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天人感应学说一般都是说皇帝的。
所以,严世蕃才会对杨继盛的第二封奏疏讥笑不已,讥笑杨继盛竟然用天人感应学说弹劾一个知府。
“东楼!莫要胡言乱语!圣上九五之尊,人中之龙,岂是可以拿来做例子的!”严嵩瞪了严世蕃一眼,嫌他在嗤笑杨继盛时拿嘉靖帝举例子。
“爹所言极是,儿子知错了。”
严世蕃呵呵笑着认错,然后饶有介事的向着西苑的方向行了一个大礼。
严嵩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扭头从赵文华、周方正脸上扫过,教诲道:“你们也都记住了,我等能有今日,都是仰仗圣上的恩德。食君之禄,做忠君之事。”
“多谢义父(阁老)教诲,我等永记于心。”赵文华、周方正连连起身应声。
“呵呵,所以说啊,对于杨继盛的弹劾,压根一点都不用担心。每次他弹劾别人,都是别人一点事没有,他自己则因为奏疏里作死,把他自己给搞了。他弹劾仇鸾,把他自己弹进诏狱贬狄道;他弹奏上峰知府,若不是看我暗中照拂,又得蹲大牢;这次他死劾父亲您老,虽然我没有看到他的奏疏,但是我相信,他肯定还会在奏疏里自己作死。”
严世蕃起身后,笑着继续总结道。
第一千零一章 凝重()
这杨继盛完全不足为虑嘛。
经过严世蕃对杨继盛的一番分析之后,书房内压抑的气氛一下子消散了大半。
赵文华还跟着调侃了几句。
“小周是吧,你说仲芳昨晚邀请你研究弹劾老夫的奏折,从昨晚一直研读到今早,那关于他拟写的弹劾老夫的奏折,你还记得多少内容?”
严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后,将目光转向角落中的周方正,缓缓问道。
严嵩问完后,严世蕃、赵文华也都将目光转向周方正。
“回禀阁老,下官。。。。。。”周方正一边回话,一边伸手开始解腰带。
哎呦。
卧槽!
你这是要干啥?!问你奏折内容呢,有话好好说,你解腰带干什么?!你大爷的,你又不是女的!搞毛呢!赵文华见状一脸懵逼,继而一声大喝:“周方正,放肆!”
周方正初次直面大佬,又是做贼来偷风报信,本来就很紧张,现在被赵文华这一声大喝,吓得魂都飞了,大脑一片空白,嘴里组织的语言都被赵文华这一声大喝吓的咽回去了,手也一个哆嗦,一下子将腰带全都扯出来了,就这么凌空举着。
书房关着门,三个男人高坐,正中一个男人扯出了腰带,在半空这甩着……
一下子,书房气氛尴尬的都凝固了。
啪嗒
一卷书纸从赵文华怀里掉了出来,落到了地上发出啪嗒一声,打破了书房凝固的气愤。
“汗,原来你是掏东西啊,怎么不早说啊。”
赵文华见状,这才明白,原来赵文华解腰带是为了从怀里掏这卷书纸。
“梅村你这孩子,就是喜欢大惊小怪。”严嵩瞥了一眼赵文华,言语中并无责怪之意。
“义父教训的是。”
赵文华一脸笑着领训,虽然被说教了一顿,但是心里面却是美滋滋的,以他对严嵩的了解,严嵩这样语气的说教,等同于表扬。经过了百花酒风波后,赵文华对严嵩的喜怒哀乐异常敏感。百花酒风波后,赵文华就在不断地修补与义父严嵩的关系,现在看来,成绩斐然啊,关系基本已经恢复如旧了。
这个时候,周方正才从赵文华的大声呵斥中回过神来,弯腰下将地上的书纸捡了起来,语言能力也重新找了回来,终于可以将他被吓回去的话说出来了,“回禀阁老,下官昨晚与逆贼杨继盛虚与委蛇、百般应付,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将他污蔑阁老的奏疏一字不落的抄写了一份,藏在了身上,就为了此刻,能向阁老揭穿逆贼杨继盛的丑陋嘴脸。”
一口一个逆贼,一口一个虚与委蛇,周方正这忠心表的淋漓尽致、掷地有声。
这一席话把他描述成了一位以身饲虎的卧底,冒着生命危险,与逆贼斗智斗勇、智计百出,忍辱负重,费了千辛万苦、千难万难,终于截获了敌人谋害老领导的罪恶计划,抄写了一份贴身藏在了身上,回来向老领导揭发逆贼的丑陋面目。
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老领导啊。
