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草原上地广人稀的根本原因,不断开垦的农田,和中央集权的国家,可以的承担人口爆炸的后果,元朝根本就不行,虽然元朝人口增长人口很慢,跟其他封建王朝比起来,差了很多。

    可是承平的时代,人口还是会大量的繁衍,这是主流,当粮食没办法支撑整个王朝的食用的时候,最终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当然了,元朝的残暴,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汉民饱受压迫,也有反抗的想法。

    粮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他直接决定了一个王朝的稳定人员,一个稳定,赋税教轻的王朝,自然政局稳定,一个依靠着压迫,反潮流的王朝,就很容易被推翻。

    同样的战况,如果换成北宋,早在元昊寇边的最开始的时候,就会注意到,一边用边关的军队,延缓元昊的脚步,然后得就是调兵围剿。

    或许,元昊能够在薄弱的环节,出其不意的,对北宋造成损伤,可是借助这北宋逐步的发展,把北宋境内的党项人都给囊括到其中,那是根本不不可能的。

    在最初的时候,元昊才多少人,1万多的骑兵,还是那种半民办兵的,可是到现在,差不多五六个月过去了,元昊又有什么实力。

    最少4。5万的精锐骑兵,还有裹椰的差不多12万的军队,居然一下子拥有了接近20万的人员,还有大量的民众,牲口和资源。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元昊的做法,直接打在了辽国的软肋上面,辽国的强大,不是国土,而是军队,军队的基础就是民众。

    辽国被严重的削弱,几乎失去了4成左右的人口,可是西夏几乎快要亡国,他受到的损失的更多。

    西夏的人口,本身就远不如的辽国,更加不如北宋,一个汴粱就100多万人口的,那已经是辽国的三分之一了,京畿的人口,都远远超过辽国的总人口的。

    西夏全胜的时候,总人口差不多300多万人,直接被辽国干掉了100万,还有被北宋俘虏的接近40万还有送来的20万的精壮,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西夏已经去掉了大半壁的江山了。

    元昊在辽国做的,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不说党项族人,被带走了接近150万,就说举起屠刀之后,杀了差不多5个月的时间。

    哪怕草原无限的广大,地广人稀,在5个月不收刀,疯狂的杀戮之下,最终的数据非常惊人,250万,也就是说,

    元昊把辽国施加于他身上的,还给辽国了的,两者损失的加起来400万,对于只有910万的辽国来说,那是伤筋动骨了。

    辽国和西夏,还没有意识到,人在这里面的巨大作用,辽国来说精锐的军队,还有高层的力量,没有损失,可是真正为一个国家创造出财富的,恐怕就是这些最底层的人员,他们的损失,直接影响到了未来的收入,甚至对于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之中,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场北国两大国的对决,即将拉开了,这可能是之前辽夏之战的延续,疯狂元昊,根本就没有考虑后果,如果他是精通游击战的天才,肯定会抓住辽国的软肋,在吃到好处之后,立刻的退走、

    只要到了肃州,辽兴宗就算要报复,还需要在兴庆府向西上千里,这对于任何军队来说,都是一个可怕的负担,就算是辽国,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准备才可以。

    可是元昊不知道,他还是停留在草原上,两个雄主之间的一战,无可避免。

    这对于北宋来说,却是最好的结果,不管这一战谁胜谁负,对北宋来说,都是极大的削弱了他们双方的力量,为之后,北宋雄踞于东亚的北部,非常重要。

第四百七十四章 汇报和抵达() 
    汴梁东门码头,这个往日里面,人头攒动的码头,此时也算热闹,早在昨天,破冰船已经来来回回的清理,今天早晨,也同样的出动,把夜晚因为寒冷结冰的河面,再一次的清理了一遍,保证船队的通行。

