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的差不多200人,开始坐下休息,在战场上,这是相当危险的,可是这里面有完善的准备,12个毡棚子被直起来,这些以木头为骨架,铺上了厚厚的毡布,足以抵挡绝大多数攻击,甚至连投石车的石头,都未必能够轻易的攻破这个。

    12个毡布,把这一片护住了大半,,虽然不见天日,却足够的防护,别说是流矢,就算是投石车的巨大砖头,面对着3厘米厚的铁板,也毫无作用,只留下了一个观察哨的。

    如果是精锐的士兵,他们或许还会抓紧时间的休息,不过,他们却是新上战场的新兵,他们还没有感受到战场上面的残酷和杀戮,有的只是讨论自己心情,你射中没有,我射中没有。

    可是一切被遮挡之下,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射中没有,而长弓队的记功方法,跟其他的不一样,除了专门的阻击弓手,是用人头来记功,其他的,都是完成效率和完成效果来的,也就是说,统一记功和集体记功。

    孙吉并没有站在圈子之中,哪怕是在之前,双方对攻的时刻,他都没有站在圈子里。

    对于孙吉来说,以他的力量,速度和体力,再加上一身加强版步人甲,这个战场上面,能够对他产生威胁的武器,基本上是不存在。

    要知道,普通的步人甲,也就是29公斤左右,可是孙吉身上的,铁片全部是处理过的,使用的长刀的锋刃材料,这不是铁了,是钢,铁片密度是普通步人甲的3倍,重量在87公斤。

    当然了,厚重的铠甲,做了灵活性的处理,不必担心,灵活度有问题,可是重量却达到了81公斤,普通人穿起来不能够随便的动,必须用全身的力量,可是他穿起来,却异常轻松,根本不影响行动,可是防护力上,是普通步人甲5倍以上,就算是神臂弩,也别想在超过50米的距离之上,穿透它。

    这一个加强版的步人甲,孙吉很满意,强大的防护,才是战场上面生存能力的核心,这是无数血战最终总结出来的经验,

    在叛军重新攻击之前,是不会有任何事情的,他漫步在整个棱堡的上面,亲身感受着棱堡的强大。

    哪怕孙吉,对于棱堡已经足够的看重了,还是有些小看了棱堡,高度果然能够解决一切问题,长弓队在棱堡之上展现的效果,不但是彻底发挥出了棱堡的功效,最关键的是,平填一层楼,射程明显增加,威力也明显增加,这种细微之处,也只有孙吉看清楚。

    苗家庄,韦贵这才开始盘点伤亡,朱贵才开始盘点,正规军出身,命令下达,自然有下层的军官,负责执行这个命令,很快总数报上来了。

    死的208,伤127人,其中,危重超过了80人,也就是说,只是不足60息的时间,双方几乎是刚刚照面,就造成了如此大的杀伤力。

    已经产生的伤亡,让他心痛不已,他实在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庄子,居然会如此的难缠,难怪连王德用都如此重视。

    开弓没有回头箭,韦贵清楚,他的性命,就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如果苗家庄的战事,能够快速的结束,他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如果拖到周围进缴的,恐怕就只有一死了之了。

    北宋对于造反,特别的看重,尤其是这种,军官的造反,赵匡胤是陈桥兵变夺得权,赵光义又是,两代皇帝的前车之鉴,把所有的路都给堵死了,一旦发现,肯定会下死手,他真的没有可能平稳度过。

    很快的罪魁祸首也送到了韦贵的面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支长箭,比一般箭长了4成左右,也粗了不少,似乎是从人的身上抽出来的,还隐隐的,带着血迹。

    韦贵看向了最关键的箭头,巨大的箭头,可以想象出它的狰狞的,带了铁片的皮甲,毫不费力的被穿透,甚至直接穿胸而出,什么时候,大宋的境地上,出现了这么可怕的弓弩的,哪怕是不着甲的士兵,要从胸口,穿过骨头穿胸而过,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到底代表着怎么样的攻击力。

    最关键的是,到现在为止,都有这么大的伤亡了,没有看到对方的弓兵在哪里,虽然说,箭是从城墙上面下来的,看不到的箭手,在哪个很古怪的城墙的后面,完全没有箭手的踪迹,当他们攻击的时候,也没有看到箭手出现。

