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走吴月,吕梁准备再次将心思放在文件上,刚想点上一支香烟,就想起对吴月的承诺,只好放下来。为了以后自己的孩子着想,看来香烟、咖啡之类的东西只好戒掉了。
第一份文件是关于玉门油田的,玉门,也是此次考察的终点,那里出产目前华国石油产量的百分之五,铁路通车后石油终于可以运到中原腹地,为华国经济和军事服务。
在玉门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大港油田等北方油田陆续开发投产后,困扰华国的石油短缺问题暂时得到缓解。在华美关系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必须把石油供应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加快中央铁路建设的进度,也是为了及早开发新疆地区的石油。
关于石油另一个关键点在科威特的大布尔干油田,去年华国石油勘探队在科威特发现石油后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大量间谍纷纷进入中东的沙漠,试图知道这个油田准确的情报,包括石油产量、地质存储量、可开采储量等等。另外各国也通过外交部门试探华国的态度,英国人就要求将科威特油田分给英国百分之五十的份额,法国也对这里很感兴趣。
为了降低各国对科威特油田的关注,减轻压力,华国外交部不得不组织一次参观考察,由各国外交官、石油专家组成的考察团进入大布尔干油田,实地考察后再进行一次石油份额的分配。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科威特地处英法势力的包围之中,远离华国本土。石油开采出来后的运输通道也要经过好几处英国控制的交通要道,比如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一旦英国封锁航道、禁止华国石油运输船通过,华国除了发动战争外没有任何办法,而现阶段华国还不想将问题扩大化。(。)
第三百四十一章()
考察团实地考察后,根据世界现阶段石油开采技术和估计的大布尔干油田存储量,英法德美四国分别提出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二的份额要求。也就是说,华国从大布尔干开采的石油中,将有接近一半的分量被四国夺走,虽然会支付相应的费用,但石油这种战略资源根本不是金钱可以比拟的。
华国无奈的同意这个份额要求,但条件是各国必须以钢铁支付。以为虎口夺食成功的外交官们满意而去,之后英国还向伊拉克、也门等地增派兵力,以向华国施加压力。
真正的情况是,华国隐瞒了自己的石油开采技术,展示在考察团面前的,都是现阶段世界主流的开采设备,实际上华国的石油开采能力要超过现有水平的三倍以上。而且更先进的石油探测技术也使大布尔干油田的石油存储量更大,以上作弊手段,可以使四国的份额降到最低。油田开采的石油,超过百分之九十都会被华国保留。
根据油田总工程师谢广的报告,大布尔干油田将提供华国目前石油开采量的百分之五十,开采难度低、埋藏深度浅、储量大,轻质原油比起国内的油田来质量更高。对于华国来说,一个大布尔干油田顶的上五个胜利油田!
刚刚放下关于大布尔干油田的文件,吕敏就走过来,并送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大韩铭国与朝鲜共和国发生武装冲突,在三八线附近的板门店,一支大韩铭国步兵连误入朝鲜共和国境内,遭到朝鲜军队袭击。双方交火后各死伤十几人,然后退出交火地区。当天两*队就像冲突地区增派兵力,目前已经有两万多名士兵在板门店附近对峙。并伴随着零星炮火。
这是个大麻烦,对于华国来说,现在正好处于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即使一场小规模的地区战争也会拖后华国的战略规划。只是朝鲜共和国是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朝鲜半岛也是华美日三国交锋的最前沿。不能等闲视之。
“停止前进、立刻返回武汉。给我最近两年有关朝鲜半岛的情报,我国在朝鲜、东北的驻军,日本在朝鲜的驻军情况。”吕梁对吕敏说道,看来对玉门油田的考察只能终止,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不让吕梁紧张。
