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云清原本在大名府,跟随卢俊义做事。这回听到小师弟王信娶亲,又就不见父亲,便跑了一趟。卢俊义不得空闲,也让他代为致礼。
王信大喜之日,晁盖也早早来了,在梁山住了两日。不过,被王伦留在上山,没有跟着迎亲。
独龙岗距离梁山不近,王信等人都是骑马而行,就是彩礼也驮在马上。考虑到祝家庄如今与扈家庄不睦,怕在今日起了冲突,王伦又特意安排石宝和广惠两位武艺出众的跟随。一行人浩浩荡荡,直奔扈家庄。
扈家庄这边,扈三娘也早早起来,在族中妇人帮助下整理妆容,换穿了喜服,戴上凤冠霞披。
一路无事,到了接近午时,王信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大红喜服披红挂彩来到扈家庄。迎亲队伍到来,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左近村坊皆来庆贺,就是祝朝奉也派了栾廷玉过来,倒是祝家三杰一个不见。
扈家庄人手不足,杜兴也被李应留在扈家庄帮忙。扈成和杜兴两个,早已等在门口,招呼庄客们迎入了队伍。
傧相、喜娘,还有迎亲的其他人,都受了扈家庄的酒水糖茶。不消片刻,众人吃饱喝足,李助吩咐乐人开始吹奏曲子,便是催促新娘赶快上轿。
扈三娘开始还有些欢喜和害羞,可是这时见得催促,却生出几分伤感。想起老父的不容易,悲从中来,掉下伤心泪。
“乖女!乖女!大喜的日子,不要哭,不要哭!”扈太公见此,强忍伤感,安慰女儿。
如此催了三回后,扈三娘才在几位喜娘相伴下,走出到堂来。临行时,扈太公拉着扈三娘的手,告诫道:“敬之,戒之。夙夜无违夫家之命,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尔闺门之礼。”
乐声响起,扈三娘洒泪拜别父亲,一众族中妇人只做娘家人送她到内闱门口,再一次整理她的裙裾,又煞费苦心地道:“谨听尔父母之言。夙夜无衍!”
扈成作为嫡亲兄长,并着十几位族中亲友一路相送,直到把王信等人送出郓州境内这才回转。
祝家庄并没有闹事,李助和李应都松了口气。众人一路上不急不缓,直到傍晚时分这才到了寿张县境内。又行了一阵,到得梁山脚下,早有王伦安排的朱贵、马灵、杨林等人接应。
到了梁山大寨后,整个上山鞭炮钟乐齐鸣,人人喝彩叫好。两人拜堂的地方,就设在了聚义厅。
新郎王信身穿状元大红袍,手里拉着一条长长红绸子。红绸子另一头牵得是,一身霞帔凤冠头盖喜巾的扈三娘。
前面的王信意气风发,昂首阔步,牵着绸子大步流星。后面一丈青扈三娘,身材苗条,莲步轻盈。
孙二娘在旁说道:“哎呀,新娘子真个漂亮!”虽然扈三娘要与王信住在扈家庄,可是毕竟梁山头领中多了一员女将,孙二娘很是欢喜。
晁盖把王信当兄弟看待,也感慨一句道:“二郎好福气!”
众人一边说,一边哄笑,把王信逗得满脸通红。扈三娘头上有面巾,看不清什么脸色,想来也是双颊发烧。
两个很快迈进了聚义厅,大厅里早就摆放了两把椅子,王信父母端坐其上。
梁山上是神机军师朱武做司仪,只见他站在正中,高声喊道:“婚礼开始。一拜天地!”
鼓乐声响起,王信与扈三娘跪拜在大厅前,规规矩矩嗑了三个头。
朱武又喊道:“二拜高堂。”
王信、扈三娘二人转过身来,跪在王信父母面前。嗑了三个头,扈三娘轻声唤了一声:“公公、婆婆!”
“哎!哎!好媳妇!”王信母亲忙不迭的答应一声,掏出两支翡翠镯子交给扈三娘。“这是咱家的传家宝,媳妇你收着!”
扈三娘连忙道谢一声,然后收了镯子。
“夫妻对拜!”
王信急忙向扈三娘深深鞠了一躬,扈三娘也深深拜了下去。
“好!”朱武满心欢喜,高声叫好,“送入洞房!”