    城墙上,相隔的凹槽,说白了,是士兵战立和战斗的位置的,虽然他们在地下,很难的看到那么高,可是偶尔间,还是看到了士兵的踪迹,但是就箭的幅度而言,不是在哪里射出来的。

    箭手们,是在哪里,或许是在稍稍侧后一点,因为要想完工射箭,双方必须要在同样一个的平面或者直线上,这样准确度才高,所以,相互之间是可以看到。

    现在,两者之间,根本就看不到对方,难不成,他们是胡乱射,盲射么?

    可是胡乱社,都可以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他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额农民军,基本的还是知道的,弓箭手是重点,也是防护密集射击的阵势,每个弓箭手之间,是有大概一步的距离,就是防备这种密集射击。

    怎么也想不明白。

    正在这个时候,王咸松也到来了,今天连热身都算不上,就败回了,这也让他非常吃惊。

    韦贵的麾下士兵,其中有一半左右,是王家负责统筹的,那些都是最为精锐的家丁,就算是在军队之中,也是百里挑一的存在,统帅一个这么强悍的军队,却打成了这个模样,他当然要来看看。

    “王先生见过这样的弓箭么?”韦贵看到王咸松,眼前一亮的问道。

    王咸松的回答,却让他很失落,王咸松没有给出回答,他也不知道,因为这一把长箭,比起短弓的箭要长很多,可是真正跟弩箭相比,长度差不多是够了,一般的床弩来说,又有些太细了。

    床弩刚猛无比,可是正因为太过刚猛的关系,需要的强度也较大,没有较粗的弩箭,根本无法承受,说不定还没有射出,床弩首先就崩了。

    总之非常的古怪,特别是王咸松询问了战争的过程,这一种弓的射程,威力,特别是听说,连步人甲的薄弱地方,也能够射入的时候,王咸松也动容了。

    这是一款威力无穷的弓箭,可是出身于王家,在整个中国北方,军队体系之中,有诺达的势力的王家,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一种弓。

    虽然说,这个时代,有很多名人大匠,也曾经有敝帚自珍的珍宝,可是都大规模应用的武器,没听过,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连王咸松都给不出答案,韦贵也不强求,一款武器而已,出其不意,接下来,在战争之中,他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他们还是占据绝对的优势,无论是军队实力,还是自身实力。

    “王先生,我准备制造攻城器械,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能够支持的!”

    韦贵突如其来的要求,让王咸松略微有些吃惊,可惜,在保州兵变已经开启,王家必须要避嫌的前提下,根本抽不出多少的力量,用于支持,可是他还是抽调了部分工匠过来,这些都是在保州周边,最多一两天就能够抵达。

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 
一天的战斗,几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棱堡还没有发威之前,长弓已经展现出了威力,跟孙吉料想的一样,威力无穷,是棱堡最佳的配合。

    这样的话,在未来的棱堡的链条之上,就可以少用一些防御性的重步兵,多用一些攻击性的长弓兵。

    长弓兵相对于原有短弓兵,最多就是消耗大一点的,长弓的箭头比短弓高的多,使用的材料也高,再加上射速,最终,同样一场战斗,长弓比起短弓的消耗,最起码是三到五倍。

    听起来是很高,可是要跟效率相比呢,往往一个边境的小型军寨,最少要驻扎一两千人,甚至在面对大军的时候,这个一两千人的寨子,根本就无法起到延缓大军前进的作用。

    可是棱堡不一样,他虽然小,却足够强大,哪怕没有这个护城河,这个高度,都不是一两天能够逾越的。

    可惜,现在,保州发生了兵变的,跟仁宗,更中央的联络断绝了,可是只要过了这一关,那么棱堡和长弓的威力,将会是无法阻挡。

    一个刚刚训练不到2个月,就被拉上战场,充其量也只有800人的团练,面对着1。3万人,训练有素的叛军,能够抵挡一个月的时间,这对于西北的战局,是巨大的改变,只要有100个,200个的这样的堡垒存在,西夏军将不能踏入雷池半步。

