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唐-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涣语重心长的说道:

    “一如老夫此前所言,每个人选择的路不一样,你选择了留下来有所作为,老夫却要殉节,否则让人瞧见朝堂上尽是些惜身惜命之人,又何以激励天下人光复社稷呢?”

    闻言,李光弼默然,他突然意识到,崔涣之所以一心求死,并非仅仅是为了身后名。实际上,两个人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选择的路各异而已。

    “相公请再受末将一拜!”

    这时,崔涣却坚辞不授了,一把将李光弼扶住。

    “莫再拜了,老夫选择的是一条容易的,好走的路,而你……唉……”

    他沉重的叹息了,似乎在为李光弼惋惜。

    事实也的确如此,李光弼选择的是一条近似于豪赌的不归路,倘若输了便一无所有,他要背负着骂名死去,而且这骂名甚至要在他死后仍旧难以消解,万年不变。

    李光弼强做笑容,劝解着有些伤感的崔涣:

    “相公不必为末将惋惜,正如相公所言,选择的路不同而已,只要活着,一切便还有希望。”

    崔涣的眼睛里似乎有火焰在跳跃着,忽而问道:

    “你说鱼朝恩已经伏法?是广武王所为?”

    “正是!”

    “依你之见,广武王类比太子殿下如何?”

    李光弼默然一阵,又答道:

    “不如多矣!”

    崔涣点了点头,又道:

    “鱼朝恩已死,将来长安总要光复,光复者必然要揪出首恶来惩治,以儆效尤,届时你就很可能是最佳的人选,难道就不怕吗?”

    对此,李光弼表现的倒很淡然。

    “末将选择这条路时早就想过了这一切,不论祸福,皆愿一身承担!”

    也许是被李光弼的话触动了内心,毫无征兆的,崔涣嚎啕痛哭,长久不止。

    哭罢,崔涣用嘶哑的嗓子恳请李光弼:

    “如果你要助老夫一臂之力,就让吐蕃人尽快处死老夫,如此或可为天下人对蕃贼的仇视再添一瓦!”

    李光弼寻思了一阵,歉然道:

    “广武王有意笼络朝臣,恐怕不会答应,否则也不会让末将来劝解相公了!”

    这次会面大约进行了一个时辰,两个人不欢而散,谁都没能达成预期,失望自然也是在所难免。

    临近掌灯时分,锁链之声叮叮当当,囚室的门又开了。崔涣身体难受,也不愿回头,甚至连发问都懒得。

    “崔相公,秦大夫托小人给您带个话……”

    “谁?”

    崔涣猛的坐了起来,盯着来人发问,只是囚室内光线昏暗,一时间也瞧不真切眼前是何人,但听声音分辨,当不是大狱中的狱吏。

    “小人杜乾运,曾与相公有过数面之缘!”

    “原来是你!”

    崔涣一脸恍然,他认得杜乾运,此人曾依附于杨国忠为官,杨国忠倒台以后便弃官从商,怎么看都是个不入流的小人。但秦晋似乎又对此人颇为器重,而且此人与神武军的关系也很深,只想不到能量如此之大,在吐蕃人的控制下还能自由出入京兆府大狱。

    “你家大夫欲让老夫何为啊?”

    他对秦晋的好感也仅仅限于同朝为臣,自打神武军克复洛阳以后,朝廷的局势反而越来越恶化,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神武军尾大不掉之势已经渐渐形成,而从眼下的局面看,能够担负起克复长安重任的,也只有神武军,别无他选。倘若如此,手握克复两京的大功,天下间还有谁能限制此人呢?

    太上皇垂垂老矣,天子身体残疾,太子甚至连张氏和李辅国都斗不过,还有谁能胜任呢?没有!

    想到这些,崔涣甚至有些绝望,他又缓缓的坐了回去,疲惫的闭上眼睛。

    杜乾运的眼睛逐渐适应了囚室内昏暗的光线,虽然看不清楚表情,但他可以通过崔涣的肢体动作来解读其内心。

    “敢问相公,吐蕃之柱石乃是何人?”

    “自然是吐蕃大相玛祥仲巴杰。”

    玛祥仲巴杰为了邀买人心亦曾亲自到京兆府大狱中探望崔涣,希望他能够辅佐李承宏,被崔涣一口拒绝了。

    “如果玛祥仲巴杰死了呢,相公以为情势又当如何?”

