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否则,在个体实力上面,跟游牧民族都有很大的差别,夜不收就更是如此。

    本身只是北宋特有的,在跟辽夏战斗之后,被对方学会了之后,他们抽调最精锐的力量,组成的夜不收,也是噩梦一样的存在。

    只要对方有所针对,最终的结果,很容易就是宋军的夜不收失败,在关键性的战役之中,一旦出现这种状况,那么等待宋军的将会是灭顶之灾。

    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强悍的侦查手段,没有一队强大的夜不收队伍,骑马长弓兵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哪怕长弓兵携带的装备不算多,可是对阵营的要求就更高了,没有阵营的长弓兵,所展现的实力,连短弓都比不上。

    长弓也注意了这方面的训练,可是哪怕训练有素的长弓手,也需要时间,只要对方的骑兵部队熟悉了之后,很容易对这个方面下手。

    解决方案,就是集中夜不收之中的精锐力量,给予足够的,没有遗漏的侦查,防止被偷袭。

    赵信却推翻了原有的方案,给出了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不需要足够强大的夜不收,这个在北宋找起来,也不多,他另辟蹊径的增加了反应时间。

    没错,就是望远镜,这个在航海,在军事上面,有独特的用途的武器,对战争的改变是划时代。

    玻璃和镜子才刚刚完成,光学镜片已经立项了,却没有太多的进展的,透明的玻璃,跟光学镜片,那是两回事的东西的,玻璃是一个什么层次的东西,天花板很低,可是光学镜片,到了后世,一些高端的光学镜片,整个世界,也只有少数几个公司才能够做出来。

    赵信当然不可能奢求那样规模的光学玻璃,他要的只是一个望远镜而已,在光学镜片和通透性很强的玻璃制作出来之前,玻璃望远镜是无法做到的,可是在整个自然界,还有无色透明的东西。

    没错,就是水晶,质地极好的水晶,他的透光性能,甚至在普通的光学玻璃之上,只不过这种水晶较少而已。

    可是北宋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或许一些普世性的东西,没办法全部满足,一些水晶还是可以的。

    从立足定海军开始,赵信就开始搜索各种的水晶,还真的给他找到了大量的透明的水晶,然后找高手匠人,进行光学镜片的处理。

    或许玻璃是一个很难以达到的,可是水晶就很容易,找到了合适透光性能的水晶,然后按照望远镜的方式,进行磨制。

    赵信不懂望远镜的制造方法,但是光学的基本规律他还是知道的,光的直射性,进入到透镜之中,会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折射,这些只要多磨几次,多试验几次就可以造出来了。

    从最简单的1倍,到2倍,到8倍,赵信制作出了一些高倍度望远镜,甚至到现在,没办法制作出来双桶的望远镜,可是单筒望远镜,早就制造出来了。

    哪怕是最简单的5倍望远镜,对于军事上面的作用,也非常可怕,可以扩大看到的景色五倍,原来,肉眼看到的景物,超过1里,就会模糊,就算是大军触动,超过4里,也看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军队还是作假。

    可是有了这个望远镜,最起码的距离就是5里,任何一个视力正常夜不收,都可以在白天看到5里之外,这对于保护夜不收相当的给力。

    夜不收的损失,往往是被埋伏,无法逃脱的,必须近距离的作战,现在,扩展到了5里,除非是哪种非常不合格的,很大意,不然很难被围杀。

    同样的,望远镜也增加了反应距离,原来,可能是一两里,对于骑兵,高速行进的骑兵,可能就是两三分钟的时间,这对于任何的军队来说,都反应不过来。

    之前北宋的重骑兵,哪怕是能够骑马前进,一两分钟连组成阵营都没办法,跟别说战斗了,可是当这个时间扩张到10分钟的时候,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哪怕是重骑兵都能够成功列阵,更别说重骑兵跟长弓的组合体了。

