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仕妖娆-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你在他的底限之内,一切都好说。

    自己这样做,也是故意送个把柄给赵恺。

    当然,这个把柄还得想办法送给赵昚。

    让这两父子都相信,自己这个大宋雏凤,不仅对你们忠心耿耿,也对钱财忠心耿耿,至于权么,等自己以后再表。

    柳子承担任接待副使那边,有赵恺去操劳。

    自己接下来的事情,一者是搞定青云书社连载《画皮》的前期工作,二则是想办法从临安书商手上捞一笔,赚点外水同时将把柄送到官家和赵恺手上。

    自污也不是个容易事儿啊。

    所以官场就是这么奇怪,清者要自污,浊者要自清。

    嗯,还有个正儿八经的事情,朱唤儿天天这么跟着自己,无名无分的也是个麻烦事情,等想办法把票买了。

    天天搁一大美女在身边,看得见吃不着不心慌才怪。

    第二日。

    临安轰动了。

    和金国谈判的魏杞、胡昉回国了。

    带回宋金和谈的最终和议。

    其条款有下:

    宋金世为叔侄之国。

    “岁贡”改为“岁币”,银五万两,绢五万匹。

    金国放弃所占海、商、秦三州,双方疆界基本上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

    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和历史原有的隆兴和谈和议内容有一点出入,原有的第二条如此:

    第二条,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第三条,大宋放弃海、泗、唐、邓、秦、商六州。

    而与绍兴和议相比,南宋在隆兴和议中的地位大有改善,皇帝不再称臣,岁贡改为岁币,数量也幅度所减少,金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而南宋在采石矶会战以后的,在隆兴第一次北伐中又失去的海泗唐邓等州,宋朝只丢了泗、唐、邓三州。

    这当然不是金国完颜雍好心,是大宋数万士兵的尸体争回来的国家利益。

    如果按照原有轨迹,这六州都是要让给金国的。

    经过隆兴两次大战,大宋国力空虚,而金国内政不稳,这个和谈结局,双方都能接受。

    在隆兴和议下,赵昚朝内隆兴北伐终于轰轰烈烈落幕。

    以数万士兵的尸换回了国家尊严。

    魏杞和胡昉皆立大功。

    至于怎么封赏,则是赵昚的事情,但现在李凤梧遇到个麻烦事情。

    自己原本是想自污,从临安书商身上捞一笔,却遇见了个钉子。

    丁时作为著作郎,总领著作局诸事,对自己的做法相当不满,一纸奏呈弹劾自己,送到了官家赵昚那去。

    关于这点李凤梧并不怕,这本就是自己要做的事情。

    只是丁时不配合自己,还怎么从书商身上捞钱?

    当然,李凤梧不仅是想从临安书商身上捞一笔,更重要的是要将临安书商拢在一起,让他们为青云书社所用。

    毕竟连载售,仅靠青云书社有点艰巨。

    任何商业行为,制造都不难,难在于铺货……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搞连载的事情太过前卫,必须要以巨大的力量掀翻一切阻碍。

    所以临安的书商们至为重要。(。)

第八十七章 文字狱() 
在魏杞返回临安的时候,临安沸腾,但却不包括邓王府上。≦

    即使大白天的,邓王府也安静的很。

    邓王赵愭,率着钱象祖,身后跟着年近不惑的秘书年丞钱端义,走进一处极其优雅的大院子里,其间假山流水栈桥曲折,又有如虎踞的巨大太湖石,很是奢华。

    赵愭在那虎踞太湖石身上摸索了一阵,便听见一阵哗啦啦声响。

    虎踞石倏然往下一沉,露出一间密室门来。

    三人依次走入。

    虎踞石回升原位。

    其后赵愭的贴身侍卫按刀站在石旁,禁止任何人靠近。

    密室里只有一张书桌和椅子。

    倒是放置着不少见不得光的东西,比如拿座九龙御云杯,这是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用的——当然,赵愭也不会这么傻让钱象祖和钱端礼看见。

    九龙御云杯上罩着大红绸布。

    在椅子上坐下,赵愭这才沉声道:“有什么计划,可以说了,此处绝对无人可知。”

    钱象祖目不旁视,对赵愭说道:“根据推测,李凤梧真有可能是庆王殿下的人了。”

    赵愭动容,“何以见得?”

    “昨日夜里,庆王殿下便服出行,皇城司秘密监视,我们的人也监视着,但到了众安桥北瓦附近,皇城司的人和我们的人都被庆王身边那个护卫给引开了。”

    赵愭微微皱眉:“李凤梧的梧桐公社,好像确实是在众安桥附近。”

    钱象祖点头,“正是如此,我们才如此推测。”

    赵愭点头,“张侍郎也对我说过此事,说李凤梧和二弟走得很近,只是当时我觉得不可能,而且那时候李凤梧还没有足够的威胁。”

    顿了顿,“如此看来,张侍郎所说十有**了。”

    钱象祖应道:“怕是的。”

    赵愭精神一振,“父皇知晓此事么?”

    钱象祖摇头,“恐怕不知道,皇城司没有绝对的证据,龙大渊和曾觌不会冒险得罪皇子。”

    赵愭一想,确实此理。

    “所以你的意思……我们要先搞掉李凤梧?本王倒觉得,二弟不足忌哉,倒是要提防我那三弟,有李家在外为剑,着实是个心腹大患。”

    钱象祖苦笑,“殿下,你还没看明白吗,此次宋金大战,庆王殿下一改仁厚之风,亲自披甲上沙场,所立战功甚丰,如今庆王殿下在官家眼中,已不输恭王殿下了。”

    赵愭沉默了,“所以,你们有何良策?”

