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开国的时候不过分,可再过个几十年,那就过分了,而且很过分!
举个例子,就拿吴王府他们家来说吧,算笔账。
李千里世袭了吴王李恪的一品亲王,也就是采邑万户。
可是,这还不算完呢!
李千里正房有四个儿子。
分别是:天水郡王李禧;蔡国公李瓘;郕国公李峒和成纪县男李映。
一个郡王、两个国公,加一个县男。
这就是多少食邑了?
加一起是,两万一千三百户。
别急,还有呢!
李千里的二弟李玮生了两个儿子,一个继承了嗣王爵,一个过继给了叔叔李愔,继承了亲王爵。
这又是一万五千食邑。
三弟李琨,儿女之中,有五人有爵位,一个郡王、两个国公,一个嗣王。
又是一万六。
四弟李璄,归政郡王,儿子是吴国公。
一万五。
李千里还有一众姐妹,不是公主,就是郡公,最次也是县主,且不提,只说他们四兄弟。
四兄弟家里加在一块儿,食邑六万七千三百户。
六万七千多户是什么概念?
大周朝一个中小型的州郡,所有的耕地、农户加在一块儿,差不多也就六万多户。
养活一个吴王府,就得倾一个小型州郡之所有。
而像吴王府这样的门阀宗亲,多不胜数,换谁谁受得了?
如果不加以克制,国家财政什么都不用干,专门养活他们都不够用。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削爵、削奉的事情发生,也因此而出过乱子的原因。
其实就是因为开国皇帝大手大脚,可着劲儿地封赏,后世子孙却要一直为祖宗还债。
太平公主解释着,“其实,门阀和七姓十家都有垄断朝政之嫌,可是其根本却有不同。”
“七姓十家在民间,压榨的是百姓之利,侵占的也是百姓的土地。”
“而且,因为各家都有从事商贸的活动,在财源上来说,并不是十分依赖土地。”
“若非世家狂妄,妄图与母皇争权,母皇也不一定这么急着把世家打掉。”
“可是,门阀却不同。他们大多是开国新贵、功勋之臣,没有世家那样的底蕴,更因为身份的桎梏,没有以商养财的能力。”
“他们的财源,主要在俸禄和永业田采邑上面,侵占的是朝廷的利益,与母皇之间的矛盾也由此而来。”
太平慵懒的靠在椅背上,“说白了,门阀要靠俸禄和采邑来养活一大家子人,可母皇又不想给他们那么多采邑,一门心思的想着削爵降奉,这是个死结,能不有矛盾吗?”
“”吴宁点着头,没有说话。
这么看来,老太太给了五百食邑,还算是放血了呢!
可不就是放血吗?
说心里话,武老太太这回真的算是重赏。因为自十年前赏了太平1200食邑之后,这是十年间,武则天第一次向臣子打赏采邑。
朝廷发展至今,已经没有多少余田做为永业田赏赐臣子了。
这还是吴老九拿下了世家,让老太太手上多了一千多万亩山东良田之后,才一咬牙,一跺脚
赏了!!
正如太平所说,这是个死结。
吴宁终于明白,为什么长安各家都拼命的侵占公用地了。
就像太平说的,这些门阀除了俸禄没什么财源,又不好意思经商,好不容易长安城出来这么大一块儿肥肉,能不动心吗?
那还不赶紧占下,补贴补贴家用?
可是,吴宁就想不通了,“门阀大族一个个光鲜亮丽的,看着也不像穷人啊?你们特么就这么缺钱吗?”
“这事得分怎么说。”太平撇了吴宁一眼,“要说钱的话,各家肯定都是有的,而且还不少。”
“真较真儿,谁家还拿不出个十几二十万贯的?”
“可是啊”太平公主阴阳怪气起来。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但凡有一点生财之道,当然要抓住喽。否则,到真用的时候,手上无钱,岂不是抓瞎了?”
“!!!”
吴老九一惊,这话听着不对
先走!
