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不管这一次增祺回京述职的结果是罢免官职还是继续回来亦或是被调离到其他的地方,但是这增祺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里,总得有个人暂时掌管一下奉天的相关事务吧!

    也就是说在增祺回京述职的这一段时间里面,必须要有一个人暂代盛京将军一职,全权掌控奉天的相关事宜。

    朝廷突然传出了要增祺回京述职的话来,使得关外受到了不少的影响这个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增祺本人,更多的则是奉天的局势受到了一些影响。

    现在由于增祺的手下没有什么能上得了台面的巡防营,所以现在关外了所有与防务相关的事宜都是依赖于王宾手下的巡防营以及第五镇,但是增祺头上的盛京将军一职毕竟是奉天地区最高的官职了,大体地位那就是一个封疆大臣,纵然现在的盛京将军所管理的地方有一些成为了战场,但是这个并不妨碍盛京将军是一个封疆大臣的官职地位。

    自从王宾成为了第五镇的统制兼关外练兵大臣之后,对于王宾来讲自己已经爬到了北洋新军的顶层了,所以对于王来讲下一步再想升迁的话,就必须回京任职担任侍郎、尚书或者是进入练兵处,再要么就是外派成所谓的封疆大臣了。

    而王宾在成为第五镇的统制之后,一直也在想自己要是在升迁的话会到哪里,思来想去王宾还是觉得在关外发展是最好的选择,于是王宾一直就想谋求自己下一步的升迁就是盛京将军一职,而且对于这一点王宾早就做好了一招暗棋,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毕竟现在盛京将军这一职位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是每个人都想做的,所以对于王宾而言盛京将军这一职务的竞争难度是最小的。

    此外就是现在这日俄可是在边上打着呢,整个关外现在最为但心的事情不是改革也不是发展,而是保障辽西的安全。

    而现在由谁负责辽西的安全?自然是王宾了。

    这关外目前在增祺掌控下的军队加起来的话,多的不说怎么说也是有个四万人的,但是这些军队是个什么货色也就不需要说了,这些乱七八糟的部队大体上是直接可以忽视的,这四万人连最基本的训练都没有接受过更别谈什么战斗力了,根据王宾的估计增祺手下的这四万的军队能不能打的过直接手下的四个巡防营都还是个未知的问题。

    这样一来的话,整个关外的的防务都是由王宾一手操作的,至于增祺这个盛京将军也就平时负责以下救济难民什么的,这军务就直接放权给王宾了。

    所以现在增祺回京述职了,一旦朝廷要选择将增祺调离的话,重新调来一个人担任盛京将军一职,那也只能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盛京将军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痛痛快快的任命王宾当这个盛京将军,让王宾名正言顺的掌握着关外的局势。

    而这个不仅仅是王宾的机会,还是一个属于袁世凯的机会。

    对于王宾来说这是一个让自己直接成为封疆大臣的机会,而对于袁世凯和北洋体系来说让王宾成为盛京将军一职则是可以将北洋所属的势力范围直接打入关外,从而扩大北洋的影响力。

    所以几乎是在从京师里面传来的让增祺述职的消息之后,袁世凯和王英楷也与此同时发来的电报让王宾在增祺述职的这一段时间里面一边要好好的把控关外的局势,一边要好好的派人进京活动一番。

    前者是为了北洋的利益着想,后者则是属于一个长辈纯粹的关心。

    这派人进京活动一番其实大家都懂,就是所谓的贿赂,虽然说袁世凯会支持王宾成为下一任的盛京将军,但是袁世凯也无法一言就将这件事情给决定下来的,所以即便是有着袁世凯的支持,但是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少花,这毕竟多一个人为王宾说话,这王宾成为盛京将军的可能性就会多上一分。

    不然的话你以为京城的那些权贵们是怎么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

    于是在王宾收到了袁世凯和王英楷的电报之后,王宾就一直在考虑自己该怎么去打开一个缺口,以及在朝廷当中提出让自己这么一个汉人担任这个向来由满人担任的盛京将军一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王宾每天思考着这样的事情连每天抽出时间关注日俄战事的心思都没有了。

    在王宾思前想后之后,毫无疑问的是一旦王宾成功的担任了盛京将军一职,朝野上下对北洋一系将会更加的忌惮,同时也有可能产生一系列自己所想不到的变化。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自己成为盛京将军之后对自己来说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情?

