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虎啸-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方胜一行人纵马而去,李啸伫望良久,双眼之中,满是期待与不安。

    有谁知道,这俘虏与军功报上去后,会是一个怎么样的结果呢?

    七天后,礼部尚书温体仁,在自家客厅中,接见了风尘仆仆的方胜一行人。

    李啸的这封亲笔奏章,温体仁快速读完,随后,一脸欢喜的他,拍着桌子大喊了一个字:“好!”

    跪于地上的方胜,急急插言:“禀尚书大人,李大人说,为防有人贪墨军功,故派我等直接进京禀报尚书大人。李大人斩获353名叛军首级,捕获2152名俘虏,皆是实数。另有毛有顺、毛承福两贼尸首,亦已用石灰硝制,大人可派人查验,实无虚假。”

    温体仁大笑起来,一双阴鸷的双眼中,满是喜悦跳荡。他虚扶了一下方胜等人,和气地说道:“各位平身吧。李啸为人,忠直可靠,本官是十分了解的。你们且回去告诉李啸,朝廷不日便会派人下去查验。李啸全军立此大功,朝廷定当重重有赏!”

    方胜等人大喜告退。

    温体仁一手拿着李啸的奏报信件,一手拍着那厚实的5000两银箱,脸上满满都是笑容。

    “你速速去请曹公公来我处议事。”二个时辰之后,心情方平静下来的温体仁,对旁边的一名小厮低声吩咐。

    不一会儿,一脸笑容的曹化淳进入客厅。

    “曹公公,你如此开心,莫非,也是得到了李啸军大捷之消息?”温体仁延请曹化淳入座,微笔着问道。

    “哈哈,咱家刚刚得到了李啸属下的禀报,说那李啸此次海战大获全胜,俘敌甚多。咱家在想,陛下若是得到这消息,该是不胜欢喜矣。”得到了李啸军的捷报,又受了李啸军2000两银子的曹化淳,心情极好,一张微胖的脸上,笑得双眼眯成一条缝。

    温体仁感慨道:“李啸确是个将才,现在国事如此不堪,此人却能有这般作为,实不简单。不负老夫当日提拔他的苦心啊。”

    曹化淳敛起笑容,低声说道:“只是,咱家在想,李啸这次禀报军功,可有越级之嫌?”

    温体仁脸上闪过一丝冷笑:“怎么着?还定要让朱大典等无用之将分润军功不成?他们拿了一个残破的登州,却竟没得斩获任何叛军将领!本官极怀疑,朱大典上报的那些首级,不是叛军的,而是斩下死去百姓的头颅来充数!”

    曹化淳点头叹道:“咱家亦甚疑此事。只是天家得了此人奏章,见登州复归大明,顿是喜形于色,对这些疑点,却也未作深究。”

    温体仁轻叹一声道:“此事要查证却也不难,到时审问那些李啸手中的俘虏便可知道。也亏朱大典此人脸皮厚,怯战无用至这般田地,竟然还能在奏章中为自已表功,真真可笑之至。”

    曹化淳复压低声音道:“温大人,你可是要借此事扳那首辅周延儒下来?”

    温体仁冷冷一笑,目光之中满是森寒之色:“天与不取,必获其咎。那朱大典本是周延儒全力举荐,现在朱大典谎报军功,欺瞒皇上,周延儒作为保举之人,安有置身事外之理。本官定要秉公执法,弹劾于他。”

    温体仁言毕,两人皆是会心地一笑。

    随后两人又闲谈了一会,曹化淳起身先行回宫。

    温体仁并未急着出发,却在房间之中来回踱步,将要与崇祯皇帝的对答之词在心中仔细思虑了一番。感觉妥当之后,才携上李啸的禀功信,带着一脸复杂莫测的笑容向奉中殿款步而去。(。)

第一百七十四章 崇祯的愤怒() 
被宣入觐后,温体仁进入奉中殿内,远远瞥见陪侍太监正是曹化淳,两人相视不觉一笑。

    温体仁注意到,此时奉中殿内,身着常服的周皇后正带着年仅五岁的长公主朱媺娖,陪在一脸笑容的崇祯皇帝身边。

    见到这天下第一家的温馨一幕,温体仁顿觉心头一暖,连忙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爱卿平身。”崇祯的语气平缓而和蔼。

    温体仁拱手起身,崇祯示意让周皇后先带公主下去,一脸温和浅笑的周皇后抱着小媺娖,从温体仁一旁款步经过,小媺娖对温体仁头上的纱帽产生了兴趣,她探着胖乎乎地小手,抓住纱帽的抖翅,一用力,便把纱帽从温体仁头下揪了下来。

