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是冬天,并不是农忙时节,对于普通的高丽人来说,能有个地方天天管饱,这个诱惑还是很大的。

    就高丽那么大点地方,土地极其有限,产出也不怎么样,高丽的饥饿情况甚至比民国还要严重,正是因为缺少粮食,高丽人才明了各种泡菜,用来代替新鲜蔬菜,满足身体需求。

    不过只吃泡菜,身体内长出肿瘤的概率比长肉的概率差不多,所以高丽人的人均寿命出奇的低,甚至比民国还要低。

    在这种前提下,釜山港的招工就显得极其重要。

    为了提高诱惑,釜山港开出的条件是每天三顿大米饭,再加上至少一荤两素的菜品,这在高丽,只有那些个地主逢年过节才能这么吃,如果是日常生活,就连地主也不舍得。

    没办法,兰芳现在最多的就是大米,再加上各种鱼类和水果罐头,这是兰芳人民餐桌上的基本配置,和高丽比起来很明显是天壤之别。

    就在11月份,整个北半球都处于天寒地冻中的时候,兰芳已经开始了一年中的第三次收获,平均亩产还是出奇的高,因为开垦面积的增加,整体产量较上一次年中时又有提升,现在兰芳的粮食已经可以用富足来形容,甚至那些“爱粮如命”的华人已经开始不得不出售粮食,来给新粮食腾地方。

    如果按照华人农民的传统经验,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粮食是绝对不能卖的,甚至平时都不舍得吃,能对付一顿就算,粮食都是要留着保命的。

    但在兰芳,那些传统经验明显都不大靠谱,虽然仅仅只是一年,但兰芳的老百姓已经可以确定兰芳的土地每年都会有三次收获期,而每一次收获的粮食兰芳政府都不要任何税赋,这让兰芳的百姓对于粮食的态度从欣喜若狂到平淡如水,再到现在已经开始有点愁。

    真的是愁啊,现在的兰芳,即使是那些最懒惰的家伙,家里的大米也都已经储存了上万斤,这么多的粮食,就算仅仅是是隔不久弄出来晾晒一下,都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更可怕的是,以后粮食会以这个度稳步累计,每年都有这么多入仓。

    每年

    到那个时候,恐怕粮仓里的粮食还没有晒完,又要开始收割新粮食了吧。

    真是个幸福的烦恼。

    当然了,这种幸福的烦恼,也仅仅是只有兰芳的农民才能拥有,对于民国和高丽的百姓来讲,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好吧,对于这种事,信的人自然心,然后就会死心塌地跟着兰芳走,不信的人你说什么他都不会信,对于那些人来说,接受一些新鲜事物等于是洪水猛兽,那就让他们继续在困顿中挣扎去吧。

    “釜山港的位置很重要,这是距离日本最近的港口,同时水文条件也不错,不管是咱们的战列舰还是飞机母舰,都能停泊在釜山港,陛下对于釜山港非常重视,所以对于釜山港,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建好他,不能出任何差错。”刘子正下死命令,这也是刘子正登船前秦致远对刘子正所说的。

    “嘶”黄励突然倒抽一口凉气,然后两个小眼珠子滴溜溜乱转。

    “怎么回事?”刘子正敏锐的现了不妥。

    “没,没事,我和老吴弄了个劳务公司,专门从釜山港向金兰湾和海参崴送工人,弄来的钱有一半要捐给退伍老兵协会,我们这要是弄的人太多,会不会影响了釜山港”黄励惴惴不安。

    “我****个仙人板板,什么钱都敢去赚,你把工人都当猪仔卖了,谁特么来建釜山港?”刘子正着急大骂。

    贩卖劳工,这种事自古皆有,而“劳务公司”,这是椰城刚出现的新事物,就是为了更有效的调集人力,为兰芳国内的基础建设服务。

    “不会,不会,总督大人您放心,目前的釜山有差不多二三十万人,建设釜山港绝对够用,但报名的工人可不止这么点,据老吴说,现在已经过五十万人,这么多人,既然咱们用不完,总要给他们找个活路不是。”黄励还挺有理。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就高丽这么大点地方,现在有过2ooo万人,人口密度可想而知,如果是建设釜山港只需要十几万人,那根本不用去其他地方招工,在釜山一地就能完全解决。

