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6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之前,他们一天只有早饭吃得饱,中饭和晚饭往往只能吃一个半饱,而这些补助金下来,孩子们无论是在学校里面读书,还是在社会上工作,起码吃一顿饱饭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如今宋朝民众的生活,虽然相比起工业时代的英国,法国要好得多,蒸汽机时代的工人简直是生不如死,比很多封建社会还要来的差,不然也不会爆发社会主义的革命,宋朝起码是要比他们过得好许多的,但这种好也是有限度的,毕竟如今的宋朝,依旧处于工业文明的初级阶段,财富集中在权贵们的手中,而底层还是很穷的,人民的生活并不是特别的好,以前朝廷自然是无法照看,但随着对于世界的征服逐渐趋于尾声,许多大陆已经被宋朝人探查到,地球上大概唯一还没有被宋朝人走过的地方,也就只剩下大洋上的小岛和南极洲了。

    同时各个地方的殖民地都开始正常运转,为宋朝提供源源不断的商品和倾销地,而殖民地的反抗情绪开始下降,许多人开始追随宋朝的制度,开始成为顺民,如此一来,占据国家开支接近三分之一的军事开支可以开始减少,而大量的钱可以运用到民生上去,这也是近些年来,为什么宋朝会开展给每一个学校都修建体育场,甚至好几个不同类型体育场,然后如今开始实施夜校,营养午餐之类计划的原因,说到底,还是世界逐渐太平,朝廷的手上开始有钱了,这才施行这些计划,不然若是还像以前一样,是断然不会把钱拿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的社会福利逐步开始提升,但也是有限度的,毕竟工业社会初期,就是初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大致维持在一个级别是很难动弹的,除非徐清进行一次大改革,把士族们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或许宋朝人能够集体进入小康,不然这两千多万的平民,大概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直到电力时代来临,宋朝通过电力再一次搜刮全世界的财富之后,这才有可能把这些贫困人口也给照顾起来,在此之前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这种救助的方式来挽救他们的活力,不至于让他们失去希望,但要让他们起来,也只有靠运气了。

    若是家里培养出了大学生,或许能顺着这位精英,全家进入中产阶级,当然,这得是重点大学才行,若是一般大学,最多也只能让自己成为中产,无法带领全家脱贫的,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也难怪许多贫困家庭即便把自己家其他的孩子全部牺牲掉,都要让一个孩子上大学了,不然他们全家就都会在贫困线上徘徊,而始终富不起来。

    徐清的政策相当于是兜底政策,保证这个社会不进入到最坏的状态中去,让学生起码能够安心的上学,不至于为其他的事情烦恼,让童工可以有接受知识的渠道,同时大力建设图书馆,让社会上的人士也好,还是学校中的学生也好,都有一个可以吸收知识的地方,所有的图书馆,都是免费的,只要用自己的户籍证办一张卡,放一些押金,就可以随时来这里借书,没有任何的问题,甚至一些省里面的图书馆还会提供热茶,水果之类的产品给所有人,让他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度过一个舒适的夜晚。

797() 
而在失学儿童中,女性的比例要远远的高于男性,许多家庭之中,在选择谁应该继续上学,谁应该晚一点上学,或者不上学的问题上,大概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家庭会选择让男孩上学,而还有百分之二十五则是公平竞争,谁的成绩更好谁就去上学,而前者,即便女生能够上重点初中,但许多父母也会把钱交给男生,让他们去上学,这一个问题可以说是十分的严重,且在越穷的家庭之中,这种情况就愈发明显。

    对此徐清也很是疑惑,难不成还真的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了?这些父母为什么不愿意把女儿送出去读书呢,考上重点初中,就代表他十有八九能够进普通大学,即便是重点大学,都是有可能,为什么不送女儿去读书,却要去送男孩读书呢,一个普通的初中,想要进入大学可谓是难如登天啊,这笔钱难不成就这么荒废了。

    这男女之间的轻重之分,未免也有些过于看重了,直到后来,徐清访问了几家父母之后,这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原来,他们是害怕自己的女儿未来嫁人之后,便成了别家的女儿,别人家孩子的母亲,自己家里面辛辛苦苦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可最后却嫁给了外人,到时候她还会报答那些为了她而舍弃前途的兄弟吗,还是会去帮助自己丈夫家那边的人?

    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尤其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择偶不再像从前一样,就是附近乡村的互相联姻,因为大学需要从自己的家乡前往其他城市才能就读,在这过程中,你会认识天南海北的人,而女方自然是要跟着男方一起去他们家乡生活的,在交通远远没有现代这么便捷的时代,女方这一走,一年能够回来一次,大概也就差不多了,再深的感情,没有陪伴来酝酿,那也会慢慢疏远的,女方去了其他城市,她对于家庭的眷顾自然就越来越少了,身边陪伴的都是男方的亲戚朋友,在这种状况之下,确实会出现父母那样的担忧。

    而男孩儿则不同,考上大学之后,无论是回到家乡,还是留在大城市,起码他们与自己家庭的血缘不会分割开,生下来的孙子也跟自己一个姓,这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十分的重要,因此在男孩儿和女孩儿的问题上,他们就更会让男孩儿去考大学,至于女孩儿,则自然是早早的被安排进了工厂,为自己的哥哥弟弟们提供学费,然后找一个本地人嫁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度过这一生。

    当然,之所以父母会安排男孩儿上学,而女孩儿则是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后,立刻进入社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社会上大量精英的工作,是男性所专有的,属于女性的工作非常的少,也就是说,就业非常的困难,父母们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之不易,当然希望他能够立刻赚钱,然后养家回馈自己的兄弟姐妹,若是养了一个大学生,最后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还要家庭来接济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种的因素,伦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考虑,贫困家庭中,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是非常低的。