    崇祯皇帝纵声大笑:“长卿,没想到你今天被媺娖革职除了纱帽,朕甚是为卿惋惜呀。”

    温体仁忙低头拱手言道:“微臣一身都是天家所有,莫说只是革职,皇上便是将臣的性命拿去,微臣亦心甘情愿。”

    崇祯复大笑,周皇后连忙从小媺娖手里拿过纱帽,一脸歉意地将纱帽递回给温体仁,随后带小媺娖快步离去。

    见到这奉中殿中一片欢乐的气氛,一旁的曹化淳心下不住地暗自感慨,往日里每天黑着个脸训斥太监与大臣的皇帝,今天能难得与大臣开个玩笑,这样的好心情可是极难见到的。

    温体仁心下暗想,皇帝这些年来,实在被那些接二连三的坏消息给弄怕了,所以登州收复的喜讯过了这么久,皇上心中依然满是喜悦。

    山东这个溃烂流脓两年之久的烂疮终于被割去。滚滚钱粮不用再往这个无底洞里填了,这个好消息,让皇帝从得到消息的这段时间以来,一直维持着云开雾散的好心情。

    “爱卿前来,却是为何事禀报?”未等温体仁开口,皇帝先开口问道。

    温体仁急忙双手呈上李啸的信件。低头禀报:“臣得山东雄唐所指挥同知李啸,禀功报捷信件一封,特献给皇上过目。”

    曹化淳连忙过来从温体仁手中拿过信来,恭敬地呈送给崇祯。

    崇祯快速地翻看,越看眼睛越亮,嘴角迅速弯成一个欣喜的弧度。

    “好!好个李啸,真是个难得的将才,竟能斩得叛军两员大将,斩首数百。俘敌两千余,实在大振我大明官军百姓之士气也!”

    皇帝激动地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步,脸上浮现欢喜的红晕。

    温体仁望着年轻却早衰的皇帝如此高兴,心下颇觉感慨。

    皇帝突然停住了脚步,脸上露出莫名的疑惑:“为何兵部未将如此大捷上报给朕知晓?”

    温体仁察颜观色,知道说话的时机到了,他声音低缓地说道:“陛下。此事为李啸直接上奏给本官,却未奏明其上级山东巡抚朱大典。故兵部未知此消息。”

    “哦。”崇祯转过身来,脸上笑容顿去,他的目光象两把冰冷的宝剑一般,向温体仁投射过来,冷冷说道:“这便怪了,那李啸乃是武官。理应先禀报其上司朱大典,为何却将此捷报向长卿你这个礼部尚书禀告?”

    一旁的曹化淳脸上露出了紧张之色,他脸色焦急地看向温体仁,却见温体仁依然是一副脸不改色的沉稳模样。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

    “讲。”

    “陛下。此为李啸无可奈何之权变之计。”温体仁用一种惋叹的语气说道。

    “长卿何出此言,李啸又有何无奈?”

    “陛下有所不知,李啸与上司朱大典多有不睦。前几个月,李啸击杀安东卫指挥使王铭世,朱大典便极欲立刻出兵将李啸消灭。幸得圣上英明,锐眼如炬,查清缘由,方还了李啸一个清白。自此两人愈是交恶,李啸此次立下大功,深恐怀恨在心的朱大典贪墨军功,万般无奈之际,因与微臣有旧,方派亲兵将此报捷信件送至微臣之处。微臣以为,李啸此举,虽不合朝廷定规,却也有其情有可原之因啊。”

    温体仁清晰而平稳地说完这一段话,崇祯紧绷的脸色开始缓和。

    “唉,这个李啸,能立下如此大功,却是十分难得。这越级上奏之罪,朕便不追究他了。”崇祯皇帝沉吟了一下,摆了摆手说道。

    见皇帝脸色愈见和缓,温体仁复拱手低声说道:“陛下可知李啸所斩杀捕获的叛军,却是来自何处?”

    “不是在海上截杀孔有德部所获么?”

    温体仁长叹一口气,语气低沉地说道:“臣据实禀报,李啸派来的亲兵对臣说,所斩获的首级与捕获的俘虏,皆是登州城断后之军。撤退后,于长山庙岛海域附近,被李啸军水师海战击败,斩首俘敌,终成此大捷。”

    温体仁的语气平缓低沉,却有如万丈寒冰一般,让刚刚还沉浸在春风中的崇祯,迅速感觉自已掉入了无底冰渊。

    年轻的皇帝脸色刷地变白了。

    “你,你是说,朱大典所奏的血战收复登州,皆是假的?竟是叛军主动撤退方得以收复登州?那些斩获的叛军首级,都是杀良冒功?”

