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铁水混合着炭渣,铁重而渣轻,炭渣大都浮在面上,大块点的在沟槽上就被一块生铁做的挡板挡下来,铁匠们拿着长铁棍子,把炉渣扒到一边。
铁水直接从通过沟槽流入已被烧得炉火熊熊的炒铁炉。三名壮汉缓缓推动炒铁炉上的绞盘把柄。三根熟铁棍子与铁水充分搅合,橘红的铁水迸飞,发出啵啵的声响。
高炉炼出的生铁水,含碳量在百分之三左右,生铁熔点约1100-1200摄氏度,纯铁则高达1535度。当碳与氧气结合。生铁水中的碳含量逐渐降低,它的熔点就逐渐提高了,于是炒铁炉中的铁水变得浓稠,由清汤到酱汁,由酱汁到果冻最后聚成一个个外形很可爱的铁团儿,颇有点像魔幻世界的怪物史莱克。
在场的工匠一阵欢呼,可用于打铁的熟铁终于炼好了。
这一次炼制,起码打造了一万三千斤熟铁,却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在明朝。在福建漳州有最大规模的10立方米高炉,一次能出一万斤铁,这在当时已是顶尖水平了。而李啸这次试验性质的炼铁,却一下子就把产量提升了近三倍,而时间却缩短了一半不止!
其实李啸还没有让这座高炉产能最大化,30立方米的高炉有效容积,即时以较低的利用系数,比如23计算。每天最少也能炼出70至80吨铁。
颜均急不可耐地夹起一个怪物史莱克,一脸激动的神色。挥锤就要开始敲打。
他经验丰富,看得真切,这是块相当不错的高炭熟铁,可以打造成相当锋利的刀剑。
“且慢。”一旁的李啸伸手制止了他。
颜均颇为疑惑地望向李啸,不明白是何意,却见李啸脸上是神秘莫测的笑容:“我与你打个赌。看看谁造的剑更锋利,更难断。”
李啸说完,走了过去,很随意地用火钳夹起一块熟铁:“我就用这块料来做。”
所有有经验的工匠脸上都是震惊的神色,因为。李啸所夹的那块熟铁,材质极软,哪怕用来打菜刀,打锄头都不堪其用!
看来李啸要输定了。
颜均的脸色微微有点红:“主公,你这块铁”
“无妨,我就打这块。”李啸仍然是一脸笑容,他挥了挥手,让另一名铁匠过来,对他说道:“把我这块熟铁,先打成铁片,再拌入我配好的粉料,一起放入那个锅中(共析坩锅),搅拌均匀后,送入烘箱中重新烤化。”
这名铁匠犹犹疑疑地这样做了,将这盘犹如比萨饼一般的坩埚料,送进了耐火砖做的坩埚炉。
与此同时,颜均开始敲击他自已所选好的那块熟铁,他与另一名工匠配合,一个夹铁,一个挥锤,熟铁被锻锤敲成了薄薄的一片,温度降低,钢铁烧透的金红色消退了,颜均又把它放到锻炉上烧得红热,拿錾子敲了中间几下,铁钳一用力,就从中间折弯了叠在一起,再放到锻炉下敲打。然后铁片再次被敲薄,再次折叠,冷了就放到锻炉上加热颜均这种反复折叠锻打的方式,就是所谓制造百炼钢。这种方法里,指每回炉加热一次叫做一炼,回炉百次称百炼。当然,真正要达到百炼的程度,是相当少的,可以说基本不存在,因为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实在太高。在明朝,一般普通士兵的刀最多打个10炼,甚至只有7…8炼,而将官的刀也只有20…30炼,只有高级将军的刀才有50炼以上。
再来看下李啸这边,坩埚炉在点火加热近四个小时后,铁片完全化作了钢水,和碳粉融为一体;造渣用的石灰粒浮在钢水的表面,把磷、硫等有害物质尽可能的吸附到自己身上。
等它自然冷却后,李啸命令工匠连锅端出来,把坩埚砸碎,敲掉钢渣,得到了非常纯净的钢饼。
这是碳含量被严格控制在0。77%左右的共析钢,它在红热状态下自然冷却,到723摄氏度时内部生成多边形珠光体组织,片状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平行排列,从金相学上看,其强度硬度和加工性能都很优秀,特别适合调质。
