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排队入场的人非常之多!其中不乏耀眼明星。而有些人,更是后世作为影迷的余生,神交已久的。自然要带着青小艺和手下的团队亲自迎接。
第一个值得他们团队全体出动的,是玛琳。黛德丽!
玛琳黛德丽,此人出生于一九零一年。到此时,已经有四十多岁。如果是普通人,早已成为一个更年期的庸俗妇女。而玛琳黛德丽却仍旧风韵犹存。
此人不但喜欢男人,而且喜欢女人,据说,在导演塞缪尔泰勒与玛琳黛德丽,在法国巴黎合作拍摄《蒙特卡洛传说》时,曾经遇见一个漂亮的法国女孩,塞缪尔泰勒千方百计的要到女孩的联系方式,并约定第二天晚上共进晚餐。
结果,在第二天早晨,塞缪尔泰勒去玛琳黛德丽的套房讨论剧本时,那个女孩已经出现在玛琳黛德丽的套房里了。这个十分霸气的对塞缪尔泰勒说道:“这姑娘是我的!”
或许是因为拍过《上海快车》的缘故。玛琳黛德丽对上海和中国这两个意象一向是颇有兴趣。在好莱坞,也没有歧视过中国人,和黄柳霜的关系不错。因此,由黄柳霜亲自招呼。迎接下来。
而玛琳黛德丽能来余生的这场慈善晚会,除了是给包括梅耶等好莱坞大佬一个面子,以及满足一下自己对中国的好奇以外,还是因为其固有的倾向。
这个素来对纳粹很是反感。虽然,玛琳黛德丽出生在德国柏林,而且是在夜总会中由兼职歌手做起,逐渐艳名远播的,但是,在一九三六年,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邀请其回到德国,并许以各种优厚的条件时,被她一口拒绝。
而按照希特勒原本的打算,是想将玛琳黛德丽捧为第三帝国第一女星的!这个女人的长相和气质,十分符合希特勒的品味。据江湖八卦,希特勒曾经不止一次向玛琳黛德丽求婚……
而玛琳黛德丽却和其伴侣之一,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假设过,她是否能将希特勒杀死在床上。而刺杀希特勒所用的工具,则是浸泡了毒液的发卡。不得不说,能设计出这个计划来,这真是一个天真的姑娘。
一九三九年,玛琳黛德丽加入美国国籍。在美国被日本人拖入二战之后,玛琳黛德丽加入了美**队,慰问演出一场接着一场。而其唱过的歌曲《莉莉。玛莲》则同时成为美国士兵和德国士兵流行歌曲。而对于难民的资助也从不小气。
而余生的这场大张旗鼓的慈善晚会,正合玛琳黛德丽的口味。即便是没有四方联名的请柬,她也会是自愿参与并慷慨解囊的那一个。
黄柳霜与玛琳黛德丽说说笑笑间,将她送了进去。然后,又有一个历史名人来到余生面前。此人名为查理卓别林,就是在《大独裁者》中,假扮成希特勒的那一个。也不得不说,其实这两个有艺术气质的人,客观的看照片的话,还真有几分相像。也算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巧合。只不过,视自己为英国贵族的卓别林。当然不会认同对英国有敌意的希特勒的纳粹统治。
查理卓别林的这部《大独裁者》算是他的巅峰之作,在将希特勒讽刺的体无完肤之后,事业上便陷入停滞。在情路坎坷中,浪费了许多时间。
一九四二年,卓别林与保利特。戈达德的婚姻,在好聚好散的气氛中结束。随后,卓别林便与琼。拜瑞成为情人。然而,这个琼。拜瑞绝非省油的灯,不但有心理疾病。而且还有三角恋的爱好,在与卓别林交好的同时,也和其他人牵扯不清。
并且,在一九四三年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并非卓别林血脉的孩子。虽然血检证明这个孩子并非卓别林亲生,但是法院却判定卓别林对这个孩子有抚养义务。这让卓别林郁闷到崩溃。直到第二年,加利福尼亚州立法将血检认定为有效证据。卓别林这个便宜爹才算是当到头了。
