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自己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不大不小的事情被夸张宣传了出去,闹成了现在的结果,搞的连太子殿下都来了,朱樉如果再不去南京城解释一番,那等待他的可就不只是一封传召旨意了。

    而朱标虽然传旨的时候冷着脸,但那是作给外人看的,私下里还是十分关照自己这个弟弟,并且事情的具体真相他也略知一二,但现在正值父皇在气头上,也不太好做些什么,还是要等朱樉到了南京城,朱标这里再等段时间上书求求情,也许就风轻云淡的过去了。

    以往也不是没有亲王犯事,但基本上都不算什么大事,能传的这些夸张的原因大部分是老百姓口无遮拦,自然也有某些阴谋不轨之人的添油加醋。

    不过想来这一次也应当不会有什么问题,朱标安慰了朱樉几句,这位秦王殿下便即可启程赶赴南京而去,看那样子他其实也是做好了准备的,只是还需要亲耳听到传召文书罢了。

    朱标虽然心里向着自己的弟弟,但眼下的任务还是要巡抚地方,将陕西布政使司好好的查看一遍,这才是他此次出京的任务。

    至于秦王这档子事,不过是顺手而为之罢了,就算他不接下来,朱元璋也会遣人下旨让朱樉回京。

    那还不如朱标代劳一下,这样也能让他安慰安慰自己的亲弟弟,免得朱樉心中有什么不满的情绪,也提防出现另外一个潭王朱梓。

    虽然朱标不相信自己的二弟心智那般不坚定,但前车之鉴一如后车之师,自焚而死的王爷这等惊天的事情都发生了,那后面还是要小心一些为好,免得再出现什么幺蛾子惹得自己父皇心中不悦。

    至于此次奉旨出京的第二任务,还得要巡视陕西之后,再转到太原见一见自己的三弟然后再说。

    毕竟两个主要任务和两个次要任务都是需要完成的,而第二个视察中都之事,那正好在返程的时候进行,也是能顺路去太原完成自己父皇的嘱托。

    但朱标心里还是有些不太愿意的,这等让兄弟之间离心有些挑拨之嫌,实在不是朱标个人的想法,但无奈父皇之命难以违抗,所以这一次也只能委屈一下四弟朱棣了,毕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第524章 督建凤阳() 
巡抚陕西也没有多少大事,经历了前两次的朝堂清洗,地方官员自然也难逃波及,所以这两年来陕西地界上倒也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问题,吏治清明尚可,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民生安泰之像。

    但此地毕竟毗邻关外边疆,藩镇边军屯田卫所等事也在朱标的巡视范围之内,不过这一回到还真的查出了些问题。

    竟然有一些卫所官军以次充好倒卖军粮,将兵部派发下来的上品粮谷换成了掺杂着马料杂草的下下品粗粮,至于这其中的暴利银钱,自然是进了那些贪婪之辈的腰包。

    如此中饱私囊之事,自然要得到严惩,朱标虽然仁慈却也知道边军乃朝廷之护卫,是大明国最坚实的一道壁垒,如果这道壁垒被人挖空了,那大明拿什么来抵御草原异族的入侵,又拿什么来护卫他们身后的家园河山。

    所以一向以宽厚的朱标这一项也是发了脾气,更是传书南京城请示自己的父皇如何处理,毕竟这里面还牵扯到了国之重臣,那几个曾经在西北关防重地驻守过的将军勋爵们,所以就连朱标也有些不敢确定,这其中是否还有其他人的参与。

    但这种事情对于朱元璋来讲,全都不在乎,身为大明皇帝陛下,他还需要怕什么人?大明国作为皇权异常集中的国家,下面如果有什么蛀虫,那清扫了便是,何须忌惮什么。

    没过多久,朱元璋的指示就传到了朱标的手里,严惩不贷仔细追查,这本就在朱标的预料当中,自然也是不遗余力的开始查看这等欺天逆匪。

    不过最后查的清楚,还在没有什么朝廷大员真的涉事其中,只有几个陕西布政使司布政司中的几个参议有所牵连,所涉及的范围也不过是陕西一地的某些边军地方,还真的没有什么牵扯巨大的网络。

