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老九顶着黑眼圈儿,一脸的烦躁。
“差不多得了哈!再说就真没法听了。”
高声道:“那狄胖子在李宅堵了我半宿,谁回得去!?”
说完这句,吴宁自己都直砸吧嘴。
谁能想到狄胖子这么生猛,连病都不装了,直接杀到他家来了。吓的吴宁连家门都没敢进,到官宁坊躲了一夜。
大早上更是怕狄胖子再来,刚开城门就溜之大吉了。
“啧啧啧”砸吧着嘴,“这狄怀英啊,果然不是什么好人,以后却是要提防了!”
“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想想狄仁杰掐着肥腰往吴宁家门口一站的架势,就忍不住发笑,太有喜感了。
太平更是笑的直不起腰来,气喘道:“那怨得了谁呢?你让母皇下旨不让狄公吃肉,他不与你拼命才怪!”
“哈哈哈哈这等,这等阴损的招数,亏你想得出来。”
“哈哈哈”武崇训也是笑的不行,“我给你们讲两个典故,就知道狄公到底有多离不开荤腥了。”
武崇训道:“前年的时候,我爹想与之善交,遂遂邀请狄公府中赴宴。狄公来了,开始还一本正经,不苟颜笑,结果”
“姑母和裹儿是知道的,我梁王府厨子的鱼生那是神都一绝嘛。结果,狄公尝了一道四时鱼脍,登时就坐不住了,很是享受。”
“但是,王府设宴菜量都少啊,狄公三两下就把自己那份吃完了,急的是坐立不安。”
“我爹见狄公喜欢菜品,借机与之攀谈,狄公果然一改前情,热络起来。后来甚至与我爹同案而坐,相谈甚欢。”
“结果最后”
武崇训缓了口气,也是卖了个关子。
李裹儿果然心急出声:“结果怎么样?”
“结果啊,等狄公回到自己食案前,我爹一低头,发现自己那份鱼生不见了,跑狄公那儿去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李裹儿又是大笑不止。
以前她根本不关心朝堂上那些事儿,对狄仁杰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听武崇训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狄胖子还有这么狡猾的一面。
“你们知道狄公去岑老爷子家赴宴的事情吗?”武崇训又说起第二件狄仁杰的趣事来。
这回太平接了话,“这个倒是略有耳闻。”
太平道:“据说,岑相也是邀请狄公赴家宴,结果岑相一家都是吃素的,把狄仁杰憋的够呛。最后没办法,只得叫仆从去府外给她买了一斤酱肉回来。”
“结果,岑相不高兴了。到他府中赴宴,还从外面买菜进来,这不明摆着说岑相怠慢于他吗?”
“为此,岑相差点和狄仁杰吵起来。”
吴宁:“”
看了一眼吴启。
好吧,吴老十也是一脸错愕,同时也同情了吴宁一把。
这老货为了吃脸都可以不要了,你招惹他干嘛?看着吧,早晚得给你穿小鞋。
吴宁也冤啊,他可是为狄仁杰好啊!
要是任由狄胖子再这么不知自律下去,那这老货估计真活不过今年。
——————————
“行了”
吴宁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再多提,“不提也罢。”
看向前路,“去长安这一路反正无事。”又看向太平,“还得劳烦殿下帮子究一个忙”
“长安城到底是怎么个形势?陛下所提的,那个长孙家、杨家、唐家等,到底都是什么情况呢?”
吴宁布置的重心都在洛阳,长安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他还真的没什么准备。
所有的消息都流于表面,倒是需要太平帮他梳理一番。
“我知道,我知道!!”
不想,太平还没开口,武崇训已经在抢话了。
只见他一拍胸脯,“这种八卦各家的事情,崇训是行家呀!子究先生问姑母,倒不如问我呢!”
“哦?”吴宁一疑。
只闻太平也道:“本宫对这些倒还真没有崇训知道的透彻,就让他来与你说答吧!”
武崇训那边也是自信地一笑,“子究先生想知道什么?”
吴宁道:“随便吧!”