    一个军的禁军,2500人,还有在周围找到的劳力,差不多4000多人,聚集在码头上面,因为结冰打滑的路面,早已经铺上了稻草,为卸货做出准备。

    相对于枢密院的高层,已经知道赵信前来船队规模,这些禁军和普通劳力,并不知道,到底来的是什么,会卸下多少货物,他们在稍稍交流之后,就知道,来的人不简单。

    禁军啊,这可是大宋最精锐的部队,如果说厢军,或许在一些时候,还当劳动力使用,禁军,完全不存在的。

    可是现在,禁军也动用了,还是整整一个军,这不但要求财大气粗,也需要实力超群,他们纷纷议论,这一次来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来头。

    “来了!”前方传来了一阵阵的骚动,在仓库之中等待官员们,也都得到了消息,走了出来。

    京官尊贵,别说是赵信一个小小的节度使,就算是曹刿,韩琦这样位高权重的枢密副使到来,也不可能有高级官员前来迎接,他们也不需要。

    一般回京之后,除非是有重要的使命,否则的话,都会暂时归家,休息一两天才处理事务,或者上朝,或者去枢密院,没有必要迎接。

    赵信又不一样,从大名府的铁匠作坊开始,已经逐步控制枢密院外购货物的很大方面,之前,单纯只是铁料,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各种成品,水泥,钢材,等一系列的东西,特别是现在,贾朝昌已经决定在明年过完年,对着的辽国动手,专门从三司申请了大量的物资,这笔物资目的地,正是在辽宋边境,兴建大规模的棱堡。

    按照一个棱堡2500贯来说,水泥的价值就高达1000贯,这可是一笔超过了40万贯大宗交易,如果算上其他方面的使用,比如说,在城防的修缮上面,在各种物资的补充上面,枢密院跟定海军之间交易额度,超过了2000万贯,这中间,任何的一丁点的波动,都会让枢密院结余。

    贾朝昌当然不可能来,甚至连一些实权中层官员,也不可能来,他们都是三四品的大员,他们的出动,会引发波动的,可是司官,五品左右的,来的不少,有兵器司,守备司,还有新成立物资司的主官。

    物资司之前是没有的,他们掌握的东西,是兵器司,守备司和锻造司,现在锻造司已经名存实亡了,其他的两个司也大受影响,基本上,都是在物资司收回的东西,再分配的作用,反倒是异军突起的物资司,有些位高权重。

    顶头上司到来,汴梁这边的负责人,早在昨天,就快马到了船上迎接,并且找赵信汇报了半年多来,在汴梁的发展。

    定海军,从无到有,成立的这一年的时间,是定海军发展最快的时间,从一个不闻一名的小岛,变成了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汴梁的可怕城市。

    人口还是在其次,关键是产值,可以说,短短一年,定海军或许还没有追上北宋的产值,可是在一些方面之中,已经超过,比如说,铁,比如说日用品,这些成为了定海军的拳头产品,在汴梁开疆裂土。

    汴梁作为整个北宋的首都,是整个北宋财富和权利的集中之地,哪怕普通的民众,他们不可能如同官员富翁那样的有钱,可是架不住人多。

    定海军的产品,为什么有这么庞大的竞争力,并不是说,定海军走奢侈的路线,卖出的都是利润超高的奢侈品,这种东西会有,却一定不会多,真正赚钱的,永远是普及面最广的产品。

    在北宋各项税收之中,处于很重要位置的盐税,就是其中之一,是人都要吃盐,北宋的盐税还相对比较高,这就成为了一个另类的人头税,每年超过千万贯的收益,成为了北宋重要支撑。

    如果,将来,赵信控制北宋的话,一定会把盐的价格降低下来,现在还不是时候,虽然说,在定海军,也开辟了大规模的盐场,用晒盐的方法,大规模的生产盐,可是这些盐,却只是用在定海军的日常上面,或者工业生产上面,严格控制他们的流动。

    盐不能搞,看起来是丧失了很大的一批财源,可是实际上,在目前的北宋,能够搞的项目太多太多了,日用品,各种铁器,甚至是肥皂香水之类的,这些都可以面对普通的大众。

    就是凭借着这个,哪怕是北宋同样生产的东西,定海军都可以在中间找到工业化生产的规律,或者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提升质量,总之各种各样的优势。

