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去曼城吗?”在饭桌上,当皇后韩雨烟听说高峻山要去南洋,很感兴趣地问高峻山。
“你不是也想去吧?”
韩雨烟道:“当然想去,那里可是我们华夏国的地盘,臣妾是华夏国的皇后,臣妾去走走有什么不可以的?”
高峻山还没有回答,两旁的吉雅和苏叶娜也表示要去走走。
吉雅道:“皇上,臣妾也要去,您经常说南洋气候好、风景好,现在有机会了,您就要带我们去看看。”
苏叶娜也道:“我们都去,我们都去,把皇宫也搬过去。”
高峻山笑道:“都去都去,但是皇宫就不必搬了,朕带你们去普吉岛,那里有及其迷人的热带风光。”
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次南行()
4月23日,京城火车站。
一列专车停靠在三号线六道。
一队御林军护送着高峻山及其三位夫人来到了三号线六道的站台,高峻山和夫人是乘坐銮舆过来的,四顶銮舆在御林军的护卫下,从皇城直接进到火车站的三号线六道,既不用买票又不用检票进站,是直接来到站台的。
这一次出行,御林军护卫总管还是李德容,除了李德容之外,高峻山又带上了漕帮帮主李虎,漕帮有三百个兄弟跟随。
吉雅和苏叶娜都坐过火车,就是韩雨烟没有做过,韩雨烟已经几天没有睡好觉了,一想到马上要坐火车了,她都兴奋不已。作为皇后娘娘,她平日里只能呆在皇宫,很少有出门的机会,虽然京城的火车运行了很长时间,她都没有机会坐上一次,这一次出行,对她而言,如同大姑娘上轿头一次。
韩雨烟下了銮舆,在站台上,她第一时间向火车头的方向走去,她要看一看,这个火车头到底有没有长胡子。
吉雅和苏叶娜不知皇后是什么意思,也跟着韩雨烟往火车头方向走。
“姐姐,你不上火车,这是要干嘛去呀?”吉雅跟在韩雨烟的后面问。
韩雨烟道:“吉雅妹妹,你说这火车到底有没有长胡子?”
吉雅笑了,道:“姐姐,这火车又不是动物,怎会长胡子呢,回吧,咱们赶紧上车去。”
苏叶娜也道:“就是,火车一身都是铁疙瘩,哪有什么胡子呀!”
好奇的韩雨烟坚持往前走,她非要看个明白,这火车头到底是个啥样子的。
这时的火车也不长,只有十节,高峻山专列车厢在中部,韩雨烟往前走了四节车厢,就看到了火车头。
她首先确认火车头是不是有胡子,确认火车头的确没有胡子之后,又要伸手去摸火车头,被苏叶娜给拦住了:“姐姐,这火车可脏呢,别去摸,一摸你一手的黑。”
吉雅补充道:“是呀,这火车头是靠烧煤才能跑起来的,他身上尽是煤灰,摸不得。”
韩雨烟把手收了回来,问:“靠烧煤就能跑呀?”
“可不,跑得还快着呢!”吉雅道。
李虎怕三位娘娘有所闪失,一直跟在后面,他是李部司的儿子,很早就跟着高峻山,担任孩儿兵的头领,所以跟三位皇后娘娘十分的熟络,说话也没有像其他将领那么拘束,关键是韩雨烟也把李虎当儿子看待。
李虎劝道:“皇后娘娘,我们还是回到车厢里去吧,火车发车的时间是要按点的,一刻都不能耽误,耽误了时间就会有危险。”
韩雨烟道:“好!好!好!听小虎子的,我们都回车厢去。”
于是,韩雨烟又转回中部车厢,这节车厢是专门为皇上定制的,车上的装饰十分的豪华。
车厢门口有一位女乘务员,她站在车厢门口的目的不是为了查票,而是为了照应皇后娘娘安上下车。
火车与后世的绿皮火车大同小异,站台与车厢门对接得很平整,这位女乘务员还在车厢与站台的接缝处,铺上了一块红毯子。
站台上站着一排手持米尼枪的御林军,守卫着战列的安。
高峻山和李德容已经上了火车,韩雨烟在李虎的引领下,下到车厢门口,女乘务员殷勤地伸出手来,搀扶韩雨烟上车。
“慢慢来,慢慢来!”女乘务员一边说一边把三位娘娘都搀扶上了火车,李虎也跟着上了这节车厢。
上了车之后,韩雨烟拉起女乘务员的手问:“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感谢你对我们这么悉心的照顾!”