    “哈哈哈,那就好,出了问题老子要找你麻烦嗯,你那个劳务公司算我一份,算我一份啊”刘子正的吃相也不怎么好看。

    8

539 成长() 
目前的兰芳,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

    随着高层的基本稳定,一批既得利益阶层已经出现,这些既得利益者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以黄博涵、黄锦盛为代表的本地人,一类是以秦致远和秦致胜为代表的军方,最后一类是来自民国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华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群体的侧重点也都有所不同。

    以黄博涵和黄锦盛为代表的本地人逐步放弃了种植园,开始向着轻工业方面转型,日用品、服装厂、面粉厂、各种罐头厂如雨后春笋,正在逐渐丰富兰芳的轻工业品种。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重工业,也同样离不开轻工业。

    兰芳的重工业全部都是国家控制,这一点不容动摇,谁都插不进手。

    轻工业则不一样,为了让黄博涵、黄锦盛他们的资金进入流通范畴,秦致远对轻工业持开放态度,只要想做,任何人都能加入进来。

    黄博涵确实有眼光,黄博涵和位于蓬莱岛上的化学研究室正在开展合作项目,力求打破美国人对于塑料行业的垄断,假以时日,昔日的“糖业大王”有可能会变成“塑料大王”。

    兰芳成立之后,就在兰芳从民国加大移民力度的同时,很多来自民国的企业家也涌入兰芳,在这些人中,有识之士自然也不少,他们在民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了解民国的需求,又因为黄博涵他们已经开始从种植园行业中退出,于是农业就成了来自民国的企业家们的香饽饽。

    民国目前需要的是什么?

    不是武器,也不是钱,而是粮食。

    虽然民国正在进行着遍及全国的战争,虽然兰芳正在持续的从民国移民,但民国的人口相对于民国的土地产出来说还是太少,身在连某些部队的军粮都出现了问题。

    在这种前提下,从兰芳往民国倒腾粮食,就成了很多商人的不二选择。

    几乎每天,都有装满大米的货轮从巨港和椰城出发开往民国,等到回程的时候,上面的大米就会变成兰芳亟需的人口。

    相对于轻工业和农业,以秦致远和秦致胜为首的军方代表更注重基础行业,比如航运业、铁路、新生的航空业、以及涉及到境外产业的采矿业,军方对这些行业更感兴趣。

    随着瀛洲、高丽等地的回归,运输机虽然从技术上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但因为机场的建立,兰芳已经有了一条从北疆区连接金州的空中航线,这极大地催生了航空业的发展,更提升了兰芳对于拥有更大载重量、更大航程的运输机的需求。

    这个任务,还是要落在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上,于是最近这段时间,秦致远找隆承辕的次数就有点多。

    “咱们目前的航空发动机,还是秉承雷诺工厂一贯的风冷式结构,研究所之前对雷诺工厂提供的发动机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不过各项功能指标并没有根本性提升,想要得到根本性改进,要等到咱们自己设计的发动机投产之后才行。”隆承辕的汇报不涉及具体参数,说了秦致远也听不懂。

    秦致远能为隆承辕提供一些帮助,但仅限于飞机本身的气动原理、发展趋势等等,具体到实际技术上,秦致远提供不了太多帮助,那还需要隆承辕带着研究员们去摸索,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这些有关方向性上的指导已经足够了,科研研究,最怕的不是某些技术难点,哪怕是再大的“拦路虎”随着科技进步都能搬掉,科研工作最怕的是方向性错误,一旦出现方向性错误,很多时候根本就无法弥补。

    就像是世界大战开始前法国对于火炮使用的理解上,就是出现了方向性错误,如果不是法国底子足够厚,恐怕法国在德国人的强大火力碾压下早已经崩溃。

    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开始反攻之后,很多情况下正是因为大口径重炮的参与,盟军才能一帆风顺。

