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允炆手捧着神主位,太子朱标披麻执杖三步一叩首,九步一跪拜。

    而后跟随着列为身穿孝服丧衣的亲王公主,宫人们稳稳地扶灵柩而行,文武官员送葬的队伍按照官秩品阶排列成队,命妇们也都依次位列,队伍缓缓地向着城外钟山而去。

    ‘轰隆!’一声响雷震天,本就阴沉的天空此时更是乌云蔽目,风呼啸而起,雨萧然落下,电闪雷鸣之际大雨瓢泼,可就算如此百姓们依旧没有离去,男女老幼披着蓑衣带着斗笠顶着大雨安安静静的等待皇后的灵柩过去。

    而这一声雷却让朱元璋眉头一皱,自己的爱妻大丧出殡之日,然而天公不作美,风雨俱下,这使得本就心结郁闷痛苦不堪的朱元璋更加心烦,一股悲愤之火由心而生,正是需要发泄的时候。

    巧的是为马皇后丧礼佛事主持的宗泐和尚就在他的身边,当下准备拿他做出气筒泄一泄火。

    “宗泐,朕问你!今日乃是皇后的葬礼之日,上天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意思!你既然号称佛家高僧主持身份,那就给朕好好的解释解释,如果你解释的明白朕满意的话你和你的佛庙安然无恙,但要是朕不满意你人头落地!”

    朱元璋阴沉着脸,冰冷冷的声音在宗泐耳边响起。

    宗泐作为佛教高僧养气静心的功夫自然是到家的,宠辱不惊波澜不动,不过其内心却也是稍有忐忑,他面对的是谁,是暴怒嗜杀的朱元璋,是专权蛮横的一代大明天子,就算是他的佛家精义再精通再深明在面对朱元璋的责问时也不免有些气短。

    不过其毕竟为当世高行沙门之首,人情世故自然是十分老练,在静思片刻之后便有了答案,不慌不忙的合手躬身回答说:“圣上容禀,依贫僧愚见,这漫天大雨实乃上天在为皇后娘娘的去世而悲痛流泪,这震耳之雷鸣是为大地在为皇后娘娘去世而致以哀思,至于我们这些西天佛子众则是今日一起来恭送马如来一程的”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随后他便轻声念除了这段五言诗。

    朱元璋听后皱着的眉头也消散了,心头这股怒火也算是被宗泐化解了,这高僧不亏是高僧,借天,借地,借佛身,巧妙地将天时化为天地之悲,将自己等人贬低而抬高马皇后,也算是一等一的机变之徒。

    朱元璋也没再多言语,宗泐也暗暗松了口气,这一关算是渡过了,他的人头也就抱住了,而这只不过是马皇后出殡路上的小小插曲,在两人一问一答之下也就这么揭过去了。

    队伍缓慢的前行,在南京城时乌云遮天,但现在却变得晴空万里,这老天爷的变化还真是莫测无常。

    出了南京城这漫长的送葬队伍后面却多了不少人,其中有富商,有士绅,有自发跟随的百姓,浩浩荡荡的一路而行。

    送到这里,朱元璋便不能再跟下去了,此时的他被老太监搀扶着,看着渐行渐远的队伍,听着哀乐的奏响,悲伤之意再一次涌上心头。

    可他又能如何,人已逝,他的秀英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他,告别了尘世的繁华和纷争,钟山孝陵那冰冷冷的地底幽宫成为了她最后的安息之地。

    “秀英你先在钟山稍稍待一会儿,要是寂寞的话重八就送一些妃子过去陪你当然是选那些贤德和你关系好的人这样一来你在那里也能热闹一些放心,重八也会有死的那一天,人的一生总有走到尽头的时候等到了那时重八就去找你,不信你看在你梓宫的旁边不就是我的位置吗”

    傲世独立于天下的朱元璋此刻像一个迟暮的老人,眼神湿润的看着送葬队伍,嘴里低喃自语,不为外人所听

    “爷天凉风紧,您还是回宫去吧,切莫伤了身体”

    朱元璋点了点头,任由老太监搀扶着离开,只不过他临走时却恋恋不舍的回头又看了一眼他的皇后,这一眼便是天人永隔生死之别,自此便是人间的重八和阴间的秀英

    送葬队伍行至钟山,僧录司和道录司两位带头人开始席地唱法,宫人抬着皇后的灵柩缓缓地向地宫走去。

    送葬的亲王公主们此时也压抑不知内心的悲痛,纷纷哭泣出声,看着灵柩慢慢的消失,看着孝陵地宫石门的缓缓落下,只有百姓们清唱的歌谣在天空中飘荡,那是悼念的歌谣,也是缅怀的歌谣

    一代贤后马秀英,生于元至顺三年,死于洪武十五年,年五十一岁,葬于钟山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第194章 诵经祈福() 
值国丧之时,举天下皆悲,亲王公主更是如此,尤其是以几路就藩于外的亲王为罪。

    他们当中最近一次见过马皇后的也不过是楚王朱桢一年多以前,那次他奉命去平定蛮夷之乱顺路就藩于武昌,自此一别却是和马皇后的最后一面,周王朱橚亦是如此,其就藩之时和楚王相差无几。