    好处是自己能够名正言顺的掌控关外,进而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大本营,坏处也是极为明显的,一旦自己彻底入主关外了,那么自己和北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自立脱离了。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一百一十二章定局() 
一旦自己自立的话,这自己日后和北洋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更关键的是,如果在自己成为了盛京将军之后袁世凯认为自己不属于北洋了这个以后来自朝廷的压力该怎么办?

    况且这东三省日后是要设立总督的,到时候自己要是抢不到总督这个位置,反而是北洋的其他人来担任总督一职的话,自己又该怎么办?

    所以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打乱了王宾的计划。

    然而现在的情况对王宾来说是有好有坏的,但是对于增祺来说可就不是这样了。

    从庚子年到现在,增祺的运气似乎一直就没怎么好过,庚子年间先是被俄国人吓的要死,随后又稀里糊涂的和俄国人签署了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其中更是规定了规定俄军驻防奉天等处,该省清军一律解散,将军要听命于俄方“总管“。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增祺差点被罢免官职,在走了不少的关系之后才被压了下来,其后的几年里面增祺一直想做出一番政绩来挽回自己的政治生涯,但是均没有什么有效的成果。

    比如招安土匪,试图搞个关外新军以及试图恢复对奉天的管辖及对辽东的局势掌控,但是这一切的努力都随着日俄战争的开始而消失。

    这还不算,在日俄战争愈演愈烈之后增祺还将整个关外的军事支配权拱手相让,使得王宾不费吹灰之力的将辽西掌握在了手中,不仅如此增祺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还让王宾派兵保护他。

    所以现在的增祺只不过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盛京将军,每天就是救济难民之类的而且这个救济难民还是王宾先提出来的,这样一来增祺每天无所事事的,长久下来什么功绩都没有朝廷对增祺自然会有些不满。

    所以这才诏增祺回京述职,然而虽然是回京述职,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增祺这几年的时间里在关外毫无作为,此次回京述职只怕是再也不会担任盛京将军一职了。

    对此,一些早就窥视盛京将军这一官位的有心之人便开始了行动。

    当然在这些行动之人当中属王宾的力度是最大的了,因为王宾为了拿到盛京将军这一官职可是出了不少的血本,将自己的小金库中拿出了足足三十万两前去朝中贿赂权贵。

    那些个朝中权贵虽然没什么职权,但是胜在人家有影响力啊,要是在朝堂之上有人提议自己可担当盛京将军一职的时候,这些权贵却横插一脚岂不是功亏一篑了?所以这三十万两的银子怎么说也能把这些权贵给喂饱了。

    于是在一月初增祺返回京城,在临走的时候发现自己走了之后总得有人来暂时署理盛京将军一职,思前想后的增祺还是决定在自己回京述职的这一期间让王宾来暂时署理盛京将军一职,随后朝廷也回复准增祺所奏。

    途中增祺途经锦州,王宾为了表示对增祺这一举动的感谢还特意送上了三万两银票作为感谢。

    由此王宾也就成为了增祺回京述职这一段时间内的署理盛京将军了。

    在增祺回京述职之后,关于盛京将军的争夺也就正式开始了,而王宾的这个署理也要开始发力了。

    增祺回京之后,王宾立马拜托自己的便宜亲戚王英楷替自己活动一番,而王英楷也并没有让王宾失望,远在山海关的王英楷在得了王宾的三十万两银子之后,也是有些惊讶,没想到王宾只不过在关外任职一年就已经收刮出了那么多的白银,收到银子的王英楷在第一时间就前往京城,替王宾打点一番关系。

