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进的御辇中,宣德帝和张辅、张昊、李云天商议着军情,一张上面标有敌我态势的地图平铺在桌案上。

    宣德帝对御驾亲征并不陌生,他十几岁时就跟随永乐帝驰骋大漠,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刀枪林立、前呼后拥的浩大阵势。

    不过,以前做

    宣德帝知道自己的任何决定都可能影响战争的成败,故而谨慎小心,召集军事经验丰富的张辅和张昊来御辇商议军情,李云天负责在一旁参谋军情。

    这张地图是李云天根据所掌握的情报制定的,上面详尽列明了山东各军事重镇的情况以及相关地形。

    根据地图上的信息显示,忠于洪熙帝的明军和忠于汉王的叛军已经在山东形成了对峙的态势,代表明军的红‘色’箭头和代表叛军的蓝‘色’箭头将山东地域一分为二。

    山东布政使司下辖6府,分别是济南府、济宁府、登州府、青州府、东昌府和莱州府。

    其中,明军控制的地区是济南府南部、济宁府和东昌府,叛军控制的地区是济南府北部、青州府、登州府和莱州府。

    从地图上看上去的话,那些红‘色’区域和蓝‘色’区域将山东地界沿着左上至右下的方向分成了两半,单从面积上来看的话双方势均力敌。

    明军在山东境内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济南城,叛军的兵力集中在德州城和乐安城。

    由于朝廷并没有发布征兵的命令,故而山东都司没有征募军队,山东的明军只有八万人:五万在济南城,一万在东昌城,剩下的两万在济宁城。

    叛军在德州城的兵力可能达到了惊人的十万,在乐安城有五万,在青州城有两万,其余的三万分布在剩余的州府中。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汉王准备在德州与前来平叛的明军决一死战,毫无疑问,平叛的明军是京畿都督府的‘精’锐,只要将这支军队打垮,那么北直隶境内就任由汉王驰骋。

    有消息传言,汉王现在就在德州城里,静待平叛大军的到来,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在战功卓著的张辅和张昊面前,李云天根本没有开口说话的份儿,老老实实地在一旁听着两人对战局的分析。

    由于德州城集结了汉王的重兵,又易守难攻,故而张辅和张昊建议宣德帝绕过德州城直取乐安,造出攻击汉王的老巢的假象,‘逼’汉王出城决战,前去救援。

    “李御史,你如何看眼前的局势?”宣德帝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由得望向了李云天,想听听他的意见。

    这一招围魏救赵虽好,但如果汉王不上当,趁机挥师攻向京城,那么后果可就不堪设想,郑王和襄王能否守住京城将是一个未知数。

    可要是如果要强攻德州城的话,那么无疑会给明军带来重大的伤亡,届时汉王趁机突袭,极有可能会造成明军一场惨败。

    其实,最稳妥的办法是围城,十五万大军足以将德州城团团围住,只要隔开了汉王与外界的联系,那么其余地方的叛军将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不过汉王非等闲之辈,绝对不会轻易让明军包围德州城,倘若他调来乐安的叛军里外夹击围城的明军,明军很难进行抵挡。

    因此张辅和张昊这才决定将汉王的主力从德州城里引‘诱’出来,凭借兵力上的优势与其在野外进行决战。

    “陛下,臣觉得汉王身经百战,不会让我军顺利进入德州,极有可能趁我军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之际在景州伏击我军的先锋部队,给我军一个下马威,不可不防。”

    李云天见宣德帝询问他的意见,沉‘吟’了一下后伸手指着地图上景州的地界说道。

    “两位国公意下如何?”宣德帝闻言不由得微微颔首,觉得有几分道理,随后看向了一旁的张辅和张昊。

    “陛下,李御史言之有理,汉王并不是那种坐以待毙之人,依他的‘性’格很有可能会偷袭我军。”张辅率先开口,冲着宣德帝一躬身,沉声说道,“臣觉得应该谕令阳武侯和清平伯,让他二人小心行事,提防汉王的伏兵。”

