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里在大唐的最南端,也就是后世的广州。唯一不同的是,大唐的雷州可没有后世广州的繁花似锦。那里是烟瘴流毒之地,蛮獠无教之所。
正如杨炎的诗中所写:
一去一万里,
千知千不还。
崖州何处在,
生度鬼门关!
吴宁望着那个臃肿的身影渐渐远去,竟生出几分孤独之感。
那一去千里万里的狄仁杰,也已是六十高龄,今生可还有再见之期?
吴宁不知道,或者知道很渺茫,却不愿去承认。
他是拿狄胖子当知己的,虽然两个相差了四十多岁,虽然他们只真正的见了一面。
可是,吴宁有一种感觉,朗朗大唐,浩浩天下,也许只有一个狄胖子可以与他对坐山巅,纵论英雄了。
正如除了下山坳的那几个憨货,吴老九很难再找到可以称之为兄弟的人了一样。
失去了这个老头儿,吴宁会抱憾终生,大唐一样会抱憾终生。
。。。。。。
此时,吴宁陷入了沉思,他在想。。。。
好吧,此情此景有那么一点点煽情。
可是吴老九有点。。。。。有点煞风景。
他在想,既然我能搞倒周兴,放平索元礼,王弘义亦倒在脚下,那就不能想想办法,救一次狄仁杰吗?
虽然这家伙不是来邀功的,也不是来显摆的,可是。。。。。。
可是,让狄胖子欠我一个人情,好像也不错啊!
现在什么来自武三思的关注与威胁,已经不再重要了。
吴老九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狄胖子去雷州,他得活着啊!
。。。。。。
此时,狄胖子要是在这儿,非气死不可。
特么拿老子的话当耳旁风啊?刚和你说完,别拿命当儿戏,结果。。。。
也许是吴宁活了两辈子,已经死过一次的缘故,他对生死看的好像不是那么太重,狄胖子的话对他来说有点难。
这回,为了让狄仁杰欠他个人情,他又要冒险了。
回到家中,吴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闷头写了一封长信。。。一封写给武老太太的长信。
之后拜托太平公主,以近卫亲自送抵京城,亲自交到武则天手中!
。。。。。
——————————
在信中,吴宁认输了。
他告诉武则天,下山坳和陈家庄的两家炭窑,每年出炭五万百斤不止,销到蜀中,利润起码在数千贯之前。
可是现在。。。。
他不要了,您老人家是花钱买过去也好,还是直接拿走也罢。
我吴宁不再使那个小性子,甘愿交出,绝不生事。
只此一条,就让武则天笑开了花!
小样儿的,认输了吧?与天斗,岂容你有好果子吃??
不过老太太得意之余,也是吃惊不已。。。。。
小小的炭窑居然能挣那么多钱?
那这小子烧出来的炭得多好啊?心中记下,回头等入冬了,得让房州进献一些乌竹炭到京城让老太太也试试。
想到这儿,武则天反倒有点负罪感,原来人家的炭窑有那么大的利,可是自己却要抢。也难怪吴九郎死活不干,机关算尽了。
“婉儿何在?”
“臣妾在。。。”
“记着点,让户部派个会算账的能吏去一趟房州。”
“好好合算一下吴九郎那个炭窑值多少钱,咱们卖下来便是。”
“尊旨。。。。。”
炭窑拿过来是必需拿过来的,这是面子问题,老太太必需争这口气。
可是武则天也不想占吴宁便宜,该多少钱就多少钱,咱们也不亏了你。
开玩笑,老太太修个明堂就几十万几百万贯,还差你吴老九这一点吗?
武则天要的是一个面子,只要面子有了,钱从来都不是问题。
可是不论是武则天,还是吴宁都没想到的是。
收购房州炭窑,把乌竹炭引入西北的做法。。。。。
居然成了武则天和吴宁,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之一!
因为这一决策,最终变改的不单是大唐!而是造福千秋万代!
