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父亲大人,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钱啊,筑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需要木头,砖瓦,还有城池的规划,征发民夫,这都会花去无数的钱,我们有那么多钱吗?据我所知,秦州的钱库,好像是杨瑜大人管辖的吧。”

    徐宁读过许多书,自然也知道古人造城,躲避守旧势力的故事,可是那些史书上记载的事情,可全部都是国君以一国之力来建造新城的,为了震慑旧势力,新的都城就必须要建的非常宏伟、漂亮,而徐清呢,整个秦州只有二十四万人,现在其中还有几万人造反了,想把这场战争打赢,就要花费无数的钱,秦州又哪里有能力来建造一座新的首府呢?

    尽管徐宁还不会数数,但这个道理却还是懂的,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了,身处宋朝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国度,即便是八岁儿童,也知道这个道理,既然父亲选择用这个问题来考自己,徐宁自然要把自己的疑惑给讲出来。

    对此,徐清很是满意,他之所以会把徐宁找来,跟他讲这件事,就是想要锻炼一下他的思维能力,这比单纯读书显然要靠谱多了,为什么权贵子弟家的孩子成为权贵的机会要比老师的孩子、比工人的孩子要高?不仅仅是因为长辈有权有势,子弟可以更快进入仕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同样是读书,但他们却能通过父辈的帮助,更快的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出来,徐清现在干的就是这件事,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同样都是读书,但站的角度不同,书里的世界自然也不一样,就像李世民看史记,能知兴替,而普通人看史书,或许就只能当做是人物传记来看了,往往觉得枯燥乏味,不忍猝读,这就是此中的道理,而徐宁的这番话,显然说明他在看书时站的角度与徐清处于同一个角度,无论将来如何,起码在这一刻,徐清很是骄傲自己的孩子能在这么小的年纪里有这个水平。

    “说的很对,所以我给韩琦大人写了封信,为的,就是要钱。”徐清笑着说道,只见徐宁的脸上更是疑惑了一些,他怯懦的看了一眼徐清,最终还是张口说道:“爹,秦凤,也没有那么多钱吧。”说完,还有些害羞,当面说人穷,这可不是君子所为,徐宁觉得自己是君子,不应该那么说,这时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莫名的就有些愧疚。

    “是的,秦凤没有那么多钱让我来造新城。“徐清对此倒是并不在意,穷就是穷,单单靠掩盖,这时掩盖不了的,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大方承认,若是为了面子而丢了里子,这可就不美了。

    “那…。“没钱的事情被徐清说的如此光明正大,倒让徐宁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没有钱,那还造什么城?可他话还没说完,坐在书桌后面的徐清就开口打断了他,直接说道:”可我要造的城,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请父亲指教,孩儿不明白。“徐宁思考了一下,随后便放弃了,对于父亲的奇思妙想,在平阳的时候徐宁就曾经见识过了,想要猜透他的脑子里在想什么,徐宁觉得这是一件堪比背诵《尚书》(徐宁正在学习这本书)全文的事情,不,或许比这还难也说不定,所以他果断放弃了。

    “我要造的城,是石头城。“徐清看着徐宁,狭促的说道,然后他就看到徐宁的脸色开始变得怪异,嘴中蹦出了一个‘啊’字,就再也没话讲了,显然徐宁是被吓到了,徐清张口说道:”怎么,是不是被我的想法给吓坏了。“

    “父亲,你打算用石头造城?“徐宁像是不相信一般的呓语道,徐清则很是肯定的说道:”是的,你没有听错,我要用石头造城,这可比用砖瓦和木头要便宜的多了,不是吗?而且用石头造城,即使只是造出一小片城区,气势上也会十分的恢弘,更为重要的是秦州可不缺石头,相反倒是很却木头,如此一来,以原本四分之一的价格修建起一座舒适的首府,不是绰绰有余吗?“

    徐清很是自傲的说道,是的,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木头可是要比石头贵得多,至于为什么嘛?

