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另一方面,明廷内部的人抓捕是一回事,锦衣卫负责的蒙元降将又是领完一回事了。

    这些在北伐当中或者是主动投靠与大明的蒙元将领们,除了战死的病死的以外,其实大部分人手中都没有多少权力,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如乃尔不花等首领级别的存在还有几分实权,其余人等基本上就是在大明混吃等死的地步了。

    可就算如此,这些人终究还是留存下来的隐患,没有人清楚他们当中是否有人还和蒙古那边有联系,是否心存复叛的念头,所以抓而后杀,如此才是朱元璋心中最满意的结果

第552章 御制逆臣录() 
除了被朱元璋特意针对的蒙元降将旧部以外,其实大多数的人都属于被牵连的人之中,像四川行都司指挥使的周助那纯粹是因为有个坑爹的儿子,也算是特例中的特例了。

    不过实际上哪怕他们仅仅只是被牵连,甚至有些都跟蓝玉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却也仍然在蒋瓛的笔下被划到了蓝玉逆党之中。

    这不是他所谓公器滥用心智狠辣,反而他所做的每件事朱元璋那里都是一清二楚的,当然了,唯一的一次徇私张枫的问题上,这还是要瞒着陛下的。

    如此说来,能够牵连这般众多,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朱元璋本人的意思,如果没有他的首肯,就算是借给蒋瓛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随意处置大明官吏,更何况如此众多的地方指挥使司衙门,乃至各个卫所。

    如今大明有卫所数百,而这一次牵扯进去的足足有近百个,一方面可以看出蓝玉这么多年来牵扯之广人脉发展之迅速,另一方面也能看的出朱元璋下手的狠辣和无情。

    近百的卫所当中有九成的指挥使都是被划作了蓝党,连带着还有他们下属的同知佥事等等,剩余的那一成里也有不少的人被牵连其中。

    可以说这一次朱元璋彻底将蓝玉在军中的势力刨了个干净,什么旧部什么同僚,统统都不存在,唯有死路一条。

    这还是在地方的处理上,要知道京城当中兵部于五军都督府共同管理天下兵马,虽然现在的都督府已经没有当初魏国公等人在时那般权力巨大,声威浩瀚,但也仍是对大明马步军有着不小的掌控。

    也正因为如此,五军都督府也难逃这一次,左右中前后,五部当中全都有人被牵连到。

    身兼中军都督府左督的蓝玉就是最大的一个,其他的人如右军都督府佥事王诚,中军都督府同知谢熊,前军都督府佥事杨春,后军都督府断事官祝哲,左军都督府右督黄辂等等全都是蓝党中人

    而朱元璋特意命令翰林院撰录的逆臣名单也彻底出炉,因为御制所以为御制逆臣录。

    其上招供人数之多,招供供词之数乃大明开国以来第二巨,在他前头的也就是宰相胡惟庸一案了,其他案件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涉事勋贵之中有一公,十三侯,二伯,这里面自然是抛开掉罪首的凉国公蓝玉,其中一公乃开国公常升,为已故开平王常遇春次子,是因为其兄常茂当初和宋国公冯胜之间的牵扯而被削爵才敕封国公,现在也被牵连了进去。

    十三侯则分别是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永平侯谢成,宜宁侯曹泰,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兴,支平侯韩勋,全宁侯孙恪,沈阳侯蔡罕等侯爵。

    其中有半数是因其子侄关系等等,和蓝玉有了往来,结果便是一朝倒霉全家遭殃的下场。

    而二伯自然便是徽先伯桑敬和东莞伯何荣,桑敬此人当初封伯不过是因为其父永义侯桑世杰的余荫,本人并无什么才能,除了和徐辉祖等人有过驻守边防屯军地方以外,其他纯粹便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勋爵。

    就连那驻守边防也不过是朝廷所命勋贵之家必行之事,和他本人的意愿完全相反,再加上其身宽体胖的,根本就不是个上战场的材料。

    所以这人变成了朱元璋清楚朝廷勋贵里头的一员,反正都是要杀人,多杀一个也不在乎了,又能为朝廷减少一个勋贵,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最最最倒霉的东莞伯何荣,这是因为他有一个坑哥哥的弟弟啊。

