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尔哈赤静悄悄的走到褚英的房门前,激动起来,不知道这一年自己的儿子会有多大的变化。努尔哈赤满怀希望轻轻地推开了房门。“吱”,随着门被推开的那一刻,面带祥和沧桑的脸庞瞬间凝固了,在他的面前,一张供桌上竟然放着一排排木偶!

第九十四章廷弼到任() 
努尔哈赤忍不住一个箭步上去抓起一个木偶细瞧。只见两寸大小的木偶上刻着“费英东”的名字,木偶头上插着十数根细针,背后还贴着一张符咒!再看其他几个木偶,与手中拿的如出一辙,只不过人名不一样而已。这样的木偶共有五个,分别是五大臣。

    “谁!”这么大胆闯我房间!”内屋一声怒喝,懒洋洋的走出褚英,两眼还在惺忪,不住的打了几个哈欠。看样子褚英正在睡觉。

    努尔哈赤两眼圆瞪,怒不斜视,直盯着松散出来的褚英。褚英揉了揉眼睛,余怒未消,懊恼有人打扰他清净的美梦。被软禁这么久,除了吃饭睡觉真没什么事可做,多年的征战很少好好休息一番,这一年来,可真饱尝了睡懒觉的幸福,尤其做起美梦来,更是不愿起来,真想永远在梦境之中。

    褚英张开眼睛,想呵斥打扰他美梦的人,忽然,眼前的人让他大惊失色,竟是努尔哈赤!更让他神慌的是他手中拿着木偶!

    女真人最信鬼神,尤其占卜诅咒,更是奉若神明!

    褚英不知道此刻自己在想什么,大脑一片空白,如丢了魂一般跪下,耷拉着脑袋。

    努尔哈赤气的血管喷张,手臂不住的颤抖起来。怪不得此战失利,扈尔汉战死,原来都是你在诅咒!

    努尔哈赤不言语,怒瞪褚英良久,愤愤扔下木偶,转身离去。褚英软瘫在地,动弹不得。

    努尔哈赤回望褚英府邸,眉头紧皱,凶狠起来,对左右阴道:“褚英大逆不道,诅咒五大臣!如此罪逆之人断不可留!让他自裁!全府上下一个不留,全部陪葬!”

    随侍惶恐应道。遂带人冲进褚英大贝勒府。努尔哈赤转身,大步离开。

    褚英的事,更加坚定了努尔哈赤发动一场战争以泄心头之恨的念头,他下令,重整八旗,亲代四旗,三万多人出征。这次,他把目标锁定海西叶赫。

    努尔哈赤扬言,不灭叶赫,誓不还京!

    四月的的沈阳,天高气爽,早上起来还有丝丝凉意。自鸦鹘关外与努尔哈赤之战后,辽东的形势好转不少,各地没有金兵掳掠的消息,边民们也都安心了许多,但坚壁清野的政策使不少百姓流离失所,这又成了辽东的头等大事,为了平息众怒,安民保边,辽东不得不开放军粮,赈济百姓,上报朝廷减免辽东赋税。

    朱由校在沈阳,也被这流民安置弄的焦头烂额,地方官员的呈报不断的飞向经略使府,向朱由校请示如何治理,官员们心想,你皇长孙下的坚壁清野的政策,出了篓子你得背!朱由校是烦心的不得了,历史上萨尔浒大战后,金兵四处攻城略地,抢掠人畜,谁知道这一战竟然打的这么好,努尔哈赤竟然安静了起来。

    正在朱由校焦虑不安,头疼的时候,熊廷弼到了。

    经过十几天的跋涉,熊廷弼来到了沈阳。兵部的公文在前几天就到了,皇上已经任命熊廷弼代杨镐辽东经略使,这也传遍了沈阳官场。但没人知道会羁押杨镐。

    熊廷弼来到沈阳经略使府衙,杨镐及经略使大小武官在门外列队恭迎熊廷弼的到任。熊廷弼一下马,杨镐便拱手迎笑,“恭迎熊经略到任,熊经略来到辽东,定能固边保民。杨某不才,在辽东几年未能造福一方,却让百姓陷入战火,实是不才,惭愧之至!”

    熊廷弼不以为然,也不回敬,只是略微看了一眼杨镐,如目中无人一般,面无热情之色,道:“熊某奉圣上旨意来此,只为陛下分忧,剿灭金贼,寰清宇内!熊某粗人,不懂礼数,还请大人见谅!”

    熊廷弼骨子里看不起杨镐。杨镐略感愤怒,如此高傲甚是不悦。杨镐也直起身来不予理睬。

    熊廷弼又言道:“熊某听闻皇太孙殿下在辽东,杨大人可否引见?”