    这便是同意了要对李凤梧下刀。

    不管李凤梧是不是赵恺的势力,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钱象祖看了一眼自己那个年轻的三爷爷。

    钱端义立即道:“殿下,如今李凤梧在秘书监,微臣有一计,可让他在官家面前失宠,甚至被贬谪也大有可能。”

    赵愭大喜,“说来听听。”

    钱端义轻轻说了三个字:“乌台诗!”

    赵愭一愣,旋即大震,脱口而出:“文字狱!”

    这是大宋最为知名的文字狱。

    “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苏轼而引的一场“文字”战争。

    熙宁年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从事改制。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起因是元丰二年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

    在任上作了一《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

    这便得罪里御史台里的“新进”们。

    监察御史何大正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给苏轼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凑巧,当时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舒亶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苏轼。

    马上,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

    神宗便遣了钦差皇甫遵去宣苏轼进京。

    苏轼途经扬州江面和太湖时,都想过跳水自杀,当然没有,否则也没有千古名作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了。

    苏轼进京不仅就被逮捕,送进御史台的监狱,长达四个月之久。

    虽然群小要置苏轼于死地,打大宋不杀士大夫,且神宗也不远杀苏轼,是以圣谕下,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

    除苏轼被贬外,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轼,而且时常与他交往,调查时不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被削除一切官爵。

    其次是苏轼好友,诗人、画家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配西北。

    第三个是苏轼弟弟苏洵,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由于家庭连带关系,仍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

    其他人,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都各罚红铜二十斤。

    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诗的文字大案震惊朝野。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是以在南宋,乌台诗案就代表着文字狱。

    钱端义点头,声音阴鸷,“微臣为秘书监丞,会想法让李凤梧主修一部书籍,到时候微臣在其中做些手脚,再让御史台的人配合,必然让李凤梧陷入困境,在当然,在这之前,我们还可春风细雨的做点小事,使得他逐渐背上一些非议。”

    赵愭略有些没信心:“父皇圣明,断然不会相信这些闲言蜚语。”

    钱端义看了一眼钱象祖。

    钱象祖点点头。

    钱端义信誓旦旦的便道:“若是如此,我们还有杀手锏,只要使出这一招,别说他是区区李凤梧,哪怕是苏仙也一样会被严查。”

    赵愭大为兴奋,“是什么东西,能有如此威力?”

    钱端义笑了笑,又淡定的说了三个字。

    赵愭听后直接呆如木鸡。(。)

第八十八章 打官家主意() 
赵昚心情大好。

    巨好!

    一种不输当日登基的喜悦,让咱们大宋的天子看着像是年轻了十岁!

    因此看到经由中书省审阅,由参知政事钱端礼递上来的,关于弹劾李凤梧所掌秘书监著作局将要施行《私刻印书四策》的奏呈时,赵昚也没在意。

    后在钱端礼反复提醒后,赵昚才拿起奏呈看了看。

    这一看就丢不开了。

    尤其是奏呈中提到的秘书少监李凤梧提出的《私刻印书四策》其中一条:凡在册书商,需至著作局册登年营,著作管理资费若干……逾期停业,罚银年营倍额。

    秘书监著作局本来就负责出版诸事,不过这个条策怎么回事?

    李凤梧这小子上任烧的第一把火么?

    仔细思索,感觉又不对。

    书商册登年营,貌似并没有什么卵用。

    重点在那个著作管理资费若干!

    没有细说这个资费的细则,只是说若干,那么这个猫腻就大了去了,走走后门送点礼,也许资费就那么五十贯意思意思,但若是不走后门,那就可以上百贯!

    临安书商有数十家,仅这个收入,秘书监可以收取数千贯资费。

    而秘书少监、秘书监丞或著作郎等人,也能趁机中饱私囊。

    而且书商们不办这个还不行。

    逾期停业,还罚银年营倍额,这就不是百贯千贯的问题,很可能是上万贯。

    心狠手辣一点,足以让书商倾家荡产!

    这小子是光明正大的捞钱,就在天子脚下捞钱,简直有点目无王法了啊!

    赵昚略怒,让钱端礼退下后,就欲着旨意查办。

    却又临时打消了念头。

    对谢盛堂道:“去叫人召宣德郎、秘书少监李凤梧觐见。”

    谢盛堂应诺,走了几步,门外便小跑着进来了个小太监,“官家,宣德郎,秘书少监在殿外求见。”

    赵昚扯了扯嘴。

    好家伙,才刚当上了秘书少监,消息就这么灵通了,这边弹劾的奏呈刚摆上天子桌上,那边他都已经在垂拱殿外求见了啊!

    这小子当官还真有一手。

    旋即心里乐了,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李凤梧么。

    这小子要是个读死书的人,自己还不会如此青睐他,总感觉这家伙比本科的状元木待问和榜眼黄洽强了不止一筹两筹。

    甚至比上科的状元榜眼都更有能力的多。

    当然是指做官天赋上。

    学业上李凤梧肯定还是要比状元榜眼差了许多。

    赵昚没好气的挥挥手,“宣!”

    谢盛堂正在殿中,顺便客串了下宣声太监,大声道:“宣,宣德郎、秘书少监李凤梧觐见!”

    李凤梧一溜烟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