    长弓的攻击力,加上骑马的高速机动,在后勤充足的前提下,长弓可以跟两倍重骑兵对抗,可以跟5倍的轻骑兵和其他的兵种对抗,这就是北宋的优势所在。

    实际上,优势更大的还是在炸药炸城,哪怕是原来北宋重步兵,只要携带火药,把军队推进到对方的城市下面,就可以势如破竹的攻城,就这一点,就可以发挥出重步兵的作用。

    以往孤军作战最关键的问题,彻底的解决了,他完全可以以一个个的小目标,攻占一两个城市,然后停下来,把后勤和后路给做好,然后稳扎稳打就可以了。

    这实际上就是湘军对付太平军的做法,结呆阵,打呆仗,稳扎稳打,不给对方任何的机会。

    北宋有了长弓,有了骑马弓兵,有了望远镜,同样的有了火药,在这么一个时代是无解的,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都不存在任何的问题,只要自身的后勤不出现问题,那是不可能失败的。

    现在北宋的从上到下,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贾朝昌之所以对辽国下手,不是因为他知道,北宋有足够的能力,打破辽国的防御,给辽国沉重的打击,最终拿下燕云十六州,而只是因为抵消韩琦带来的压力。

    一旦当贾朝昌支持下,取得第一战的胜利,接下来,就无法阻挡了,恐怕制约北宋取得战果的,恐怕就只有后勤问题了

    长弓队已经有了一些热武器的特征了,在单位时间投射能力,是长弓的关键,不追求个体的力量,追求整体的力量,借助着覆盖的攻击,然后取得足够的杀伤。

    这种方法,对于冷兵器时代,几乎是无解,唯一制约的,就是后勤的问题,一个长弓手,在一场战斗之中,投射180只箭,这几乎是普通短弓手4倍以上,再加上长弓长度和质量,单纯投射能力,长弓对于后勤的要求,起码是短弓的10倍左右。

    实际上,不止十倍,在长弓展现出威力之后,北宋的将军们,都已经认识到了长弓的可怕,因为廉价和威力的关系,基本上把禁军的主要兵种设定为了长弓,这样的话,一个完整的禁军部队,几乎有6成以上的长弓手,这就是之前的10倍以上,这样算下来,一个禁军部队的后勤压力就更大了。

    哪怕是有足够的马作为后勤,在境内还好办,一旦深入到辽国境内,那个麻烦就大了,可能需要10天的时间,才能够储备足够连续高强度战争的物资,这样的话,就如热武器时代一样,后勤对于战斗起到了绝对的影响,七天战斗和10天战斗,就会成为规律。

    这一点,北宋这边,还没有意识到,可是赵信当然知道,与其要等到后勤产生问题的时候,造成北宋的损失,还不如提前提出来。

    赵信这一次,就是为了添砖加瓦的,不单单是军事上面,经济上面,也是如此,发达的交通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交通问题,是大问题,轮子改变世界,这一点都没有错,整个世界闻名的发展史,是以工具的改变的造成。

    工具的材质,成为了划分社会的一个关键,从石器,到青铜,再到铁器,可是一个王国的扩张,却跟工具没有关系,跟交通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形成王朝开始,王国的扩大,跟轮子有直接的关系,没有合适的,普世性的交通工具,王国就不可能扩大。

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动的翅膀() 
    研究历史,总是从一些偶然之中,总结出一些必然的东西,整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具的作用,第一个划时代的工具就是木质工具,人类在使用了树枝等作为工具之后,才跟动物划分开了。

    火更是让人类在残酷社会,获得了可以自保的能力,并且吃上了熟的食物,寿命大幅度的提升,也真正开始了扩张之旅,在辞之后,野兽所占据的范围越来越小,人类活动的轨迹开始扩大。

    哪怕各种工具的使用,火和各种的房屋的出现,让人类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的增加,可是国家的出现,却不是这一系列的改变之中的。