    杨镐背手,看都不看熊廷弼,冷言道:“殿下就在府内,大人可自行参拜!”说完,也不再理会熊廷弼。熊廷弼将马鞭交给侍从,便高傲的抬头走进经略使府,文武官员们闪开一条道。身边一名将官看不顺眼,不平的小声对杨镐说:“这人怎能如此无礼?太瞧不起人了!”

    杨镐伤神道:“现在人家是经略使,还能把我放在眼里?!”

    众人都紧随熊廷弼进入府内。

    熊廷弼来到堂厅内,环视了一周。文武官员也都随着进来了,看到人都到齐,熊廷弼掏出圣旨,高声叫道:“杨镐接旨!”

    杨镐吃惊,兵部的公文早已下达,皇上怎么还有旨意?这不是什么好事!杨镐心中惊慌起来,预感不妙,但还是慌张的出来跪下接旨。文武官员也都跟着跪下。

    熊廷弼打开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杨镐身为国之重臣,镇守辽东三年,外不查敌情,内不修武备,下不闻兵事,上不达天聪。致天朝兵讨金寇,策略失当,数十万大军朝息旦没。着既革去一切军机职务,押解回京听候发落!钦此!”

    杨镐听得虚脱无力,瘫痪倒地。众将扶起,仍不省人事。熊廷弼手一挥,上来两名军卒,将其拖走。文武官员望着被拖走的杨镐,唏嘘不已。

    熊廷弼收起圣旨,坐到大案上,面容冷峻的对文武官员道:“本座初来乍到,不明之处,还请各位海涵,多多协助,本座感激不尽!”

    众人面色难堪,多有不悦者,恶他傲慢不近人情,但也是敢怒不敢言,都毫无热情的称道:“不敢。”

    熊廷弼点点头,道:“你们下去吧!一个时辰后来此议事!”

    众人不满的退下。

    熊廷弼问府内值差:“太孙殿下在何处?”

    值差回道:“回大人的话,在后堂休息。”

    熊廷弼点点头,起身走向后堂。

    后堂花园,朱由校躺在太师椅上晒太阳。和煦光照青青悠悠,柔柔清风清新怡人,多日的奔波劳累和战后事宜,在这一刻都荡然消去,闭上双眼,就能让人想到仙境般的美景,惬意、温馨、柔和,褪去一切倦意和烦恼,让人如痴如醉。

    鲁文上前,将朱由校的梦幻般的享受打破,“殿下,新任辽东经略使熊廷弼请求觐见!”

    “噢,来的这么快!”朱由校伸了伸懒腰,深吐出一口气,道:“让他进来吧!”

    熊廷弼低头忐忑的走了进来。他一直在想,传闻中的皇太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面见他,果真如传说中的那般神乎其神?还有,他是怎么知道我的,为何推荐我?

    熊廷弼带着诸多疑问一步步靠近皇长孙。

    “新任辽东经略使熊廷弼叩见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熊廷弼跪行大礼,没有偷瞄一眼朱由校。他始终不敢抬头。

    朱由校坐了起来,微笑道:“今日大人到任,本宫无忧矣。日后,辽东之事全仰仗大人了。”

    熊廷弼一丝惊诧,感觉这声音在哪听过,但一时想不起来,伏地回道:“臣不敢。臣何德何能,蒙殿下举荐,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负皇恩!”

    “好,如今辽东战事稍平,努尔哈赤损失也不小,我想暂时不会再有大的动作了,但他元气未伤,而我已大伤元气,我们要抓紧时间安定边民,训练兵丁。本宫想以辽人治辽,开军屯,招募新兵,巩固边防,您看如何?”

    熊廷弼一听,喜出望外,这与他的政策极为相符,原本还担心会被掣肘的心也打消了,有皇长孙坐阵辽东支持自己的策略,必能得到贯彻实施,再也不会出现以前百官责难,处处掣肘的事了。皇长孙殿下眼光独到,的确与众不同,传言非虚啊!熊廷弼心悦回道:“臣谢殿下,若能如此,辽东将如铁桶一般,努尔哈赤插翅也难东进,不出十年,待我辽东兵精粮足,必能剪除金人!”

    朱由校望着伏在地上的熊廷弼,叹道:“金国人才济济,绝非等闲之辈,若灭金国,恐非易事!”