    别人家是坑爹的儿子,他这里倒好,自己儿子管教的很明白,但是自己的亲弟弟却一转头就出卖了自己。

    不过也不能说是出卖吧,何荣本身就是蓝玉的旧部,当初在西北等地便已是蓝玉部下,这么多年过去了自然是关系更加亲密,尤其是在当初朱元璋力捧蓝玉的时候,身为旧部的何荣怎么可能不去走走关系加强一下双方联系。

    如此一来二去的交往之下,纵使一个后来的国公府,一个是伯爵府,两者间的关系仍然不错,蓝玉每当大宴宾客的时候总会命人请何荣赴会,完全看成了自己人。

    可何宏可不是蓝玉的自己人,这为东莞伯的胞弟,本身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闲散混人,只是没有那么多毛病陋习。

    而这次被朱元璋找到用来坑自己的亲哥哥,那纯粹就是因为他和何荣之间本身关系就不好,兄弟之间的感情基本等于没有,再加上是为陛下办差,事后定然又不小的封赏,何宏脑子一转就答应了。

    这才有了大殿之上参奏蓝玉之事,而另外两个人基本上也差不多,百户李成本身就是锦衣卫的人,上有命自然遵从。

    兴武卫指挥佥事董翰,这个畏惧皇权的人胆子虽然不大,但却用来参奏蓝玉正式恰当的人选,所以才有了他一份。

    这样算起来,三个人三份奏章都是朱元璋一手安排的,实际上文武官员当中一部分已经看得出来了,蓝玉自己现在也清楚,只是后悔当初不应如此,却也没有任何办法了。

    不过逆臣录上可不是就这么简单的,勋爵之位过去,下面就是五军都督府,再下就是被牵连进来的吏部和户部两位,这是朝中官员一份。

    下面是应天府京城亲军卫所,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等等,牵连人数两百九十三人。

    而后就是天下各部卫所都司等地,如蒙古卫,水军卫,虎贲卫,武昌卫,河南护卫等等等等,这些人数加起来有一百四十八人,别看人数比亲军卫所差了些,但这里面查出来的人可都是一所上层,不是指挥使就是指挥佥事指挥同知,官职等级之间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那最后自然就是蒙元那些降将了,乃尔不花,达理麻等等,这些本来就有隔阂的异族将领,这一次终归还是没有被朱元璋放过,一并拉出去砍头初死。

    整个逆臣录当中收录了一千零七人,收录供词一千一百六十五份,数量之庞大,内容之丰富,牵连之广博都实属罕见。

    而这里面还有很多人没有被列入进去,如张枫这等被抹掉的,如其他一些侥幸没有被查出来的,但就算如此,蓝玉案目前为止已经牵连了足足两万五千余人,距离胡惟庸逆党一案已经相差不远了,可大明百官们却没有看到自家皇帝半点停手的意思

第553章 朱元璋的杀() 
为了大明,为了大明,为了大明,朱元璋在心里翻来覆去的提醒着自己,一切都是为了朱明江山为了天下稳固,心要狠手要辣,袍泽之情血缘之系都可以舍弃,只要让自己皇孙朱允炆的前路走的平坦,老朱根本不会在乎自己的手上沾有多少无辜者的鲜血。

    也许后世的史书上会评价他为暴君,会说他一个杀伐残暴的刽子手,但朱元璋自己不在乎这些,所谓后人评价与他何干,人活一世但求一个问心无愧,他又不是活给后面世人们看的,哪用得着在乎那些个凡俗琐事。

    朱元璋本人也并没有想着自己的朱明皇朝会经久不衰千年不倒,王朝交替天下复主是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事情,哪怕是强汉盛唐这等帝国也终有倒塌的时候,又怎么可能单单大明就会逃过此劫。

    可是朱元璋虽然看的开,却不代表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他要给大明留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要让朱明江山在最初的时候就稳固下去。

    哪怕后世皇族之中的君主并非什么明君善主,甚至如果是昏庸无道的主君,只要大明的根基足够牢靠,大明的本钱足够挥霍,也足以让朱明江山延续下去。

    这就是朱元璋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他最根本的愿望。

    让皇孙朱允炆为二世天子,想的就是一武一文兼容,不可两世之主皆强霸图横之人,那对大明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如果穷兵黩武甚至还有有损大明的根基柱石,这是朱元璋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朱棣而是更倾向于朱允炆的原因之一。