为华夏保下了西北高原最后一点绿色,致使黄土高原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当然,这是后话。
吴老九这封信可不只有这么一点点。
本以为这就完了的武则天往后一翻,发现后面还有不少呢。
而且很长。。。。
结果武则看得是一阵一阵的无语。
因为要是把这奏折送到大理寺,都可以直交当呈堂证供来用了!
够砍吴宁脑袋的!!
这简直就是自罪书嘛!
从王弘义起了歹念,要掺和他的炭窑开始。。。
他是怎么设计把王弘义灭了的,再到听说索元礼要去房州,他是怎么煽动百姓、雇佣游侠,利用民怨把索元礼诛杀的。
最后,包括周兴这一遭,也是他原本要借太平公主之手除掉,却是狄仁杰大义抢功了。
甚至狄仁杰特意来找他,二人在山路上说过的话,一字不落!!吴宁全写在了上面。
把武则天看的啊。。。。。一会儿阴一会睛。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最后抖着长信,满脸无奈,“这个混小子。。。。就知道少不了他!”
其实用猜的,武则天也猜得出来,狄仁杰抗旨铲除酷吏一事,肯定有吴宁在里面搅局。
但是武则天实在没想到,这小子胆大包天到这个地步。。。
得了便宜还买乖!居然还写信在她这来显摆??
气人!太气人了!
不过。。。。
通过吴宁的自述,武则天也有新的感悟。。。
事情的经过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并不是她认为的那样狄怀英不知好歹,恶意抗旨。
原来在狄怀英的内心,还有那样的决绝!!
特别的吴宁和狄仁杰,关于英雄,关于“看清了这个狗日的世道,却依旧爱它”的言语。
对武则天的触动很大!
老太太竟生出一丝后悔。。。。
狄怀英,或许不应该流放雷州。
。。。。
老太太低下头,看着长信中的字句。。。。
发现最后面,还有一页。
缓缓翻开。。。。
“这。。。。。”
“这!!!”
划拉一声!!
武则天猛的把那页信写攥在手里,抬头厉喝!
“都出去!!”
上官婉儿等宫人不知何故,但少见圣后如此紧张。。。无不惊若寒蝉,躬身退走。
待到殿中只剩武则天一人,武则天才忍不住喃喃自语。。。。
“孩子啊。。。。你为什么总能让我意外莫名呢?”
。。。。
小心的展开那页已经攥的发皱的信纸。。。。。
逐字逐句细细观瞧。
只见纸上。。。
赫然写道:
“祖母大人敬启。。。。”
“不孝孙吴宁拜上。。。。”
。。。。。
第一五三章 来自狄仁杰的怨念(2合一)()
雷州和广州我给弄错了,有人提醒赶紧纠正一下。
只当没看见,愧对地理老师。
错了错了!
。。。。。。
————————————
吴老九第一句就把武则天惊的不轻。
““祖母大人敬启。。。。”
“不孝孙吴宁拜上!”
。。。。。
这小子摊牌了,以一种直接到露骨的方式,把那层纸给捅破了。
而且,这个称谓也是绝妙至极,本来让武则天震惊,甚至不安的两句抬头,却把老太太看的笑出声。
“祖母大人。。。。。。就你是人精啊!”
不是嫡母,也不是外祖母,而是一个祖母!
虽然以老太太对吴宁的了解,多半不是真话,可这里面的讲究,当真让武则天都很是佩服。
一声祖母,等于是告诉老太:
我没把自己当作你丈夫李治的儿子,而是你的外甥女贺兰敏月的儿子,也就表达了吴宁对皇位之争是没有威胁的。
可是,就算从贺兰氏那里论,吴宁也应该叫武则天外祖母,为什么叫祖母呢?
玄机就在这里,吴宁是从他那个丑舅——贺兰敏之那里论起的。
贺兰敏之在没有贬黜之前,是被武则天当做武家的继承人来培养的,被武则天赐姓“武氏”,相当于就是武家的人。
而吴老九被贺兰敏之养大,就算是硬着头皮往上贴,也勉强说得过去。
这让武老太太是既好气,又好笑。
论起耍滑头,她还没见过谁比吴宁更精明。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层很隐晦的意思,贺兰敏之犯案之后,被武则天收回了武姓,重姓“贺兰”,吴宁是用“祖母”这个称呼表达一种态度。
意为:“你看,虽然你不要我们了,可是我们舅甥还是认你的。”
这让武则天潜意识里生出一丝回忆和愧疚。
当然,最最关键的还是下面那句自称,“不孝孙吴宁拜上!”