    熊廷弼听朱由校叹息声,不知如何回话,伏在地上不动也不吭声。

    朱由校将努尔哈赤之后的人都想了一遍,能征惯战者不胜枚举,政治强人也多如翎毛,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权,他们正如初生的朝阳,蒸蒸日上,反观大明,人才再多,却陷入了无休止的党争和腐败,除了你争我吵,没别的事,有点本事能干事的人也被这群文官集团给骂下去了。吵架,这是大明晚期的政治“亮点”。

    朱由校呆想起来,忘了还跪在地上的熊廷弼。熊廷弼许久不见长孙殿下叫他起来,有点着急,膝盖都跪麻了,支吾起来:“臣臣”

    朱由校如梦方醒,不好意思的笑起来,“大人请人,本宫一时恍惚,忘了大人还在跪着。”

    熊廷弼如遇大赦般,起身站直,略微抬头看看皇长孙,当看到皇长孙的那一刻,熊廷弼心中一颤,感到似曾相识,但想不起来在哪见过。这张脸不生疏,到底在哪见过呢?熊廷弼眉头轻皱,在脑海中搜索起来。

第九十五章暴露身份() 
“卿已到任,想必杨镐已经被罢官夺职,押解回京问罪了吧?”朱由校说道。

    熊廷弼一惊,拱手回道:“是!臣奉皇上谕旨,到任后即刻将杨镐押解回京受审。”熊廷弼顿了顿,又鞠躬道:“臣谢殿下抬爱,举荐臣下。”

    “哪里,”朱由校摆摆手,道:“本宫非一己之私,乃是看中你的一身谋略,为国效力的一颗赤胆忠心。希望你不要辜负本宫和皇上的重托,经营辽东。”

    “是!臣定当竭心尽力,不负陛下与殿下厚望!”熊廷弼抬起身,喃喃问道:“这个殿下,臣有一事不明,还请殿下赐教。臣与殿下是否相识?”熊廷弼一脸惊疑,他肯定自己见过皇长孙,只是实在是想不起来,不然他也不敢这么直白的问。

    朱由校笑了笑,淡淡道:“大人难道忘了京城一家酒楼之事了吗?”

    “酒楼?”熊廷弼两眼微闭,稍一沉思,猛然想起,睁大双目,吃惊的一拍脑门,豁开道:“哎呀,原来是袁公子!”熊廷弼又是一怔,猛然跪下,心胸大开,如他乡久遇知音一般,又惊又喜道:“臣有眼无珠,在酒楼冒犯了殿下,还请殿下恕罪!”

    朱由校呵呵笑起来,“不识者无罪,何况本宫是微服出宫,能有缘见到熊卿家,本宫欣喜不已呀!”

    “惭愧,臣当日对殿下无礼,殿下还能不计前嫌举荐臣下,臣真是惭愧之至!”熊廷弼激动起来。

    “此事已过,不必再提。”朱由校提了提精神,略微严肃的说:“熊经略,本宫有事还要你帮助!不知熊大人可否答应?”

    熊廷弼拱手回道:“请殿下示下,臣下定当竭力!”熊廷弼心中嘀咕道:皇上早就发话了,让我受您节制,您的话谁敢不听!

    “本宫想让身边的几个侍卫作为辽军教头,不知你可与本宫方便?”

    原来是这事,熊廷弼有点疑虑,让身边的侍卫当教头,那不是锦衣卫吗?把锦衣卫安插在军中,这是不是在有意监视我?可殿下的话怎么回绝?熊廷弼无言以对,低着脑袋,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朱由校看到熊廷弼不回话,又问了一遍,熊廷弼仍然不答话。这可急坏了他,不说话是什么意思?

    朱由校站了起来走到他的身前,严肃道:“本宫欲练新军,整肃军纪,提升明军战斗力,熊大人觉得有何不妥,为何不回答本宫?”

    熊廷弼被朱由校的指责的言辞惊了起来,既然圣上让他听皇长孙的,皇长孙又要安插锦衣卫充当教头,这也许就是皇上的意思,既然是皇命,何必违拗!于是熊廷弼慷慨道:“臣谨遵殿下之命!”

    朱由校宽心的笑了,训练的这么久的锦衣卫终于可以练兵了,按照现代的军事科目训练军队,这事他苦等的时机到了。除了江明和贺耿还没到外,其他七人先入军营为教头。于是朱由校叫来七人拜见熊廷弼,让熊廷弼带着去军营当教头。

    鲁文带领六人来到后花园。

    宗二进门的的那一刻,看到站在皇长孙身前的人好面熟,看那八尺身高的背影,总感觉好像在哪见过。宗二有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鲁文等人列队站立,宗二看清此人是熊廷弼,惊骇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将头深深埋下。熊廷弼转身看去,呵!不错,有精神气,锦衣卫就是不一样!熊廷弼欣赏的端详了他们。当眼光落在宗二身上时,宗二不自觉得低下了头。熊廷弼好奇的看着宗二,指着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