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虎啸-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Γ璩俣馈;颇澄胖耐慈绲陡睿居匪娑绞Χィ虻比找汛鹩Χ绞Γ氖囟N掖竺鹘痢9收饧改昀矗颇匙魑绞Σ杏嘀仔牛渎旁饧槌及邓悖颇辰院枞坦覆挥爰墙稀V皇俏胰袈示囟樱创竺髯詈蟮牧赡贤恋兀獍镌缇涂次也凰逞鄣某屑槌济牵芈渚率蠹拥馈R残恚乙步攵绞σ谎涣璩俅λ烙诓耸锌诎伞!

    黄龙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与其背个千古骂名被凌迟处死,不若就在此处同城同殉战死疆场,如此,我等忠义之气可保,名声更能千古传扬,则余纵身死,复何憾焉!”

    听完黄龙的一番长述,李惟鸾、项作临、樊化龙、张大禄、尚可义等人齐齐拱手道:“将军决意死战殉城,我等岂可偷生苟活,定当与将军一同守城战死,以报将军往日之恩!”

    李啸没有说话,他脸上的表情,钢铁一般的冰冷。

    此时黄策悲从中来,他哽咽地说道:“父亲,孩儿陪你一同守城,一同战死”

    黄龙脸上带着平静的笑容,拍着黄策的肩膀说道:“孩子,你是我们黄家最后的骨血,又已非我金州之军,实没必要与父亲一并赴死。原本以为上次你离我而去后,我父子再无见面的可能,没想到这大战之前还能见到你,父亲很欣慰,很知足了。策儿,你还是要好好追随李大人,一则能保全我黄家血脉,二则你日后定能搏得更大功业。那么,为父在九泉之下,亦是心安含笑了。”

    黄龙转过身来,向李啸长叩一揖,脸色凝重地对李啸说道:“黄某感谢李指挥使这般为朋友两胁插刀,急人之困,想来辽东明军如此之近,尚不来救援,李大人却从这么偏远的雄唐卫赶来此处相救,如何不让人扼腕而叹,让黄某不胜感愧之至啊。万语千言,难于尽述,还望李指挥使多多关照我儿,黄某拜托了。”说毕,又是是长揖而拜。

    李啸赶紧扶住他,同时回道:“黄总兵不必如此,你既将黄策托付于我,李某定会多加照拂,现在李某已任命黄策为亲随护卫队长,居于我身边调教指使,黄总兵你就放心吧。”

    黄龙感激地望着李啸,随即,他声下令说道:“李副将,本官命令,你选择我军中最精锐之一千人马,护送全城百姓连夜出城离去。只需留给我守城军兵所用之三日粮草便可,其余的粮草,军械等物尽皆带出,并赠于李大人。”

    李惟鸾双眼含泪,他颤声说道:“卑职谨遵总兵大人军令。只是,我若护送完百姓与粮草军械后,再立刻率领这一千人马回城守卫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不必了,你带出这一千人马,是我东江镇最后的种子,就不必同死在这座孤城之中了,你们就一同随李大人前往雄唐卫吧。”黄龙声音凄凉,却是斩钉截铁地说道。(。)

第二百三十章 撤退与追击() 
事情议定后,黄龙的命令,被迅速地执行。

    旅顺城中的百姓,时至今日已逃了大半,剩下的百姓不足万人。一户户原本就饱受惊恐日夜担忧的剩余百姓,被李惟鸾的部队挨家挨户叫醒,告诉他们鞑子即将兵临城下,旅顺难于保全,让他们速作准备,务必在一个时辰后,全城百姓便要全部尽速撤离。

    这个冷风萧萧阴云浓重的初冬之夜,士兵们的喝斥指挥声,百姓们的喧哗叫喊声,搬运东西的摩擦碰撞声,妇女孩童的啼哭声,在这个被四处燃起的火把照得通明如昼的旅顺城中,混乱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绪沉重而烦乱。

    为了加快百姓们的撤离进度,李啸同样派出了大批虎啸军兵协助李惟鸾劝百姓撤离,同时协助李惟鸾将旅顺城中的大批积粮、银钱、备用的盔甲军械等物带走。

    终于在一个多时辰后,基本上全部百姓都收拾完毕,约有近九千人的百姓队伍,随虎啸军及李惟鸾的部队从东门撤出城去。只有一些年纪大的老翁老妪,难舍家园,又恐路途上给自已亲人添了麻烦,故执意要留在城中,军兵们反复劝说无效,也只得叹息作罢。

