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岁三月攻占了福建路,并且在六月份成立了商务署(后改为商务总署),张林曾约谈总署的商务头头们,提出“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以官方带头对民间进行投资,促进民间经济复兴。

    其中商务总署的经济发展计划与张林记录在本子上的五年发展计划可是大不相同,很多东西他也没法向商务总署直接说明,只能一件件一批批地落实下去,如今还有大半的经济项目没有开启。

    这稀里糊涂一年过去了,按照进度,似乎很难完成,所以张林准备加大官方投资力度。至于财政压力虽然大,却也不是无法解决的。

    首先便是一直碌碌无为的工建总署,当然,隶属其中的军器监除外,总署每周每月递交上来的文札内容千篇一律,几乎没什么新发展,让得张林对一直忠心耿耿做事的柳二很是失望。

    柳二目前已纳入“百人改造”计划中,在廉政学坊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水平,属下人忠心归忠心,但不能是草包庸才啊。工建总署署长可是内阁成员,柳二的确有点拖后腿了,碌碌无为既是渎职。

    暂时负责工建总署事宜的乃是副署长沈楚生,此人原乃宋朝廷婺州盐铁司的官员,算是目前内阁中为数不多的原宋国文人派系。因为他做事勤勉,且专业知识扎实,思想开明而获得重用。

    张林下一阶段的计划,便是要工建总署在现有业务基础上针对砖窑和水泥窑进行改良和扩建,在官方资本的助力下同时要大力引进民间商业资本,优先对码头、矿山、各行带头的大型作坊(集团公司)进行基建项目大开发。

    这时代的砖头和后世的砖头其实没甚区别,只是使用普及度不高、质量参差不齐罢了,尤其是宋朝廷管辖时的官坊生产出的砖块质量有明显的高低之分,这与工艺的关系不大,只是管理体制问题。

    现在张林统治这片土地,工匠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因此劳动积极性增强,砖窑生产出的红砖和青砖、灰砖质量都非常可靠。

    砖头的烧制和后世的一些小工厂差别不大,都是以黏土为主要材料,工艺方面也很简单。张林亲自去视察了解过,只要大力开发,很容易就把成本给降下来普及到民间去。

    只要规模上来,成本自然降下去,再怎么说,砖头也比木头用来建造房屋省钱不是?

    红砖是属于砖胚成型后自然降温风干,青砖则是匠人浇水降温,相比之下,红砖硬度高但使用寿命有限,而青砖、灰砖硬度稍弱但使用年限耐久。

    所以后世的一些古建筑大多是青砖、灰砖,红砖非常少见几乎长存不下来。

    一家十多人的小型砖窑,只要匠人不偷懒,年产五六万块转头轻轻松松。现在市面上的砖块尺寸不统一,且售价基本都在3元百块砖。

    这价格对于普通家庭实在是难以承受,要知道辖地内大多民众的月钱只有六七元钱,一个月还不够买两三百块砖的。两三百块大砖的数量,也就能搭个大一些猪圈吧。

    造成砖价过高的因素一是产能不足,几乎全是官坊,民间难得几处。其二便是砖头块头太大,工艺流程中使用的人力太多。其三便是这时代的百姓们都比较热衷于建木料房屋,主要是朝廷风气带动的结果,很容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所以,为了改善砖头的使用环境,张林一方面以官方基建工程项目的需求为底气,要求作坊建设以砖为主、木料为辅,另一方面着令工建总署对砖窑进行整治。

    整治的途径分三方面,一是就地取材。二是改良工艺流程,把模具化、流水化生产思路落实下去。其三,便是制定砖块尺寸标准,以250x100x50mm为统一标准,相当于8。12x3。25x1。63宋寸。

    尽管新的计量单位政策还未落实,但不妨碍先在作坊里使用。理论上一立方米的标准转为800块,实为585块。

    按照工建总署递交上来的预算审计文札,只要建设十处规模超过20人工匠的新工艺砖窑,年产能能达到一亿块砖(改进后的标准砖,比原市面常见的大砖小1。5倍),价格能降低到0。9元百块砖(取平均值)。

