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林也没阻止日本国这般做,反而是加大了日本女子的引进量,并且制定了相关政策,允许这批女子可以自由地选择加入中华国国籍,但男子不行。

    这引起日本国的极大不满,却也不敢闹事,严格控制输入中华国内借种的女人思想,不准她们入籍。

    因为这件事情,日本国皇族鸟羽法皇(实际由其父亲白河法皇掌权)派遣使节来述说不满,然而朝公署只是敷衍一番罢了。

    中华国开国后,就禁止了火器贸易,只出售常规冷兵器,这也让日本国极为不满,反制性地缩减从中原进口布匹、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却加大了粮食和渔船的购买。

    在这其中,平氏的贸易量渐渐缩小,取而代之的则是与皇室亲近的藤原和橘氏家族,以及敌对的源氏武士家族。

    现阶段,张林也无有表态支持平氏,依旧按照邦交与日本皇室交好,但未来,可就难说了。

    在他的设想中,日本国的天皇是没必要存在的,这个日本精神统治阶级必须要连根拔除掉。

    想到此,张林忽而问旁边道:“高丽和日本送来的侍女如何了?”

    刘灯忙谄媚地笑道:“回皇上,女官正在调教她们宫廷礼仪,可要奴婢安排侍寝?”

    张林当然是见过那四个来自高丽和日本的十六岁美少女,心思飘飘一阵,最终摇了摇头,道:“先调教着吧。”

    作为进贡给中原皇帝的女人,自然是肤白貌美,体态妖娆的,她们在出发前就经过培训的,个个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皇宫女官调教她们,一是礼仪,二个就是避孕。按照历朝历代的规矩,皇帝大多是不会在藩属国女子身上留下血脉的,她们还没有资格给中原皇帝生育。

    相比而言,高丽女子要比日本国女子受欢迎些,毕竟个子高挑。但在床事上,还是日本国女子让人称赞,乖巧又配合。

    这很正常,毕竟高丽离中原较近,被影响的太深,高丽朝廷无时无刻都在模仿中原,汉语才是官方语言,比较好同化。

    而日本跟中原隔着海,只能间接地接受影响,汉语只在贵族中流行,民间普及范围没有高丽那么大,有点闭关锁国的味道。

    西宫清兰苑。

    经过几天的缓和,梁红玉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只是偶尔闷闷不乐。

    花苑子里,苗儿和梁红玉正在给花儿洒水,二人近来颇多相处,关系融洽后也就把话题聊开了。苗儿把一些侍女的服侍要求说与对方听,当说到要给陛下口舌服务时,自个儿也是羞的满面通红。

    这其实没什么奇怪之处,女官早已教导了梁红玉这些东西,但听到苗儿说起陛下的尺寸时,也不禁咋舌。

    身处教坊司,对这些知识自然不会陌生,只是她依然惊讶于元武陛下的天赋,暗道原来教坊司里的“六寸金童”是真的,并不是空穴来风。

    元武陛下的这些秘闻可算是勾栏和教坊司里女子们的聊资,早已从北地传了过来,虽然无人见过,但总归是引人好奇的。

    这般天赋极好的伟男子,国内不是没有,却也是很难碰到的。

    苗儿自顾自地羞了一阵,又道:“娘娘一个人吃不消皇上,有时我也下次我要是累了,只能喊你帮忙啦。”

    梁红玉低低嗯了一声,细若蚊吟地问道:“只能用口吗?”

    苗儿身上抓她肋下痒痒,打趣道:“姐姐还想用哪里?”

    “啊,我就胡乱问问的。”梁红玉羞愧难当地躲开了去,心里一半期待,一半迷茫。

    不过后面数日,元武陛下都忙于处理朝政,也没来清兰苑里过夜,让得李师师也无可奈何。

    张林正为处置耶律大石的事情头疼呢。

    种师道传来消息,耶律大石愿意投诚,但必须以大辽亡国之君的身份投降。也就是说,他想要称臣的资格。

    这与内阁制定的策略是相悖的,但是耶律大石手上有五万兵马,其中两三万数的骑军,这是一支不能忽视的军事力量。

    连续商议了两天,内阁大臣们一半赞同耶律大石称臣纳降,招降后把这支辽人大军进行整顿改编。另一半则建议逼降,反正宁边州周边有数十万大军,辽人大军往西逃窜的口子也被堵住了,他们粮草早已断了。

