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咧开嘴,大笑,“好!好个皇长孙!有胆有识!可比太祖爷啊!哈哈”

    听到万历皇帝这一声大笑,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皇帝开心了,臣子也好受多了。

    “熊廷弼现居何职!”万历皇帝问。

    没人回答。万历皇帝瞥了一眼方从哲,方从哲惊慌起来。熊廷弼被罢辽东经略使已经三年多,很多人早就想不起来他了,现在他在干嘛还真没人知道。

    万历皇帝也懒得搭理他们,直接命令程化祥,“快去派人召熊廷弼进宫!”

    程化祥不敢怠慢,急匆匆的派人去找。“还有,”万历皇帝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冲着已跑到殿外的程化祥喊道:“速派人将东厂差役追回来!”

    都明白了,此时万历皇帝已经认同皇长孙去往辽东。现在辽东的局势都寄望在一个少年皇孙身上了。

    “你们都起身吧!”万历皇帝此时心情好了许多,也有了笑容。三人跪在下面差不读一个晌午了,腿早就麻了,三人互相搀扶,勉强站起身来。三人心中哀叹,皇帝心情不好,我们也跟着活受罪啊!

    程化祥派出去的人去找熊廷弼,结果一到吏部查询,没人知道熊廷弼现居何职,不知道当什么官,上哪去找人,这不是大海捞针嘛!来人赶快让人查官员薄。由于是皇帝召见,没人敢怠慢,从厚厚的官员薄中寻找。终于,接近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从一本尘封很久,上面一层厚厚的尘土的官员薄中找到,熊廷弼已罢官无职,目前只不过是候补推官。问他家在哪吧,还没人知道。熊廷弼脾气不好,人又直率,自然与他结交的人不多,所以没人会在意他。

    这可急坏了宫人,皇帝正焦急的等着熊廷弼呢,找不着他,皇帝还不的拿他们出气,得赶快加派人手找吧!差人对着吏部在场的人着急的喊道:“你们赶快派人去找,皇上要与熊大人商讨辽东兵事,再耽误时辰见不到人,皇上就要拿你们吏部问是!”

    宫人就是宫人,这一恫吓,把吏部的这些公差都吓的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去大街上寻找。都知道辽东正在用兵,这个时候谁再混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犯浑,耽误了皇上的事追究起来可是掉脑袋的。终于,在一家评书馆找到了熊廷弼,此时他正在听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呢,听的正入神,任吏部小差官怎么说都不信,朝廷都罢了我的官晾了我三年了,这个时候想起我来啦!不去!

    真是熊脾气,没办法,吏部小差官让人跟着熊廷弼,自己跑去找到宫人。宫人急冲冲的赶过来,将熊廷弼拉到一遍单独细说原委。熊廷弼见到宫人,这才相信是真的,顾不得更衣换装,径直跟着宫人进宫面圣。

    此时夕阳西沉,已到暮时。熊廷弼跟着宫人来到乾清宫,面见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见到熊廷弼素衣进宫,心中不免微怒,问道:“爱卿何以布衣见朕。”

    熊廷弼跪在地上答道:“草民无官无职,是以布衣觐见!”

    “哦,”万历皇帝转头问方从哲,“何人罢了他的官职?朕怎不知?”

    方从哲此时站了一天了,没吃没喝,早已头冒金星,两眼昏花,忽然被万历皇帝问话,也提不起精神来,没劲的回道:“这是前任首辅申行时做下的,臣实不知情。”

    万历皇帝也不再多问,命程化祥将杨镐的第一份奏报传给熊廷弼看。熊廷弼接过奏报,仔细端看起来。

    看毕,熊廷弼将奏报收卷好,还给程化祥。万历皇帝问:“卿曾在辽东供职,可有良策应对?”

    熊廷弼恭敬答道:“臣在辽东时,便察觉努尔哈赤非泛泛之辈,此人奇才伟岸,壮志凌云,不是等闲之辈,他日必成我大明之心腹大患。然辽东军备废弛已久,将不谙军事,兵不习战阵,致兵戈无刃,金鼓掩息。而努尔哈赤兼并女真各部,日渐壮大。臣曾固城池,练新兵,连纵女真各部对抗努尔哈赤。”熊廷弼说到这,转而悲道,“可叹朝中无人知道这点,罢臣还京,功亏一篑。”

    万历皇帝也略伤感,叹道:“此朕之过,皇长孙曾对朕说过类似的话,朕没有听其言,致有今日之惨败,朕悔之晚矣!”