这一刻,周方正形象无比的光辉灿烂。。。。。。当然,如果他把腰带系好再说,那效果就更好了。
“周大人,快把抄写本给我看看,我要看看杨逆他是如何污蔑义父的……”赵文华走到周方正身边,一脸的义愤填膺,为严嵩打抱不平。
赵文华也是刚才听了严世蕃一番分析后,对杨继盛有了几分轻视之心,杨继盛就是一个喜欢自己作死的傻吊,赵文华觉的他应该很轻松的就可以从奏本里找到杨继盛的数条漏洞,然后趁机在严嵩面前表现一番,再修补修补、巩固巩固两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本着表现一把的想法,赵文华才迫不及待的找周方正要抄本看看。
赵文华开口,周方正哪里敢拒绝,躬着腰双手将杨继盛《请诛贼臣疏》的抄本交到了赵文华手里。
呵呵
你表现了一把,也该我表现了。
赵文华一脸和熙的笑着拍了拍周方正的肩膀,称赞了一句,“呵呵,不错,不错,周大人有心了,好好干,义父最喜欢提携像周大人这样忠诚有心、分得清是非的年轻人了。”
“多谢赵大人美言,以后还要赵大人多多关照。”周方正闻言喜不自胜。
“呵呵,好说,好说。”赵文华小着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转移到了抄本上。
周方正识趣的站在一边,不影响赵文华看抄本。
赵文华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打开了抄本,将视线沉入其中。
呵呵
以我的眼力,从中找几处漏洞出来,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呵呵,到时候在义父面前这么一举,一准又得加分。
赵文华一边看,一边自信的想着。
不过
赵文华才看了一个开头,脸上的笑意就不由的消失了,不由的凝重了起来。
杨继盛奏疏的开篇正文第一段,就如独狼义无反顾的向着猛虎张开了狰狞的血口一样,给了赵文华重重一击。
“为感激天恩、舍身图报,乞赐圣断早诛奸险巧佞、专权贼臣以清朝政,以绝边患事。夫以孤直罪臣,不死逆鸾之手,已为万幸,而又迁转如此之速,则自今已往之年,皆皇上再生之身;自今已往之官,皆皇上钦赐之职也。臣蒙此莫大之恩,则凡事有益于国家,可以仰报万一者,虽死有所不顾,而日夜祇惧思所以舍身图报之道,又未有急于请诛贼臣者也。”
舍身图报,孤直罪臣,虽死有所不顾。。。。。。
这些个词汇组合在一起,满满的都是义正言辞和大无畏的舍生取义之感。
这让赵文华不得不凝重了起来,他从字里行间就看的出来,杨继盛这家伙不是说说,他真的是来玩命的。
再往下看。
赵文华脸色不由崭露笑意,可是下一秒便又凝重了起来,比刚刚还要凝重。
“去年春雷久不声,占云,大臣专政。然臣莫大于嵩而专政亦未有过于嵩者。去年冬日下有赤色,占云,下有叛臣。夫曰叛者,非谋反之谓也?凡心不在君而背之者皆谓之叛,然则背君之臣又孰有过于嵩乎?”
这一段乍一看到时,赵文华还露出了笑意,这不是东楼兄刚刚提到的杨继盛乱用天人感应嘛,杨继盛这傻吊真是不长记性,不过下一秒再看赵文华就凝重起来了,不对,这并不是乱用天人感应。
因为赵文华注意到,这一段前面,杨继盛还加了一句起承转折的话,“幸赖皇上敬天之诚,格于皇天,上天恐奸臣害皇上之治,而屡示灾变以警告。”
这还是天人感应,天降灾变是上天在警示皇上,可恶,这个逆贼竟然长记性了!
赵文华脸色凝重不已。
第一千零二章 赵文华的惊慌()
一大罪
二大罪
越往下看,赵文华的脸色越凝重,等看到三大罪的时候,赵文华的脸上就有惊慌之色了。
“嵩于皇上行政之善,每事必令子世蕃传于人曰,皇上初无此意,此事是我议而成之。盖惟恐天下之人不知事权之出于己也。及今则将圣谕及嵩所进揭帖刻板刊行为书十册,名曰嘉靖疏议,使天下后世皆谓皇上以前所行之善尽出彼之拨置主张,皇上若一无所能者。人臣善则称君之忠果若此乎?此掩皇上之治功,三大罪也。”
前面两大罪还好,捕风捉影,并无实际证据,可是这第三大罪却是有真实证据的。
《嘉靖疏议》!