工匠夹起这块钢饼,准备象颜均一样折叠锻打,李啸却叫住了他:“直接打成剑,不用百炼法叠锻。”
周围的工匠几乎不相信自已的耳朵,这算什么方法,与百炼法相比,简直如儿戏一般。
怀疑归怀疑,这名工匠不敢违背李啸的吩咐,老老实实地按他的方法开始制作,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剑型就锻打了出来。
这四个小时里,颜均所打的剑基本成型,他与其他铁匠轮翻作业,下足功夫,打了把50炼的好剑。
颜均开始淬火,他稳稳的平夹剑身,只把剑尖和两侧的刃部浸入水中,一阵白雾滋滋响着腾起。这种淬火方式为局部淬火,这样就只有锋刃部经过淬火变硬,剑脊仍然相对柔软,这样就得到了外硬内软的宝剑。
颜均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钢件经过淬火,从金相学上看,维氏硬度400左右的奥氏体,转变为1000左右的马氏体,简单的说,就是剑刃变硬了,而剑身却依然相对柔软,这样的宝剑在斫击时,比全淬火的剑更具弹性,更加锋利,而且不易断裂。
颜均颇有些洋洋得意地看着手里这把青光莹莹流光盈彩的好剑,他装了个简单的剑柄,反复用砂轮打磨剑刃,为与李啸的剑对砍做好了准备。
为李啸打造钢剑的工匠打好剑型后,夹起钢剑,准备像颜均那样局部淬火,只把剑刃放进水里。
“全放进去。”李啸在旁边轻轻地说道。
工匠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眼光回头看了看李啸,看到李啸的神情坚定不容置疑,决不是在开玩笑,他一狠心,把剑全放进水里。
“嘶啦”的一声爆响,依然红热隐现的钢剑激起澎湃蒸腾的水蒸气。李啸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的工匠们都是一脸惋惜的神情,他便猜到了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无非是认为现在这么淬火,这剑必然发脆,一旦与其他兵刃相碰,非常容易断碎。
这算什么做法,难道祖宗留下的宝贵经验都不中用了么?
每个铁匠心里都在这样问自已。
第一百五十二章 双剑对决()
谢谢ququ的月票!感谢支持!
每个人的眼神都看着李啸。
李啸看得出来,众人都有点不甘心,也许,他们认为,李啸可能还要再重新回炉再锻打一遍吧。
李啸微笑着让人熄灭了坩埚炉,周围响起了一片轻微的叹息声。
众人正在暗叹李啸不懂淬火之术时,李啸却从那名工匠手中夺过剑来,操起剑胚插到已经熄灭的炉火中,烤热后又搅动几下再重新拿出来。
“好了,现在可以拿去打磨开锋,绝对是一柄顶尖之剑。”
这、这是什么意思?
这名工匠神色懵懂的拿起剑,开始用砂轮打磨,一边浇水避免退火,一边打磨开锋。不一会儿,粗磨出了锋刃,李啸喊了句够了,让他不用细磨了,然后安上个简易的剑柄就宣告大功完成。
这是怎么一柄丑剑啊,与颜均所打制的那青光盈盈云纹隐现的华丽剑身相比,实在是平淡无奇毫无特点,整个没有完全磨好的剑身上是白亮亮的一片,看上去死气沉沉,就像是块磨光了的铁片。
在周围一片疑惑与怀疑的目光中,李啸手持这把毫无特点的剑与颜均打制的50炼宝剑互斫。
“看好了。”李啸轻喝一声,挥剑猛砍。
两剑相砍,火花四溅,只听得叮噹一声脆响。
李啸的宝剑上没有任何痕迹,而颜均的青锋宝剑上则是一个深深的豁口。
“再来!”李啸喝道。
“叮!”又是一声爆响。
半截儿剑尖坠于地上。
周围所有的人都发出一声:“啊。”
他们几乎都要怀疑是自已眼睛看错了,因为掉地上的,是50炼宝剑的剑尖。
所有眼睛便再也离不开李啸高高举起在手里的这把难看的剑。
50炼的宝剑啊!是这个时代堪称顶级的厉害兵器了,竟然,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踩在脚下了?