与东北一江之隔的朝鲜半岛在*同盟战争结束后,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日俄华三国战争结束后。按照停战协定,三国各自在朝鲜半岛驻军,俄国占据北方,日本占据南方,华国占据中间位置。
1906年底,俄罗斯因为陆军在远东的失败,彻底退出华国东北地区,进而导致对朝鲜的控制力度下降到最低点。因为后勤补给困难、国力空虚,再加上刘在世领导的朝鲜独立军反复骚扰,尼古拉二世决定撤出朝鲜。将北部转让给华国,换取华国不进攻海参崴、伯力等地区的条件。
如此一来华国的势力就占据了朝鲜大部,日本人在朝鲜南部受到巨大的压迫。但这里是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去,就会直接面临华国的兵锋。日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向朝鲜南部增兵两个师团,同时由于华国急于进入国内建设阶段、兵力不足、后勤运输困难,最终没有向朝鲜南部日占区进攻。
当美国人进入日本后朝鲜局势再次发生变化,有了美国人的支持,日军驻朝鲜军兵力和后勤方面都得到充足供应。同时看到了朝鲜共和国兵力空虚、华国专心于国内建设,日军开始怂恿南部成立的大韩铭国部队不断向北边渗透。
外交方面。日本也联合美国向华国施压,表示俄国将朝鲜北部转让给华国不符合当初停战协议的要求。而且没有经过当事国日本、调停国美国的同意,属于非法行为。日本人甚至直接邀请美*队从釜山登陆。理由是请调停国美国负责维护朝鲜半岛和平。
当美国一个步兵团的老爷兵进入朝鲜后,局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获得菲律宾等大片岛屿,蒙古、东北、新疆等大片陆地疆域的华国,在战争结束后就面临着兵力不足的尴尬。原先近五十万陆军根本不足以防守这么大的地域,而扩军需要时间,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华国也不允许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扩充军队上。
各种环境的限制,最终让华国作出妥协,并与日美两国在汉城展开对话,商讨各国在朝鲜半岛势力重新划分的问题。另外,1906年8月成立的南部大韩铭国、1906年7月在北部成立的朝鲜共和国也分别派代表参加,不过只有旁听的份,真正主导会议进程的,是华美两大巨头。
谈判中华国代表一直处于劣势,各项条件都不利于华国,谈判进程逐渐倒向日美一方。华国作出巨大让步,双方约定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北方属于朝鲜共和国,南方属于大韩铭国。各国均不得在朝鲜半岛上驻军。最后,双方争论的焦点放在了济州岛上。
华方认为济州岛是华夏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属于华夏所有,只是后来由朝鲜代为管辖。随后拿出了大量历史材料、考古发现以证明其真实性,还通过骨骼鉴定,证明济州岛当地人属于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在华国作出巨大让步的情况下,日美两国也不好继续纠缠,只好承认华国对济州岛的控制。只有大韩铭国总统鲁武宣对此强烈抗议,却被各国代表无视。
还有一个人隐忍着自己的情绪,那就是朝鲜共和国总统刘在世,这位由华国一手捧起来的朝鲜领导人,在会谈结束后立即下令从原共和国首都汉城搬出来,前往新的都城平壤。
虽然表面上仍旧对华国毕恭毕敬,但从此时开始,摆脱华国控制、独立自主的想法在刘在世心中生根发芽,作为一国首领,完全无法掌握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这种感觉糟糕透了。刘在世先是请求华国支援,发展本国工业和农业,努力实现部分军火自给自足;又努力扩充军队,截止到1908年8月,刘在世手下已经有三十万大军,具备武力统一的条件,而野心也随着军队的扩张而疯长。
边境冲突发生后,刘在世立刻召集亲信手下,商讨应对政策,与平时不同的是,参加者竟然没有华国人的身影!