    “臣也是此意。”张昊随即也向宣德帝说道,李云天的担忧不无道理,汉王的军事才华无可厚非,十有**会出奇兵来牵制明军。

    “李御史,你可有御敌之策?”宣德帝见张辅和张昊都同意李云天先前的判断,于是饶有兴致地望着他,想知道李云天是否有解决目前困局的好办法。

    “陛下,我军兵多将广,汉王虽然狂傲但颇具军事才华,不会贸然正面与我军硬拼。”

    李云天仔细想了想,然后冲着宣德帝躬身说道,“依臣看来,汉王可能效仿当年的太宗皇帝,趁京城空虚之际偷袭京城,然后再集中力量攻击我军。”

    “他难道不怕孤军深入,被我军断了后路?”宣德帝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脸上流‘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张辅和张昊的眉头则微微皱了起来,神‘色’变得有些严肃,双目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陛下,如今北直隶的兵力聚集在了居庸关、宣府镇、真定城和大名城,只要汉王绕过平叛大军,那么在北直隶地界将一马平川,无人能阻其锋芒。”

    李云天神情严肃地望着宣德帝,沉声解释道,“故而,臣觉得一定要将汉王困在山东,使其无法脱身进北直隶一步!”

    虽然他的言论有些匪夷所思,但却不是空‘穴’来风,早在永乐帝驾崩之际李云天就已经开始研究汉王在靖难时所经历的大小阵战,他发现汉王不仅能征善战而且极富冒险‘精’神,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战法袭击敌军。

    此次前来山东平叛的部队是京畿都督府的‘精’锐,再加上张辅和张昊等名将压阵,汉王要想将其击败殊为不易,因此不如出奇制胜,趁着京师兵力薄弱之际突袭京城。

    况且,京城不少勋贵都与汉王有旧,倘若有人与汉王里应外合的话,防守原本就空虚的京城旦夕之间就可被汉王攻破。。。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叛方针() 
'全文字三江阁'宣德帝万万没有想到汉王可能会打京城的主意,听了李云天这么一说才意识到形势的严峻,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要是汉王真的铤而走险偷袭京城,京城可就危矣,而平叛大军也会随之陷入险境。

    当年靖难时,永乐帝率兵南下,绕过了驻守在济南府的南军后,从山东一路打到了南直隶,期间经过的时间长达半年。

    就在这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南京城的防务并没有得到加强,进京勤王的部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观望,等待永乐帝和建文帝一决胜负。

    毕竟这是大明皇族的内斗,无论谁胜谁负江山还是朱家的,那些地方官员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况且,谁也不想在永乐帝和建文帝胜负未分时站错了队,那样的话将遭受灭顶之灾,还是按兵不

    话又说回来了,虽然南京城兵力薄弱,但城高墙厚,拥有大明最为坚固的城墙,要是守军固守待援,永乐帝要想攻下南京城绝非易事,等到追击的南军到达,永乐帝唯有撤退的份儿。

    可谁能想到,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竟然会开城投降,使得燕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固若金汤的南京城,永乐帝也因此夺取了天下。

    如今,宣德帝和汉王之间的情形与当年的靖难何其相似,除了忠于双方的军队外,两人在分出胜负前很难获得各地方都司兵力的支持,那些外地的文武官员绝大对数都会处于观望中,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也就是说,宣德帝和汉王的这场战争,参与进来的军队除了南直隶的京畿都督府和山东都司,也就只有周边的大宁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和河南都司会卷入其中,其余都司不是鞭长莫及就是心有顾虑。

    如今,忠于宣德帝的明军和忠于汉王的叛军在居庸关、宣府镇、大名城和真定城等处对峙,那么世间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在了御驾亲征的宣德帝和坐镇德州的汉王之间的较量。

    一旦汉王出其不意地兵临城下,那么京城的文武百官绝对会慌成一团,惊恐不已,届时会不会有李景隆和谷王之类的人为了荣华富贵或者其他原因打开城‘门’投降,那就未尝可知了。