杨继盛在第三大罪中提到的这本书,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没有谁比赵文华再清楚这本书的真实情况了。这本书的内容也确实如杨继盛奏疏中所说,主要包括圣谕及嵩所进揭帖两部分。这本书是去年开始发行的,到目前一共发行了十期了,截止到目前总共刊印了五百余套了。
《嘉靖疏议》刊发的数目是很大的,杨继盛手里肯定收集到了一套,甚至更多。
另外,赵文华之所以惊慌,不仅是因为《嘉靖疏议》这本作为证据的书确实存在,而且还因为这本书与赵文华羁绊颇深,可以说是赵文华一手推动的。
事情发生在去年。
那一年发生了庚戌之变,俺答逆贼兵犯大同,一路杀至北京城外。兵部尚书丁汝夔请问义父严嵩如何战守。义父严嵩说在边塞打仗,败了可以掩饰,在京城外面打仗,败了掩饰不了,俺答逆贼不过是掠食贼,饱了自然便去。兵部尚书丁汝夔心领神会,严令诸将不得轻举妄动,不得出城交战,坐视俺答兵在城外烧杀抢掠,一直祸害了八天,在得到圣上允诺通贡后,从古北口退去。事后,民间、朝堂的不满沸反盈天,然后……丁汝夔被义父严嵩推出去当了替罪羊。
不过,尽管有丁汝夔背锅当替罪羊,但是朝堂上还是有很多人大骂义父严嵩无能,骂义父严嵩只会谄媚圣上,背地里对严嵩说三道四,很是不恭敬,另外还有很多人接连上疏弹劾义父严嵩。义父严嵩被迫无奈,都上疏请辞归家了一段时间。
赵文华和严嵩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严嵩日子不好过,受严嵩庇护的赵文华他们的日子更不好过。
在这个时候,赵文华为了帮助义父严嵩重新赢回声誉和信任,更为了他自己,想到了一个办法。
在赵文华“看来”,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以及无知仕子们之所以谩骂义父严嵩无能,对义父严嵩说三道四,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义父,全都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他们根本不知道义父为圣上、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义父严嵩辅佐当今圣上,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智计百出、硕果累累。
所以,赵文华就向严嵩建言,建议严嵩将主持朝政以来的,向圣上进献的揭帖密札中,选取可以公诸于世的、成绩显著的、善政善举的,刊发刻印出来,公诸于世,让列位臣工和仕子学生,知道事情的真相,明白义父严嵩作为内阁首辅的成绩和伟大,了解义父严嵩在他们不知道的背后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好事。这样以来,他们就不会再说义父严嵩无能,不会再骂义父只会谄媚圣上,不会再对义父严嵩说三道四了。
所谓揭帖密札,是阁臣所特有的一种文函。这是除了奏疏之外的,一种非正式的公文,阁臣们常常通过揭帖密札向圣上,就军国大事,提出自己的个人建言,供圣上参考。
当时严嵩听了赵文华的建议后,对赵文华很是赞许,着实夸奖了一番,当场同意了赵文华的建议,亲自将刊物赐名为《嘉靖疏议》,将《嘉靖疏议》的筛选、刊印示意交给了赵文华。
赵文华很快就将《嘉靖疏议》刊印了出来,京城郎官以上的官员都收到了一套,太学里也发了数十套传阅。一时间,《嘉靖疏议》成了京城炙手可热的书籍,成了京城的一件盛事,没有收到书的官员纷纷强烈要求,科道官员、地方官员也都登门求书,盛情难却,严嵩就让赵文华又加刻了百余套赠送群僚。
这本书作用很大,一时间,严嵩的声誉好了很多,朝堂也都稳定了。
严嵩为此,盛赞赵文华多次,赵文华为此得意不已,视为平生得意之作。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本《嘉靖疏议》竟然被杨继盛列入到了第三大罪中,还成了关键证据。
现在,赵文华冷静下来仔细一想,额头后背霎时间浮现密密麻麻一层冷汗,他不得不承认,这一套《嘉靖疏议》确实有冒天之功、与圣上争名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