    “可石头是给死人搭建墓室用的啊,活人怎么能住在石头搭的房子里呢?“徐宁的语速飞快的说道,脸上的表情也很是急切,显然徐清用石头做房子的想法,彻底颠覆了这位北宋八岁小孩儿传统思想的底线了。

    (本章完)

第130章 130。打破传统() 
古代东方与古代西方有着很多的不同,比如说政治制度上,一个是中央集权(跟西方比,从某种程度上,日本确实也算中央集权。),一个是封邦建国,一个是皇权高于一切,一个是神权高于一切,而在文化上,一个是商业文化和契约文明,另一个则是哲学文化和宗族文明,由此引申出了西方的尊重个人和东方的尊重集体,这是一般人对于东西方差异讲的最多的地方。

    可是在建筑材料上面,其实东西方差的也非常厉害,在欧洲,人们常常会用石头来搭建自己的屋子或者是神庙、教堂、斗兽场之类的公共建筑,贵族们也喜欢用漂亮的大理石来建造属于他们自己家族的城堡,也因此他们的建筑可以保存千年,直到现代依旧能够看见。

    而东方则不同,无论是越南、韩国、日本还是中国,大抵都喜欢用木头来作为搭建房屋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的改变,也只是用砖瓦来取代木头,并没有采取过石头作为建筑的材料,这也导致东方许多的古迹在今天都不复存在了。

    即便是号称保存古物最为完整的日本,其实很多建筑都是通过后期维修才得以在后世可以看见的,就连金山阁、清水寺、延历寺之类的大寺,也多是经过历代维修之后,得以存世,与原本该有的模样,早已经是差了无数倍了。

    为什么东方人不喜欢用石头来搭建自己的屋子和公共场所呢?没人知道,徐清也不知道,后世对于这个现象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怪,有的说是中国石头少,有的则说中国人缺少粘合石头的粘合剂,总之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可也都不是特别的充分。

    中国是没有很多石头,尤其是好石头,可这是大部分的情况,其实在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还是有非常优质的石材的,至于粘合剂,中国也早在春秋战国之后发明了比较原始的代替水泥的粘黏剂,这两样其实都不是特别的有道理。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为著名的猜想则是东方人比较注重死后的世界,喜欢对逝去的人采取厚葬的仪式,不像西方人,死了之后就装在棺材里直接送去教堂地下室安息了,最多就是棺材里放点金银财宝,而东方人,无论哪个国家,都要造异常宏伟的陵墓来安葬自己。

    现代日本的面积并不如法兰西的国土大(日本37。8万平方公里,法国67万平方公里),可在修建陵墓上,日本从古坟时代开始就大规模的建造宏大的陵墓,起今为止所发现的所有陵墓,多达72座,这可是公元2世纪…公元6世纪左右的事情,此时的日本并没有完全得到统一,势力范围也就在本州岛、四国岛一带,人口不足百万,可就这样,还是修建了如此多宏伟的陵墓,由此可见,东方人对于死亡的敬重,丝毫不逊色于古代埃及人。

    而日本只是东方文明中地理最为偏远的地区而已,作为东方文明最为突出的贡献者,中国在这一方面可谓是登峰造极了,从秦代开始一直到唐代,无数的帝王墓葬将整座山给挖空,只为了给一具尸体做停尸房的事屡见不鲜,即便是到现在,盗墓贼尽管将墓葬里的财宝都拿走了,可那巨大的陵墓却依旧挺立在中国的大地上,直到现在。

    而中国的墓葬,无论是贵族还是略有资财的地主阶级,大多都喜欢用石头来作为墓地的建筑材料,因为石头牢固,支撑的时间也比木头长得多,不容易腐坏,可以让墓主人安享地下世界长达千年的时光,久而久之,石头便跟死亡联系在了一起,而在这个迷信的时代,跟死亡联系在一起,往往是人们不愿意接受的,这也是为什么徐宁反应那么大的原因,对于孩子来说,死亡也是件恐怖的事情。

    只不过徐清可不在乎,现在的他虽然无神论的信仰有些不太牢固了,可是封建迷信这一套他是不信的,不然欧洲人住在石头房子里怎么没有灭绝,反倒是发展出了工业时代所必须的蒸汽机呢?难道这石头里的恶鬼只找中国人的麻烦,不找欧洲人的麻烦?徐清才不信呢,所以他看着徐宁很是认真的说道:

    “宁儿,你还小,莫要轻言鬼神之事,此皆无稽之谈,乃是众人以讹传讹,胡编乱造之语,你出生官宦,身为官家子,可别像市井小民一样,怕东怕西,知道吗?逝者用石做棺搭墓,难道活人就不能用了吗?那逝者还用木头做棺材呢,我们是不是该把房子拆了去住茅草房啊?”

