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武则天指着自己,“朕给赏出去了?”
“”
看到狄仁杰肯定的点头,老太太心里一阵抽抽儿,怎么就赏出去了呢?
疼
“陛下!”武三思开口,“这个钱是不少。”
好吧,连武三思都无话可说了,这个钱是真特么的多啊!
可是不说不行啊,里面还有他的五万呢!
“陛下,不少是不少,可是,穆子究毕竟有悖德行,乃诓骗之行。是不是给各家退回去?”
武则天一皱眉,“退回去?”
想什么呢?进了她的口袋的钱还能退回去?
“需要退回去吗?”老太太琢磨着,“子究也没逼着他们出钱嘛!”
“按婉儿所言,那也是他们自己一口价一口价喊上去的嘛,凭什么退回去?”
“完了!”武三思心说,“刚刚你老可不是这么说的哈!”
“再说了!”武则天一翻白眼,语调全变了,“子究能把门阀各家的钱弄出来,那也是他的本事!凭本事筹钱,凭什么退回去?”
“不退!”武老太太最后拍板。
转头对狄胖子道“拟旨,让子究留一些以备长安城造之用,剩下的都给朕运回神都来!”
她正愁打吐蕃没钱呢,吴老九这回算是办了一件好事。
另一边的狄仁杰一听,得,门阀这个钱算是别想拿回去了。
不由心生忧虑,“陛下,穆子究筹到了钱,固然是好事。可是,却也结结实实地得罪了长安各家。倒是要想个法子,另有补救啊!”
武则天也清醒了过来,狄胖子说的很有道理,吴宁这回办的有好处也有坏处。
低头继续看上官婉儿的奏折,登时眉头舒展。
“朕就说穆子究智计无双,不会办这种顾头不顾尾的事情。”
把奏折递给狄仁杰,“子究已然有了对策,亦上请朕来裁断。”
“哦?”狄仁杰大喜,“什么对策?还需陛下裁断?”
这倒是问住了武则天,皱眉道“上面说,要成立什么西部商行,让长安各家都加入其中。却不知他要搞什么鬼。”
——————————
西部商行,顾名思义当然就是做生意的。
吴老九把门阀各家都刮的干干净净,为的就是让他们没有退路,只能加入这个商行。
长安,仙鹤楼。
长孙延面色灰败、垂头丧气,身边的“亲儿子”长孙元冀鼻青脸肿,如丧考妣。
与之同席的李峒、杨承佑、萧家人等等长安门阀也好不到哪去,一个个像死了媳妇似的难过。
对面坐着的吴老九倒是极是轻松,欣赏着众人的表情。
“怎么?”眉头一挑,调笑开口,“诸位终于得尝所愿拿到了地,子究怎么感觉,反倒没人高兴了呢?”
“哼”李峒自嘲地轻哼一声,“倒是子究先生,应该高兴吧?”
李峒也是日了狗了,今天穆子究把他们都约到这儿来,难道只是为了羞辱众人。
“呼!!”杨承佑长出一口气,“老子认栽!”
瞪着吴宁,“子究先生这一手,确实高明!”
“还好吧!”吴宁翘起二郎腿,“都是陛下逼的。她不给钱修下水,还反倒让子究去筹措军资,那我有什么办法,只能向各位暂借喽。”
“暂借?”萧家的人实在压不住火气了,“子究先生这个暂借,却是把我们数代人攒下的家财,借了个干净!!”
“你看看。”吴老九还是一副欠揍的表情,“怎么还急了呢?萧家兄长要是这么说话,那可就没法聊下去了哈。”
“你!!”
“萧兄!”不等萧家人暴起,长孙延一声喝止,“且让他说下去!”
待萧家人坐下,长孙延这才凝眉看着吴宁,“子究先生,今日约我等前来,不会只为斗气吧?”
“当然不是。”吴宁坦然回答,探手入怀,取出一卷文书。
“坑你们那点小钱,不是害你们,而是为了你们好。”
把文书往桌上一扔,“签了它!然后咱们再谈。”
嘿嘿一笑,“还是那句话,我是在乎钱的人吗?”