    事实上,种师道为了缓住这支辽军,已是对他们粮草支援了,养着他们,希望能和平收编。

    对张林来讲,称臣是不可能的,南宋小朝廷他都不愿接受称臣,更何况是一支被断了粮草穷途末路的辽军呢。

    很显然,耶律大石是把“和平收编”当成了护身符,一边吃着汉人提供的粮草,一边坐地讨价还价。他也知道,往西强冲出去肯定是没希望的,若是强渡黄河,那便迎头撞在金军的怀抱里,更是没有活路。

    所以,耶律大石不着急,非常耐心地等着结果。他就不相信,汉人会不眼馋他麾下经历过战斗,训练有素的两三万骑军。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从过完汉人的中秋节后,种师道就在东胜州黄河南岸宁边州周围布下了兵阵和修建简易工事,派人前来纳降,并明确表示不会再提供粮草。

    这一下,耶律大石有些傻眼了。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归降,要么冲杀出去。面对汉人的包围,就算能冲出去,估计也剩不下多少兵马。

    汉人得不到他的骑军,而骑军也将消耗在毫无意义的炮火中。

    一时间,军心震荡,许多辽将建议向汉人归降,被耶律大石毫不留情地杀了几个头后,军心浮躁才勉强压下去。

    在粮草难以继续支撑十天的情况下,耶律大石也破釜沉舟地决定突袭出去。连个亡国之君称臣的待遇都捞不到,归降是绝无不可能的。

    八月二十四日晚,辽军五万余人突然对东胜州黄河南岸的汉人防御工事展开冲杀,借着夜色,汉人火炮不像在白天那般可以打出精准射击。

    但上百门各式口径的火炮洗地中,辽军依然遭到了重创,突破了火炮覆盖圈,又用血肉填平战壕,又被汉人三千骑军从侧翼绞杀。

    一夜惨烈厮杀后,耶律大石死于炮火,都统萧遏鲁带着溃不成军的残兵突围而出,只剩下两三千人的骑兵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

    面对着这样的结果,种师道也是很无奈,感慨万分。

    这个耶律大石宁愿把大军葬送在炮火下也不愿意放弃统兵权,真是心比天高之辈。

    何必呢!

    五万辽人大军,伤亡一万三千余人,被俘虏了三万四千余人,着实让人可惜。种师道围杀大军也有上千人的伤亡情况,还算可以接受。

第498章 奴隶制度() 
得到宁边州辽军与汉人厮杀的消息,坐镇托克托城的完颜宗翰也暗暗吁了口气,不由得笑起来。

    如今耶律延禧和耶律大石俱都死了,辽国复兴失去了主心骨,再无有声望的皇族之人,对于金国统治辽国有百利而无一害。

    用汉人的话说,耶律大石这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啊。

    好,死得好!当浮一大白!

    军报传回京师杭州郡,张林和内阁大臣们虽是遗憾,但对这个伤亡结果还算可以接受。

    那三万多的辽军士兵就不好意思了,统统押回中原劳教,表现好的还有机会赎身,其余人就死在矿山和修建道路、拓宽河道的工地上吧。

    什么是战争红利,战虏就是红利!有了这批辽军战俘,至少北方的主要官道是可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修成沙石路了。

    这批人自然是拨给了工建总署,张林叮嘱一番,让柳二和沈楚生“善待”战俘,绝不准苛刻粮食饿死他们,要把他们养得健健康康地卖力干活。

    辽国足有八九百万人口,从其中捞出一百万出来为国内建设添砖加瓦,财政会大大地轻松下来,许多工建和民生项目亦是可以大刀阔斧地上马了。

    西北土地开荒、黄河扩宽河道、修建砂石官道和有轨马车铁道、修筑城池、修缮农政水利、矿山挖矿,哪一样都需要数以万计的劳动力啊。

    针对这批战俘,内阁大臣们抢破了脑袋,最终工建总署不得不把到口的肥肉分出一些。匀给农政总署五千人,分摊给商务总署五千人,剩下的说什么也不让了。

    商务总署要战俘,自然是要为嗷嗷待哺的商人们谋福利啊,这么多免费的劳动力,哪个商人、农场主不想要?最后按照两百元一人的优惠价格打包卖掉,主要是卖给开矿山和农场的商人,把其他商人羡慕的喵喵叫。