而在被琼。拜瑞伤的体无完肤之后,卓别林毅然决然的开始老牛吃嫩草。在一九四三年,卓别林五十四岁的时候,娶了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乌娜奥尼尔。并且乌娜奥尼尔丝毫不顾父母与其断绝关系的威胁。毅然决然的与卓别林私奔而去。百分之百是真爱。而此时的乌娜奥尼尔。只有十八岁……
这一次,陪着卓别林而来的,正是乌娜奥尼尔。容颜如花,青春年少,美好。虽然余生仍旧以后世粉丝追星一般的极大热情将卓别林和乌娜奥尼尔亲自送到了座位上,但心中还是有些八卦的火焰。怪不得五十四岁的卓别林在婚后还如此火力凶猛,居然和乌娜奥尼尔生了八个孩子,原来是有原因的。
而就在众人排队入场时,人群中又窜出一条明星来。呃,这个明显确实可以用条来计量。蹿出人群的是《灵犬莱西》的主角,那只苏格兰牧羊犬。而牵着莱西的,则是米高梅新签约的天生便有紫色瞳眸的小演员,现年十二岁的萝莉,伊莉莎白泰勒。
原本,莱西这种非人生物,是不能参加这种活动的。但是,伊莉莎白泰勒,却可以。而此时十二岁的伊莉莎白泰勒根本经不住莱西的卖萌神功。偷偷带着莱西溜了进来。而门卫对于这种面带笑容的小姑娘根本没有抵抗力,一时竟是疏忽了。
而余生作为主办方,却没有那么多忌讳。小细犬得了余生的吩咐,正老老实实的呆在后台抱着一根巨大的牛骨磨牙。莱西闻着同类的味道,便蹿了出来。而伊莉莎白泰勒的小手一滑,竟是没有拽住。
小细犬也察觉到同类的到来。蹿了出来。两只狗摇着尾巴,鼻头左嗅嗅右闻闻,很快便打成一片。然后,莱西便跟着小细犬去后台了。只留下围观众人的一阵哄笑声,和羞得满脸通红的小女孩伊莉莎白泰勒。
而此时,人群之中却突然有些骚动。有一个女子从人群自动分开的缝隙中穿行而来,旁若无人,神态冷清。黄柳霜和黄宗霑,以及余生等,但凡是对好莱坞有所了解的人无不有些发愣。
倒不光是因为这个女子的美丽,而且,是因为其与众人的疏离。直到这个女子走过人群,人群中才爆发出一阵惊呼来:“从来不参加派对的葛丽泰嘉宝居然来了!”
在如今,盛行明星制的好莱坞,其实一个人出名很简单,制造与众不同也很简单。只要遵从公司制定的各种炒作策略即可。但是,这种炒作策略,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过是用来吸引眼球的,根本不会考虑演员本身的喜好与性格。
体制磨灭个性自然是理所当然。而炒作的方式,大多脱离不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话题。所以,这个明星制盛行的时代,许多好莱坞明星,或是被周围的氛围所诱导,或是自觉自愿,都会比较放得开。
比如说,玛琳黛德丽,不但喜欢男人,而且喜欢,露易丝布鲁克斯,简直就是后世苍老师的师祖。比如说,塔卢拉赫。班克海德,终其一生,有五千多个伴侣。比大多数女人一辈子认识的男人都多……再比如说朱迪加兰,或者玛丽莲梦露,无不如此……
但是,总有一些人,是例外,而只有这些能脱离这个恶性循环之外的人,才有可能攀登电影这个第七艺术的巅峰。她们的个性依旧留存,她们的绝美不可忽视。眼前的葛丽泰嘉宝,便是其中之一。
获得过四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在一九九九年美国电影学会评出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二十五名女演员中排名第一的凯瑟琳赫本,也是同样的远离花天酒地,个人生活极其干净。数十年如一日的在家吃饭……
葛丽泰嘉宝丝毫不理会别人对她的议论,到如今,她已经退隐三年,包括好莱坞之王梅耶在内,都没人能请得动她。虽然也遵照礼仪给她发了一份请柬,但是谁也不知道葛丽泰嘉宝为什么会出席这种她素来不人多眼杂的场合!