颜均手持断剑。愣愣的看着断掉的剑尖,一时痴了。
只有李啸知道其中的原因,百炼钢加工法里中反复折叠锻打,熟铁的层与层之间形成了氧化膜,多次折叠又造成金属疲劳,所以锋利的同时。也变得很脆,经不起大力碰撞。
而共析钢在淬火中形成坚硬的马氏体,硬度极高;他在炉火熄灭后把剑插进去,使剑身加温到500-600度,这叫做回火。淬火后回火,钢铁内部形成回火索氏体,变得更加坚固、强韧、锋利无匹。
淬火和高温回火的综合热处理工艺,叫做调质。
经过调质处理的共析钢,和百炼钢相比。在技术上超越了几百年,他们的碰撞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不言而喻。
无声的沉默中,仿佛如同得到了号令一般,所有的铁匠一同向李啸下拜。
“祖师爷爷下凡,请受我等一拜!”
李啸大笑着扶起颜均等人,连声说道:“本官也是偶得泰西炼钢铁之秘法,实不足为奇。各位快快起身。”
颜均起身,依然一脸崇敬之色:“大人炼铁之术。颜某大开眼界,实难企及。那接下来,铁场工作要如何安排?”
李啸想了想说道:“接下来每3天炼铁一次,务必保证每次出熟铁至少14万斤,再用个14次后便停止使用此高炉,然后拆毁重建。为保证工作进度。现在我马耆山剩余全部家属可来入铁场工作。与炭厂与砖厂的工作协同由颜均你派人负责。”
颜均点头道:“在下谨按李大人吩咐做事。”
李啸仰望天空平静说道:“我现在所炼之钢铁,非是自夸,实为我大明炼铁之翘楚。只是若只用木炭烧制,未免消耗巨大,就算把马耆山上的木头都砍光了。也生产不了多长时间。我已想过,从现开在始,只有炼钢时方可用木炭,若只炼成熟铁,则还需早日用焦煤代替方好。”
李啸所忧虑的事情,就曾困扰了大英帝国很长时间。
当时英国为了增加钢铁产量,迅速成为欧洲第一流的大国,全国各地都开始兴建高炉炼铁,结果整个英国国内的森林木材几乎砍光,最后实在是不敷使用了,才最终开始用焦煤炼铁来代替,没想到却另辟蹊径。
李啸话音刚落,颜均急忙说道:“大人所说的可是炼铁的焦煤?”
李啸一惊,忙说道:“正是。”
颜均便说道:“大人要以此物来炼铁,却是易得,此物在山西之地有人专门将煤制成焦煤贩卖,小人往日在辽东铁岭红印山铁场,东家便是从山西买焦煤炼铁。”
“哦,颜作头可知价格多少?”
“按小的了解,1000斤焦煤价格为10两银子。”
李啸倒吸了一口气,他心下暗算,炼一吨生铁一般需要焦煤一吨左右,2000吨生铁则要2000吨焦煤,按一吨焦煤20两算,合计买焦煤就要40000两银子。
这个价格太高了,李啸毫不犹豫地否决了颜均的方案。
李啸决定自已试制焦煤。前世的他,知道一些炼焦的原理,现在正好动手实践。
李啸先让劳力们洗煤。
一大群工人用筛斗在浔河中用水清掉从蔡守处买的原料煤,这一步是初步除杂,去掉煤中的灰分,石块、泥土等等。因为这类物体多含有硫和磷等杂质,对于炼铁极为有害,为了除去这些杂质,就需要对原煤进行人工洗选,洗选后所得净煤又叫洗煤或者精煤。
与此同时,李啸命人建了一座炼焦窑。外形与炭窑颇为相似。
精煤晒干后入窑,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人工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精煤点燃,靠精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这是直接加热。随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与未燃尽地大量煤裂解产物形成的热气流,经窑室侧壁地导火道继续燃烧,并将部分热传入窑内,此为间接加热。
经过直接与间接两道加热,八百摄氏度的高温燃气流则夹带着未燃尽地煤裂解物从窑顶开孔处排入大气。这个过程延续八到十天,焦炭就制成了,随后,李啸命人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待窑炉冷却后,开门扒出制好的焦煤。
李啸的制焦试验,终于成功了。
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使人类能够实现大规模的钢铁生产。
李啸决定,以后雄唐所内所产的钢铁,分用途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钢铁来生产,能期各尽其用。
他在想,也许要按以下规则来决定所产的钢铁使用分类。
1、诸如生活用具与农具等物品,用焦煤炼制的中下等品质熟铁来制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