    针对战俘,内阁早就出台了奴役法,限定正常情况下的损耗数目,严格规定不准虐杀奴隶,否则处以巨额罚款。

    在劳役期间表现好的奴隶可以提拔为领头协助管理,领头满足五年工龄后,可以申请成为中华国的国民,享受娶妻生子和安家落户的权利。

    总体来说,中华国对辽人奴隶政策还算是比较温和的,但对金国女真族就没那么多讲究了。但凡抓到女真战俘,不准卖到民间,全部交给工建总署统一劳教到他们死亡为止。

    许多私商海运组建镖行,经常会跟着海军去往辽东海沿岸一带“打秋风”,抓回来的女真人以八百元的高价卖给朝廷。还有私商镖行,拿着冷兵器就敢独自下南洋去抓其地矮小又黑瘦的奴隶,回来后以四百元的价格卖给朝廷。

    这邪恶而残暴的奴隶商业,在朝廷的默许下都快要形成产业链了。

    不过现下为了国内的基建工程,朝廷并没有开放民间奴隶买卖的制度,凡是商人单独抓回来的奴隶必须卖给朝廷,否则将处理巨额罚金,屡教不改的甚至会叛重罪法。

    商人们见人口买卖是一种大赚特赚的买卖,自然会将目光瞅向临近的高丽、琉球、日本、交趾、占城、蒲甘等国,打着正常“务工”的旗号购买人口回来。

    朝廷对此睁一眼闭一眼,把从这些国家买回来的男人和部分相貌不佳的女子,都交给农政总署去开荒,干个十年给一笔钱就放回去。至于其中肤色较为白皙、个子较高的女子则充入东北、西北一带通婚种地,给汉人光棍生孩子去。

    这时代周边国家的百姓本就对中原大国心神向往,商人“务工”招募的行当干的风生水起,渐有红火之势。

    不得不说,奴隶贸易是一项非常赚钱的买卖,不论是民间还是朝廷,都是大赚一笔。

    始作俑者张某人对此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一个国家想要快速崛起,本来就是建立在从别国身上吸血充实自身的基础上。不论是人口还是正常的货物贸易,都是削弱别人,壮实自己。

    用贸易手段还算是比较温和的,最有效而暴力的手段则是战争掠取,不论是辽国还是金国抑或历史上的蒙古元国都是这般抢掠汉人后快速壮大起来的。

    不开展奴隶贸易,光靠中原人口的自身繁育,还得配合经济发展,想把交通、水利、港口、矿山、开荒这些国家工业农业基础打好,估计得上百年的时间。

    张林等不起,也不想等。别国能抢汉人,咱们汉人凭什么不能出去抢?

    商人是逐利的,百姓更是务实的,物价稳定,生活水平姐姐提高,国民们只会对朝廷心存感激,只有部分“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才会把礼仪道德挂在嘴边。

    为了堵住读书人的嘴和守住人道底线,奴隶法比之后世相对温和了许多,这也算是朝廷对传统道德妥协后衍变出的特色奴隶法了,不至于那般凶残无道。

    御书房中。

    张林伏案急笔,将自己心中对奴隶法的一些补充政策写下来,尽量把劳动力引进政策完善一些,宽和一些。

    尤其是针对中亚,西亚女子,他给商务总署布置了任务,十年之内必须通过商业海运方式“招募”十万名适合生育的高挑白皮女人(容貌可以不用讲究)回来。

    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国民体质,牛羊牲畜大规模养殖是一方面,但同时也要进行人种混血,为以后跟***文明亲近打基础。

    目前国内要改善体质的主要是广南、蜀地,那边的男性平均身高也就一米六五左右,需要人为地改造一下。反正国内百姓对混血没什么看法,朝廷也不排斥混血儿加入公职队伍。

    前朝开封的那个“色目村”也被张某人故意给打散了,将里面四百多口犹太人分散到各地,强行改变他们的宗教信仰。

    说起宗教信仰,尽管他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国内的佛教信众依然处于不小的规模。

    寺庙们大多收敛起来,老老实实地上缴土地和税赋,严格约束沙弥和尚,还跟道士学习出山门去普度众生,行善积德地宣传佛法。

    尤其是南方,佛教根深蒂固,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