    所以看来这就是某些人吃了熊心豹子胆,贪婪的欲望促使他们坐下了此等恶性,但好在他们也是胆小惧怕,没有达到更大的危害,更有朱标清查点明,遏制了继续下去的潜在威胁。

    不然如果这些没有被清查出来,那将来不知道多久以后,这些饱受剥削的明军将士难免要心生不满和愤恨,到时候再振臂一呼,出了官军反叛的丑事,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将事情给闹大了,也是动摇大明根基的不良形象。

    杀头抄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也不难,朱标虽然不忍未曾真的参与其中,但这道命令却是他亲口所言,兵丁也是他亲自指派,说起来还是有参与其中的。

    只不过这些人也是自找死路,好好的当好本职差事不比什么都强,非要冒险犯事,让自己连带着一家走都走上了不归路。

    政事民生无碍,军事也在朱标的请查下有了改善,此次巡抚陕西的任务基本上算是圆满结束了。

    而朱标也要给自己的父皇呈奏一份文书详情,正好也顺便替自己的二弟朱樉求求情,能让他早一日返回封国来。

    要知道朱樉摊上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他秦王府下人买卖王府平产事物和用具,在购买牲畜之时和一家屠户签好了契约,但不知怎么那屠户突然患病过世,使得这份交了定钱的秦王府没有了后续的供应。

    这没了肉食的供给,王府管事自然是要派人去查明情况,也正是这一环除了岔子。

    派去问话的人仗着自己是王府一员,话里话外见透漏出傲气,更是在人家屠夫的葬礼上有些不愉快,使得屠夫老母一气之下呜呼而去。

    这回就出事了,一时间群情激奋,百姓们虽然畏惧秦王府,但可不害怕他一个小小的秦王府杂役,更被说现在有人命的官司在,让本来是去了解情况的秦王府白白惹了一身麻烦。

    而这件事本来是在西安知府的处理下渐渐平息下来,可事情的余波却远远没有平淡,一传十十传百,最后竟然变成了秦王家小小杂役大闹已故人丧仪,仗着王府权势想要强占人家漂亮寡妇,更是动手打死了亡者老母,简直是丧尽天良的禽兽行为。

    这种根本和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合的谣言居然传的满大街都是,甚至连西安左近的城镇都传遍了,更是渐渐向着整个陕西布政使司辖地传播而去。

    那自然而然的就会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你说他能不生气吗。

    而且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想要调动锦衣卫的眼线去查清都难办,毕竟谁没事闲的总盯着平头百姓家去看,一时间朱元璋只能选择相信这些传言了,先把朱樉召回南京城再说。

    至于这些谣言为什么越传越离谱,越传越好像是故事,这还要问到底是谁造谣生事传出来的,但事情混乱复杂,真要彻查也是不简单。

    所以朱标在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便打算请求朱元璋将朱樉放回来,并且把这件事的前后因果都写的明明白白,至于这其中掺杂的一些问题,那还是交个自己的皇帝老子处理吧,他作为太子的可不能牵扯过多。

    不过朱标显然没有打算等朱樉回来在离开,写完那封奏疏他便立刻启程赶赴山西太原,去找自己的三弟晋王朱棡去了。

    这种事情还是要早点完成的好,也不用太过认真,毕竟朱标可不相信自己的四弟会造他的反。

    而另一方面,他的第二个任务可是还需要紧紧盯着的才行,从山西转道回归返南京,先是回宫将陕西地图献给自己的父皇,然后便是启程又直奔不远处的凤阳府。

    朱元璋有心迁都凤阳,将自己的老家发展壮大的事情可谓是朝野尽知,现在阴天下雨水漫皇城的金陵早就让他心有不满了,但这些年来凤阳都城也没建好,问题是大大小小不断,老朱自己也渐渐断了迁都的念想。

    可是凤阳不可能就此不管,定汴梁为北都,金陵为南都,凤阳为中都这是他最早的都城计划,改是不会改的,必然要完成三都的建设。

    而作为朱元璋老家的濠州凤阳,这等化为中都的地界,到现在都没有兴建完成,实在是有些缓慢。

    所以太子朱标便被指派监察都城建筑一事,更负责建筑进度,这也是在他巡视陕西之初朱元璋就跟他说好的任务

第525章 曲折中都城() 
当今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陛下,生于濠州钟离,也就是现在的凤阳,当初大明建国的时候老朱便觉得钟离这个名字不够上档次,好歹也是自己的出生地,养育了一代天子的龙兴地方,再叫作钟离便有些不合适了,所以才改称为凤阳。