    原始社会,只是凭借着脚的话,又能够丈量多少土地,故而原始时代,都是一个个的部族,再怎么大的部族,能够掌控的范围,也就是步行一两天的距离。

    方圆百里已经算是很大了,至于纵横千里,那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最多是影响力。

    历史,就是这样,在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以历史学家的眼光,看着封建王朝,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无外乎是在土地是整个封建王朝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他的数量是恒定的,在王朝之初,经过了建立王朝的战乱,天下民众数量较少,战乱已久,天下居安思定,也就容易产生大治。

    可是三代五代之后,伴随着长时间的安居乐业,整个王朝的人口开始急剧攀升,可能100年的时间之中,就会翻上好几倍,原来,随便就可以生存下来民众,就开始艰难了起来。

    既得利益者,又加剧了这个过程,一些贵族,还有依托着王朝产生的新兴贵族,这些人开始占据了数量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土地。

    当土地的粮食,无法解决整个王国人口的食用的时候,那些没饭吃的民众,唯一的选择,就是揭竿而起,用命去活下去。

    这才是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在历史的眼光之中,时代的变化,也是如此。

    当马,马车,还有各种的交通工具,出现了之后,才会出现更加强大的国家,最终完成的统一。

    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依靠着可怕的制式青铜武器和战车,统一了整个中国的,让统一的皇朝,成为了深入人心的存在,交通问题就没有明显的改变。

    大部分的皇朝都热衷于修建运河,水利是一方面的问题,交通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普通的行军和运河上面的行船,这是两个概念,相对于劳师远征的陆上行进,船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隋炀帝因为开凿京杭大运河而灭国,贪功冒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是京杭大运河优势摆在那里,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都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甚至到了北宋,干脆就是建设在京杭大运河之上的,没有京杭大运河,唐朝很早就会出问题,至于北宋,富庶程度最少下降一半。

    在铁路的出现之前,运河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可是相对于铁路,运河限制性非常大,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无论是强大的,还是弱小,运河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条,原因就在于,运河不是随便修的,必须考虑到水量的问题,还有流动性的问题,随时随地,生生建造出一条运河,那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一条运河,需要有河道的配合,也需要地势上面的高低,否则的话,运河之中没有水,要什么来行船。

    这一点,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都是这样,所有有河道,有运河的,交通也就发达,北宋更是把这一切都提升到了极点的,整个北宋的精华,都是的以运河为依托的五条大河。

    铁路,却是另辟蹊径,在陆地上形成了跟运河一样效果,甚至更强的一条交通要道,一条比起京杭大运河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路。

    普通的河船,无法发挥出水运的极限,中国实际上,拥有世界级的天然水道,比如说长江,这一条世界罕有的长河,又不是跟尼罗河,亚马逊河那样,地处在无人的区域。

    尼罗河大部分的流域是在沙漠区域,就算是埃及,两侧人口也不多,亚马逊河也是一样,河道两侧,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这些河流哪怕更长,河道更加宽阔,却没有多少的作用,没有多少的运力。

    长江处于整个的中国最精华的地区,整个长江流域,几乎有数亿的人口,天然的黄金水道,就可以发挥作用。

    可是那是在21世纪,在封建社会,除非是钢铁的轮船,其他的船,很难得承载庞大的运量,单纯依靠普通的木船,哪怕是1000石的大船,也不过是上百吨而已,跟后世的万吨,甚至是数万吨的海船比起来,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铁路不同,虽然说,速度不算快,接力的马拉之下,一般速度能够达到30公里左右,一些出色的马,甚至可以达到60甚至是80公里,而运输来说,铁路跟轮子之间的摩擦可以减少到最少的程度,动力轻一点,不过是让运输量减少一点,这个减少算下来,也就超过了运河的程度。

    当然了,这不是铁路的极限,伴随着大量西夏马的进入,一定有出色的马替代现有的马,到时候,只要平均速度能够达到45公里左右,铁路的容载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了。

    后世,在没有高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