报我们得知,我军在朝鲜战场上,近身战中使用的是一种拥有着惊人威力的,被称作子母枪的火枪。

    对于子母炮,参加碧蹄馆战役的武士们是如此描述的:“共有三个枪口,三个枪筒相连,可自由选择发射一次或三次。”

    骑马的轻骑兵手拿长柄火枪,也就是三眼铳。

    柄长六尺有余,带有长约一尺的枪身,其上插有刀刃,故枪身分为两部分,一旦靠近武士就会开枪。

    他们的衣服外层是红色的毛毡,里层用铁链连着一块被切割成大约三寸四平方米大的钢片,有着像道服一样长长的下摆。

    盔甲是用磨白的钢制成,护臂也是钢制,刀枪不入。

    他们的主要兵器是三眼铳,而三眼枪的齐发三弹,能更好的杀伤既将冲过来的倭马,还能当作短矛拒敌骑。

    在三四十步,三眼铳齐发的三弹,对成排冲过来的倭骑,也有很高的命中率、很强的威力。

    我个人认为三眼枪能加强火力,与火炮火铳配合,在肉博战之前杀伤骑兵。

    伺敌骑三四十步,齐发三弹,之后将三眼铳当长枪用,以拒敌骑。

    敌人骑兵近身时,如大棒敲击近身敌骑,或用枪头刺击马眼。

    当马匹被击晕或是眼部受伤倒落时,马上骑兵随之落马,此时用枪头刺杀骑兵。

    边军长期与鞑子交战,三眼铳的好处,也在实战中体现了出来,这点王林大叔应该深有体会。

    下图为欧洲步兵方阵图,当敌骑靠近时,部分火枪要退入方阵内,只留下两层火枪兵。

    因为长矛手只能保护两层火枪兵,虽然他们的长矛很长。

    这时步兵方阵的火力会大大减弱,欧洲火枪兵要保持火力连贯至少要六列,这点火力面对骑射是远远不够的。

    我提出一个假设,以后你们在演习中可以试一试。

    若在方阵前面,安置三排身披重铠的三眼铳手。

    敌骑若想冲锋或骑射,当火枪发射完,敌骑冲到三四十步时。

    前一排三眼铳手就起身发射三眼铳,随时弥补火枪装弹的火力空白。

    齐发三弹之后,蹲下将三眼枪当长枪用,以拒敌骑。

    这时装好弹药的火枪手,可精确射杀三眼枪弹雨后的漏网之鱼。

    骑射要在三十步才能有效命中、杀伤敌人!

    在三十步之外,三眼铳的三发子弹就算打不穿骑兵的重铠,也能在五十步之内重伤不披甲的战马。

    而援朝战争中,李将军的厉害在于,他的战术厉害!先看军阵。

    他结合了中原及蒙古军队的阵形,改进并制定出新的战法。

    他在布阵时,通常将一个万人队分为五个横队,前二后三排列,前排是重骑兵,后排是轻骑兵。

    每个横队单列,各横队之间相隔很宽的距离。

    五个横队的前面,还有一些轻骑兵负责侦察与掩护。

    当敌军靠近时,位于后面的三列轻骑兵,便穿过前两列重骑兵之间的空隙高速推进。

    以千人队为单位,逐次冲到敌阵近旁,经过仔细瞄准后向敌军投射弓箭,然后又迅速折返。

    如此循环往复,让敌人始终处在箭雨之下,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随即,在仍然保持整齐队形的情况下,两列重骑兵向后撤退,然后轻骑兵依次跟随退后。

    边退边射,等到敌军阵线散乱时,轻骑兵抽身移向两侧,重骑兵上前完成致命一击,同时轻骑兵向敌军两翼迂回包抄。

    这种战法,也被现在的建奴所掌握。

    这就是震惊欧洲的蒙古军队常用的战法,他们极其擅长被古罗马人称为曼古歹的战法。

    即骑射者一边逃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

    这种战法,一是不和敌人短兵相接,免格力;二是可以持续不断的攻击,不停顿;三是不给敌人还手机会,无败局。

    你看见蒙古人打败了,乘胜追击,追着追着,发现自己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这是一种十分恐惧的局面,你不崩溃也没办法。

    实施这个战术需要非常强的战术素养,一般的军队根本做不到。

    因为一般军队一旦后退,队伍就会立刻溃散,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但蒙古军强有力的纪律和战术素养,让他们能够收放自如。

    这种骑兵战术是一种用兵如神、出其不意和施展诡计的演练。

    它使敌人大惑不解,从而可以将军队置于敌人最没有料到的决胜位置。

    我把它总结为分进合击,各个击破,最后歼灭。

    我们以后在参战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军队分散成几个分散的纵队,同时威胁敌人的多个重要目标。

    这样敌人不得不分兵,保卫多个目标而分散兵力或者集中兵力,保护某些目标而不得不放弃其他目标。

    如果敌人分散兵力的话,我军分散的纵队,会突然集结起来以优势兵力发动攻势。

    如果敌人不分散兵力的话,我军可以轻易的夺取很多战略要地,而使战局越来越有利于自己。

    大家可以回去翻翻书,这一战略,在成吉思汗的花刺子模战役,和速不台的匈牙利战役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以后你们对于战略战术上的研究,要多研究研究蒙古人的骑兵战术。

    我们以后的骑兵战法,当以这种战略思维,战术指导为主体。

    最后我的总结是,我们怎么把步骑结合好,冷热兵器搭配好。

    让我们拥有当世效率最高的战争机器,它必须建立在四个重要基础上:极强的机动灵活性、武器的优势、完备的战术体系、将帅的战略眼光。

    这是我对军校学员的要求,也是我们头一个五年,军事转型期的首要任务。”

第294章 五年计划(四)() 
“王盼、黄龙、柳海、张炯。”

    “到!”四人立正回答道。

    “你们几人今后的主要目的,分别是研究步战马战、海战、和船只战舰的建造。”

    “是!”

    “咱们接着说,其实,赵老先生对火器方面的研究还不止这些。

    他还发明了几件火器发射架。

    其中最重要的是火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