吴宁!
其实以唐代的语法上来说,吴宁这里的语法是用错了的。
正确的应该是:“不孝孙宁,或者是小名,拜上。”
自家人通信加姓,纯粹是多此一举。
可是,吴宁偏偏加上了。
但却不是李宁、贺兰宁,而是吴宁。
其中用意,以武则天的眼界一看便知。
老太太渐渐地凝重起来,看着“吴宁”二字,久久沉默,竟忽然生出一种不敢往下看的感觉。
可是,终究还是要看的。
目光下移。
“时光荏苒,如白驹跃隙。”
吴宁在接下来的信里,没有再耍什么小聪明,宛若一个晚辈,平淡地诉说着十几年的过往。
在信的最后,吴宁告诉武则天。
“我是吴宁,永远都是吴宁,一个下山坳里长出来的山里娃子。”
“所以,祖母不必担心一个姓吴的孙辈会给您老人家添什么麻烦。等过一段时日,炭窑交于祖母,吴宁也会消失在您老人家的视线之中。”
“祖母只当没有吴宁这个人,可好?”
“但是现在,有一件事要求您,别让狄仁杰去广州。”
“那胖子虽然猥琐了些,却是真的敢拿命去维护祖母的天下的好人。”
“失去这个胖子,祖母一定会后悔的。”
“。。。。。。”
“胖子。。。。。”武则天看得一愣一愣的。
她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称呼狄怀英——猥琐胖子。
哈哈。。。。。
老太太大乐,“怎么这么贴切呢?”
可是,回头再看吴宁上面所说的那些话。
不添麻烦、消失之类。。。。。。
武则天却又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远走天涯,只当没有吴宁这个人。。。。。。
这真的是她想要的吗?
。。。。。。
——————————
房州,半月后。
“你到底和母后在信里说了些什么啊?”
太平公主一脸的不敢相信。
就在刚刚,东都传来消息,说已经在流放路上的狄仁杰,被武则天快马追了回来。
虽然抗旨之罪没有免去,但是武则天念及狄仁杰年迈,因而从轻发落,改迁益州刺史,即日赴任。
谁能想到,几乎已经凉透了的狄怀英,居然活过来了。
益州啊!刺史啊!
就算不是凤阁平章事这样的宰相了,可这个官也不算轻。武则天这是摆明了心思,来日必要重要狄怀英。
而且,更加让人琢磨不透的是,武老太太登基代唐已经是眼前的事了。
按理说,这个时候,出尔反尔,自己亲定的罪责,自己又反悔,这种有损武后威严的事,本应该尽量避免。
可是,武老太太居然就这么做了。
还有更奇怪的呢。
做了就做了,满朝上下,居然没有一个朝臣出来指责,御史言官也是出奇地都闭了嘴。
细想之下,大唐好像就从来没这么和谐过。
所有人都在奇怪到底怎么回事,狄怀英怎么就咸鱼翻身了?武老太太又用了什么法子,把弹劾之声都压下去的?
也唯有太平公主才知道,老太太反悔放狄仁杰一马,多半是因为吴宁的那封信。
“快和本宫说说,九郎到底和母后说什么了?”
“有什么可说的?”吴宁三缄其口,不肯作答。
太平有些悻悻然,斜了吴宁一眼:“不说就不说,看把你能的。”
转过脸没过多一会儿,公主殿下又没忍住,凑到吴宁面前。
“那你说,母后这回出尔反尔,怎么会这么消停呢?”
“按说,以当下时势来看,这可是大忌呢!”
这回吴宁倒是没什么不能答的。
“什么大忌?豁免狄胖子,本来就是有百利而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