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兴路-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的战斗日志和作战纪录、经验总结。发现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高估刺刀和进展肉搏的意义了。从本质上说,战术与火力运用水平达到如今志愿军各师的层次,在战斗中往往是手榴弹或爆破攻击手段的压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效而沉稳的抵近射击起到了更进一步的作用。刺刀在很大程度上的意义在于追剿残敌和防止个别反扑的敌军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毫无疑问,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针对战场的实际情况最大化的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起到做大的效果。

    就这样,在随后的训练项目中就加入了“追逃拼刺”这个项目,以班排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中的追逃拼刺,并让革命军各军抽选队伍从事专门的陪练。

    除了拼刺以外,另一个有很大战斗力提高空间的项目毫无疑问就是投弹了。在贴合实际的投弹训练方面,志愿军各师乃至革命军体系中的主力部队也开始投入了不少的时间进行火热的巩固性训练。

    各部队都以连排位为单位广泛的展开了“大比武”火热的整个冬季,队伍在投弹与拼刺乃至综合对抗演练中的表现也有了巩固性的提高。

    当然,并不是部队的重点都在这些项目上。因为弓箭一类的传统冷兵器吃训练时间太多,弓手除了进行必要的拼刺训练之外,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进行专项训练,并在马术上投入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

    本章完

    

第274章 弓箭队() 
自从天启七年最早建军以来,加上之前在作战中的种种缴获乃至俘虏改造,到天启三年秋天的时候志愿部队各师中能够有效开一石二三斗弓的强弓手就已经多达八千人左右的规模,人数虽然仅仅只有志愿部队总兵力五分之一左右,却是两宋亡国以来第一支堪比满军精锐弓手的队伍了。当然,一石五斗弓以上级别的超强水平强弓手还是逊色于满军。毕竟几年时间的认真训练,或许能够把有一定力量底子的人拉到能开一石二斗弓,可是在强就面临缺乏自幼训练的严重瓶颈了。为了能够弥补这种差距,一方面弓箭队建设中在箭头用材方面不惜工本,准备了很多八两上下形同小型标枪一般的破甲巨箭,还专门准备了很多次直径钢箭头。

    淬毒箭头除了在早期面对强敌的时候起到一定的效果之外,后来发现满足大规模作战需求面临很多问题,逐渐停滞或者舍弃。不过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夺取了整个南方,毒物的来源和制取比以前方便了许多之后萧轩又一次想到以这种方式增强破甲杀伤后效的问题。

    只是经过了一些作战,军中的一些弓箭手觉得当自己能够在战场上比较熟练的运用一石二斗弓之后,在威力方面完全“过剩”了,很多时候,那些水平大大提高了的弓箭手们往往更喜欢用五斗或七斗的猎弓在拥有很多余力的情况下更精准的射箭,或者以连珠箭压制对手。

    而萧轩则让这些弓箭手中的军官们来到杭州城内临时开辟出来的训练场上,去试试一些清苑之战中缴获的那支神秘队伍所装备的西洋板甲,这才让不少的人明白为什么萧轩要求在未来的一年,整个队伍的箭术水平还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且普遍装备那些八两左右形同小型标枪一般的大箭。因为也只有如此想方设法,不但使用超重箭还在箭头上下功夫,并且以一石二三斗左右的复合长弓发挥实力,才有希望在有效的作战距离上给拥有这种防护措施的军队以有效的杀伤和打击。

    “那些西洋人,真的强到了如此程度?”听到萧轩说这种铠甲曾经在泰西各国是普遍的装备,很多弓箭队军官们的神色也逐渐凝重起来。

    萧轩则说道:“百年前或者数十年前,泰西人中或许流行这种板甲。但是因为这种板甲实战中也往往当不住的重火绳枪,所以实战中渐渐的被淘汰。因此在此时代,西洋范围内的全身甲已经不多见了。多数人也如同以前的明军一样只有头盔或者顶多胸甲而没有四肢防护,这或许能够减少不少麻烦。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在我军征战的过程中不会有越来越多的钢制板甲重新武装起来,因此我军在训练标准上,也必须最大限度上的料敌从宽。。。”