    哪怕是不降低价格,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更别说降低了价格。

    定海军当然不是再打价格战,铁这种对于军事,对于国力有重要影响的,可以打打价格战,其他的就没有必要了,基本上,都是在市面上价格九成,或者是九成五,可是就算如此,定海军出色的质量,在口碑相传之下,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压得其他的产品喘不过气来。

    一个100万人的庞大城市,辐射1000万人的京畿,会产生多大的市场,哪怕一个人,每年花一贯,就是1000多万贯,可实际上,平均下来,每一个人不只一贯。

    按照汴梁负责人提供的数据,下半年,整个汴梁销售数据大概是4700万贯,其中利润差不多占据了四分之一。

    1000多万贯的收益,对于这个负责人来说,是一个极高的数字,可是在赵信的眼中,那就又不一样。

    工业化的产生,就是让价格逐步的降低,压缩生产成本,压缩人工成本,最终产生价值。

    哪怕是没有机器,没有动力,单纯借助着工业化的规模生产,所产生的效果,都不是人们所能够想象的。

    目前送入到汴梁的产品,都是定海军的拳头产品,他毛利润,赵信恰恰知道。

    出厂的价格,跟变量规定的价格,这是不同的,众多产品,按照热门程度和销售价格的不同,会给汴梁留出两成到四成的利润不等,汴梁完成的销售,获得四分之一的利润,也就是来源于这个。

    可是这些根本不是出厂价,出场的价格更低,最低甚至只有汴梁售价十五分之一,最高的那个,也只有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个利润,要加个两三倍。

    这就是定海军,工业化的现状,哪怕随随便便涉足的产业,随随便便的销售,就创造了比北宋的岁入更加高昂的利益,当然了,这些来自于北宋庞大的基础和人口,换成他,如果穿越到西夏,哪怕他手眼通天,能够走私物资到北宋,所获得的利益,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满意听了负责人的汇报,并且做出了调整,这个调整主要是价格上面,伴随着产品越来越多,销量越来越大,一些已经开发出来的市场,已经慢慢的被填满了,哪怕一些是固定销量的产品,也不可能在短时间爆出巨大的销量,这就需要开发新的市场。

    宣传和广告只是一部分,在没有电视,没有广而告之的前提下,这个不现实,那么,降价和增加新产品,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负责人当然是一个懂得经商的,却不知道这些商业里面的一般规律,他只是按照北宋的商业习惯,进行操作,好在,赵信选择的他,能力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实际上还是听话。

    赵信的策略很简单,用30%左右的新产品,冲击原有的市场,并且推动原有产品的降价,从15%到25%不等。

    这么快就降价,这让负责人有些不太明白,在他看来,这些产品都是很好的产品,质量也非常不错,日常使用都非常的方便,他不会考虑到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原有市场饱和的关系,实际上,这个已经出现了。

    赵信从定海军的成立之后,就严格的要求表格制度,每天的销量,销售额,利润,商品数量,等等这些,都会做一个记录,虽然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却在从上到下的高压和奖励之下,勉强的实行下来了。

    这个数据,在目前的北宋看懂的不多,可是赵信却是其中之一。

    任何东西都可以骗人,但是基础的,第一手没有造假的数据,却骗不了人,在整个汇总的数据之中,从最初半个月的峰值出现之后,后面逐步的平淡,可是每10天的销量,都在缓慢的下降,到了第四个月开始,出现了一波较大的下降,然后平稳,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这个负责人看不懂,甚至还引以为荣,毕竟,总量是那么大,可是赵信看懂了。

    年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日子,哪怕是手里没什么钱的平头百姓,都会给家里添置一些东西,这种情况,在大城市也特别明显。

    第四个月的下降,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讯号了,市场已经饱和了,该购买的,大部分已经购买了,不会有太大的增幅,接下来,应该逐步的下降的,可是年节的出现,阻断了这个过程,让这个指标先对平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