    熊廷弼惊讶,皇长孙?就是那个人们传的神神乎乎的皇长孙?他也认识到了努尔哈赤的威胁?

    万历皇帝一抬眼,问熊廷弼:“你可认识皇长孙?”

    熊廷弼一脸茫然,惊道:“臣素闻皇长孙天纵英才,但皇长孙深居宫中,臣怎有这等福分,与皇长孙从未谋过面。”

    “噢,”万历皇帝也怀疑,又命程化祥,“将皇长孙的奏报传给熊爱卿看。”

    熊廷弼接过奏报,刚看开头,吃惊不小,不敢相信皇长孙竟然到了辽东,这可是一个险恶之地,皇上怎会舍得让他去兵战之地?熊廷弼不敢怠慢,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越看越蹊跷,难道是皇长孙偷跑去的?到了结尾,赫然看到皇长孙的一段话:“当前辽东乱局,非熟谙军事者不能当之,臣孙叩请陛下复起原辽东经略使熊廷弼经略辽东,此人知军事,明辽情,可堪大任!”

    这是皇长孙举荐自己!可自己从未与皇长孙谋面,他何以知道我呢?这会让皇帝很容易怀疑皇子与朝臣私交,是犯忌讳的!熊廷弼脸色大变,惊骇不已,不由的抬头望了望皇帝。万历皇帝面无表情,专注着熊廷弼。

    看到熊廷弼看完奏报,万历皇帝缓缓道:“是皇长孙推荐你的,朕当初不听皇长孙之言,已是悔恨万分,今日长孙荐你,必有其中缘由,朕这次就听皇长孙的,决定擢升你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即刻上任,到辽东后,即拿杨镐回京问罪!”

    方从哲、黄嘉善暗暗吃惊,皇上竟然这么信任熊廷弼!

    熊廷弼吃惊不小,没想到自己会有咸鱼翻身的一天,可这也让他丈二摸不着头脑,皇长孙怎么会推荐自己的?数年来清心寡欲,几乎不和朝臣们交往,几乎没有人能想起他了,皇长孙居在深宫,何以知晓他呢?

    万历皇帝垂问:“爱卿到任后,有何方略御敌?”

第八十九章进入大营() 
熊廷弼还在纳闷中,忽的听到皇帝在问他话,忙回道:“臣曾在辽东供职,深知辽东兵备废弛,虽有驻兵十数万,但多为虚额,据臣所知,实不过数万而已,且兵甲不齐,怠于练兵,而努尔哈赤三十余年四处征战,其属下多为身经百战之兵,虽人数不多但皆为精锐,且努尔哈赤谋略过人,乃是我大明劲敌。此时已羽翼丰满,不可正面交锋,只可固守城池,造军练兵,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整戈待机,方可徐徐图之!”

    万历皇帝轻轻点点头,微笑道:“卿所言与皇长孙亦同,你们说不认识朕真的不敢相信,不过这也许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熊廷弼心一惊,不敢言语,呆愣在那。

    万历皇帝看出熊廷弼心惊,又笑道:“卿可放心,朕用人不疑,你到辽东后可尽管放开手脚,朕定当鼎力支持,辽东之事全仗卿家了。”

    熊廷弼伏地,激动起来,叩首道:“皇恩浩荡,臣定当不负圣恩!”

    “好!”万历皇帝开心起来,“如卿家所言,朕等你捷报传来!”

    熊廷弼有一疑虑,问道:“据臣刚才所看奏报,乃皇长孙亲笔所言,皇长孙可在辽东?”

    万历皇帝点点头,也不瞒熊廷弼,将皇长孙出走之事一五一十的告知,并将第二封奏报拿给他看。熊廷弼看完奏报,感慨起来,“臣早闻言皇长孙聪慧过人,有胆有识,虽未谋面,但今闻已如天人一般,皇长孙在辽东想必不会有大碍,可暂稳辽东局势。但臣不知,臣到辽东后,如何与皇长孙相处?还请陛下示下!”

    万历皇帝一愣,没想到这茬,这很明显,熊廷弼在问皇上,我到了辽东后是听皇长孙的呢还是全全负责辽东事务?您的给那个主意啊!

    万历皇帝低头沉思了一会,喃喃道:“他毕竟是皇长孙!”