    就这样,崇祯三年入冬时节,志愿师内八千人规模的弓箭队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训练,在力量方面已经有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射准成了提高战斗力最重要的突破方向。同金属乃至枪铳加工方面的工匠不同,在鼎定天下之后,懂得制造弓箭的艺人还是很多的,而且费用主要是材料费,真正的加工并不花费多少工时。不过八千人平均每两三天练废一张强弓的训练密度,也让集中起来的弓箭匠人感觉到了沉重的负担,也就是萧轩在通过对江南大量的抄掠获得了不少银钱财富之后,才在这种强度的任务布置之下勉强保证了弓箭制造的合格率乃至勉强能够跟的上训练进度。

    平均每天上百次的强弓实射也不是像以前那样直射死靶子谋求直**度为主,而是根据实战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以抛射为主要的攻击方式。渐渐的,对于这种在百米左右极限距离上的抛射,乃至三五十步左右距离上以重箭展开的射击,弓箭队的官兵们也初步的开始习惯了。

    在实战演练中,那八两上下的超重箭也渐渐的提醒了它的价值。就如同小型的标枪一样,有的时候就算它无法穿透盾牌在杀伤对手。也会让那些进攻中持盾前进的人遇到巨大的不便,很难用那种盾牌有效的在近战肉搏中使用了。

    当然,在准备对西方展开的远征准备当中另外一些政治问题也在这个时候毫无疑问的摆在了眼前,那就是在对外的征服作战中,是以“解放”等左派理想的名义进行,还是以“消灭反动民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类的名义来进行?一开始的时候,这让萧轩也多少显得有些犹豫。然而当萧轩想起自己在国内进行变革的一系列目的,乃至19世纪欧洲一些事情的时候,心中也开始渐渐有了答案。

    如果国内的精英们能够很轻松的从对外殖民那里获得足够的利益,那么升级技术和产业水平乃至改善管理的动力还有多少呢?内部殖民病是病,对外殖民病就不是病了?从这个角度上说,自己顶多只能为了满足少数最上层统治阶级的私欲需求谋求极少数奴仆特例,而并不能把此时代的欧洲真的变成大英帝国时代的印度,甚至更有甚至。至少,此时代的欧洲也应该是日占时期的朝鲜半岛才对。

    想到这些,在大同社内部乃至革命军体系内的政治动员应该如何进行,此时的萧轩也就渐渐有了一些谱了。也开始花费一些功夫来寻找对远征作战的政治动员逻辑和要义。萧轩最担心的事情当然是类似二战前苏联所犯的问题那样,唱国际主义高调,最后仍然不得不回到民族主义本身。国际歌和《假如战争明天爆发》之类的电影成为一个笑柄。因此,怎样定义反动民族这方面,毫无疑问也要慎之又慎。为了避免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外一个谎言,在很大程度上,萧轩也只能着重和有所特色的讲战争的目的之一“实话实说”了。

    本章完

    

第275章 解放的意义() 
远征动员的政治吹风会当然首先是在扩充为八百人规模的大同社核心社员的范围内展开的。经过崇祯三年左右的扩充,整个大同社社员规模已经达到了两万余人左右的规模。即便是这个远远小于近代政党的数字,很大程度上也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其中一些比较靠谱和优秀的社员大概万余人左右的规模,又比较密集的集中在军队。六个志愿部队作战师四万人中,就有五千名大同社社员。这当中经过战场考验筛选出来的八百名骨干,在很大程度上才接近之前京城攻防战中的那种水平。并且通过这一年时间内闲暇内的文化补课,这些人的文化与政治理论基础也有了相当的铺垫,至少能够让萧轩在论述一些道理的时候不再如同与古人讲道理时一样突兀了。