    孙吉并不知道,他只是初步的接触了棱堡的强大和长弓的威力,长弓是一个攻防一体的兵种,否则的话,英格兰当时就不可能八九成的军队,都是长弓,剩下的所有的兵种,都是定位为长弓的辅助。

    哪怕北宋这些农民,素质很好,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使用了一些特殊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迅速成型,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只是半成品。

    如果是精挑细选的,经过了2…3年训练的精锐长弓手,如果再有个长弓+3+4一类的的高级卡牌得,带来的效果是非常可怕的。

    单纯速度就无法相比,这些长弓手,勉强可以达到60息7…8箭,这样已经是短弓手射速的一倍了,可是成熟的长弓手,60息15箭,甚至达到17箭这样可怕的程度。

    如果再用特殊的箭头,通过高级长弓卡牌的加成,威力增加40%,足以穿透重型锁甲,重创步人甲的,那才是真正无敌的,把密集度和威力发展到了极致。

    韦贵是熟悉的战争的,准备的也多是一些箭防装备,而不是面对床弩的,之前的长箭,他刚开始,也怀疑是床弩,或者是某一种特殊床弩射出的,可是再怎么的想,也想不出,到底哪一种床弩,会用到这么细的箭,这不合常理啊。

    再说了,床弩的必然会在城头露出行迹,床弩会使用很多的人,看他们的密集度,不可能是床弩的,否则,一个小小的营垒,布置了的超过1500床弩,这最少需要1万人,还是禁军这样的正规军,那就不用打,首先就跑了。

    同时,依照这个堡垒的大小,也就是两三亩地那么大,就算是可以摆放床弩,又能够摆放多少,床弩虽然威力巨大,可是在守城上面,是受到限制的,就算是如同汴梁这样的大城市,在整个城的周围,才摆放了多少床弩,不是每一段城池,都可以随随便便的摆下床弩的。

    韦贵还没有意识到空间的可怕,他更多的是从城池的大小来分析的的,这也是普通的判定方法,古代城防,很少利用内部的空间,最多就是在城门这样的要害地区,弄几个藏兵洞,用于直接支持城门的防御而已。

    棱堡看起来,很小,没错,一层是三四亩没错,可是整个棱堡,从上到下,却是12层,这代表着的三四亩的12倍,可是防护面积,依然是3…4亩,甚至更小。

    巨大的棱堡,给攻城带来了难度,这还是擅长攻城,有足够攻城武器的宋军,如果是辽,或者是西夏呢,堆土山,骑马冲城这一点,再也不可能实现,西夏简陋的攻城工具的,也不可能给他们很大的防护,他们要想拿下这个城市,只能够依靠一点,那就是用命来冲。

    没错,攻城只能够用生命,借助这无数的生命来冲击,这样还无法对城市产生威胁,这才是真正的可怕之处。

    孙吉把棱堡利用到西北的的想法非常的正确,只要有3亩左右,甚至是1亩左右,10层高度,足以藏兵1000。

    12亩地,也就是6000多平方米,每一个人有6平方米以上的空间,这对于军队而言,相当的宽敞,同时,密封的石头房间,也不同于军营,容易遭到攻击,能够裸露在外面的,只有最顶层的那一亩地,还不是彻底裸露在外的。

    空间的宽绰,代表着资源的足够,只要选择水源地,或者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建立这个棱堡,水就不必考虑了,物资,供给1000人和供给1万人的物资,带来的数量级别完全不一样。

    这样的1000人的城市,200步兵加100长弓手都可以守卫,完全可以分成3批,就算是几万大军,无休无止的攻城,也别想简单的攻下来的。

    这就解决了西北兵事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寨子兵少,防御差,只能够起到警戒的作用,只能够作为弃子,一旦寨子失去联系了,就证明寨子受到了攻击,可是棱堡不一样,不但防护面积小,可以容纳足够多的人员,全部都是砖石结构,跟巨石是一模一样的,就算是突击抢时间的工程,也不可能减少防御,居高临下,攻城的即便能够上来,也很难持续,可以做到无损,对对方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是宋天然的屏障,如果100,甚至200这样的棱堡,驻军也就是20万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