拜了之后,自有喜娘送两位新人进房。两人规矩的坐在床上,任由喜娘打散两人地发髻,而后将二人的头发系在一起,梳成一个顶髻。这便唤作结发,结发夫妻也因此而来。
结发后,喜娘又递来两个酒杯,酒杯底用红丝线打着同心结,此名唤合卺礼。饮罢,王信夫妇两个一齐丢掉酒具。扈三娘是猛地用力掷下,而王信则是轻轻一抛。扈三娘的酒杯落地后跳起,王信的酒杯落地后寂然不动。
观礼的众人见了,齐声赞礼:“好兆头”。酒杯一个跳,一个不动,便意味着多子多福。
王信夫妻入了洞房,梁山聚义厅众人宴饮开始。王伦、李助并一众头领饮酒作乐,觥筹交错,划拳斗饮好不热闹。
(这章成亲写了好几个小时,咱真不会写女人啊!)
第八十三章合伙买卖()
成亲之后过了两日,按照习俗王信夫妻就要回门。趁着大家都在,王伦与李助,聚集了几方势力的首脑商议事情。
如今梁山势力已成,下面的联盟势力也有几方,晁盖、李应还有扈三娘都参与了这次议事。
“济州、青州、沂州、海州、濮州都是山东的大州,又距离咱们最近,晁兄的粮食生意都有路子,还望把咱们山寨的酒水销路也打开。若是几位兄弟有兴趣,也可以在别处开几家酒店营生。”
梁山如今有了三个大地主作为后勤支撑,自己也能自给自足一部分,粮食问题算是解决了。与李应和晁盖等人买卖,也不会花费多少,梁山酿造的水酒却是一大收入。
杜兴也是酿造酒醋的人才,与朱富兄弟配合,梁山的酿造业务大增。
晁盖拥有良田千倾,手下佃户无数,主做的就是粮食生意,酒楼和水酒的生意却是没有涉猎。
想了想,晁盖说道:“酒楼倒还好说,卖酒之事怕是不易!”
宋朝施行专利榷酒政策,一个是官酿官卖,另一个是民酿民卖。顾名思义,前者是由官府独占酿造、出售的全过程,可以享受垄断暴利。后一种则是允许酒户买扑承包,所谓‘买扑’就是承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额的税款,获得开坊置铺、酿酒卖酒的权力。
这就是一种包税制度,比如官府核计某样产品的应征税额后,招商承包。有意成为包商的,即买扑人者,可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经营执照。成为包商后,便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权,没有执照者不得参与竞争。
因此,晁盖有此一言。
对此,王伦早有对策,“晁兄大可以换一种方式,找那些规模较小的商铺,其用现有执照参股,我等出技术和商品,成立新的商号。就是经营权咱们也可以不要,只要年终的分红。”
其实在这年代,有钱人家里都会私酿美酒,官府屡禁不止。不过只要这些人不拿出来卖,就可以了。王伦既然想要酿酒,自然是看中了其中的利润。
此时民营的酒商只能用土法酿制果酒、药酒和配制酒,其中又以果酒为主,像王伦知道的曲酒、烧酒是少之又少的。
此时的果酒,是以各种果品和野生果实,经发酵酿造而成的低度饮料酒。土法造酒,度数较低,口感也差。王伦这几年,在各大城市也见过不少,诸如葡萄酒、、苹果酒、梨酒、、樱桃酒、荔枝酒、石榴酒、黄柑酒、甘蔗酒以及蜜酒等,种类可谓繁多,销量却很可怜。就是在东京商品繁华之地,一年的销售额也没多少。
来到宋朝后,据王伦观察,宋人好酒如命,但偏好口感香醇的低度酒,因此黄酒才会大行其道,成为最主要的酒种。
果酒却是让人望而远之,其色泽浑浊、内有絮状杂质,且酸涩味苦,掩盖了本应有的果香,实打实的劣酒。
既然如此,就有了王伦发挥实力的余地。至少他的曲酒,还是独门手艺。
比如用荔枝造曲酒,就是收集带酒香的腐烂荔枝,取其果皮及部分果肉,加入到新鲜橙汁中,然后在常温下发酵,待产生明显酒味后,便说明有大量的荔枝酵母菌产生。然而必须以一定配比浓度、在一定发酵时间内,一定发酵温度下,才有可能发酵出合用的酒曲来。
说来简单,但是这个“一定”的比例却是关键,王伦有了朱富和杜兴两位人才,当然问题迎刃而解。
得到合适的酒曲之后,便可以将新鲜荔枝果汁少量多份的分装,分别加入酒曲发酵。待到发酵完成,再用洁净的纱布用力挤压,色泽味道都极浓郁的原液便流出来了。
