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门阀-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你以为王莽篡汉,为什么国号要叫‘新’?

    而不是其他什么?

    因为,他要迎合社会的这种诉求和希望。

    他要将自己塑造成公羊学派希望和要求的那个圣王,那个带领天下人走向大同世界,开创太平盛世的圣王!

    知道了这些,再去看王莽改制的那些改革方案,你就能知道,王莽其实不是穿越者。

    他只是被公羊学派架到了火盆上。

    天下人给了他那么高的期待,给了他那么好的条件。

    就必然要求他做出成绩,做出政绩来。

    不然的话……

    哥哥们可以扶你上台,也可以叫你滚蛋!

第三百三十九节 三世发展理论(1)()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我要做门阀最新章节!

    微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张越就道:“臣闻之,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今汉监于三代,陛下以圣德,立垂垂之教,申春秋之义,故臣以为,使孔子生于当代,恐当叹曰:汉监于三代,郁郁乎王哉!”

    天子听着满意无比的点点头,感觉张越的话真是说到他心坎里面去了,只是这个态度,他就会极力的支持张越去控制公羊学派。

    由此达到他对学术思想的钳制目的。

    能不钳制吗?

    董仲舒那个缓则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大言不惭的宣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故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则周伐之,周无道则秦伐之,秦无道则汉伐之,有道伐无道,从来久矣。

    又说什么:月编于时,时编于君,君编于天,天之所弃,天下弗佑,桀纣是也,天之所诛绝者,臣子弗得立!

    简直就是一派胡言,神经错乱,该被杨教授拉去治疗!

    要不是这货还有点自知之明,宣称:道之原出于天,天不变则道亦不变。

    当时他就想将这个渣渣剁碎得了!

    看听着张越继续说道:“臣闻之,董子曰: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所见、所闻、所传闻,所见者三世,有闻四世,所传闻者五世……臣愚以为,所见者当为昭、定、哀,巳与父时事也;所闻者,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隐、恒、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

    “臣愚钝,私自揣测孔子之义,合孟子之所谓:其事则齐文晋恒,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之,又闻孔子曰:吾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为见之空言,不如行事之深切著名!”

    “故臣窃以为,孔子作《春秋》,乃见恩有厚薄,义有深浅,时恩衰义缺,将以理人伦,序人类,因其治乱之法!”

    “故其所见之世,恩已与父之臣犹生,而其所闻世,王父之臣恩少杀,其所传闻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

    “故臣愚以为,所传闻世者,为据乱世;其所闻世者,升平世;其所见世,太平世也!非其事如之,乃孔子知后有刘季,当为新王,故借事喻之,以晓后王!”

    张越一点也不客气的将何休先生的《春秋公羊解诂》一书中的核心论述三世理论给抄袭了。

    抄袭何休先生的这个理论,是他筹谋已久,处心积虑的谋划。

    为的就是在当代,给公羊学派套一个枷锁和外衣,给这匹奔跑起来连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烈马,套一个缰绳,进行控制、调控它的速度,免得它跑的太快,将马背上的人摔下去。

    在事实上来说,三世论算是公羊学派最后的努力和自我救赎。

    可惜,一切都来的太迟了。

    在东汉末年的那个时代,流行于汉人士大夫之中的天命论已经开始破产,人们开始自我怀疑。

    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是特殊的那一个,也不再相信自己身负着世界的希望和重担。

    于是进入魏晋南北朝,清谈之风席卷天下。

    在后人看来,他们是作死。

    但在当时,却是因为理想破产,希望破灭,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天子听着,却是临襟正坐,问道:“以卿之见,朕当以何行而致太平世?”

    在事实上来说,汉代君王,其实也很想致太平。

    为什么?

    因为按照春秋的说法,若能致太平者,就是新王。

    就是三代之后的第四代。

    必将垂于青史,受万民拥戴,国祚万万年。

    所以,汉代帝王,自当今开始,无不孜孜以求。

    哪怕当今这位和他的孙子宣帝,其实开始只是想要挂着羊头卖狗肉。

    但内心深处,却是深深希望,自己能‘致太平’。

    只是问题是……

    无论是孔子、孟子、荀子,还是董仲舒,都只说要致太平,但太平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却描述的含糊无比。

    孔子说了,所谓太平盛世,就是天下为公,而所谓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

    除了这个没了……

    太平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人民生活是什么标准?

    小康之世又该如何?人民生活该是个什么情况?

    没了!

    你叫他如何去做?怎么去做?

    公羊学派士大夫们却根本不管这些,他们只想伸手向君王要他们期许的太平盛世。

    不给?

    那你就不是天下王,非为天下主,俺们就要去找俺们的新王了……

    儒生们也素来如此。

    就像当年,鲁儒们嚷嚷着要封禅,要建立明堂。

    但是,封禅该怎么封?明堂的结构和样子是什么?

    一问三不知。

    但不管!

    你皇帝不做这些就是昏君,就是无道。

    没办法,他只能去找方士神棍们求教了。

    这也是儒生一直以来的毛病,当初已故的太史公司马谈就讲的很明白,这些渣渣——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

    真是一针见血!

    董仲舒那个老头也明白这些缺点,所以就找上了法家,搞起了儒皮法骨。

    一下子就解决了儒生的毛病,瞬间美滋滋。

    但法家终究是法家。

    法家才不要什么太平盛世呢!