    此时,各类物资也皆已打包装运送出城,李啸粗粗估计了下,在留给守城军兵3天粮草之后,另有5万石米粮,10万银钱,500多匹绸缎,2000副盔甲,数千把刀枪弓箭之类物资,被李惟鸾部及自已的虎啸军带出,准备到时装运上船。

    各名守城将领及军兵的家属也随李啸一同撤退,黄龙带着一众将领,站在东门城门附近。脸色黑沉地望着自家亲人离开。

    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去,即是生死永别。

    一些将领军兵与自已亲属忍不住拥抱痛哭,一时间,哭声震天,让每个虎啸军兵心下。都不胜凄然。

    黄策跪在黄龙面前,砰砰砰地给他连磕三个响头,抬起头后,涕泪满面,怮哭失声。

    黄龙扶起儿子,同样泪流满面的他,正想说些安慰的话语,黄策却将他一把抱紧,哀哀大哭不已。

    将领张大禄刚结婚不久。妻子挺着个大肚子与其哀哀道别,泪如泉涌的张大禄不停亲吻妻子隆起的肚子,对着肚中的孩子,喃喃地说着谁也听不清的叮嘱话语。

    而有一双小儿女的将领项作临,在和妻子抱头痛哭了一阵后,流着眼泪把两个尚在懵懂状态的孩子反复地亲了又亲,连连地说着关切叮嘱的话语,许久之后。方由自家老仆挑着行李,带着妻子儿女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他。

    终于。在耽搁了许久之后,全部的军兵将领家属及百姓们,都从东门撤出城外。

    黄策凝望着肃然站在城头一动不动凝望的父亲黄龙良久,方纵身上马,跟随李啸而去。

    他在心下暗道:“爹爹,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追随李大人,给我们黄家增光添彩的。”

    此时,已近子时,天地之间一片漆黑,全凭一根根火把照亮行路。冷风凛冽刺骨。山道崎岖难行,这般带着拖家带口的百姓与各类辎重物资,让虎啸军的行进速度极慢。

    李啸心下忧虑,按这般行进速度,哪怕走到明天天明,也最多只能到越过盘龙山,离水师停泊的海岸还有长长一段距离呢。

    如果敌兵前来邀击,那这些可怜的百姓,怕是要成为牺牲品了。

    只是,自已不能抛弃他们。

    毕竟,这些可怜的百姓现在只有自已可以依靠,其中更还有那么多将领军兵家属,如果抛下这些人,那么,那自已该如何面对那些对自已的虎啸军寄于厚望的守城军兵在天之灵,李啸将会被自已的良心谴责至死。

    李啸不知道,在这沉沉夜幕中,遥远的旅顺西门外,一双冰冷锐利的眼睛,正死死地凝视着自已行进的队伍。

    此人,正是统军大将多尔衮。

    他此刻刚刚率军赶到西门之外,却看见东门外的火把有如一条长龙般委迤而去。

    多尔衮心下立刻想到,定是城中的百姓出城逃亡了。

    冷冷地注视着东边情况的多尔衮,英俊的脸上满是阴狠之色。

    “旗主,明国百姓出城逃亡,可要派兵截杀?”旁边说话的是,是多尔衮最宠信的甲喇额真查昆木。

    多尔衮望着面目凶狠的查昆木,看着此人急欲求战的表情,多尔衮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些出城的明国百姓,其实已是死不远矣。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已安排豪格的镶黄旗从东面进军,估计到白天后,豪格一定会发现这些出城逃亡的百姓,那时,他们必然全被镶黄旗杀掉。”

    查昆木面露惋惜之情,他犹豫了一下说道:“旗主,这些明国百姓出城逃亡,身上必然多带金银细软,若让镶黄旗独吞了,岂不可惜。”

    多尔衮冷笑一声:“你的花花心思,本旗主自是清楚,念你跟我多年,这样吧,夜晚军兵难于行动,待明日天亮后,我准你前往截杀,能捕获多少明国百姓,就看你运气了。”

    查昆木一脸喜悦地打扦致礼:“奴才谢旗主大人恩赏。这些百姓拖家带口,又是夜晚行路,走不了多远,明天正好让我军的骑兵们好好打打草谷。”

    不知不觉,天色渐亮,遥远的东方翻滚着一抹灰色的鱼肚白。

    李啸还是高估了百姓们的行进速度。

    到现在天亮为止,百姓们刚刚到到昨天虎啸军伏击的盘龙山无名山谷。

    望着遍地累叠纵横的鞑子无头尸体,百姓们被深深地震撼了。

    “看到没,这都是被这位李大人的虎啸军所杀的鞑子,这么多尸首,满山满谷都填满了。”