“有钱大家赚!”
,
。
第三七七章 收拢永业田()
“签了它!”
吴老九直接甩出一份文书让各家签了。
长孙延狐疑地看了看吴宁,最后把目光落在那份文书上。
什么跟什么啊?就让我们签了?
拿过来一看:“西部商行”。
“西部商行?”大伙儿互看一眼,穆子究这是要拉着咱们做生意?
缓缓翻开,好吧,果然是做生意。
而且,不光是拉着他们做生意,看这意思,是拉着所有人做生意。
因为他们在这里面看见了太平、梁王府、楚王府,还有宣城长公主府的身影。
甚至,还有武则天!
简单来说,西部商行,皇帝,也就是武老太太,占股六成。剩余四成,除了长安门阀,还有太平、楚王、梁王、宣城、魏王、豫王,还有梁国公狄仁杰、邓国公岑长倩等朝中重臣。
总的来说,大周朝所有的名门勋贵、朝中红人,只要是有爵位在身的,都在其中。
“这是。。。。。。什么意思?”
吴宁一笑,“按爵位占股,每年分红。”
李峒和长孙延等人一听,登时眼前一亮。
要知道,他们和狄仁杰、岑长倩这些人可不一样,一大家子人,没有爵位的算是少数。如果这么占股的话,他们是肯定占便宜的。
就像之前说过的,吴王府一家子,不是亲王,就是国公,那得占多少股?
“那股本怎么算?”长孙延适时开口,“我们各家现在可拿不出钱来了。”
长孙延还是清醒的,看出穆子究这是想要补救拍卖那个事儿。
成立商行也确实可行,别忘了,穆子究有个长路镖局,还掌握着数条商路。
如果有长路镖局保驾护航,那商行不愁不赚钱的。
但是,既然是合伙作生意,那就要出钱吧?穆子究不会白给你股份。
可也正因为是要出钱。。。。。。
各家没钱了啊!
“我们。。。。我们现在可拿不出钱来,如何入股商行呢?”
“呵呵。”吴宁嘿嘿一笑,“如何入股,在那后写着呢!”
长孙延闻言,立马往后翻,只搭眼一看,登时就炸了。
“你休想,这不可能!”
只见文书上赫然写着:“以永业田入股。”
“永业田?”除长孙延之外的众人一看,要以永业田入股,也都怔怔地看着吴宁。
好狠啊,这是要刨了门阀的祖坟的节奏?
之前刚刚缓和的气氛,却是荡然无存。
永业田是什么?
就是之前太平公主与吴宁说的那个“食邑”,可以说,是门阀各家的棺材本儿、压仓粮,是万万动不得的。
谁动跟谁急,连皇帝都不行。
吴宁却想让他们以永业田入股?
“不可能!!”杨承佑大手一甩,“你想都不要想!”
吴宁坐在对面,也不着急,指着那纸文书道:“看清楚了,再好好想想。”
长孙延闻罢,这才强压着怒火,继续往下看。
“嗯?”长孙延一愣,这才发现确实有点不同,那上面写着并非是强拿永业田,而是“代管”。
“这个‘代管’是何意?”
“就是说,永业田还是你们的,但要交给西部商行代为管理。所出农产,刨除一部分管理费用,剩下的也都是你们的,不算入分红之内。”
“。。。。。。”
长孙延大愣,疑声道:“就是说,还另有分红?那这个分红从哪里来?”
“切。”吴宁嗤之以鼻,“商行商行,当然是从生意上来。”
“生意?什么生意?”
吴宁瞪着眼,“以我长路镖局联通八方商路的能力,还给你找不来生意不成?”
“哦哦哦!”长孙延连连应着,“子究别急嘛!既然是生意,那我等也得问个清楚,方有决断不是?”