    如果常见的百平米房屋来算,用标准砖数量为至少三万块,刨去人工费用,砖头花费为27元,相当于中产阶级的五个月工钱。也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只需要努力一年,便可以在不计算地皮、装修、建设等附加建筑材料的基础上拥有一个百平米毛胚砖头房屋。

    不算不知道,真是一算吓一跳。

    张林知道宋代的物质生活水平高,却也没想到高到这个程度。

    比起后世,这时代的百姓只要安居乐业,根本不用为房价发愁,可以说幸福指数是+10086的。

第392章 技术在变革() 
工建总署递交上来的砖窑整治和预算文札,惊喜归惊喜,但还是被张林郑重批示了一番。在百姓现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把砖价提到1。35元百块砖。

    他给辖地内的百姓大肆改善工作环境,压低盐、米、铁、税,提高工钱,财政支出已经非常的大。现在又是整军经武的时候,到处要花钱,这砖窑就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项目啊。

    而且这个砖价对于百姓们并不是不能接受,一年半就能自建一套百平米坚固的砖头毛胚房,比起后世,你们幸福过头啦!是时候为他张某人付出付出了。

    原先的商业投资计划也暂时终结,全部改为官方投资,这么来钱的项目怎么可能白白便宜了商人?先让银务署充盈充盈,以后等砖头降价了再谈。而且对于现存的民商砖窑,也要以整治名义收购和扩建。

    损失的也就是暂时不知情的商人罢了,对于砖窑里的匠人来说,反而是月钱能提高的好事。

    对于这样能赚钱的工建项目,张某人是恨不得一天就上马,两天就落实,着令工建总署副署长沈楚生务必在五月中旬前完成砖窑整治规划。

    对于现阶段的砖头主流销路,一方面是官方基建项目,另一方面则是民间商人。

    张林把商务总署的头头们找来开会,在官方项目分放到商人的条款中,以“防火防灾”安全为由,要求在建、预建的作坊(现在少部分人开始称为车间或者工厂)全部使用物美价廉的新标准砖。

    nnd,张林为了获得商人阶级的支持,不知道给了他们多少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商业经济,又是地皮又是减免税赋,这点合理而正当的要求相信这伙富得冒油的商人们不会,也是不敢拒绝的。

    除了砖头,另外一个重中之重的民建大项目就是水泥了。这时代水泥是有的,但也只是小批量土法生产,而且大多是朝廷的官坊里自产自用。

    土法生产水泥古而有之,主要是烧制石灰的工艺流程,用于城墙防御建设(比如开封府的城防),加点猪血料姜石抹抹还能涂色和加固。

    民间把水泥称为三合土,就是烧制石灰搅沙子和黏土,不过沙子的颗粒太大,比后世远远不及。粘合度也差些,添用糯米汁吧又太贵。

    但也不是所有三合土都要用糯米汁的,很多匠人都知道天然火山灰的黏性效果最好,兑水就能用,成型后比糯米纸三合土还要坚固。

    民间也有少数使用“石膏粉”制造三合土的匠人,效果也是不差。

    综合考虑下,还是石灰、沙子、黏土这种生产方式最便宜,在特殊基建项目上添加石膏粉就足够了,至于糯米汁实在是用不起。

    而天然火山灰在中国大地上的分布主要是东北和西北,一个是金、辽的地盘,一个是西夏、蒙古游牧民族、西域各国的地盘,就算能大宗购买,运费成本也实在太高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日本进口,比较省事。另外就是对夷州岛(台湾)的火山地带进行开发,要耗费人力物力。

    考虑之下,张林觉得目前从日本进口比较划算,反正价格又不贵。至于夷州岛的开发,可以徐徐渐进,没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一蹴而就的必要。

    日本人造船工业薄弱,己方还能高价卖给他们一批急需的老式运输商船,趁机要挟日本人多卖些硫磺、硝石来当战备库存。

    前番商务总署就有文札递交上来,说是日本平氏一直想购买千料以上的中大型海船,只是出于战略安全考虑张林一直没答应。

    不过眼下造船技术一天天在改变,新建的大船都基本上使用混钢、碳钢为材质的铆钉、扣,甚至船体龙骨都开始普及碳钢材质的应用了。而且船体结构和桅帆也大幅度的改变,新船大部分都以楼船为主,浆轮和风帆混合动力,采用了军器监船舶设计公署的许多新技术。