    “这位李大人,真是端的厉害!没想到啊,我大明之中。还有这般能战之官军。”

    “小老儿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官军能杀掉这么多鞑子,这位李大人,真是我大明百姓的救星啊。”

    “可不,这位李大人打仗厉害,又心系百姓。带咱们去他那雄唐卫定居,免遭鞑子屠戮。俺在想,三国时的刘玄德携民渡江,也不过如此吧。”

    “咳,俺是前世积了德,今世才能遇到李大人这位万家生佛。等小老儿在雄唐卫立了足,定要给李大人建生祠,日日烧香叩拜,以答李大人活命之恩。”

    百姓们议论纷纷。同时行进的李惟鸾部一千军兵,亦是满脸的震惊之色。

    虽然昨夜已听李啸说过这次战斗,但亲自来看到这惨烈的交战现场,犹然让李惟鸾心下震撼莫名。他暗叹道,李大人的虎啸军,真乃是我大明第一强军也。

    此刻的李啸倒是一脸平静,不过,他在心下暗暗担忧。

    要是鞑子与孔有德的叛军一同攻了过来。自已带着这么多百姓,将会陷入极大的困境。至少,这些百姓将会遭到重大的死伤。

    李啸下令让属下军兵督促百姓们快点走出山谷,然而折向东面,直趋海边,在那里乘船渡海而走。

    为了防止敌人追击,增加安全系数。李啸亲自选了三队枪兵、全部的横行队员,以及全部的骑兵押后跟行。他这般做,也是希望万一有敌军追来,这些虎啸军的精锐部队,可以多抵挡住敌军一阵子。好让百姓尽可能地多逃走一些。

    而前面的部队,包括全部的盾兵、火铳兵和另二队枪兵,由虎啸军甲部将领张行猛统领,在前面开路行进,李惟鸾的一千人马,随着张行猛一并前行。

    在全部的队伍终于走过了这道无名山谷之后,又行了一阵,后面押阵的虎啸军兵,都听到了后面传来了越来越响的隆隆马蹄声。

    李啸心下一凛,敌军果然追上来了。

    李啸立刻下令,着哨骑甲长方胜领一队哨骑,迅速前往后面哨探。同时,令全部押后的虎啸军军兵,就地摆开阵势,准备迎战。

    见到有敌军追来,百姓们惊恐万丈,纷纷加快脚步向前行进,以期跟上前面开路的张行猛部,尽快离开这将要成为厮杀场地的地方。

    后面一路追击的,是正白旗甲喇额真塔昆木。

    这位在正白旗志中,后来升任参领,世袭三等甲喇章京的塔昆木,此时正率领1300多名披甲骑兵奋力急追。

    本来,一个甲喇中骑兵最多不过五百多人,心思谨慎的多尔衮经仔细考虑,临时从其他的三个甲喇抽调了一些精锐骑兵同往。他这般做法,一是显示自已并不完全偏心塔昆木,而是利益均沾一视同仁。二是因为增加了兵力,应能更好地掳获战利品。三是在将来与东面的镶黄旗所进行的战利品争执中,也不会因人数太少而落得下风。

    塔昆木率众在山道上小心穿行,他们在拐过了一段山路后,进到了昨天李啸率军伏击镶黄旗的山谷。

    所有的骑兵不约而同的勒住了马蹄。

    每个气喘吁吁的骑兵脸上,都是振怖惊恐的表情。

    天哪,这是怎么回事?

    镶黄旗的军兵们,竟然全部覆灭在这里了么?

    塔昆木跳下马来,同样脸色震惊的他,头脑一片混乱。

    怎么竟有这么厉害的明军,能把3000多人的鞑子全部消灭在这里。这倒底是怎么回事?

    塔昆木想不明白,他看着遍地横七竖八堆叠山谷的无头鞑子尸体,只觉得浑身发冷。

    “主子,要不要立刻回禀旗主?“旁边有骑兵小心问道。

    塔昆木经此一问,才仿佛从思索中回过神来,他如刀削般瘦长的脸上,突然满是暴戾与凶狠。

    “哼,明军斩我大金将士这么多人,现在,我要他们的百姓抵命!诸位,随我杀尽前头外逃明国百姓,为我大金将士报仇雪恨!等杀光百姓后,再回禀旗主不迟。”

    塔昆木盛怒之下的话语,其实很没道理,杀这些鞑子的,是李啸的虎啸军,与这些逃亡百姓何干。只不过,找不到这只神秘莫测的明军的塔昆木,很自然地选择了手无寸铁如同待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