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寨主-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章五马山地形图() 
第二日一大早,王伦叫人请了道士、法师给石秀叔父做法事。然后在雄州城外选了一处风水宝地安葬。山高路远,石秀祖籍本在金陵,不能让叔父落叶归根,石秀少不得一阵痛哭,王伦等人好言安慰,这才让石秀收了悲伤。

    回了雄洲城,众人打点行装,山士奇便去才买路上吃食。

    王伦同石秀在客栈等待,忽然王伦想起一事,问石秀道:“兄弟在这雄州可认得一位姓杨名雄的节级么?”

    水浒书中杨雄本与石秀一同出现在蓟州,只是如今蓟州在辽国治下,杨雄断不会在彼处。书中早有交代“他一个叔伯哥哥正是此间的知府,见他每日里也无什么事情可做,便让他任了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因为他有一身好武艺,又面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做病关索。”

    所谓压牢节级,也就是个狱头,乃是不入品级的吏员,只不过这职衔管着牢中一应犯人,对于入狱之人来说,无异于能断其生死的阎王,因此油水颇厚。想那戴宗,在江州亦是担任此职,那一幕敲诈初入牢城营宋江时所现嘴脸,其奸狠阴毒,可算到了极致。

    似这等人物,在相公上官眼中不过就是一无足挂齿的微末小吏,可在寻常市井间,却实在是“大人物”

    “杨雄?这倒是小弟孤陋寡闻了,从未听说过这位杨节级!”

    “哦!无妨!”王伦应了一声,略显失望。这倒是他自己得陇望蜀,石秀入觳便打听起杨雄来。

    过不多久,山士奇拎着两大袋吃食回来。还未进门,便大叫道:“嘿!明日那潘记肉铺歇业嫁女,今日猪肉八折,可都是顶好的!”

    说完,看了王伦一眼,诺诺道:“路上少不得餐风露宿,着实辛苦,备下些酒肉正好!”

    王伦自一笑置之,鲁智深则大喜过望,帮着山士奇分吃食。众人收拾一阵,便自东门出城。

    在王伦等人走后不久,雄州南门一条大街上,远远地一派鼓乐迎着一个人。前面是两个小牢子,一个拿着许多礼物花红,一个捧着若干缎子采绘之物,后面青罗伞下罩着一个押狱刽子手。那人生得一表人才,露出蓝靛般一身花绣,两眉入鬓,凤眼朝天,淡黄面皮,细细有几根髭髯。

    五马山在赞皇县城东十里处,山上因有五马石而得名。传说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走投无路,靠着从山中走出的五匹白马获救,之后五马化为五匹石马,即为五马山名称的由来。

    三五日后,王伦等人便到了这里。五马山横亘眼前,峰峦起伏,势如波涛。南隔济水与瓦龙山相望,北跨槐河和万花山对峙,是赞皇县东部的天然屏障。

    五马山的最高峰是铁壁关,有三百多米高,与北端的朝天关相距约两三千米,其间沟壑交错,山道相连,两关山脊架起了五马山南北一线的山势主脉。登上山巅,西望巍峨的太行群峰,东眺辽阔的华北平原。

    五马山就在这片燕南赵北的辽阔大地之中,突兀而起,一字排开,仿佛一条笔直的脊梁,支撑着纵横川流,阡陌桑田。

    古人有诗写五马山道:“一山临旷野,千里俯平原。”亲历其境,方才感到名不虚传。

    五马山为赞皇历史名山,在另一世王伦曾经游览过。再次行经此地,王伦却有了别样的想法——建立军寨。王伦记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和州防御使马扩拥戴宋徽宗子信王榛,在此筑寨抗金,两河响应。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大名总管彭义斌与史天泽率领的蒙古军大战于此,并以身殉节。

    这座大山山体为浅红色的石英砂岩构造,是太行山在赞皇一段最东部的余脉,和太行山平行而列,都是南北走向,其东麓为缓坡,西侧多陡崖。向东俯瞰,那是望不到头的一大片平原,田野千里,村落炊烟,尽收眼底。

    高处为关,低处为寨,沟头可屯军马,谷壑之中可住义军家属。易守难攻,定叫金军有来无回。虽然离开了女真地盘,但是王伦时刻念着抵御女真。

    在王伦眺望五马山的时候,一旁的石秀也没闲着。拿着一支石炭,写写画画。“铁壁关、济水、赞皇县”

    “出高邑即可饮马赵州桥;南边在山脉的尽头有济河相绕——道邢台即可问鼎邯郸;北边则襟带槐河——由元氏即可长驱正定;遥望西天,控据太行而远窥井陉”

    “石秀兄弟这是在做什么?”王伦看见石秀拿着纸笔,念念叨叨,不仅好奇。

    石秀将自己的羊皮纸递给王伦,笑道:“呵呵,小弟见此地形胜,便起意将其记录下来!”