    所以,一些更换下来的或者还在使用的老旧海船的确是可以卖给日本人,一方面可以换成大宗矿物和金银,一方面可以刺激日本人加大与辖地的贸易,把巨大的顺差贸易干到底。

    顺差贸易虽然让日本人……主要是平氏家族的贵族武士阶级大赚特赚,但这钱归根结底没有进入日本百姓的口袋里,所以张某人也乐得看他们继续贫富差距拉大,国内矛盾加剧。

    至于不太听话的高丽人,则暂时没必要卖他们海船了。

    最近军器监的研发进展让张某人很不满意,不过他也没去责怪那些老匠人,毕竟以后的研发要以接受新式教育的年轻匠人为主,断层期大概会存在三年时间。

    不过老匠人们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在现有基础上对燧发长管火器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工作就干的不错,马枪和短火枪(手拿火枪)已经进入了小批量量产阶段。

    骑兵用的火枪较之步兵步枪短一些,步兵步枪的刺刀卡口进行改良后进一步提高了稳固紧密度,至少比原先的松动情况大有改善。而且刺刀的尖头也不再打磨的锋利,而是采用了加弧磨钝的工艺,不至于刺刀刺进敌人身体里卡骨头缝隙中拔不出来。

    现在军队的火枪,燧发枪已经改装完毕(子弹为单体铁丸),火枪兵规模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在混编军制中,只比盾枪兵的规模小。六千支火绳鸟铳枪也尽数收回了仓库里,暂时没有必要把他们熔炼回炉,而是作为战略物资储存起来,可以高价卖,也可以紧急情况下自用。

    而军器监新改造的短管马枪虽然较之新式步枪也丝毫不落下风,在正比例加厚枪管的情况下,既保证了有效射程,又增强了弹丸的威力。并且马枪的制式子弹一律改为伤害性更大的铅弹,这也是张林下的决心之一。

    骑兵的培养非常耗费,不管是宋国还是其他国家或者民族,骑兵都是稀有的主力兵种之一。若是因为仁慈而让自己受损,则大为不智。

    铅密度比铁小,所以铅弹比铁弹轻,同体积下能打出更远的有效射程和威力。辖地的骑军本就不多,没必要因为个人因素而导致士兵们无故折损。多杀伤一个敌人,尽快结束内战才是正道。

    张林麾下军队总计九万余人,算上常备军接近十一万,真正的老兵精锐部队(未打散编制)只有从两浙路抽调出来的六千余人,其余大部分为老、新兵混杂的新军,只经历过围剿方腊的小战斗,这是很大的缺点弊端。

    之所以北上战略以攻占登州为先,既是为了把登州当跳板进攻幽云,也是为了磨合新军,尽快让新军适应实战。毕竟训练再久,不经过实战表现的确无法让他放心。

    贵武在登州的表现算中规中矩,没有大损失,也没有惊喜,毕竟在随军参谋的帮助下,每一个军事决策都是经过参谋们的推敲和完善,很少军事冒进。

    而且他奉行张林“大炮为战争之王”“战斗围绕炮兵”的战术理念,对火炮的使用比起老一辈虎威军军官有全新的认识,这点从各式炮弹的巨大消耗量上就能看得出来。

    在新一批的燧发马枪和手枪运送到前线后,平北军珍贵的六个老兵骑军连的战斗力将进一步提升,虽然取消了浑铁枪而改用马枪和马刀(唐刀的改版,刀背加宽,弧度加长,整体重量加大),造成正面冲锋战力减弱,但骑军的散编游击战力却有了质的飞跃。

    所谓散编游击战力,就是骑军改变以往的战阵冲锋阵型,加大骑兵冲锋时的间距,不跟敌军硬碰硬,而是采用散编射击方式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这也是为了配合马枪的诞生而专门制定的新骑兵作战方式。

    在年前年后的演习中,新作战方式完全碾压了老一辈虎威军装备浑铁枪冲锋的方式。至于实战效果,在登州与朝廷禁军骑营的战斗中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碰到更为强大的胡人铁骑结果会如何,犹未可知。

第393章 大项目() 
除了军器监和工建总署,最近一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