吴宁翻着白眼,都懒得搭理他了。
如果说,拍卖场上,吴老九是索命的阎罗,那现在,他简直就是善财童子,是专门给他们送钱来的。
还特么在这儿叽叽歪歪的没完。
索性也不与众人绷着了,一气说完。
“整个西部商行,针对的是陛下,还有现今与将来的,所有有爵位之人。”
“陛下把从山东世家那里抄没来的一千万亩良田做为股本,占六成。而你们,则是代管永业田,也折成相应股本。”
“因为我之前坑了你们一道,所以这次让你们占个便宜,不但永业田保留,而且是双倍占股。别的有爵贵族却是没这个好处,他们是要上交永业田,才能入股的。”
“啊?”
大伙儿一惊,倒不是穆子究真的给了多大的好处让他们动容,而是大伙儿听他话里这个意思。。。。。。
怎么听,怎么像是武则天对勋爵贵族的打压呢?
别人永业田都要交出去?
“穆子究!”李峒凝重起来,“家父与你也是知交好友,能不能看在家父的面子上,与我等透个底,这。。。这是要干什么?”
这听着太吓人了,武则天不会是刚刮完大家的钱,又想刮大家的爵位吧?
“呼。。。。”吴宁深吸了一口气,琢磨着,怎么和李峒说呢?
“我要说我这回没坑你们吧,你们也不信。”
吴宁难得的坦诚,“你们怕永业田投进来,就拿不回去了,是吧?”
众人齐齐点头,那可是命根子,能不怕吗?
“这么说吧。。。。。。”吴宁眉头深锁,“我给你们留条后路,五年之内,你们如果觉得哪里不对,可随时退股,永业田归还,一寸都不少。”
“你们如果还不信服,也可以观望一年,今年不入股,明年再说。”
“不过,我把丑话说在前头,明年入和今年入是有差别的。明年再入,就不能双倍持股了。”
“当然,如果你们还不信,还可以再等一年,后年再入。但后年入的话,不但不能双倍持股,还要上交永业田,与寻常贵族无异,没有特权了。”
“。。。。。。”
“。。。。。。”
“。。。。。。”
众人一阵默然,穆子究可谓是诚意满满了,但也不是没有坏处。
如果拖拉两年,那和现在就入股比起来,差到了天上地下。
再说,大伙儿迟疑,主要还是不知道穆子究和武则天到底要干什么,怎么突然就弄出一个“西部商行”来了?
“子究先生!”杨承佑站了起来,拿起酒壶与吴宁斟满,“我们吧,主要还是不明白,朝廷怎么突然打起永业田的主意了?”
“呵呵。”吴宁笑了,看着杨承佑,“你们是不是觉得,陛下突然收走永业田,是看上你们那点田了?”
“实话告诉你们吧,无论是陛下,还是我穆子究,都没把眼光放在永业田上。”
“把田收拢在一起,也不是指望着那几亩田地能赚到什么钱。甚至,在西部商行的规划之中,田产还要是赔钱的。”
。。。。。。
,(加更一)
。。
第三七八章 难题如何解决()
吴宁确实没打算在永业田上做文章。
自从上次武则天赏了他五百食邑,太平与他深谈永业田的那一次之后,吴宁就一直在琢磨,琢磨这个皇权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要怎么破。
其实,这个事儿好办,也难办。
好办就好办在,问题就在那儿明摆着,就是几亩田的问题。收回来,攥在皇帝手里,那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可是,难办也难办在这里,怎么收?收得动吗?
这是困扰皇权,难以解决的难题,甚至一些帝王不惜用杀人来收回勋贵的永业田,就是这个道理。
可这个问题在吴宁这里,似乎不是那么难吧?
以他穿越者身份,加上擅长商业的能力来看,如果还把目光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那就太白给了。
分封永业田,其根本不就皇权赏赐贵族、功臣,以此来表彰用国家有利的人材吗?
那何必要给田地呢?是因为田地看上去最牢靠、最保险?
恐怕也不尽然吧?
多少功臣皇族,因为这块田与皇权闹掰了,最后家败人亡?
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这块田占去了太多耕地,使得百姓无地可种,国库无税可收,致使国家崩盘?
它只是看上去牢靠罢了,而且,是刚出来的时候牢靠。
在吴宁看来,也就那么回事儿!
“问大伙儿一句,这分封田地列土为侯的制度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