    法家追求的是富国强兵。

    所以,这就成为了汉室未来发展的隐患和问题。

    如今,听到张越明确划分了三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理论。

    他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有人明确划分了三世,并且似乎有完整理论支持。

    是故,一下子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因为,倘若张越的理论能有效,哪怕只是理论上可行,也可以为他和他的子孙解决一个关键问题——汉室法统和统治合法性。

    其实本来,老刘家是有一套自己的统治理论和合法性主张的。但可惜,随着儒家上台,公羊学派大行其道,旧有体系现在已经彻底崩溃。

    新的统治理论和合法性来源,却缺失了。

    公羊学派说要致太平,谷梁学派就嚷嚷着要尊尊亲亲。

    在感情上,他更倾向谷梁那一套。

    但问题是——谷梁学派只能讨好大贵族大地主。

    而无法解决汉室发展遇到的问题。

    况且,那些渣渣,连公羊学派的指头都比不上,完全就是扶不起的烂泥。

    董仲舒活着的时候,一个指头就掐死了他们。

    所以,他只能指望从公羊学派的思想之中解套,获得一个他可以接受,天下人也能接受的统治理论和政权合法性。

第三百四十节 三世发展理论(2)()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我要做门阀最新章节!

    张越微微附身再拜道:“回禀陛下,以臣观之,所谓据乱世者,治起于衰乱之间,此高帝斩白蛇伐暴秦,创立汉室基业,太宗、先帝,施仁政,布大德,嘉于四海也!”

    “故治从乱中生,及至陛下临朝,更化国政,易服色,改正朔,北击匈奴,伸春秋之义,南服三越,东取朝鲜,天下已然至升平世矣!”

    为了怕这位陛下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张越赶紧补充道:“升平世,既孔子所谓小康之世也!”

    “只是如今,尚处于升平世之初,是故天下百废俱兴,有所磨难和挫折……”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天有大任,将于刘氏汉季,亦如是哉!”

    嗯,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这个理念和信念,张越不止要说给君王听,还要讲给士大夫们听。

    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刘家没救了,俺要去找新王。

    上苍早有安排,咱们应该发扬‘强勉’精神,尽人事行天命。

    那么,太平世一定会到来!

    天子听着,脸上的笑容,渐渐浓郁起来,赞道:“卿之奏,朕深以为然矣!”

    他很清楚,只要他还活着,或者匈奴人还没有灭亡。

    士大夫们就会一直支持他和刘家。

    他也有能力控制局面,掌握局势。

    但问题是……他百年之后呢?

    太子的性格,根本不像能够控制的住那些满脑子‘致太平’‘兴太平’的士大夫们。

    长孙虽然可以期待,但长孙终究羽翼未丰,而且万一中间有变数呢?

    秦始皇建不世之功,但秦二世而亡,教训深刻!

    特别是秦亡后,秦始皇被天下人不断鞭笞,唾骂的现实,让他无比恐惧。

    而张越的这个解释和释义,算是公孙弘后,最让他满意的解释了。

    若这个理论被天下人接受,那么刘氏起码可以续命一百年。

    至少可以续命四代。

    只是……

    “以卿之见,何为太平世?何为升平世?”天子终于忍不住问出了这个当年他问过董仲舒的问题,可惜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董仲舒说的非常含糊。

    只是拼命怂恿他改制,改元,改服色、正朔。

    按照董仲舒的解释是——是故汉之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不可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他进一步指出——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而不可得,不如退而更化。

    于是他从善如流,于太初元年,改汉德为火德,色尚赤,数用五,更颁布太初历,改岁首为正月,以符合公羊学派的理论——春秋王正月,大一统。

    可是……

    然并卵……

    所谓的大治压根就没有出现,老天爷也没有给他什么奖赏。

    再去问董仲舒,这老货就装哑巴了。

    逼急了就开始骂人,怼天怼地怼君王。

    反正错的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

    至于什么太平世和小康世,翻来覆去,也只是孔子的那套解释。

    太平世——天下为公,大同!小康世,天下为家!

    除了这个没了。

    反正,皇帝你就照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吧!

    张越听了,却是心里暗喜。

    当世儒生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去思考,思考不出来,而是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对于穿越者来说,这个问题简直太好回答了。

    更别提,张越还曾是一位接班人……

    在他四岁那年,老师就告诉他了——将来,这个世界,这个天下,将由你来继承,我们的事业,最终会在你手上实现!

    年幼的张越曾一度深信不疑。

    他甚至没有多想,就拜道:“回禀陛下,如今乃升平世之初,小康之治之始!”

    “所谓小康之世,以臣之愚见,分为初级、中级与高级,三个阶段……”

    “小康之治之初级阶段,孟子曾经有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若汉室能至于此,则小康之治初治之盛也!”

    天子听着,却是吓了一跳,心里面嘀咕着:“这张卿的标准也太高了吧!”

    但心里头却是沉静了下来。

    有标准,总比没有标准强,对吗?

    “至于小康之治的中级阶段,臣以为,当如老子之所言:至治之极也,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当其之世,民户皆有田亩之教,无饥寒灾害之忧,纵有七年之水,三年之旱,民不必破产流亡,天子垂拱而治,画衣服而民不犯,非其无恶人,实无可行恶之动机!”

    “而小康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