    “这……”

    崔涣倒吸了一口冷气,他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姓杜的商人来意远超自己预测,甚至于根本就弄不清楚对方,抑或是说秦晋的真实意图。

    “此贼一死,吐蕃大军必然陷于内乱境地。”

    这么说倒不是完全出于瞎猜,玛祥仲巴杰携赞普出征的事尽人皆知,小赞普虽然年幼,但老赞普还有余荫在,不少吐蕃权贵实际上是对小赞普抱有同情之心的。玛祥仲巴杰在世时,由于此人的威信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可一旦他死了,那些支持玛祥仲巴杰的铁杆势力和支持赞普的势力便有八成会撕破脸皮,到时候内斗一起,不正是反攻克复长安的最好时机吗?

    只要吐蕃内斗一起,别说二十万大军,就算百万大军又如何呢?内斗厮杀起来,一样会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念及此处,崔涣的心底里忽然通明了。

    “难道要刺杀玛祥仲巴杰?”

    “正是!”

    “老夫身陷囹圄又怎么能帮得上你们?虽然老夫也恨不能将那蕃贼碎尸万段……”

    说话间,崔涣咬牙切齿,显然是动了真气的。

    杜乾运怪笑了两声。

    “相公说笑了,现如今这长安城中能随时可见玛祥仲巴杰的,也只有相公一人了!”

    闻言,崔涣的脑中轰然一响,登时恍然大悟。杜乾运的话不假,鱼朝恩弑杀朝臣时,他原本也是在必死名单中的,是玛祥仲巴杰干预了,才保住他不死。这当然不是玛祥仲巴杰同情心泛滥,而是要留着他有更大的用处,邀买人心。

    “秦大夫的意思,是让老夫去见蕃贼?”

第九百一十四章 :渭水向东流() 
兴庆宫,玛祥仲巴杰十分高兴,仅今天白日间就一连追歼神武军散兵千余人,挫败了他们烧掠运粮车队的计划。这虽然只是一次小胜,但也让他从中看到了神武军并非传说中的那么强悍,也会有胜败之分。

    进攻潼关的计划不能再拖了,如果再拖下去军中生出了思乡情绪,再想东进将更是难上加难。为此,他特地召来了东代大将尚悉结与其一同商议。尚悉结此人虽然性格上有一定程度的冲动,但就行军打仗而言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尚悉结的建议很简单,他们的主要敌人就是神武军,那么只需先将关中冯翊郡境内的神武军歼灭,再回师东渡过黄河,绕道河东对潼关的神武军前后夹击。

    但在玛祥仲巴杰看来,这么做过于冒险,就算他们顺利的消灭了盘踞在冯翊郡境内的神武军,得以绕到河东,但河东的神武军若与潼关的神武军对他们做两面夹击呢?这也是极有可能的。

    尚悉结拍着胸脯道:

    “兵贵在神速,只要速度足够快,在神武军未及反应之前,就已经将他们消灭干净了!”

    他擅长速战速决,平日里最厌恶打对峙的持久战,因为一旦对峙起来消耗的不仅仅是粮草更有人命。吐蕃本就人口稀少,很难经受住大规模的伤亡。正如此次,出兵二十万已经占到了整个吐蕃精壮男子的五成以上。

    “不可,咱们在河西与西域时,面对的对手至多也只有数万人,此时可是在唐朝腹地,他们一旦动员起来动辄都是十万计的,如果情敌冒进弄不好就会一脚踢在了石头上。与其行巧弄险,不如正面近攻,对冯翊郡只做佯攻!”

    尚悉结仍旧坚持己见,但在冒险绕到河东上也做出了妥协。他觉得消灭冯翊郡盘踞的神武军应该放在进攻潼关之前,因为如果不把这些人消灭掉,他们就会如悬在吐蕃头顶的利斧,随时都有可能砍下来。

    玛祥仲巴杰也认可了尚悉结的建议,便又改为佯攻潼关而猛攻冯翊郡。

    正在商议的当口,忽有随从禀报:

    “崔涣在京兆府大狱中顿足求见大相!”

    闻言,玛祥仲巴杰更加欣喜,当真是好事一桩接这一桩。

    田承嗣最近几日很是郁闷,先是失去了与郭子仪的联络,然后又一连数次吐蕃军死死咬住,要不是他逃得快只怕便有被生擒活捉的危险。

    “禀中郎将,今日伤亡已经近千人,再不回去补给,兄弟们恐怕就坚持不下去了!”

