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验证点,就是已经确定的,一些重要位置的坐标,这就成为验证这个公式对不对的关键点。

    赵信不是航海家,也不是研究海洋的,他能够仰仗的,就是大学里面的专业,还有高中为止的一些知识点,可是就是这些知识点,给了一个明确的坐标。

    比如说,地理知识之中,中国大陆之上的最南端,雷州半岛,他维度是16度的,还有一条最重要线,北回归线,这个太阳直射的最北端,他会在某一个极限的时间,正午的太阳光在头顶,也就是类似立柱这样的,不会有任何的影子,是一个点。

    赤道和北回归线,这是维度线上面,最重要的位置,而一定程度上面,赵信所能够知道的,也是北回归线。

    在高中的地理知识之中,北回归线,在中国有几个重要的城市,广州的北部偏北一点,汕头市,台湾的嘉义。

    这其中,嘉义暂且不提,哪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还在高山族的手中,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可是其他的地方,就好办了。

    广州,哪怕在西汉,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开辟成了城市,这个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海上的优势,让他们已经比较的庞大了,只不过有些远了。

    至于汕头,则差的多的多,现在只是一个村落,实际上,在元以前,整个中国版图上面的重要港口,也只有广州和泉州,其他的,要么只是一个渔港,要么就不入流。

    无论是北回归线,还是雷州半岛的16维度线,这些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赵信,更快的确定经纬线。

    赵信也是非常无奈,除了这些,其他,在地理课本之中坐标,对他的作用不大,比如说,地理课本之中,明确提到东南西北,四个极点。

    他们都搭配了经纬度的坐标,最东端黑龙江,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还有北方漠河,最西边的帕米尔高原,这些作为曾经中国领土极致的问题,就算知道了确切的地方,也没办法去,这些地方暂时赵信去不了。

    因为那里绝对是一片贫瘠之地,漠河还有黑龙江,在中国的最北端,那里现在是生女真和一些的不开花的游牧民族的地盘,根本无法深入。

    帕米尔高原和曾母暗沙也是差不多,他都是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在这个时代并不知名。

    经纬线每一度的距离,他还是知道的,只要以某一个点,测定出某一个点的经纬度,就可以通过种种相同的东西,一步步的把整个北宋重要港口的经纬度标注出来,测距的地点和数据越多,就越容易的得到的。

    这些固定的点,作为验证,然后总结出整个网格线上面的其他部分,一旦以中国为核心,整个北宋的经纬线地图完成之后,六分仪的作用,就会突出出来。

    b

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补给() 
    单纯的经纬度,还是单纯六分仪,对于航海来说,没有多少作用,可是这些跟海图结合在一起,不必如同之前那样,哪怕拥有海图,也要考虑误差,只用在精确的位置上面,在不停的虚拟网格之中,填充了各种坐标,最终形成最精确的地图。

    在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上,没有任何参照物的前提下,可以借助着某一个固定天星或者是太阳的角度,测量出一些的太阳或者星光的角度,然后根据已经总结出来的经纬度的一些公式,计算出的目前所在的经纬度,就拥有了一个在地球上面,一个确定的位置,而根据经纬度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偏离了多少航道,距离目的地,还有多少的距离,这才是六分仪可怕的地方。

    跟六分仪之前的海图不一样,哪怕是重复了多次的海图,有经验丰富的领航员,他们也无法精确的判断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自己偏航了多少,只要误差大于可视的范围,就很容易迷航。

    对于有了六分仪的航海船只来说,只要之前做出来的海图,足够的细密,误差甚至可以精确到的1里范围之内。

    或许对于某些方面,1里的误差,那是巨大到无法承受,可视对于航海来说,除非是在极端的恶劣的环境之中,一里的误差,已经足够精确了,有了望远镜和各种瞭望,再加上一些的海图上面的基础描述,除非遇到不可抵挡的风浪,只要船没有沉没,哪怕是在暴风雨之中迷航的,只要天气恢复,可以看到太阳,或者是天星的时候,就可以确定位置,这对于航海来说,安全性能不知道提升了多少。

    欧洲的海船,没有水密舱,没有点亮科技线是一方面,没有这个必要,也是一个因素,一旦遭遇风浪迷航,就算是幸运的在风暴之中活下来,可是只要不是幸运的被从到航道附近,那么等待他们的,将会是的末日。

    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没有补给,没有物资,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死亡,没有第二个结果。

    可是对于赵信来说,他有更多的选择,把所有的都给做到极致,来自东方的水密仓,一些特殊的组合,还有各种钉子和螺丝之类使用,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使用到了其中,这才构成了一个脱胎于风帆巅峰时代,却又超出了风帆时代舰船。

    在目前丁海军最大的船坞之中,最少有4艘船,在逐步的成型,这些船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可是赵信却依然没有停下。

    海军,可不是那么轻易的建成的,百年海军一说,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不说后世,海军永远是整个军队之中,技术装备最多,各方面的人才最多的,哪怕是在风帆时代,海军也是技术含量最高。

    跟陆战不同,双方的实力相当的时候,拼的就是一个战场上面的时机把握,可是在海军上面,强和弱并不是船的吨位,船的多少能够说明的。

    一艘技术领先的船,一艘就可以了,其他船千艘万艘,也打不过这么一艘,除非是速度快,并且当机立断的逃走,如果连速度都比不上,那么,就更惨了,速度更快的,也更加强大的船,可以轻松的一一的把对方送入到海底。

    听起来,有些感慨,可是实际上,还真的是如此,类似日本二战的巨无霸,大和号,这个在二战历史上,最庞大的战列舰,却落后于时代了。

    坚船大炮的时代,跟航母作战群的时代落伍,面对着在一百多公里之外飞过来的舰载机,大和号强悍的火炮,根本就够不到对方,哪怕大和号强悍舰体,强大的生存能力,可是面对着最少10枚鱼雷和接近10枚的航空炸弹的攻击,最终,不得不沉没了。