    王伦接过石秀所绘草图,虽不规范,但却一目了然。标注清晰,山体、道路以及村寨清楚可辨。

    王伦见之,不由心念一动,于是问道:“石秀兄弟,你也知这地图绘制之法?”

    “让哥哥见笑了!小弟出身寒微,哪里学过这地图绘制之法。只是曾听建康府一老将讲过一些,略知了些皮毛。走南闯北时,最怕道路不熟,进山砍柴也是如此。”

    “闲暇无事,为了记住地形,便做些粗略地图。难入行家法眼,还请哥哥见谅!”石秀苦笑了一声,答道。

    王伦看了看石秀,又看了看石秀画的地图,心道这真是个人才!将地图交给石秀,鼓励道:“兄弟不可妄自菲薄,我观你便是个天生的绘图人才。只听他人口述,便能做出这等一目了然的地图,若是学过了岂不更好!”

    停了一下,王伦又道:“愚兄不才,于绘制地图也有些心得。兄弟若是愿意,一并交给兄弟!”

    石秀听后眼睛一亮,连忙道:“小弟愿学!还请哥哥教我。”

    “兄弟愿学,我自然愿教。”王伦想起许贯中的本事,又道:“咱山寨还有一人,地图之学烂熟于心,唤作活地图。”

    石秀听了又是一喜,道:“如此人物,定然要认识一下。”

    王伦心中高兴,真是逢雨有人送伞,瞌睡有人递枕。没想到石秀便有绘制地图这方面的天赋,而且又有好学之心。王伦相信,自己只需对其稍加点拨,将后世的绘图理念灌输其中,便可将石秀训练成一名优秀的绘图人员。

    如此一来,石秀也就更能胜任这‘先锋探员’一职。

    当下,王伦结合古今,主授明清绘图手法,同时将等高线、比例尺等时代概念灌输其中,再运用后世教学方法,形象生动地讲述起来。

    石秀细细听来,但觉精彩绝伦,不禁连连称妙。

    “此等绘图手法,真是奇异绝妙,山川地理,城池村寨,道路河流无不详尽,一目尽可纳入胸中,当真是言语难尽其中佳处。若用此种方法绘制地图,便称‘一图在手,掌握天下’亦不为过!”石秀禁不住赞叹道。

    王伦闻言,只是含笑不语。

    随即,王伦又提出将等高线、比例尺等概念加入沙盘之中的想法,石秀闻之,更觉奇妙,心中对王伦佩服不已。

    据说,秦在部署灭六国时,秦始皇曾亲自堆制沙盘研究各国地理形势,后在李斯的辅佐下,派大将王翦进行统一战争。

    后来,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时,也堆了个大型的地形模型。模型中不仅砌有高山、丘陵、城池等,而且还用水银模拟江河、大海,用机械装置使水银流动循环,可以说,这是最早的沙盘雏形。

    当然这只是传闻,而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沙盘大约出现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后汉书?马援传记载: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征伐天水、武都一带地方豪强隗嚣时,大将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使光武帝顿有“虏在吾目中矣”的感觉。

    而此时,北宋末年,距离沙盘出现已有千余年,人们对于沙盘自不陌生,石秀自然也曾听闻,只是未曾亲眼见过。不过,只听林冲讲来,石秀便觉有万里江山尽入目中的感觉,比之那地图更加生动,更加形象。

    就这样,两人一个讲一个听,时而问答,时而谈论,各抒己见。直到裴宣来请两人去歇息。二人才意识到,夜幕已在不知不觉中降临。

    第二日一早,王伦又将石秀叫来,让他依据自己昨日讲述的绘图手法,绘制五马山地形图。理论结合实践,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日后无论到哪里,有这地图在手,攻城略地又多了一分把握。

第八十一章撼山VS移山() 
且说这一日,虽有暖阳当头,犹觉干冷。一阵风过,地上砂石被吹的哗啦啦直响,凭添几分寒凉。一条古道上,传来阵阵銮铃脆鸣。几下鞭声乍响,林鸟振翅惊飞。转过一片光秃秃树丛,就见一队人马行来。

    在前探路一人,戴一顶范阳毡笠御寒。许是赶路时久,面目沾染些许风霜之色,但眼神熠熠,更添英武。

    行到林间,其中一人对前面之人问道:“林教头,咱们现今到了何处?”

