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5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昼伏夜行,大概是在一天的清晨时分,赵信终于抵达了汴梁

    本来,赵信应该是抵达应天府的,应天府更近一点,可能要节约大半天的时间,毕竟应天府到汴梁之间,还有300里的距离,哪怕是车船这样的高速,这样的距离,也需要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点

    在北宋的整个版图之中,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说,在历史上面,没有任何的存在感的一个都城,比起大名府,甚至是河南府,它都差了很多。

    大名府不说了,北宋四京之中,除了汴梁之外,就是大名府,这是北方留都,如果是辽国入侵,大名府将会肩负着整个北方全部权利,这一点,不是一般地方能够相比的。

    河南府,这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是最重要的城市,从东汉,到唐朝,再到后来,连续的数个王朝在这里定都,曾经,宋太祖差一点,就把都城定都在洛阳,只不过,因为汴梁是首府的关系,最终定下的汴梁。

    可是,在整个北宋的版图上面,应天府的作用非常的大,他是连接汴梁的咽喉,一条汴河,通过中原,联通汴梁和应天,这也成为了汴梁的基础,没有汴河运输的北宋各种的物资,汴梁也就不会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庞大的城市。

    第一条铁路,选择汴梁和应天府,也是因为如此,汴河在最开始,因为它天然的地形优势,让他成为了的联通京杭大运河和汴梁之间的纽带,可是便随着时间的发展,它越来越无法承担这个重要作用,一条联通应天府和汴梁之间的铁路,也就是了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三司使,枢密使,包括的高层的一些人员,四品以上的官员超过了百人,单纯是参知政事以上的,就达到了15人之多。

    或许,首辅,还有枢密使没有到来,可是基本上,下面的,大部分都到来了,他们或许对这一条铁路,都颇有微词,可是一条几十万,甚至累积投资上百万的工程,还是值得他们注意的。

    赵信对于铁路,有着一个完整的考虑,无论是位置,还是车站之类的东西,都考虑的非常的完善的。

    汴梁的车站,并没有建设到汴梁城内,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绝对在这个时代,是引人注目的,数十公里长的城墙,密集到没有任何漏洞防御工事,再加上众多坊市,这个已经在漫长时间的发展之中,形成了的汴梁的基础。

    贸然的把火车站建设在这里,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汴梁的防御。

    铁路必然要开挖起城墙,虽然,赵信有理由,未来无论是辽国,还是元昊,都无法威胁到汴梁,可是这个时候挖开城墙,把原来完整的工事,弄的支离破碎的,也不是赵信愿意看到的,这种情况下,这个车站就放在了城外。

    在城外,距离汴梁最近的地方,距离汴梁的北宋皇宫,直线的距离,不超过20里的地方,被划开了一个庞大的地盘,最少有千亩之多。

    赵信很清楚,一个铁路枢纽的重要作用的,这才是第一条铁路,未来,伴随着这一条铁路的建成,这一条铁路几乎必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到时候,以汴梁为中心,整个铁路枢纽,就会建成。

    哪怕只是一纵一横,也需要一个十字线的交错,这就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庞大的地盘,更别说,在赵信的规划之中,这一条他铁路,是非常庞大的。

    汴梁链接四京,在链接到京兆府,成都,江宁,杭州,算下来,铁路的总数,最起码就有8条之多,当这些铁路都交汇到汴梁的时候,最终需要的土地会非常的庞大。

    当赵信抵达到汴梁的一处码头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赵信只有三条小船,速度也较快,一定程度上面,赵信根本就没有惊动任何人,甚至连枢密院都没有惊动。

    轻车简从,一个四轮马车,迅速的让他们从下船的码头附近,抵达了火车站,这是一个非常荒僻的地方。

    因为谁也不知道,火车,到底有怎么样的作用,占地面积又大,不可能在热门的地方,划出地盘,否则的,单纯征地,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的。