    而在增祺回京之后,虽然对盛京将军这一官职的争夺还没有展开,但是诸人早就在暗地里面开始较劲了。

    现在这些人都在等朝廷罢免增祺的消息,然而过了半个月却是传来了增祺在职丁忧的消息,倒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丁,当也;忧,居丧也,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

    尽管增祺丁忧的消息传出来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但是这增祺丁忧这辞去盛京将军的官职是已然成为了定局,一时之间朝堂之中对于新任盛京将军的人选争论不休。

    在这些争论当中,对于盛京将军的人选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赵尔巽还有一个则是王宾。

    两方对于人选的问题喋喋不休,哪怕有部分权贵以及袁世凯和奕劻的支持也无法压下另一方的人。

    袁世凯推举王宾的意图非常的简单,这新任的盛京将军必须要能够掌控关外的局势,尤其是奉天的局势,特别是现在日俄战争胜负未分,所以这人选需要慎之又慎。

    所以在袁世凯看来王宾掌管着关外的一切防务,是最为适合成为盛京将军的人选。

    一旦王宾成为了盛京将军,那么袁世凯就可以缓慢的推动将奉天扩入北洋的势力范围之类,所以支持王宾成为盛京将军对袁世凯而言是极为符合他本人以及北洋体系的利益的。

    而奕劻支持王宾的理由也很简单,在奕劻笑纳了王宾的十万两白银之后,自然会对这件事情大力支持了。

    就在王宾和赵尔巽对盛京将军的职位开始争夺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个外力干涉使得王宾成为盛京将军成为了定局。

    美国公使连同俄国公使以及日本公使照会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来改为了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认为王宾成为盛京将军是极为符合当前的利益的。

    这这照会是谁都没有想到的,美国公使竟然会连同俄国公使及日本公使提出了这样的照会。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赵尔巽的支持者也就不了了之了,有这么个公使的支持王宾成为盛京将军,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王宾十分轻松的成为了新任盛京将军。

    美国人支持王宾是因为之前和王宾达成了一项协定,而日本公使和俄国公使的支持亦是十分的简单,现在的俄国人、日本人和王宾可是还处于“蜜月期”中,王宾一直在向双方提供军火,一旦这个赵尔巽上任之后,掐断的对他们双方的军火交易那可就不太好了,所以为了保证军火交易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日俄两方对于王宾的支持虽是出乎意料,但也是在情理之中。

第一百一十三章盛京将军() 
一月份的中旬,朝廷正式的批准了增祺的丁忧,并在一天之内发布上谕任命王宾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兼北洋常备军第五镇统制加关外练兵大臣。

    清末的官员但凡是身居高位之人,大多数都身兼数职现在的王宾亦是如此。

    在朝廷下达的谕令之后美国公使馆、俄国公使馆以及日本公使馆和德国公使馆都派出了外交人员前去庆贺。

    此刻远在锦州的王宾每天要应付着一大群的属下的祝贺,这几天连自己府上的门槛都快要被踩破了,然而王宾不仅要一边对付这些前来恭贺的一边还要考虑日后怎么发展以及怎么去收拾增祺留下的烂摊子。

    在王宾接手之后的奉天,由于日俄战争的原因,导致奉天地区多受战火的蔓延,从而致使许多难民不得不为了逃避战火而来到辽西地区。

    战争不仅使得出现了许多的难民,还使得奉天的经济也是一片混乱,因为战争的原因在辽东地区基本上是没什么店家和商号了,再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奉天地区不仅因为战火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土匪,战火导致当地的土匪众多有数不清的土匪盘踞在了这里,剿灭了一批一批出来一批,宛如火烧不尽的野草一般,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在王宾所处的辽西地区一切倒还是正常由于王宾严厉的剿匪政策,在辽西是无法看见土匪的所以辽西的经济情况还是不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