他现在是毫无头绪,只能听武崇训说。
“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当闲聊就好。”
“”
武崇训一阵沉吟,突然开口道:“皇奶奶要子究先生整顿长安城造,那必然要动长安大族的利益。所以,真正难办的应该在长安县那一边,而非万年县。”
“?????”
吴宁一惊,武崇训一开口就把他震住了。
这小子
这小子似乎准备的比他还要充分啊!
,
第三零一章 李二惹的祸()
“长安一府两县,将长安城分为东西两半。”
武崇训认真起来,“其中西城为长安县,东城为万年县。”
“而长安大族,那些开国显贵之家,大多居于西城。细数下来,万年县治下,似乎只有一个杨家。”
“皇奶奶让子期兄出万年县令,大概也是考虑万年县相对长安县要容易掌控,可以做为突破所在吧!”
吴宁:“。。。。。。”
吴宁一时无语,心说,这还是那个游戏人间的武崇训吗?一张嘴就一针见血了。
吴宁的表情也随之凝重起来,“说下去!”
只见小正太武崇训一笑,“那就先难后易吧,且说长安县那边的大族。”
“首推赵国公长孙无忌的后裔,长孙家。”
“长孙家?”吴启疑然插话,“长孙无忌不是。。。。。。”
“不是早就被陛下处置了吗?”
高宗还在世的时候,长孙无忌作为托孤辅臣权倾朝野,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后,后被许敬宗诬告谋反。
武老太太借机夺了长孙无忌的实权,流放黔州。
后来,长孙无忌被逼在黔州自尽。
长孙一家也是各自发配,被武则天斩草除根了。
“处置?”武崇训一笑,“哪里处置得了?”
“赵国公虽说确实死在了黔州,一众子孙也都流州蛮荒之地。”
“可是。。。。”武崇训一顿,“从长孙无忌被贬身死,到其嫡子被赦免继承原爵,也不过只用了短短四年而己!”
“四年?”吴启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四年?
要说武老太太一点点地爬上来,长孙无忌无疑是老太太最大的敌人,也是第一个台阶。
武则天可以说恨长孙无忌入骨,没灭其三族已经是宽容了,怎么才四年就把长孙家的子孙都放回来了?
而且,听武崇训那意思,如今长孙家混的还不是一般的好?
“呵呵,奇怪吗?”只闻武崇训淡笑。
“说句大不敬的话,皇奶奶是肯定不想放过长孙家的,但是,她也没办法。要知道,长孙家可不只一个长孙无忌啊!”
武崇训细数起来,“长孙无忌的父亲是前隋的齐国公,母亲是前隋重臣高劢的女儿,也就是同为凌烟阁二十四巨之中高士廉的妹妹。所以,长孙家从那时起就是高门显贵了。”
“他的几个兄弟也在朝中任官,而且官位都不低。几个姐妹,一个嫁了前隋的朝内舍人王韶,一个嫁了睦州刺史张琮,还有一个。。。。。。则是嫁给了太宗。”
武崇训一乐,“子期兄现在明白了吗?这就是门阀!!是大族之势!”
“动一个长孙无忌已经是千难万难,如果还想长把孙家连根拔起,那高士廉的高家、王韶的后人王家、张琮的张家,还有李唐王朝所有长孙皇后的子孙,都不会旁观!”
“这些大族盘根错节,同气连枝,牵一发而动全身,谁敢弄得鱼死网破?”
“别说是皇奶奶,就算强如太宗,他也不敢动之分毫!”