    北宋不同于其他王朝的关键,在于朝廷的公信度。

    以往的王朝,如果楼房高于的皇宫,几乎肯定,这是忤逆,要抄家灭族的重罪,可是在北宋,不存在。

    樊楼,在建设之初,它建成的时候,北宋是不存在,到了北宋存在了之后,樊楼已经建成不短的时间了,在这样的前提下,北宋官家,也只能够捏着头皮认了。

    现在的北宋皇宫,曾经只宋太祖的府邸,后来经过了一系列的扩建,形成的皇宫,可是跟历朝历代,甚至是跟五代十国比起来,都不能算大。

    可是,当北宋的历朝皇帝,想要扩建这个皇宫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

    皇宫的周围,要么是达官贵人,要么是顶级商人,他们都是不差钱的,就算是北宋皇家推行,也不可能强征他们的土地,至于用钱买的方法,一问之下,就让北宋皇帝退缩了。

    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曾经尝试过,一个不足一亩地的官邸,可能需要的资金,就是几万贯,就算是把北宋的皇宫,扩充到唐朝皇宫的程度,需要的资金几乎是亿万,这还只是地皮钱。

    这也是整个北宋,皇宫一直都比较小的根本原因,不是皇帝们不想奢侈,而是真的没有这个钱。

    正因为这样,这么一个可能占地非常庞大的火车站,当然不可能建立在城内,就算是可以开挖城墙,也不可能。

    这个建设在西南方向,无论是风水学,还有其他的一些理念之中,东北方向,就是最上的方向,反倒是西南方向,不怎么的起眼,城市的发展,也不向这个方向。

    铁路车站,不追求这些方面,只要求地盘比较大,所以,最终选择了这里,,最终,是划出了最少4000亩的土地,未来,可能扩充到2万亩。

    这里,本身就是一片坦途和半坡地,在汴梁这里,使用的几率也不大,以前,还有人,种一些蔬菜瓜果之类的,现在在定海军拿出了相当的高价。

    定海军所有收购土地的费用,都是在良田的基础上,多给了30%,等于是,一下子付出了130%的费用。

    这样的费用比例,或许在江南的淤田,大规模的淤田,30%的溢价,肯定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北方,在汴梁附近,这样的价钱已经足够高了。

    良田都能够买到,更别说是荒地,老百姓们,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就把手中的土地给卖了出来,当时,在铁路建设的时候,火车站的建设也同样开始了的。

    车站有什么特点的,从最初出现车站的时候,到最后,差别不大,如何用最简单,最快的方法,同样的不影响铁路运输的方法,把人送到站台之上,这就是铁路的重要作用。

    车站陆地上面,只是最简单的,而地下和地上,这是两个通用的方法。

    新建成的汴梁车站,相对比较的简陋,只有一个庞大的地下通道,汴梁车站在最初的时候,只有两条铁道,分别是向北和向南的两路,可是实际上,在设计上面,地下预留了8个铁路,庞大的地下通道的,预留了一些前往那边的通道的。

    在赵信看来,只要是他介入的项目,几乎肯定的,发展速度会非常的快。

    定海军,从一个港口,变成2个,3个甚至是4个,如果不是赵信强制的,让运河变成造船厂,单纯工厂的码头,就会占据运河的大部分的区域。

    这就是得到了赵信的规划,还有卡牌系统的帮助之下,定海军展现的威力。

    铁路位于汴梁,可是这个时代,无论是仁宗,还是仁宗的这些参知政事们,都是能力出众的。

    铁路最大的问题,不过是钢铁的性能,解决了这个之后,施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一个大国,为什么会分崩离析,原因很简单,控制力不足,为什么会控制力不足,太过边远的地方,就算是使用八百里加急这样的方法,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也就是说,就算是中枢重视,一个信息传递的来回,也需要7天以上。

    北宋有多少的区域,单纯县,郡,就非常的庞大了,不可能关注每一个地方了。

    不算八百里加急,如果是这个地方的人员前往汴梁去告,先不说能不能告到地方,就说一路上的舟车劳顿,没有个两三个月的时间,绝对不行。

    真的等到告了,两个个月之后,甚至是半年之后,以前有的一些蛛丝马迹,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距离,是最大的问题,在没有背景,在没有从上到下的压力面前,中枢对于地方的控制力,仅仅是到了县这个级别,不能再低了。