    这就是技术的领先,现在丁海军,已经拥有了这个领先的技术,超越这个时代500年舰船,本身已经可以对其他的船只进行碾压的。

    不过这些船只是硬件,硬件只是一切的基础,要想把整个舰船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软件才是最重要的。

    在舰船之上,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就是船员,跟硬帆的中国式帆船完全不同的是,在软帆时代,单纯对于帆的控制,就有很多种。

    比起硬帆来说,软帆的控制性很强,如果没有足够的控制,根本就无法发挥出软帆的全部功效,甚至说,三角帆这种可以逆风行驶的帆,它们也需要在不同的角度,才能够发挥出作用。

    这个角度,在科学上,是一个计算出来的数据,可是在实际操作之中,却是根据经验,在什么样的风之下,用什么标准。

    如果,赵信学的是空气动力,那么,肯定能够通过这个三角帆,计算出,那个角度最好,甚至说,高等数学之中,也有一些公式。

    可惜,赵信毕竟是学文的,研究的也是历史,专业的东西,真的懂得不多的,这些,恐怕也只能够通过实践,慢慢的摸索。

    这中间,摸索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摸索,只是个人的摸索,加上一点点的经验,这样的摸索过程,会长很多。

    赵信这个穿越者,只能够算是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考古研究者,可是丁海军在科技上面的发展,却日新月异,发展极快。

    说白了,卡牌系统和穿越者见识,这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研究的方法的问题。

    作为北大的博士,哪怕是在历史和考古方面,可是见过不少的东西,整个科学体系之中的研究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

    这是通过数百年,甚至是咨询发达时代之后,总结出来的方法,这是经过了考验之后,总结出来的,最好的研究方法,或许有些繁琐,却不会有什么无用功。

    比如说,这个三角帆的操控,就是使用了科学的方法,不是让海员们自己去操纵,去感觉,而是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比如说,尽可能的摒弃其他的条件,单纯在一个的范围之中进行测试,尽可能的细化角度,总结出来一个基本的规律。

    这样条件少了,环境也简约了,更容易发现一般规律,哪怕总结不出来一些划时代的公式或者理论,可是单纯对于操纵来说,这已经足够足够了。

    用一个个经验,然后总结出一个简单的操纵的方法,并且把一些工具使用到这些操纵之中,这些都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在丁海军,别的都还好说,可是规矩这个,是从上到下都要求,哪怕这些海船上面的水手,也是如此。

    最初的那些船,还有现在整个运输船队,使用的都是在外面招募的人手,不过哪怕只是几个月的时间,可是问题已经出现了。

    水手是什么,那是今天有,明天无的,说不定那个时候,一场风浪下来,就全部都没有了,他们几乎都是桀骜不驯的,或许在这个时代的船长的眼里,这个是个性的代表,是好水手的象征,可是在赵信看来,这不行。

    远洋计划,对于赵信而言,那是重中之重,从最开始,就是以军事化为标准的。

    现在的这些水手,海员,他们已经形成的习惯,且积重难返,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是丁海军更高的薪水,更强的规矩,也不可能改变太多。

    赵信如果只是要效果,这些熟手海员,他们练练也可以练出来,可是海军在整个丁海军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他不能,也不可能忽视掉。

    那么,从最开始,就开始准备,就成为了关键,目前在实验船上的,除了一小部分比较听话海员,几乎全部都是新手,这些修改过的子项目,几乎都是这些新手控制的,老海员们,除了传授一些的航海上面的简单经验之外,剩下的操帆的方法,几乎都是按照操帆手册上面来的。

    这个有些突兀,却也正常,这些帆,全部都是软帆,还有整个航海,这跟中国式帆船本就不一样,那些水手们拿着不错的薪水,又不用学习,当然是愿意的,可是就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属于丁海军的精锐部队,就这么的成行了。

    这些人员,都是选择了近海的那些渔民,从见到了渔民的悲惨遭遇之后,赵信第一个想法,就是招募渔民,丁海军靠海,渔民们有天然的好处。

    这些渔民本身就在海边,对于海上的一切也非常的熟悉,一举两得之下,又经受了丁海军的纪律,只要成长起来,一定是出色的海军。

    除了海军之外,赵信还在别的方面下手,远洋航行,这个征服地球最重要的方法,麦哲伦的伟大,就在于,他开启了全球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这不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个观点,也让麦哲伦成为了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大海是可怕的,是充满了各种变数的,哪怕到了21世纪,在发达的科技的支持下,海难也时有发生,更别说11世纪了,要征服大海,船和测量工具,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东西,船员也是如此,可是其他的方面,并不代表着不重要。

    赵信其实做的,比这些更多,在航海上,抛开海图,船员,船,还有比较重要的,那就是补给。

    在没有蒸汽动力的时代,补给只是单纯的食物和水,哪怕到了21世纪,也没有完全自动驾驶的海船出现,大海上面的情况变幻莫测,连人处理起来都很困难,机器可靠性就更差了。

    人要活下去,水和食物就是必然的要素,在没有食物前提下,可能单纯依靠水,可以坚持个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主要看身体的底子,可是没有水的话,最多就是七天,这两点都非常重要。

    赵信当然知道这点,可是他也对食物和水进行了改变,比如说食物,在这个时代,补给多是选择一些容易长时间放的东西,比如说,一些大米,面粉,还有其他的。

    大海航行,哪怕是近海,七八天不靠岸也是正常,远洋更是有时候一两个月不靠岸,不选择长时间存放的不行的,所以,在海洋上面,东西比较的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