    皇帝一连几个反问,说到最后,声音都开始颤抖。

    “陛下,微臣不敢轻断,但此事易查,现在李啸的雄唐所处,关押了那么多叛军俘虏,到时择些俘虏查问,是不是谎报军情,是不是杀良冒功,可立知矣。”温体仁脸色峻刻,一双三角眼中,两道阴沉的目光冰冷锐利。

    “砰!”

    一声爆响,一个汉白玉镂空盘花坐凳,被气急败坏的崇祯皇帝一脚踢飞,骨碌碌地滚出老远。

    皇帝心中不傻,他听得懂温体仁所说的话,只不过是给自已一个台阶下罢了。

    “速传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着其立即亲自带人前往山东雄唐所查问,若情况属实。朕,朕要把这帮谎报军功,杀良冒功的混蛋杀个一干二净!”崇祯向一旁的曹化淳愤怒地吼道,一张愤怒得牙关紧咬的脸,呈现一种怪异的扭曲。

    “奴婢这就去传旨。”曹化淳被吓得一脸白毛汗,诺诺连声地离开了奉中殿。

    见到皇帝愤怒得如此失态,阶下的温体仁,表面一脸痛惜之状,心下却有如喝了蜜一样甜。

    “请皇上息怒,善保龙体。具待查明事情后,再作处置不迟。”温体仁脸上满是同情之色,语气听上去真挚而诚恳。

    崇祯皇帝跌坐在龙椅上,脸上又是大臣与太监们熟悉的忧伤神色,他仿佛喃喃自语般地说道:“为什么要骗朕,为什么要瞒朕,为什么”

    奉中殿中,死一般的寂静。

    没有人回答他,只有早春的暖风从窗外如丝如缕般拂过来。只是,处身这让人沉醉的春风里,年轻的皇帝心中,却充满了不可遏抑的愤怒与无可言说的忧伤

    各位读者来点推荐与收藏吧,给作者多点动力。(。)

第一百七十五章 周延儒的毒计() 
崇祯派出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前往山东青州府雄唐所,核查俘虏与杀良冒功之事,立刻便有秘密安排的内线,急急前往位于京师米醋胡同的首辅周延儒府上禀报。

    周延儒刚吃过晚饭,正手捧一卷书本,准备去书房观读。得到内线禀报的王管家,一脸阴沉地迅速跑过来,低声耳语告诉了周延儒。

    书本无声地掉落于地。

    听完消息的周延儒,如中霹雳,顿时脸色煞白,全身发颤。

    “大人,此事紧急,需速作决断啊!”忠心耿耿的王管家满目焦急,一脸忧色。

    周延儒艰难地摆了摆手,让管家先离开,然后独自一人迈着沉重的脚步,进入书房呆坐。

    “砰!”

    静静呆坐的周延儒,突然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

    这一拳用力极大,惊跳而起的毛笔散落一桌,砚台倾倒,墨汁四流,将桌上几卷线装书洇成墨黑的一团。

    “温体仁!你这天杀的贼囚,肮脏的沷才,忘恩负义的恶狗,当初要不是本官保荐,你这苟且小人,如何做得到礼部尚书!”周延儒手指虚空,愤怒地连声大骂。

    原来,在崇祯三年时,当时担任礼部尚书的周延儒,与礼部侍郎温体仁,纠集一众反对的官员,将只担任了六个月首辅的成基命拱下首辅宝座。

    成功登上首辅宝座后的周延儒,为保住自已在礼部的利益,欲将当时对自已颇为恭顺的温体仁提拔为礼部尚书,从而利用崇祯初年的枚卜大典一事,大力中伤原本担任礼部尚书希望很大的钱谦益。最终罢了钱谦益的官位,着其回籍听勘。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坐钱党,降谪有差。

    周延儒万万没想到,他费尽心机将温体仁推上礼部尚书之后,此人随即忘恩负义,竟迅速变脸,从崇祯四年便开始处处与自已明里暗里做对。

    周延儒恼恨地想起。这厮先是在钱龙锡一案上与自已唱反调,后来又向皇上告发,说自已曾受进士陈于泰近万两银子的贿赂,方得让此人中了进士。此事好不容易方平息下去后,前不久,温体仁这厮又派爪牙告发周延儒之乡族子弟在南直隶的宜兴老家横暴乡里,欺压民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现在。又出了这个朱大典杀良冒功事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