。。。。。。
武崇训所说的这些,如果继续引申开来的话,其实就是唐王朝一直面临的一个难题——世家门阀的束缚。
而且,从根儿上来说,问题还是出在李世民这里。
李唐起兵乱隋之前,本身就是贵族,而且打的又是太原李氏这个千年招牌。
所以,大唐从一建国开始,就注定是贵族做大的王朝。
且不说别的,只观凌烟阁二十四臣,一大半儿都是有家底儿,有身份的贵族出身。
这些人本身在拥立大唐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当的社会资源。
因拥立之功,个个高官显贵,又近一步加固了家族的地位。
再通过联姻,结成一个几乎是坚不可破的权力网络。
连李世民自己都是用联姻方式,把自己容入到这个网络里来。
比如,他娶了长孙皇后,就和长孙家紧密相连。
又娶了杨妃,也就是隋炀帝的女儿,来联结隋朝王室。
连儿子都娶了一个梁武帝的重孙女。
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等于是联合了绝大多数的权力贵族,使得汉人文明以极快的速度,从隋末乱世进入到和平发展之中。
可后患也不难看出,几乎整个大唐王朝的每一代皇帝,都在为这个贵族圈子买单。
当然,当社会相对稳定,李世民也看到了贵族门阀的这个弊端,也在极力的补救。
说实话,李二为了这个事儿,已经是丧心病狂了,想尽一切办法打压和削弱门阀势力。
举个例子:千古闻名的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的案子。
绿帽王房遗爱的故事后世可谓人尽皆知,二人的结局也不陌生。
大概就是,开国功臣房玄龄死后,按说是要把爵位传给长子的,也就是房遗爱的兄长房遗直。
可是,高阳公主想让自家老公霸占了这个爵位,便向李世民诬告房遗直非礼她。
于是,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去查,结果查出个高阳与房遗爱谋反来。
最后,李世民把高阳和房遗爱都赐死了。
这里边有一个细节,那就是:被冤枉的房遗直哪儿去了呢?
呵呵,被李世民借机贬为庶人了。
而且,不但房遗直被贬,连死去了老子房玄龄的配享也给停了,房家理应世代传习的爵位更是彻底没了,房家也算是就此没落。
是不是有点不讲理了?
房遗直招谁惹谁了?怎么就被贬了?爵位也没了呢?
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不就是李世民借机在削弱开国功臣的门第势力吗?
这样儿的事儿,李二晚年没少做。
只是,晚了!
从李二的儿子开始,李治、武则天,后面的李隆基等等,都在给李二补窟窿。
可是,有用吗?
没用,长孙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死了一个长孙无忌,长孙家依旧笑春风,可谓是世代显赫。
到了现在,同族之中嫡系子孙数十之多,不是一州刺史,就是朝堂郎中,最次最次也有个县子、县伯之类的爵位,等着吃皇粮。
这样的门阀你怎么动?
他要是和你不讲理起来,你拿他有什么办法?
只见武崇训面色凝重,“像长孙氏这样的门阀,在长安可谓遍地都是,子究先生这回确实不太好处理了。”
。。。。。。
。
第三零二章 显赫杨家()
“长安县首重长孙家,若说次之,应该就是吴王李恪那一脉了。”
武崇训继续为吴宁讲述着长安城中的门阀贵族。
“也就是李氏宗亲现在的李千里这一脉。”
“李千里”
李千里这个人,吴宁还是知道的。现任幽州刺史,手中十数万重兵把守着大周的北大门。
上次攻伐突厥之时,吴宁还与之有过一面之缘。
给吴宁的印象就是这个人不简单。
这么说吧,只看武则天这些年大力削弱李氏宗亲,把李家的人杀的杀,贬的贬,几乎不剩下谁了,却唯独李千里一直安然无恙,而且还一直受到重用。
从这就不难看出,李千里以及吴王这一支的实力。
想到这儿,吴宁也不由发问,“李千里一直镇守北境,陛下就不见有疑吗?”
“”
武崇训略有沉吟,道“一方面是,李千里确实会做人,皇奶奶还未登基之时,他是最早以李氏宗亲的身份支持皇奶奶的人。”
“另一方面则是,吴王一支确实底蕴深厚,甚至不输长孙氏。”
武崇训细数起来,“吴王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外曾祖母则是北魏皇族独孤氏的嫡亲。”
“所以,吴王李恪相当于融合了李、杨、独孤,三朝皇族的血脉。加上吴王妃是梁武帝箫家的后人,到了李千里这一辈,就等于是四朝皇族。”
“现在这些大族都还在世,且身份显赫,吴王府就成了纽带,把这几家联结在了一起。“
“”
好吧,现在武崇训才只说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