“我去衙门了。”
刚抬起屁股,太平公主就扑了上来。
“诶诶诶!!你走什么啊?你到底听没听懂本宫说什么?”
妩媚地白了吴宁的一眼,“本宫的意思是说啊,趁现在有机会儿,九郎还不帮帮姐姐?”
“趁着手里有权,多给姐姐批几块地,那才是正事!”
果然。
吴宁翻着白眼,“那什么,以后再说!”
逃似的就跑了。
“切!”太平一脸不快,“小气!”
,
第三四三章 来自程伯清的指点()
赏赐食邑的事儿,吴宁没怎么在意。
不过,通过这件事儿,倒是让他近一步了解了门阀与老太太之间的矛盾,也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所在。
就是钱闹的呗!
吴宁知道这一点,心情登时好了起来。
之前,老太太交代他捋顺长安门阀的那个任务,吴宁还没根没底的,现在却是有了一丝头绪。
钱的事儿,好办啊!
老子很擅长,好不啦?
正应了后世的一句毒鸡汤:这世上99%的事儿可以钱解决,剩下那1%。。。。
需要更多的钱!
暂且把这个想法放一放,他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解决长安下水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下水,地面上的问题才可以跟进解决,然后才是门阀的事儿。
一步一步来,不急。
可是下水。。。。。。
武老太太确实派来两个人,但那就是两个棒槌。
别说改造两百万人口城市的下水,这俩人连原本的旧长安城下水系统都弄不明白。
让吴宁有点绝望的感脚呢?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死马当活马医,至少这两个人比他强,还是得用。
还是那句话,一步一步来,弄不出新下水系统,那就先了解旧下水系统。
旧下水系统弄不明白,那就给他们时间,让他们一点一点的研究,急不得。
“唐俊呢?”
到了城造监衙门,吴宁先找唐俊。
书吏则道:“好像在程副监的职房里。”
得,吴宁心里苦啊,老子在这儿劳心劳力,那三个货可好,整天聊天打屁,连个正事儿都没有。
杀到程伯清的职房。
果然,唐俊和程伯清,还有长孙元冀正在那儿闲聊呢。
吴宁先是对唐俊道:“去文书库给我找几张图,历年城中下水的修缮稿。”
唐俊点了下头,没说话,亲自去了。
经过那天的仙鹤楼一宴,这三个货到是不给吴宁找麻烦了。
可毕竟都是年轻人,火气旺,许是心里那个疙瘩放不下,却是都别扭着。
就像唐俊,他是书记郎,掌管文书库的钥匙,吴宁让他去找,他也不打折扣,亲自去找,但是话却不愿意与吴宁多说。
。。。。。。
唐俊一走,吴宁索性就在程伯清的职房里等着,与程伯清和长孙元冀大眼瞪小眼。
就这么僵了半天,吴老九实在觉得尴尬,对程伯清道:“怎地?都多长时间了,还别扭着呢?”
“切!!”程伯清把脸别在一边,“多长时间?多长时间也记着!”
瞄了吴宁一眼,“卑鄙小人!净出阴招儿!”
“哈哈哈!”
吴宁乐了,心说,我吴老九本来也不是好人啊!
程伯清别的还好,主要是那天防着防着,还是让吴宁给坑了,这货有点接受不了。
怎么说呢?
防不胜防!
防着太平,防着穆子期,也防着他那两个大高手,结果。。。。。。
这货还有李裹儿和武崇训!
特么他是小心小心再小心,还是掉大坑里了。
程伯清能高兴才怪。
“行啦!”吴宁缓声道,“都是老爷们儿,差不多得了!我又没杀你全家,有那么大仇吗?”
眉头一挑,“晚上我请你们吃酒,那事儿就过去了,如何!?”
“不去!”
哪成想,程伯清眼珠子一瞪,特么不说吃酒还好,一提他更来气。
“爱去不去!”