    归根结底,宣德帝和汉王之间的战争属于皇族之争,又有靖难之役的例子摆在眼前,届时京城里能有多少人效忠宣德帝可真的不好说了。

    张辅神情诧异地望着李云天,当前的局面是宣德帝处于攻势而汉王处于防守姿态,可年纪轻轻的李云天竟然能敏锐地意识到汉王潜在的优势,这可着实令他大吃了一惊。

    “陛下,倘若汉王真的有此打算,我等不得不防。”随后,张辅回过神来,郑重其事地提醒宣德帝。

    或许在外人看来,汉王偷袭京城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先不说尾随而至的平叛大军,居庸关、宣府镇、大名城和真定城得知消息后肯定会派兵前来驰援京城,届时汉王将面对被围歼的局面,无处可逃。

    可正是因为众人都这么看,反而给了汉王一个出奇制胜的机会,在张辅看来,能看穿这一点的人实在是殊为难得。

    “陛下,臣也觉得应该在山东境内与汉王决一死战,不宜让其踏足北直隶。”张昊也对李云天的分析表示了赞同,颇为欣赏地望了李云天一眼,就连他也没能想到汉王可能会采用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

    “如何将汉王留在山东?”宣德帝蹙着眉头望着李云天,既然李云天给他出了一道难题,那么应该有破解之法。

    “陛下,臣以为,倘若汉王真的要偷袭京城,那么一定会走沧州,然后经沧州北上京城,这是一条抵达京城”

    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伸手指着地图上景州城和沧州城之间的一个地点说道,“如果能确定汉王有此意图,我军可在白河沟设伏,给予汉王迎头痛击,使得他以后不敢轻举妄动。”

    白河沟是从德州前往沧州的必经之地,是一个狭长的多山地带,此时正值初秋,山上的树木枝繁叶茂,正好用来打伏击。

    “如何才能知道汉王想要偷袭京城?”宣德帝望了一眼地图上的白河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神情严肃地问道。

    “陛下,战局瞬息万变,臣现在也无法说清楚,只有静观其变。”李云天摇了摇头,现在他手头的信息量太少,无法做出判断。

    “来人!”宣德帝闻言沉‘吟’了一下,喊进了守在御辇车厢‘门’外的金英,郑重下达了谕令,“告诉阳武侯和清平伯,让两人小心行军,提防叛军的伏击。”

    几天后,当宣德帝的御辇即将离开河间府的时候,前方传来了一个糟糕的消息:

    阳武侯和清平伯所率领的先锋部队在景州以北的阜城县遭到了叛军的伏击,历经半天的苦战后落败。

    在阳武侯的指挥下,明军奋力厮杀最终冲出了伏击圈,不仅清平伯在‘混’战中身受重伤,也因此折损了一半的人马,伤亡惨重。

    面对溃逃的明军,叛军担心景州城会派兵来救,又忌惮阳武侯的威名,怕阳武侯阻止部队反戈一击,因此并没有趁胜追击而是迅速南撤,退回了德州城。

    得知这个消息后宣德帝不由得勃然大怒,将奏报重重地扔在了地上,他先前已经提醒了阳武侯和清平伯,结果两人还是落进了叛军的伏击圈,实在是太过可恶。

    其实,这也怨不得阳武侯和清平伯大意,谁也没有想到叛军居然会孤军深入,竟然潜行到景州以北的阜城县去伏击他们。

    况且,叛军的统帅是庆义伯吕平,不仅是汉王的心腹而且还是大明勋贵

    吕平是后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本在京城的后军都督府里任职,三个月前被派往山西都司执行公务,谁也没想料到他会出现在这里,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此次伏击吕平轻车简从,带了五万叛军悄悄埋伏在了阜城县,出其不意地给了明军的先锋部队一记痛击。

    本来,按照吕平的打算他准备将先锋部队全歼,可阳武侯毕竟不是等闲之辈,硬是指挥着人马冲破了吕平设下的两道防线

    宣德帝被汉王给了一记下马威,心中不由得万分恼怒下令部队加快行进速度,尽快赶到景州城。

    不过为了稳定军心和鼓舞士气,明军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将先锋部队的大败变成了大胜,表示此战歼灭叛军两万余人。

    八月二十七,经过七天的行军后,宣德帝所率领的平叛大军终于抵达了景州城,坐镇景州城的青阳伯鲁庆率领城内文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