    “全国的主要战事初步结束了,地方上的暴风骤雨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估计到明年秋收的时候,基层真正属于谁才会有一个清楚的态势。大同社从成立的第一天起,真正的目的就在于解放整个世界,不仅包括汉人、也包括蒙、叶尔羌、西南的苗、黎等各族民众;甚至同样包括海外的日、朝、爪哇,乃至那些金发碧眼的泰西人。有人也许会问:那些别的民族和我们自己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华夷之辨中的蛮夷真的是可以信任的么?不可否认,有些民族,其中的相当比例的成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具备剥削阶级特征乃至反动性,属于应该彻底清洗整肃的反动民族。但我们的根本目的,仍然是通过剧烈的手段来改造那些反动民族。民族与民族之间确实有历史形成的利益和利益依托。但是也不要忘了当年蒙元的时候,蒙古人中也有下层,汉人中也有反动阶级。只要大同世界没有在全世界主要文明地区实现,而仅仅只是在一部分文明中实现,这种社会就始终面临着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人们从内到外的颠覆。始终有剥削者和汉奸阶层,甚至未来有可能存在的国际资本阶层利用文明与民族之间的矛盾谋取私利的空间。只有真正在整个世界岛的主要文明地带消除一切能够不劳而获的封建特权,包括一切宗教的、宗族的、政治特权的封建特权,从根本上改变普通劳苦大众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全球解放的伟业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当然,大同社会的进步需要几代或数代,甚至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军现阶段解放海内乃至海外主要文明的首要目的是反封建,做为产业重要管理层的资本阶层,受限于我们现有的觉悟乃至生产力水平,还不能在不给社会带来太多危害的情况下进行。人类也还需要一个以市场和资本经济为主导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但是我们仍然要不忘革命的理念,乃至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形形色色的有产者不能轻而易举的从大众那里用很廉价而简单的手段获得足够的利益,如何改进生产力本身、如何促进社会进步本身才会成为谋取利益的正道。也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

    初稿并不完善,针对经过战场考验也并不缺乏觉悟的大同社社员骨干们的政治动员吹风也并不是为了对这些人本身如何教育,但至少在如何对下进行政治动员和教育方面,至少形成了一个用于向下传播的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让萧轩没有想到的是在秋收过后的冬闲时节,各地至少几百个县内的基层斗争如火如荼的展开之后,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带来了种种乱象。不过主动志愿来参军并准备参加远征万里的恶战这种事,还是让大多数心怀不轨的人有所估计。数以万计报名参军的人中上万适龄年轻积极分子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军队后备兵源的战斗力。由此,六个志愿师之外第一军和第二军的不少辅助人员完成换血之后战斗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可以想象:即便此时进行的广泛的乡村运动是那样的简单粗暴、问题百出,但只要方向政权,还是很有可能至少在明年秋收以前就提供至少十万以上的像样兵源。这个规模的成果对于历史上类似解放战争那样规模的作战来说可以说是不值一提,可是对于萧轩准备进行的远征来说,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求了。

    在计划中,针对西域的远征行动至少需要二十几万以上的兵力和后备兵力组成三个战役集团,以保证最为快速的攻略各地而节省时间。以此时海内的人力物力,拥有二十几万平庸军队的出征能力并不算难。然而战斗力平庸的队伍是根本不足以减负意图中的重任的,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意识形态灵魂和革命化的军事力量,才或许能够达到预期中的目标。

    因此萧轩明白,今后一年从内政到军备上的任务可能相当繁重,绝不是自己可以掉以轻心的。

    为了有效的了解各地基层斗争的大致面貌和情况,避免以后出现一些问题,萧轩最终还是做出了亲自率军去各地展开督导巡视以增加对一些乱象威慑力的打算。当然萧轩也很有自知之明,如果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玩什么微服私访的把戏,那毫无疑问将遭遇不可承受的风险。相比之下,大军自由行动和巡游中抽选当地百姓认真审问,得到有用信息的概率还要远强于效率低下,盲人摸象的“微服私访”。因此,在冬季来临,可至少长江乃至淮河以难还没有普遍封冻,长江水流速也不是很快的时候。以志愿左军第一师和第二师为核心的巡视兵力在南京一带完成集结,并浩浩荡荡的利用车轮舟向上游行进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