    至于中产阶级则相对较好一些,因为家庭富裕,根据户部的调查,如今宋朝的中产阶级,大致上每年的收入能够到达一百二十贯每年,相比起工人家庭四十贯每年的收入,在三倍左右,不过因此他们的开支相对来说也比较的大,作为中产阶级,他们家里往往都会雇佣一到两个佣人,再加上一栋漂亮的别墅,或者是公寓,所需要花费的资金并不少,不过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他们之中大多数都对女孩儿没有什么偏见,最起码只要自己能够读书,还是能够读到初中,高中的。

    但大学就不行了,因为大学的学费实在太贵,便是中产阶级,也很难支撑每年六十贯以上的支出,养两个人上大学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过这对于大多数家庭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考大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个七口之家,五个孩子能够有一个人上大学就已经十分了不起了,至于有三个人的情况,往往是非常少的。

    而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的家庭还是会让两个男孩儿去读书,一部分的家庭会选择向银行借款让女儿跟着一起去读书,还有极少一部分的则是舍弃男孩儿,让更加优秀的女孩儿去读书,说到底,中产阶级也是重男轻女的,只是因为钱财的宽裕,所以他们的选择权相比起普通家庭来说,要多得多,他们也不用像那些贫困家庭一样,为了让唯一的孩子可以交得起学费,需要让自己其他孩子过早的进入社会工作。

    中产阶级对于那些不能继续上学的孩子,往往会让他们去社会上开设的学校去学习会计,外语之类的技术,让他们在这些领域能够有一技之长,毕竟中产阶级所接受的教育,大多都比较优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能够上初中,这与贫困家庭百分之五十的比例,是有着很大差距的,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孩子们,对于外语,会计之类比较专业的学科,便有了较为敏感的学习能力,学会了这些,未来找一份好工作并不是什么问题,当然不用提早进入社会,去工厂里面做工。

    但重男轻女的情况是依然存在的,也就是说,当男性和女性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男孩儿,而不是女孩儿,至于原因,与贫困家庭差不多,至于富裕家庭,那自然不用说,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够考上大学,自然是全部都得上,反正对于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能不能考上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针对这种情况,女权组织自然是大声疾呼,不过更多的还是无用的谩骂,有识之士其实也知道,如果不能改变男女关系的根本,这种情况就很难改变,但想要改变男女情况的根本,这简直是要了命的,君不见现代无论是再发达的国家,孩子取名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随父亲姓的吗?

    这一点怎么改变?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么发达的现代不可能,放到如今这个古代气息十分浓郁的时代,自然是更加不可能了,这简直要比把经济搞好更加的困难,所以对此,徐清也只能是摇头叹息,不过对于女性权益的保护,徐清还是有可以做的地方的,比如说女性结婚之后保留自己家族的姓氏,不需要随夫姓。

    这一点可以说是巨大的进步,在如今的欧美,女性结婚之后都需要改姓,而在中国,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女性在结婚之后,依旧可以使用自己原本的名字,而且改变这一点,对于其他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却能让女性变得更加独立起来,改姓这种做法,在徐清看来,着实有点物化女性的意思。

    好似女性就是一个货物,在自己家里的时候是父亲的所有物,等到结婚之后就成了夫家的所有物,如今允许女性保留自己的姓氏,无疑是增添了一丝独立的色彩,而第二点便是鼓励优秀的女青年出来从政,这是最重要的,至于什么让女性读书可以优惠,开放更多的工作,这两点,其实女权保护组织一直在做,不需要徐清去操心,身为政府,他虽然可以偏袒一方,但却不能实施这种偏向性的政策。

    毕竟男女问题不是种族问题,不应该分开看待,女性考六百分能进大学,男性就要考六百二十分才能进,这是另外一种歧视了,这种事情是徐清不会做的,上大学,还是要有能者居之,工作也是如此,不能强制分配,但公务员则不同,因为这是公务系统的工作,自然得由朝廷说了算,其中一部分工作拿出来,专门给女性来担任,从而鼓励女性站出来从政,同时在政府部门内要求,每年的提拔名单里,必须要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是女性,不然名单就不予通过。

    通过加强女性在政府中的地位,从而加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这是徐清能够做的,但因此也受到了许多的非议,在许多传统人士看来,女性天生就是不如男性的,所以这样强制定额,等于是给了女性特权,对此自然不满,而徐清的看法却并不相同,女性真的就比男性弱吗?徐清并不这么觉得,在许多领域,男性确实要比女性更加敏感,但在很多领域,女性也要比男性更加适合,比如说一些基层公务员,还有一些有关于市场变动,医疗保障服务的管理,女性往往能够处理的更加细腻和完美。

    但因为整个政府之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雇员都是男性,这就有点像是晋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一样,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九品中正制度是选择家族,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度的后果,都是大士族在选大士族,彼此之间互相选择,导致整个晋朝的官僚被几个大家族所把持,刮分。

    而如今的朝廷也是如此,所有的重要职位全部有男性担任,在朝堂之上,能够位列朝班的,没有任何一个是女性,别说是宰相,尚书,侍郎、巡抚、道台之类的二品官衔,便是连一个知府都几乎没有,在这种状态下,提拔官员自然是以男性为主,甚至是绝对男性为标准,而女性的才华再好,也会因为女性这个身份,从而被男性所排斥,无法晋升。

    而如今,徐清强硬规定,地方衙门也好,中央朝廷也好,必须要有百分之二十的提拔是女性,如此一来,等于是给了那些优秀的年轻女性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从基层公务员做起,一路往上升,只要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