    这一行却不是别人,正是与林冲等人汇合的王伦等好汉。众人多被朝廷通缉,只好避开大路官道,捡些荒郊野道来行。一路上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堪堪近月光景。

    林冲远眺一阵,心下吃惊,回道:“此是河北河东交界,好似抱犊山!”

    众人也听过抱犊山之名,只见:路旁险山,山上野林。万株怪树木,影印层层惨绿;一滩苦砂石,涂抹处处戚黄。嵯峨阻前路,险峻挡行程。地势不平,浑似凶龙盘卧;风声未绝,犹如猛虎长啸。林间茅草利,乱丝丝攒刀枪;冈上岩砾锐,冷森森吐獠牙。都说西川蜀道险,此处更胜三分恶。

    王伦见这里藏着古怪,说道:“咱们小心些,这里不像是个好去处。”

    鲁智深道:“洒家以前在东京,听人闲谈过几句话,说是‘黄泥冈上险,游人惊破胆。抱犊山中恶,行客丧了魄。’却是指这处地方,时有强人出没,最是凶怪险恶。”

    一旁山士奇却是不信,笑道:“哪有说的那般邪性,不过是个荒山罢了,不用担心。再说,咱这也有许多好汉,哪里能容强人横行!”

    石秀初来乍到,也小心道:“话是如此,不过,咱虽不怕那些强人,却也要提防小人们的下作手段。”

    林冲赞同道:“正是,咱们小心些也是好的!”

    王伦尚不待言,突然心神一动,本能的勒住了马缰。跨下呼雷豹前蹄一翻,人立而起。一支箭正好插在了王伦马前,箭后的雕翎还微微抖动。

    “保护哥哥!”石秀大喊一声,已经挡在了王伦马前。自腰间抽出朴刀在手,小心警戒。心下也不禁生寒,自诩高手,他方才竟然没发现有人偷袭。

    其余人听到喊声也是纷纷向前,将王伦团团围在当中。抽刀在手,警惕的打量着四周。

    后面山士奇一看有变,大呼道:“哥哥且慢些,待俺杀了这厮们不迟!”

    王伦忙拦道:“不可莽撞行事,既是江湖同道,不妨上前见上一面,看他们有何言语!”

    话音刚落,足有上二三百拦住道路,为首两人骑着高头大马,手持兵刃立于阵前。

    此次回山,怕有变故,王伦等梁山人马早就分成数路,他这一行只有几十人,与对方众寡悬殊。对方毕竟人多,这山下小路又崎岖难行,一旦闹将起来,胜负难料。

    “林冲、裴宣兄弟约束人马,鲁大师、山士奇兄弟随我上前!”王伦说完,当即策马向前,离着那伙强人跟前不到百步停下。

    那伙强人见状,嘀咕了一阵,为首的两个头领也打马向前,双方一照面,王伦不由得心中赞叹,这两人皆是身材长大,移山填海般的壮汉,看那粗壮的双臂,想来人人身上都有千斤的力气。

    王伦在马上拱手道:“两位好汉,因何拦住我等去路!”

    那抱犊山大首领越众而出,道:“孩儿们报说来了一路好汉,恐是官府中人,特此一瞧!”

    说是一瞧其实不过是客气说法,若真是官军,早就一阵好杀!

    想到此处,王伦再一拱手,报了名号:“在下梁山王伦,今带众兄弟归山,途径贵宝地,不曾事先派人知会,还望头领恕罪!”

    那为首的大汉闻言,上下打量了一阵王伦,惊道:“阁下莫不是早前反了东京,竖起替天行道大旗的九现神龙?”

    王伦点头道:“不才正是在下,反出东京也是朝廷所逼,如今与众家兄弟在那梁山聚义。“说着,王伦姿态做足,一拱手又道,”都是江湖同道,还望头领行个方便!”

    那为首两人听了,对视一眼,连忙滚鞍下马,拜倒在地。为首那人道:“不想竟是哥哥当面,小弟等多有冒犯,还望哥哥莫怪!”

    另一人也跟着道:“早闻哥哥大名,只是无缘相见,天幸得今日竟在此相逢,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