    铁路建设完成了不一样,就算是这种最原始的马拉的方式,一天达到1000里,这绝对不成任何的问题的。

    马拉按照22公里每小时的时速的,一天24个小时,已经超过500公里了,这是一般的速度的,如果特别快的,不惜一切代价,每小时甚至可以达到30公里,那也就是1500里。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北宋控制的区域就大了,只要铁路通达的地方,哪怕是2000里之远,乘坐着火车也就是2天的时间,这种情况下,任何人犯错误,都会要想一想。

    速度,把遥远的距离,变得非常的近,这是一个一般的规律,并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

    北宋的这些中枢的参知政事们,或许因为历史的具现,没办法看的非常的高,非常的清楚,可是只要铁路建成,稍稍推算,就知道的其中原理。

    京畿为什么各方面发展的,都比其他的地方要好,距离汴梁近是一个方面,可是更多的,就在于上面的一些政策,可以很快的传达下来,而且一些贪官污吏,也会收敛一些。

    京畿,多是距离汴梁一两天的距离,算上马车的话,也就是辐射80到100里的距离,现在这个距离扩大到了10倍,20倍,也就是2000里的范围之中,都可以被直接控制,这对于北宋的提高,到底有多大。

    铁路的修建完,在相对较高的速度之下,会形成较为高的管理,或许不如过去的京畿,可是北宋的控制力,还有执行力会扩大,整体的实力,也会提高。

    四轮马车迅速的穿过了城门,进入到了偏僻的地方,城门跟火车站之间,10里的距离,几乎都用水泥修筑的道路,宽阔的道路非常的平整,因为人较为稀少的关系,非常快就抵达了。

    最少40米高,8层左右的建筑,在汴梁的郊区,显得非常的醒目,马车加快了速度,显得轻快无比,径直的抵达了火车站。

    

第六百三十九章 试探和布局() 
赵信抵达的火车站的时候,火车站还真的是热闹,一个有4节车厢组成火车,正停靠在站台之上,本身,最初的计划,是几匹马拉一个车厢,可是这样的利用方法,或多或少有些浪费,在考虑再三之后,决定4节车厢。

    4节车厢,也不是平均分配的,最前面,大概是12匹马左右,然后,两侧也有,有独特套具,固定住马,防止马乱跑。

    此时的站台前方,有逢日军在站岗,毕竟,参知政事都来了好几个,还有六部官员,开封府,应天府的官员,林林总总,一百多人,几乎都是五品以上的。

    这么一大群人,出点什么问题,那就是大事了,不但他们会在火车站站岗,未来当官员们登上火车之后,还会有500人上到火车之上。

    好在,车厢较为的宽大,就算是加上了逢日军的500多人,也不会显得特别的拥挤。

    赵信的到来,让现场一阵阵的骚动,因为有定海候的旗号,也没有过多的阻拦,让他进入到了内圈。

    叶清臣正在跟手下的几个官员说话,看到他,主动的迎上来。

    叶清臣不是阿谀奉承,到了他这样的级别,没有必要对的任何人这么做的,哪怕赵信还是皇子的时候,都是这样,更别说,现在连皇子都不是,只是一个节度使。

    在唐朝,节度使可以说是位高权重的,可是在北宋,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意思,不过赵信却是一个特例的。

    北宋从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对于军权,就非常的关注,连衷心的将门,都被一个个的削弱,更别说节度使了,节度使要么是虚职,代领而已,要么,就是如同定海军这样小的。

    一个一县之地,能够有多少人,能够有多少钱粮,就算是有心,又能够整训多少的兵力的。

    可是赵信走的,根本不是北宋的道路,他走的是工业化,是技术领先,带来财富效应,2年不到的时间,丁海军已经拥有了200多万人口,财富更是可怕,如果赵信想要造反的话,拉起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