    “咱们的发动机工厂什么时候能够投产?”秦致远只从总体上把握,具体的细节交给专家处理。

    “今年是不行了,估计要到明年下半年,工厂的问题是小事,主要还是材料,新式发动机想要真正发挥全部设计功率,主要还是要看材料的改进程度,现有的材料强度不够,如果应用到新式发动机上,估计能发挥三分之二的能力就算不错了,而且寿命会大大缩短,估计还不到现有发动机的一半。”隆承辕言语间不无怨念。

    “那就去弄材料啊,你哥最近在干嘛呢?”秦致远对隆承轩的工作表示不满。

    “一直呆在实验室,每天都在试验,他已经够忙了,可没有偷懒啊,我可以证明。”一笔写不出两个“隆”么。

    “昨天晚上材料实验室发生了一次事故,一名研究员才配制材料时操作不慎造成爆炸,该研究员当场死亡,一名高级研究员耳膜受损,估计以后会失聪。”米夏在旁边佐证。

    隆氏兄弟和米夏的关系非常好,因为米歇尔和桑迪的关系,米夏看待隆氏兄弟就向自己的弟弟一样,同样的,隆氏兄弟对待米夏就像是自己的姐姐。

    嗯嗯,话说因为米夏的原因,隆氏兄弟对秦致远都不怎么恭敬,并不是因为持宠生娇,而是因为米夏的坚持和秦致远迫不得已的怠慢。

    “怎么回事?”秦致远顿时紧张。

    兰芳的实验室,因为秦致远的重视,以及从德国搜罗的各种人才,技术能力在全世界都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秦致远明白科技的作用,对于研究人员非常重视,即使是最低一级的研究员,在兰芳也能领到相当于是校级军官才能领到的薪水,享受校级军官才能拥有的各种福利待遇。

    为了提高科研的重要性,以及保障研究人员的福利待遇,兰芳成立了科技部,和教育部、国防部、工业部、农业部、外交部一起,成为兰芳目前的六大主要部门。

    “连续工作时间太长,疲劳过度。”米夏言简意赅。

    “让首相去处理,另外告诉郭盛隆,要严格执行工作制度,不准私自更改。另外马上启动问责机制,不管牵涉到谁,必须追究责任。”既然事故已经发生,秦致远要做的就只能是防患于未然。

    “如果要启动问责机制,汤姆肯定难辞其咎。”米夏直接点名。

    “汤姆”是隆承轩的英文名,既然是隆承轩的研究所出现问题,那么汤姆肯定脱不掉干系。

    兰芳从立国之初就确立了问责机制,不管是什么事,只要出了问题,就一定要有人为之负责,如果找不到责任人,那就要由部门主管领导负责。

    这个负责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真正付出代价的,想要写个检查记个大过就蒙混过关想都别想。

    “如果汤姆有责任,那么就让汤姆负起责任。”秦致远话说得有点严重。

    隆承轩严格说起来算是技术人员,就算是有责任,也没有太大责任,研究所和其他行业不一样,为了避免外行领导内行,为了使科研更加纯粹,不掺杂其他利益纠葛,研究所的所长一般都是由学科带头人兼任,比如说隆承辕和航空发动机研究所,隆承辕本身即是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的第一研究员,同时还是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的所长。

    在兰芳的问责机制中,如果研究所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事故,那么研究所所长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免责权利,毕竟科研工作和别的工作不一样,很多事故的爆发原因并不是机制问题,而是未知的某些反应。

    “如果要追责,我也有责任的,这段时间我催的有点紧,所以汤姆才着急上火。不过我催是有理由的,如果新的航空发动机投产,咱们的运输机就能一次性运送三十个人,或者是接近一吨物资,在满载的情况下,飞机的航程将会超过2000公里,这相对于咱们现在的运输机是一个极大地提升,相当于是各项数据都提升了四分之一。”隆承辕尤其是在承认错误,不如说是表功。

    “哼那这么说起来,是不是我也有责任?要不是我催得紧,也不会发生这种事。”秦致远没好气。

    “差不多就是这样”隆承辕一点也不避讳。

    “好了,关于这件事,等调查结果出来了再追究责任也不迟,现在的任务是处理后事,首相大人昨晚已经去了研究所,陛下,您要去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