“同志们,事情已经非常清楚,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不要主动进攻!”刘在世抚了抚鼻梁上的眼镜,环视一圈后沉着的说道。
从刺杀日本首相时的领头大哥,到现在一国之总统,短短几年间刘在世的气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他看上去就像一个让人亲近的邻家大哥,现在则让池螫针等人无法直视,权利对人的改变可见一斑。
离开旧金山后,刘在世等人在调查局特工的护送下抵达上海,并在那里成立朝鲜独立委员会,招揽流亡海外的有志之士,开展独立运动。在华国暗中支持下,刘在世任委员长的独立运动很快得到了各方面的响应,大量朝鲜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方式抵达上海,加入这个组织。
独立委员会的金钟虢还在华国东北的丹东地区设立军事训练营,招募朝鲜青年,在华军的支持下进行军事训练。在朝鲜内部建立独委会支部,宣传独立主张。战争结束后局势缓和,刘在世等人立刻回到朝鲜华国控制区,组建政党,筹划建国,最终成立朝鲜共和国,刘在世任第一任总统,池螫针成为共和国总理,金钟虢担任陆军总司令。
“从军事的角度看,大韩铭*事力量薄弱,日本人和美国人按照条约规定相继离开后,大韩铭国总统鲁武宣大力招募军队。虽然他手下有二十万大军,但装备落后、训练低劣、士兵士气不足。反观我军,李光竹军团、姜席间军团、河东讯军团共三十万大军,全部经过华国教官的训练,部分军官还在华*事学院进修过,具备优良的战术素质和指挥水平。我军拥有火炮2500门、汽车250辆、坦克35辆、飞机120架,这些重型武器大韩铭国根本没有装备,对方只有不到一千门火炮。从这方面看我军具有压倒性实力,我可以保证,在两个月内完全击败大韩铭*队,夺取汉城、俘虏鲁武宣!”陆军总司令、身体强壮的金钟虢首先发言,这些人里面也就只有金钟虢可以在气势上与刘在世抗衡,朝鲜共和国的陆军可以说是金钟虢一手创办,掌握军队的他拥有仅次于刘在世的威望。(。)
第三百四十二章()
“得………!我的军团只要十天就可以做好进攻准备,板门店地区已经布置了两个步兵师的部队,其余部队也在向开城等地开进。只要后勤补给跟得上,我的军团可以在半个月内攻破汉城!”河东讯立刻跟在金钟虢后面叫嚣。另一位军团司令姜席间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主攻部队应该由我们军团担任,我们军团接受华国训练最久、成立时间最长、火炮等先进装备最多、战斗力最强!”李光竹立刻提出不同意见。
三位军团司令中,河东讯和姜席间属于金钟虢的心腹,对其言听计从。而李光竹则是刘在世的人,为了消弱金钟虢的势力,刘在世想尽办法才让李光竹成为一支军团的司令,并利用自己的权利,将大部分华国援助物资军火送到李光竹军团上。如果没有刘在世的支持,李光竹绝不敢和金钟虢对着干。
金钟虢只瞅了李光竹一眼,就让他浑身冒汗,自己就像一只野猪,被猛虎盯上!几人争论不休,刘在世也没有干涉,谁能在统一之战中获得最大的功劳,谁就可以在以后的政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这种时候可不能让步。
“啪!”一声巨响让会议室安静下来,一点红宋知晓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呀,我说哥哥们,你们考虑过后勤补给的问题吗?三十万大军消耗的物资有多少?大规模进攻后需要的物资有多少?如何保证后勤补给线的通畅?没有华国的支援,共和国将会陷入大规模的饥荒之中,更别说供应军队作战!将华国撇开,独自进攻真的好吗?”
宋知晓的地位很特殊,她在共和国内部担任物资管理处处长,虽然是个很小的职位。但权力非常之大。所有来自华国的物资援助,都得经过物资管理处的手向下发放,粮食、油料、武器弹药。甚至小到手纸牙膏,这就意味着宋知晓掌握着朝鲜共和国的命脉。而且她在这个位置上别人无法撼动。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宋知晓与华国总统夫人吴月之间密切的关系。
当初在上海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吴月听说了刘在世等人刺杀日本首相的事情,华国人在报纸上将其称为“韩流!”对韩流很感兴趣的吴月专程前往上海会见这几名英雄,并于宋知晓一见如故。吴月对记者说,宋知晓是女中豪杰、现代的穆桂英,从而使宋知晓名声大噪。
有了这层关系,宋知晓在朝鲜上层的地位就变得稳固起来,她没有权利欲。不屑于这些男人争权夺利,平时对于刘在世和金钟虢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都会满足。而且她懒惰的很,在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