然后将鸡蛋清打成泡沫状,用少量原液充分搅拌混合,再加入坛中,充分搅拌和静置。至酒液清透明,将沉淀物弃掉,便可得到原酒,选取酒香味、口感、色泽最佳者勾兑,便得到理想的荔枝酒。
王伦这一套工序,是看着朱富两人操作的,当真繁琐,不得不佩服术业有专攻。
梁山既然有了北方人喜好的烈酒,也有南方人喜好的果酒,王伦便想在这个领域攫取财富。按照王伦估算,初期生产力有限,销路不多,每年大约有七八千贯钱的收入。但是王伦肯定,等销路和知名度打开,每年至少有四五万贯的收益。毕竟,大宋这块蛋糕很大,周围还有契丹、党项这样更喜酒的民族。
“兄弟这个法子好,大可一试。”晁盖也是有生意头脑的,略一思索便答应了王伦。
接着王伦又对晁盖说道:“目前山寨虽然不缺粮食,但是山寨发展迅速,将来这粮食问题也是关键。哥哥多有产业,也可在郓州,济州、东平府等地开设粮店,以作后用。”着却是王伦为着山寨以后发展着想。
别的不说,就说将来开战或是闹了天灾,粮食缺口必然会大。
晁盖点头应下,“此事兄弟放心,晁某必当竭尽全力。”晁盖现在还是明面上的人物,但是他与王伦等人意气相投,佩服王伦人品,这些生意上的事情自不会推脱。
李家庄在独龙岗一带的位置,树林茂密,还有一座小型盐池。因此李应的生意除了田地里的,还有木材和食盐的买卖。
“李兄的产业众多,还望李兄能为山寨招揽些技能工匠,不论郎中、兽医、石匠、篾匠、瓦匠、铁匠、木匠、织布的、采药的、开矿的,造船的,我统统都要。”如今梁山人口众多,但是各种工匠却是不多。就是有些,也技艺不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王伦怎能放过招揽人才的机会。
听了王伦这话,李应哈哈一笑,指着王伦道:“你这胃口可不小!”
王伦也知道技术人才难得,更何况现在工匠人家都是世代相传,很少有收徒弟的。“李兄压力也不必太大,别的渠道我也会招揽人手。就是李兄这边我也有些想法,比如若是有技艺娴熟的老师傅,李兄可以介绍。他来我这里收徒授艺,每月我给五两薪酬,一位徒弟出师我给五十两谢师礼。”
银子的购买力不需多说,如今五口之家一年的收入也就在五两左右。照此计算,这老师傅的收入一人丁五人。更何况还有那丰厚的谢师礼,就是京城将作监的大师傅也不一定有此等收入。
见王伦下了大手笔,李应答应一句,“好,在下必当尽力。”
李应与王伦签订的经济联盟,在得知王伦是梁山的大寨主时也没有动摇,王伦就知道这也是一位不甘寂寞的人。如今双方虽然没有形成战略联盟,但是只要有了利益往来,这只是时间问题。
第八十四章生产技术()
接着王伦又说道李家庄的产业,“李兄的木器行生意,小弟也知道些。除了马车、轿子、独轮车,还做些座椅板凳家具。小弟倒是建议车轴车轮尽量多用铁器,润滑也改用蓖麻油,这样的车子也耐用些。”
宋代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也为家具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垂足而坐的起居习惯已经流行开来,家具定型为螅图揖撸⑵占暗狡胀ḿ彝ィ宰馈⒁巍⒌饰行牡钠鹁痈窬衷谡庖皇逼谝丫纬伞�
各类螅图揖呋径ㄐ停分址岣唬写病㈤健⒆馈浮⒌省⑾洹⒐瘛⒁录堋⒔砑堋⑴杓艿龋揖呦低骋丫⒉⒎比倨鹄础�
李家庄的木材生意看似不大,但是获利不小,是其一大产业支柱。
接着王伦拿出一本书来,正中的交给李应,“这是几年前官方刊印的<;营造法式>;,其中多有技术,李兄可交给可靠的人学习。”
《营造法式》是由本朝主管工程的李诫编写的,是北宋政府为了增强对修建设计、结构、用料、施工等治理,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制订的“标准”。其中有对木作、石作、砖作、雕作、竹作、泥瓦作,彩画作等13个工种的如何按等级、用料、比例、尺度,以及艺术加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