    不用说了,这句话再明白不过了。熊廷弼叩首拜道,“臣明白!臣即刻起身!”熊廷弼起身走出了大殿,身后留下万历皇帝期待的目光。

    “你们都下去吧!”万历皇帝闭上双眼,躺在床上,不再言语。太子、方从哲和黄嘉善如同大赦一般,早盼着这一刻的来临,都高兴的谢恩退出。由于一天没进一滴水一粒米,早已饥渴,累的浑身没点力气,三人互相搀扶着,亦步亦趋的慢慢挪出殿外,这真是最难熬的一天。

    此时天已黑,熊廷弼孤独的走在街道上,回想起刚才在宫中的事,最让他在乎的还是皇长孙。这皇长孙怎会知道他?两人素未谋面,何以推荐我?还有到了辽东,会不会被他掣肘?皇帝已明确让我受制于皇长孙!当年,就是因为朝廷官员诬陷我才被罢官夺职,要不然,辽东有我在,努尔哈赤能发展这么厉害。不过,看这形势,皇长孙也绝非池中之物,一个少年有如此见识,已实属难得,应该不会对我掣肘。

    熊廷弼思来想去,总不得眉目。管他的,他心一横,念道:到了辽东再说!

    熊廷弼不敢耽误,连夜收拾好东西,天蒙蒙亮,便出发了。

    按照清河百户所指的方向,朱由校径直追赶李如柏。

    刘綎出兵路线山高险峻,路途陡峭,本进军缓慢,如今回撤也是不那么顺畅。夜晚,探马惊慌回来,进入大帐报:“马总兵一部全军覆没!”

    刘綎惊骇猛的站了起来,不敢相信,指着探马愕然的问:“马林真的败了?”

    “是,”探马也心有余悸,惊恐状,言道:“小人看的清清楚楚,在尚间崖和斐芬山遭伏,全军覆没!”

    刘綎惊恐起来,不安的来回踱步,“马林呢?”

    探马回道:“不知!下落不明!”

    “努尔哈赤比人多长了两条腿不成!杜松覆灭才一天,这第三天马林也完了!”刘綎异常焦躁紧张,愤恨起来,忽然,被自己刚才的一句话回起味来,努尔哈赤的速度这么快,那追上我岂不一天的功夫吗?刘綎想到这里,大骇不已,忙下令,连夜收拾行帐,迅速回撤!

    士兵们抱怨起来,急行一天,累的不行,好好睡一晚上明天在行军呗!可总兵下命令了,不走不行啊,都懒洋洋无精打采的,慢腾腾的收拾。这可急坏了刘綎,四路大军已覆灭两路,兵败的消息又不敢向士兵们透露,怕引起恐慌,可这群不争气的士兵,真是死到临头都浑然不觉。

    路本就不好走,如今士兵们又都困倦,行起路来更慢了。

    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往往,谁掌握了时间,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刘綎部的行军速度已然将他们拖入了死亡的深渊。谁都会给你机会,但努尔哈赤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刘綎行至阿布达里冈,前方探马回来,胆寒心惊,语无伦次的向刘綎报道:“前方发现金兵!”

    刘綎大骇,没想到金兵这么快到了。刘綎恨死这群不争气的部下,逃命的机会就这么白白的丢失。刘綎心惊,但也是身经百战的人,很快就平静下来,命人再探,进而下令全军就地列阵,千总以上将官速来商讨。

    努尔哈赤率兵追赶刘綎,终于,在阿布达里冈遇到了,努尔哈赤笑了,消灭这只明军,剩下的一支就如同丧胆的狮子,没了威势,只有被宰割的份了。此战,能有如此大的收获,这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最开心、最让人兴奋、收获最大的战役。

    经过两场大战,金兵个个士气高涨,神采奕奕,恨不得马上冲过去,杀他个七零八落。刘綎本想撤回去,可如今退路被断,士兵们更是心慌不已,渐渐两场兵败的消息传播开来,军心散乱,人人惊恐。

    潇潇风沙,飞云乱舞,天空之下,杀气陡增,双方军列对峙,大战一触即发,只等主帅们的一声令下

    李如柏此时已距赫图阿拉不过五六十里,明日便可到达城下。李如柏不愧是名将,他停军不前不敢贸然前进,派人联络其他几路大军。就是他的谨慎,改变了他的命运。

    傍晚,朱由校一行看到了前方营帐。不用问,那一定是李如柏的大营!他们兴奋至极,终于追上了。

    哨楼上的士兵看到远处隐隐约约有一队风尘向大营赶来,遂引起警惕,拉起警戒,弓弩手和一排排火铳对准营外。

    越来越近了,借着微弱的光线看清了,来人不过七八骑,霎时让明军放松警戒。一名将官隔着寨门喊道:“来人是谁?报上名来!”

    鲁文上前答话:“我们是从沈阳来的,要见你们总兵李如柏!”

    将官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此何事?可有杨大人的手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