女乘务员满脸红光,笑盈盈地回禀道:“我叫曹敏芝,为皇后娘娘服务是我们应该做的。”
李虎介绍道:“皇后娘娘,曹敏芝是曹大将的女儿。”
韩雨烟热情地拉着曹敏芝的手道:“原来你是曹文诏的千金呀!”
曹敏芝道:“请皇后娘娘尽快入座,火车很快就要开动了,站在车厢门口会很危险的。”
李虎也道:“皇后娘娘,我们赶紧进去吧,皇上正等着我们呢!”
韩雨烟看着曹敏芝关好车厢门,才走进了车厢。
这节车厢因为是皇帝的包厢,所以跟普通车厢有很大的不同,有点近似于卧铺车厢,车厢内空间很大,车厢的两头分割出六间卧房,中间相当于客厅。
高峻山一身戎装,正坐在客厅的中央看当天的《华夏日报》。这天的报纸着重报到了华夏国的铁路建设将面开工,报纸上还特别提到将会有五百万的倭人劳工来帮助我们修炼铁路。
车厢两边的窗户都有拉上了白色的绸缎花边帘子,车顶安装了两排白炽灯,把整个“客厅”照得通亮。
高峻山坐在中央的驿站太师椅上,他身后还有一盏壁灯,壁灯的光线正好照射在他手中的报纸上面。
客厅的两边靠窗排放着两排一共十张宽大的座椅,椅子上铺有芬兰的鹿皮垫子,椅子前面有茶几,与后世火车上的茶几很相似,这里与皇宫比起来当然是逊色很多。
高峻山正在看着报纸,三位夫人走了进来。
出于对火车的好奇,刚刚走进来的韩雨烟还是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呼声:“哇!这就是火车呀!”
高峻山放下了手中的报纸对三位夫人道:“你们找个位置坐下吧,火车很快就要开动了!”
韩雨烟走在靠左边的一张椅子上,吉雅坐在了她的对面,苏叶娜坐在右面的一张椅子上,她们都没有随身的行李,所带的生活必需品都事先打包放在了另一节车厢。
吉雅拉开了她和韩雨烟面前的窗帘,对韩雨烟道:“姐姐,开车的时候,可以从这里向往看,外面的风景都会动的,可有意思了。”
韩雨烟几天来已经听了许多吉雅和苏叶娜坐火车的见闻了,现在她亲自来体验,盼望开车的急切心情是比谁都迫切。
终于听到火车的鸣笛声,火车就要起动了,韩雨烟两眼紧紧地盯着窗外,她很想知道风景移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火车的鸣笛声过后,火车便动了起来,先是“轰隆”一声,车厢晃动了一下,原本就紧张的韩雨烟吓得紧紧地抓住座椅的扶手。
吉雅用微笑来缓解韩雨烟的紧张,她道:“姐姐不用怕,等火车开动起来就平稳了。”
韩雨烟更关心的是会移动的风景,她两眼紧紧地盯着窗外,果然看到车站在一点点的向后移动,而且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她感觉到自己好像要飞起来似的。
“姐姐,你看远处。”吉雅在向韩雨烟建议,韩雨烟抬眼眺望远方,果然发觉整个画面都在移动。
穿越者高峻山对于火车当然不会有太多的兴趣,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报纸,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关注。
第三百八十章 为了铁路,死几个倭人没关系()
报纸上有一篇新闻报道,在平户,很多的倭人不愿意离开平户,愿意加入华夏国籍,成为华夏的国民。
对于这种情况,高峻山是表示欢迎的,但是有一条,所有自愿加入华夏国的倭人,都必须学习华夏文化,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一定要以学习华夏文化为荣。
高峻山放下报纸,三位夫人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转向了他,他做了个手势,让她们安静,便走到另一张靠窗的座位上,叫李德容送来一张稿纸,他提笔在稿纸上写了一段电文之后,便对李德容道:“把这个拿到发报室去,立即发出去!”