    不过江山的稳固根基的牢靠可不仅仅只在于帝王的作为,也要有满朝文武的协助,皇权威严是一方面,臣下的辅佐则就是另一方面。

    这样看来只有那些安分守己不会对大明造成遗祸的臣子才是最合适留下来的,所以蓝玉的死很突然,但却是必然的结果,只是他本人都没有料到这一点,亦是小觑了朱元璋的帝王心性。

    所以杀乃是必要的手段,隐患这种会让大明出现动荡的不安分因素则必须要清除掉,詹徽,蓝玉,何荣等等,哪怕他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方面的心思,那也要做好最提前的准备。

    很多人可能现在安分守己是个忠臣,但如今是在他洪武一朝当中,他朱元璋君临天下没有人敢有小动作。

    但如果到了二世皇孙允炆登基之时,帝王不同臣下的心态难免也要有所变化,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因为世界上真正忠心不二的人往往在高官勋爵当中甚是少见,如有主弱臣强的局面,那不就是在将大明的江山至于危险的境地。

    所以朱元璋必须要做好保险的手段,而任何预先的准备都不如提早一步的铲除威胁,正好趁着他现在还能杀的动,心还没有软下来的时候,尽可能的为皇孙允炆解决一切的隐患和麻烦。

    不单单是蓝玉,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当中,还有一些人其实已经在朱元璋的清洗名单上了,只要简简单单的划到蓝党当中便足以让这些人家破灭亡。

    满朝大臣们也发现了,皇帝陛下和十三年前的时候一模一样,这种接机杀人铲除异己的手段依然没有变化。

    所以这也就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朝堂之上的杀戮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现在看起来是已经牵连身死尽两万五千余人,但整个蓝玉谋逆之案尚没有完结,也就是说蓝党还有可能称为大臣们脑袋上的死罪。

    当初的胡惟庸案持续了十年之久,那这一次的蓝玉案会持续多久呢,没有人敢猜测做准数,也许是十年,也许是十五年,也许一直到陛下身死的那一刻这案子才会完结吧

    一国公爵身死,牵连人数众多,说对大明一点影响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从勋爵贵胄到朝廷六部,从五军都督府到亲军卫所,再从殿前指挥到地方,哪里都免不了要有人被处死的下场。

    这也让大明数百个被牵连的兵丁卫所上出现了大规模的空缺,五军都督府也需要人添补缺漏,至于户部和吏部这两处倒不用太操心,六部的官员早就适应了自己没有长官的日子。

    当初的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这三件案子牵连了多少六部大臣,那是数都数不清楚的,如果真要是没有了主事便无法运作,大明朝可能早就完蛋了。

    更何况当初郭桓案的时候,六部人手十去七八,比现在只折一个尚书一个侍郎再加上一点文吏那是不知道要惨上多少倍的。

    可那样大明不还是一点都没有乱套,六部该怎么运作还怎么运作,而且很快便从地方或者其他衙门调遣委派人员添补空缺,也没有让大明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所以说现在这样的程度对六部官员而言就是毛毛雨了,经历了那么多的杀戮清场,他们早就习惯了,尤其是那些能够经历三大案到现在还在六部当差的官吏,这对他们而言完全没有丝毫的影响,更不会担心牵连到自己的头上来。

    毕竟朱元璋这一次针对的是武人勋贵团体,是蓝玉一系的人,和他们文人一脉的关联岂是并没有多少。

    至于詹徽和傅友文两个,倒霉的成分到时占了八成,其余两成才是他们被朱元璋下令处死的原因,对整个六部而言根本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影响

    杀戮还在继续,每天都有人被抓,每天都有人被处斩,午门外的百姓从一开始的看热闹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只是这浸透了砖石的血迹和那股难闻的气味实在是很难清除掉,毕竟这死了不知道多少人的断头台,流血如溪流的地方,怎么可能干净的了。

    连那些在这边的摊贩商铺都难免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