吴宁言尽于此,白了程伯清一眼,“真当你是九天玄女,绝色佳人了呢!老子还得哄着来是怎地?“
说着话,唐俊已经回来了,怀里抱着一摞的图稿,都是历年长安水利的图纸。
吴宁也就不再搭理程伯清,接过图稿,就在这屋里找了个地方翻看起来。
其实也没什么可找的,长安下水年年修,可年年的改动都不大。
吴宁也就是从中找出几张标注清晰、特点显著的,拿去给洛阳来的那两个笨蛋当个参考。
程伯清开始还没当回事儿,任由吴宁在那儿瞎翻一通。
可是,后来偷瞄几眼,也是看出来了吴宁要干什么。
闷头假装做事,犹豫了一会儿,终还是蹦出一句:“咸亨四年。。。。”
“嗯?”吴宁一愣,“什么咸亨四年?”
程伯清头也没抬,“找咸亨四年的城造图。”
“。。。。。。”
吴宁愣了愣神儿,随之错愕的在一堆图稿之中翻找起来。
咸亨四年,也就是公元673年,距今已经二十六七年了。
吴宁着实费了一些周章,才从图稿堆里翻出一张已经发黄的旧稿。
搭眼一看,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嘛?
与现今的图稿几乎没什么变化,且因年代久远,受了潮的缘故,有些地方更是模糊不清了。
不由发问:“这有什么特别的吗?”
程伯清一听,有点不耐烦了。
这孙子悟性怎么这差呢?眼神儿也不太好,没好气地提醒道:“右下角!”
这时,唐俊也开口了,倒是没程伯清那般不耐烦,给吴宁解释了起来。
“现在的长安下水,是咸亨四年建的。之后,一直都是修缮维护,并没有太大改动。所以,咸亨四年的图稿是第一稿。”
“设计此图的属官姓名印信,就在右下角标着呢。”
“!!!”
吴宁闻之大喜,操,这几个货有两下子啊!
顾不得其它,赶紧朝图稿右下角看去,只见那里果然有一个人名,还有殷虹印章的痕迹。
虽说也有些模糊,但尚看得清写的是什么。
吴宁定睛一看,上面的静静地写着一个让他意外至极的名字——
长安城造副监:王勖。
“王勖!?”
吴宁猛然一震,王勖不就是王从简的爹,宣城公主的驸马吗!?
吴宁抬头,一脸的不敢相信,“王勖懂水利?”
只见程伯清翘起二郎腿,悠哉悠哉地来了一句,“当刺史之前,的确很懂。现在嘛?那就说不准喽!”
“操!!”
吴老九激动的直接暴了粗口。
抓起那张旧图稿就往出跑,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谁能想到,王从简他爹居然还有这两下子。
跑出去几步,吴宁又折回来了。
这回多亏了程伯清和唐俊,吴宁都忘了谢谢人家了。
只不过,吴老九有点激动,让这个事儿卡了他两个来月,能不激动吗?
先这冲到唐俊面前,一把抱住唐俊,“谢了,兄弟!”
转身又去抱程伯清。
“你你你你。。。。。。你离我远点!”
把程伯清吓的,直接缩墙角去了。
特么没看出来,这孙子不会是好男色吧?
他躲了,吴宁也就做罢,临走之前还道:“这个情记下了,定有后报!”
。。。。。。
。
单章,以及下月更新计划()
好久没开单章了,以至于专门看苍山单章不订阅的那部分书友,认为苍山已经“断更”一万年了。
好吧,汇报一下近况。
最近,累死了。
为了坚持更新,为了不断更啊,苍山强行规范了作息时间,拖着残废一样的塑料体格子坚持每天晨练。
上下午绑在电脑前工作,连续奋斗二十余日,未休息一天
终于做到了,不断更!
可是
太累了,真的太累了,撑不住了!!!
请大家原谅,为了更好的为大家写书,为了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更新大业之中去,我想
我想改一改更新节奏,可以吗?
我知道你们是理解的,对吗?
苍山人到中年,不比那些年轻小伙儿,熬不住如此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消耗。
你们一定是理解的,匪帮个顶个的都是善解人意的敞亮人,又怎么能不理解呢?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大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