李德容接过电报纸,就去了另外一节车厢,这份电报是发给岛国总司令部的。
目送李德容去了另一节车厢之后,高峻山这才起身来到韩雨烟的身边坐下。
“皇上,快看外面,外面的大山和树木都在移动,正是好稀奇呀!”韩雨烟兴奋地对高峻山道。
高峻山当然不会感到有什么稀奇的,这时候的火车速度也就是每小时八十至一百华里,比起后世的高铁速度那就差远了,所以他对韩雨烟道:“这是因为火车跑的快的原因,在过二三十年,我们的火车将会比现在快好几倍呢!”
……
因为是专列,火车一路都没有停站,只是在许昌进行了短暂的停车,为的是加水和检修。
经过三十二个小时的行驶,火车于4月24日下午五点达到湖广的武昌站。
在武昌高峻山没有做过多的停留,简单地吃了一个晚餐,就乘船过了长江,在江夏火车站换乘开往长沙的列车,这趟列车不是高峻山的专列,只是为高峻山加了一节车厢而已,所以上车之后,显得拥挤了很多,程运行了11个小时,晚上八点发车,第二天清晨七点就到达了长沙,从长沙往西二百里,还有一个小站,叫梅城,这个站就是铁路的终点站,但是,高峻山所乘坐的这列火车却不是去梅城的,下一个站是开往株洲,所以他们不得不转车。
这次转车就方便很多了,只须将高峻山所乘坐的这节车厢挂在另一个往去的火车上就行了。
高峻山下了车,在长沙火车站的贵宾候车室等了一个小时,他所乘坐的车厢终于挂上了一辆西去的列车。
上车之后,火车又等了半个小时才发车,火车运行三个钟头之后,驶入了这段旅程的终点站——梅城。
梅城是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城镇。梅城自古以来为安化的文化、教育中心,又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山的地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迁来了一支越人,其首领为梅姓。秦末,梅山出了一位传奇人物:梅绢,他辅汉破秦功高,被封为“十万户候”。但他不愿做官,隐逸而终。梅山古为“荒服”之地。居民“贡而不赋”,无徭役。境内古民族种类较多,汉时统称“武陵长沙蛮”,晋时称“湘州蛮”,南朝宋、齐时称“僚”,梁、陈至隋时称“莫徭”,唐宋时称“梅山蛮”。有汉以前,梅山就建立了酋邦制王国。五代至北宋时,扶夷人左甲首领扶汉阳据有梅山,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在梅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朝廷遣翟守素引兵攻打梅山,扶汉阳战死,此后,梅山为瑶人首领苏氏所据。北宋熙宁五年,朝廷遣章悼“开梅山”。梅山首领苏甘迫于情势,乃率诸峒民归降。
现在,铁路修到了铁路修到了梅城,梅城的商贸发展翻身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茶叶、药材、花生、桐油、生漆、棕片、木瓜、猕猴桃、山苍子、水果、玉竹、黄姜已经远销到了海外。
火车缓缓地进入了梅城站,梅城虽然是个小站,因为他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终点站,他的铁路线还要往云南方向延伸,只是高峻山叫停了山区的铁路建设,这里才成为了临时的终点站。
梅城站只有一个站台,高峻山下了站台,站台上下车的人很多,旅客们都在排队等着从出站口出站。
高峻山身边带着二百个御林军和三百个漕帮兄弟,这些护卫也是乘坐这趟火车,他们在站台上把普通旅客与高峻山分割了开来。
因为都在站台上,虽然有御林军保护,高峻山还是被人认出来了,这些人是崇文弟子,高峻山的学生。
李德容来到高峻山面前禀报:“陛下,那边有几个崇文弟子,想过见一见您。”
高峻山问:“有多少人?”
“好几十人。”
高峻山道:“你跟他们说,让他们派几个代表过来,朕也想见见他们。”
“遵旨!”
李德容离开没一会儿,就领了五个书生模样的人过来了。
“学生拜见山长!”这五人一见高峻山就拜。
高峻山认识其中一人,这人姓郝,是这些人的老师,高峻山问他们:“你们来梅城做什么工作?”
郝老师答道:“我们是来修铁路的。”
高峻山道:“你们辛苦了,希望你们能够尽快地把山区铁路修通。”
郝老师道:“听说倭国将要派五百万的劳工来支援我们的山区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