虽然葛丽泰嘉宝如今已有三十九岁,但是眉目清凉如刀,竟是丝毫不显衰败老态。走到余生面前,不失礼仪,只是说道:“给我安排一个人少的地方!”如此风仪,看得青小艺这个年纪尚轻的女子心驰神往。(。)u
第一百七十六章 晚会开始()
嘉宝如此要求,余生丝毫不觉得意外。在二十世纪,世界顶尖的影星中,嘉宝是唯一一个无心打理人际关系,也根本不屑于打理人际关系的。她自始至终的所求,似乎不过是离群索居而已。电影明星,这个名利双收的职业,对她而言,毫不珍重。
在嘉宝看来,“成为一个电影明星,意味着无处的被观看,从此不得安宁,名利游戏罢了。”“我自认为最幸福的时刻是一个人,或者和少数几个朋友在一起。”所以,几乎在嘉宝的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找到这样一句台词——“请让我一个人待着!”
一九四一年,嘉宝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她突然说道:“对不起让我独自一人走了吧……”随后,嘉宝息影,一个人隐居公寓。相伴的只有一只名叫“小小”的中华田园犬。一只叫“大品脱”,一只叫“半品脱”的两只猫。和一只名叫“波利”的鹦鹉。
而即便在拍电影的时候,嘉宝也有许多孤僻的要求。她拍戏的时候,拒绝被人围观,甚至连导演都不行。而以她的容颜和气质,也确实不需要什么演技。一颦一笑自有韵味。
同时,嘉宝拒绝给影迷签名,拒绝出席自己的电影首映会,不接受采访,不回复喜欢她的影迷的邮件……如她所说,“我一生都在找后门、侧门、电梯或秘密通道,只要能躲起来,不让人烦扰我。”
虽然她也有和这个世界接触的需求,但必然是安静自在,不被人事喧扰的。所以,她才会自己一个人在乔装打扮后,去一个小电影院中,欣赏自己或者他人出演的电影。
虽然余生并没有料到嘉宝回来。但是却准备了一些临时搭建的包厢,给那些想要低调行事,却又对慈善晚会感兴趣的富豪和名流。这样的包厢需要提前预订。但是无需排队。只需要经过保安的确认,便可悄悄而来,悄悄而去。不为外人所知。
余生记得还有几处包厢没有预订出去,便让青小艺亲自带着嘉宝去寻找一处安静而保密的包厢。以嘉宝的性格。只要安静并与人疏离,是不会对包厢有太多挑剔的。
其实,余生对于嘉宝来参加他的慈善晚会的原因,也有几分猜测。后世的人,并不知道。嘉宝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过世界格局的走向,和人类历史的进程。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国,西安事变。美国,由葛丽泰嘉宝主演的《茶花女》上映。米高梅的这部《茶花女》,并没有完全遵照原著。但是,却将茶花女这个角色诠释的极为到位。
最为成功之处,便是选择了嘉宝出演女主角。而嘉宝忧郁的气质和与世疏离的人生哲学。将茶花女这个角色表达的淋漓尽致,亦真亦幻。电影上映后,票房爆表,而嘉宝的演出让一大票世界名人成为被其美丽征服的裙下之臣。
其中,便有自认为是艺术家的阿道夫。希特勒。而在嘉宝听说有人在策划着她与希特勒会面时,非常自信而冷淡的说道:“我要劝他休战,不然我就把他杀了。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受搜查见他的人。”
二战开始后,希特勒开始寻找一种威力极大,超越这个时代的武器。所以,希特勒不但如《印第安纳琼斯》中一般。到处搜罗神秘学所重视的宝物,而且,还集中了德国的科学家,来研制各种奇思妙想的武器。
然而。虽然德国很强大,教育很兴盛,但是显然不可能的人才都集中于德国。欧洲各国,在经历过工业革命后,科技都有巨大的发展,教育体系也逐渐完备。人才辈出。希特勒想要力压一个时代,着实困难。
在此情况下,德国人开始软硬兼施,除了原本就是德国籍的科学家,的外国专家学者,高精尖技术人才成为德国人的目标。德国人想尽办法,要让这些人留下来。
而在一九一二年便考察过金属中电子运动、创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结合了起来的丹麦科学家玻尔,成为希特勒的目标之一。希特勒把玻尔定为目标人物的原因,就是德国人在美国人的曼哈顿工程之前,便早已经开始了对原子弹的研制。并且,进度还比美国人领先。
如果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德国人制造出原子弹是早晚的事情。只是进度的快慢不确定而已。但是,这个进度的加快与确定,德国人需要在微观物理学方面顶尖的人才。
因为探讨过原子的结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玻尔,在三十年代中期,便已经发现了许多中子诱发的核反应。并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释了重核的裂变。
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