    副将的禀报更多的像是一种警告,他这次出来带了有三千人左右,才几日的功夫就已经折损过半,看来吐蕃人果然是不好惹的。但如果就这么灰头土脸的回去,将来又如何在军中抬头做人呢?

    比起普通的神武军将领,田承嗣有更多的心理包袱,首先他是以安贼叛军降将的身份加入神武军的,向来受到军中同僚的轻视。因为有着秦晋的赏识,他才能一路有机会立功,被擢升为中郎将。这种晋升速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大多数的神武军将领,更是惹得许多人盯着他,挑他的毛病。

    也正是如此,田承嗣才不能轻而易举的被人抓到把柄。

    如若此次无功而返,不单单自己会有麻烦,还会让秦晋陷入非议之中。

    “不能就这么回去,总要干一票大的,脸上有光彩才不堕了咱弟兄的威风!”

    副将对田承嗣的话也是赞同,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手下的人都打光了,还拿什么干一票大的呢?

    突然,田承嗣拍了一下脑门,登时就有了主意。

    “怎么一直就没想到,咱们可以去冯翊郡借兵啊。”

    田承嗣想的没错,冯翊郡是神武军的崛起之地,民营搞的最是完备,随随便便只要拉出一支人马就可以当时上战场。而且前几年孙孝哲肆虐关中时,这些民营也是上过战场打过恶仗的,见过血的兵比起那些存粹的新兵蛋子可又是天壤之别。

    副将却有些担心。

    “中郎将敢保证那杜使君一定会借兵?”

    田承嗣却有他的理由。

    “可不行小看了杜使君,若对大局有利,岂会拒绝?”

    去冯翊郡首先要北渡渭水,入秋以后渭水水位下降的厉害,田承嗣寻了一处浅滩,河水至多只没过腰间,千余人涉水而过。如此渡河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如果吐蕃人在此时追了上来趁势掩杀,等着他们的也只有全军覆没一条路。

    但一直穷追猛打的吐蕃人偏偏此刻就放松了,并没有追上来,也许是即将日落的缘故,总而言之田承嗣有惊无险的将人马带到了渭水北岸。

    一到渭水以北,风气与南边又为之一变。

    高陵栎阳等地就好像不曾遭受过进犯一样,百姓们照常劳作,城门照常随着日出日落开合。以至于田承嗣觉得自己走错了地方。

    其实这也难怪,吐蕃军不过渭水,全部都驻扎在渭水以南。李承宏即皇帝位以后,一纸诏书就“招降”了各地方官,所以渭水以北没有兵祸,秩序如常。

    田承嗣好像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宝藏一样,觉得这是个不可错过的机会。他们大可以趁着当地官吏毫无警惕之心的机会,拿下这几座县城,也算给那李承宏小儿一个下马威,将来就算无功返回潼关,也总有些战绩夸口。

    对此,副将颇有些犹豫。

    “秦大夫只说袭扰吐蕃粮道,可没说任意攻克县城啊!”

    “死脑筋,攻克县城不也是为了袭扰粮道吗?”

    田承嗣是个说干就干的脾气,高陵一过过去了,眼前就是栎阳,自然不可能再回头,于是栎阳就成了第一个倒霉的地方。

    栎阳是做方圆不过五里的县城,看起来很不起眼,但九百年前可是当过秦国的都城,只是经过了数不清的战火以后,早就没有了当年的气象。

    高不过丈许的城门在一通鼓声之后开始缓缓闭合,正在此时一骑飞至。

    “莫关城门,天子使者到,请县令即刻到五里短亭外迎候!”

    天子使者到来的消息很快就引得这座规模一般的县城沸腾起来,百姓们还在其次,各官署的官吏们一个个被紧急召集起来齐聚县廷。栎阳虽然与长安近在咫尺,可多少年不曾被朝廷注意过,更是没有天使在此处歇脚。

    县令章杰是寒门出身,积三十年之功才做了这京畿

第九百一十五章 :浪荡且回旋() 
♂!

    田承嗣特地派了好几拨人赶往长安传送讨逆檄文,谁知道一连等了两天都不见吐蕃大军有半点征剿的意思,虽然不知何故,他也有点沉不住气了,一口气将撒出去的探马都撤了回来。

    “看来盘踞在长安的那些吐蕃人是没把咱兄弟放在眼里,不如把动静再闹的大点,看他们如何反应!”

    几位副将却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