    并因为早早的就被划为中都兴建之所,更是从原来的一县之地硬生生的扩大到了一府之地,从最开始的乡下小地方,渐渐的变成了四县为一府,后有拨划进去八个县城,合击十二县为一府,是乃中都凤阳府。

    而凤阳起名缘自凤凰山之阳,不过具体为什么叫做这个名字,还得为老朱是什么意思,因为这是他亲自更名的府城。

    原本大明建国洪武二年之际,便已将最开始的钟离县更名为中立县,后有将中立县更为临淮县,是因为其毗邻淮河,可是没过多久又重新该回了中立,不过这一次直接变成了中立府。

    与此同时一直在濠州西南部的凤凰山南麓之地建造的中都皇城也渐渐有些规模,这时候朱元璋才顺势将中立府彻底更名为凤阳府,也便是中都凤阳的定名。

    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凤阳之名皆因凤凰山皇城宫殿而起,不过这一点从来没有被朱元璋点头同意过,反而是每次等到老朱回到后宫的时候总拿这件事和马皇后开玩笑,但其更名凤阳的具体因由却从未细说出来。

    不过这大理规划建设自己的老家是没错,但这于凤凰山南麓建造的中都皇城可没有这般轻松。

    南京金陵皇城始建于前朝至正二十六年,也就是大明建国的前两年,当初便是有了作为鼎鼎天下皇宫禁城的打算,只是起初朱元璋还是吴王,不太好大张旗鼓的建造,就连宫殿的称呼都只是吴王新宫不敢擅称为皇宫。

    和现在南京城的皇城相比在规格上那是差的远去了,知道明洪武元年开始,才渐渐的冲洗提起建设。

    但却因为朱元璋想着要迁都凤阳而使得工作进度异常缓慢,后来不得已之下,才将中都那边的建造先行搁置,重现捡起了南京皇宫的建设。

    这也是为什么凤阳中都皇城建造如此费力的缘故,这里面不仅有朱元璋逐渐没了迁都心思的原因,还有大明开国之初国力限制,同时建造两座皇宫都城显然是捉襟见肘,跟何况当初草原各部族虎视眈眈,元朝大将王保保仍旧沉兵西北一带俯瞰中原大地,只要朱元璋稍显破绽,说不得便是挥师南下重新争夺江山的局面。

    所以国力之偏重必然要向着军事方向,而对其他进项有所减缓甚至停滞,不然外敌都挡不住了,还要在这里修建宫殿,那岂不是自寻死路的做法。

    中都凤阳正好就卡在这不上不下的尴尬地方,前有国家侧重军事银钱调度有限,后有南京皇城的修建,作为朱元璋当时的政治所在,肯定不能让那边的皇城破烂不堪才是。

    在这两下之间,自然而然的就使得中都凤阳皇城的建造变得停滞不前,就算稍有进展也不过是小打小闹一般,与整体进度上如同九牛一毛而已。

    但现在大明不一样了,天下已然走到了洪武二十四年,而且再有一个月便是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建国已有四成百年,和当初有些风雨飘摇的时候完全就是两码事了。

    外敌的卑躬屈膝沉默低下,自纳哈出臣服,北元破灭,最后一丝挣扎希望乃儿不花投降开始,整个大明在对外方面上已经达到了举世无敌的境地。

    没有任何一个外敌敢在这种时候触碰大明的界限,逼近他们自己还要有忙得地方,草原上没了主人,鞑靼部瓦剌部等等部落都在你争我夺的开始抢掠地盘资源。

    不过就冲着现在的局势来看,原先的几大部落除了已经向大明投降的兀良哈部以外,也就是鞑靼和瓦剌两部能够成事了,其余的不投降便是死路一条,这就是草原上的规矩,想要在夹缝当中求生存,根本不可能。

    但这些和大明而言也并无什么影响,反正不管事鞑靼还是瓦剌,都要看大明的脸色行事,虽然日后难免要提防这两家势力做大,但显然不是现在这个时候。

    而正值此时,朱标巡抚陕西回来之后,继续督建中都凤阳的担子便落到了他的身上,朱元璋对于将此差事交给太子也是十分的放心,毕竟老成持重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