    “是,孩儿明白了。”见徐清有些认真,徐宁口头上还是应了下来,只不过心里却是接受不了,古人千百年来就一项如此,可以说,木头房子活人住,石头房子死人住这已经是万民的共识了,想要推翻这一点,谈何容易,自己尚且还是读书人,可以听得进徐清的话,可父亲若要让那些贩夫走卒心甘情愿的进这座石头城,谈何容易啊,徐宁打心眼里不相信徐清能够做到。

    相处那么久,徐宁的心思徐清自然明白,他也很理解,只不过,为了能让秦州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却必须得这么做,至于那些人愿不愿意进来住么,徐清自然有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进来,看着徐宁,徐清心里说了声对不起,笑嘻嘻的说出了王安石的名言来。

    “宁儿,记住你父亲接下来要说的话,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惧,这就是为父的决心,无论发生任何事,这座石头城,不论韩琦拨不拨款,无论百姓支不支持,我徐清,你老子,是盖定了。”徐清信心满满的说道。

    “报,大人,前方紧急军情。”就在此时,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徐清和徐宁对视一眼,立刻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打开门,正看见一兵丁打扮的小伙儿站在门外,神色焦急,脸色火红还带着些飞扬的尘土混着汗水粘连在脸上,显然是从前线匆匆赶来的,徐清赶忙问道:“出了什么事?”

    “大人,伏羌城,陷落了!”那士兵声嘶力竭的喊道。

    谢谢各位的订阅,创世、起点、书城的书友们,谢谢了。

    (本章完)

第131章 131。伏羌城的陷落() 
“什么?!伏羌城失守了?杨瑜呢?他人在哪里?”

    这个消息让徐清有些慌张,两天时间,整整四千人固守的伏羌城竟然失守了,这个速度实在是超过了徐清的想象,那可是一座坚城,左右两边散度河,渭河交流而过,是真正的易守难攻,那些农民军想要依靠蛮力攻破它,徐清实在是想象不到他们是怎么攻破的。

    为了以防万一,徐清还连续在昨天、前天早上,亲自给杨瑜写了两封不要轻举妄动的信,在里面阐述了自己对于这场战斗的理解以及看法,就是希望杨瑜能够固守伏羌城,以待援军,看来杨瑜是压根没有将自己的警告放在眼里,太过高估自己,直接开城迎战了啊。

    那士兵说的话也验证了徐清的猜测,就在昨天晚上,杨瑜再也无法忍耐敌军嚣张的气焰,率军向着散度河对岸的敌军前去,想以夜色作为保护色,通过偷袭来完成这次作战的胜利,只不过杨瑜确实高估了自己手中的私兵,欺负邻里,玩玩打砸抢,这些私兵可谓扰民有术,但要说跟多于自己数倍的农民军开战,那他们可就真是不够瞧的了。

    流氓结成的军阵,在不怕死的人眼里,那就是笑话。

    那些农民们早已经通过饥饿和压迫互相联结了起来,死亡在饥饿和尊严面前,变得没有一丝狰狞的面孔,反倒显得喜人起来,刚开始的时候,私兵们的偷袭确实造成了农民们的恐慌,紧接着就是一阵快速的屠杀。

    可随后,睡梦中的老农便清醒过来,他们的军营都是按照一个村一个村那么扎的,所以一醒来走出帐篷,立刻就能看见自己熟悉的人,这不像是军队,身边一出现几十年相伴的乡亲,心中的恐惧立刻就减少了许多,而夜袭最大的优势,也就在这些农民相认的过程中被抵消了。

    农民们反应了过来,开始挥舞着手中巨大的钉耙、白桦木做的长矛向着装备精良的私兵就冲了过来,数万人瞬间就与这五千私兵混在了一起,农民砍农民,士兵砍农民,最后士兵也开始砍起士兵来,夜袭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械斗。

    那些私兵本身就跟真正的精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