    而朱棣也是很久没有见过自己的母后了,洪武九年的时候朱棣就和一众兄弟们去了老家凤阳,一待就是四年光景,而后匆忙的回到南京,只来得及见自己的母后一面便直接被朱元璋一纸就藩命令调去了北平城。

    在北平就是两年的时光,转眼间两年多过去了,却没想到以往身体安康并无大病的母后就这般逝世了,他都没有见上最后一面,虽然每年朱棣都能收到母后很多慰问的书信,但那怎么比得上亲人相见。

    可现在就算朱棣相见也没可能了,他的母后已经住进了钟山孝陵那冰冷的地宫当中,那个只有人死了以后才能去的地方。

    而亲王朱樉和晋王朱㭎更惨,两人年岁比朱棣大,就藩时间比朱棣早了两年多,自然就是将近五年没有见过自己的母后,却没想到洪武十一年那时的别离分开再见面时已是天人永隔了

    除了僧录司和道录司的人还要留下继续进行超度法式之外,其他的人陆陆续续的便散了,兄弟几人一同走在回南京城的路上,再过不久他们就要返回各自的封地,何时再能见一面都是未知之数,说不定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路上三三两两的可以看见京师的百姓,几位藩王的宿卫也默契的拉起阵列把自家主子护卫在当中,生怕这些寻常百姓当中隐藏着对王爷不利的人。

    真要是发生皇后殡天,亲王送葬遇刺的事,那想想就觉得可怕,说不定又是一片腥风血雨。所以张枫他们自然不敢懈怠,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准备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不过也是他们精神太过紧张了,这京师之地戒备森严,真要是有人想捣乱也得过了锦衣卫这一关啊。

    自从毛驤得任锦衣卫指挥使以后,这锦衣卫便迅速发展壮大,明面上的势力瞬间遍布应天府内外,紧接着向整个直隶行省扩散,不可谓不快,其势头真的是迅猛无比。

    不过这样也确实加强了不少京师的治安戒备,尤其是暗中老鼠们的活动,更是冥冥中消灭不知多少个针对大明皇朝不利的事情。

    锦衣卫做了什么朱棣不清楚,他在南京城门口的时候和几位藩王分开,悲伤还环绕在他的心头,心情不好的这个时候他想要四处走走看看。

    走着走着便来到南京城外,看到了灵烟缭绕,瑞气氤氲的凤山,看到了重新翻建的龙翔集庆寺,也就是现在的天界寺。

    这时朱棣不由得想起孝陵前那群僧人,想起了母后生前的敬佛礼佛,便移步向着天界寺走去,在山门口时有一小沙弥双手合十迎了上来。

    “各位施主有礼,鄙寺正在为皇后娘娘举办百日祈福的法会,还请各位施主观礼之时勿要大声喧哗”

    这等小事朱棣自然是点头应允,他也没有打算暴露自己王爷的身份,而是悄然的走进了寺中。

    看到天界寺的主持,首座等各位僧人于院中列坐,念经祈福,表达出对母后的深切哀悼与崇敬,这一场景让朱棣脑中隐现出一种想法,一种可以缅怀母后的想法。

    他想要效仿僧人所举行的这百日祈福法会,想要回到北平之后也组织这样的佛事法会来为母后诵经祈福。

    但是北地实在是无甚高僧大学佛家之士,想要举行这等法会必须要佛学高深的僧人才行,想到这里朱棣便有了决定,在向众位僧人行了一礼之后便带着张枫转身离开了这里。

    “道衍你在看什么”坐在首位的主持开口说道。

    “在看一个人,一个此生注定不平凡的人”坐在主持下首穿着黑色僧衣的僧人轻声回答。

    “那你看出了什么”

    “看出,看不出又有什么关系,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咚”一声木鱼敲响,两人间的对话就此停止,只留下这几句没头没脑的话语

    而朱棣这边快步赶回南京城去,找到了他的几位皇兄皇弟,也就是在京外就藩的几个藩王殿下,他们几人还好奇刚才分开不久的朱棣怎么又这般急匆匆的找到他们作甚。

    “二哥,三哥,五弟,六弟,我觉定要在北平为母后举办佛事法会,为她老人家在天之灵祈福,我想大家也一同在各自的封国主持此时,也显得对母亲的一片哀思。”

    “这倒是可行不过我等府上又没有高僧大德之士,又不能找一些粗浅僧人来之主持,我们上哪里去找那些佛法高明的僧人呢”亲王朱樉对朱棣的注意点头赞同,不过却也提出了和朱棣差不多的问题,都是缺少有真正佛学修为的大师。

    至于其他几位藩王自然也不反对,虽然楚王朱桢不是马皇后所出,但也是为皇后娘娘尽一片心意,但亲王所虑亦是他们所忧,为母所作佛事法会马虎不得,无真才实学的佛僧不能担此重任。

    这个为题朱棣早就在回来的路上想好了,当下出言道:“这事我想过了,我们可以联名上书请奏父皇,从僧录司挑选佛法高深的人士来我几位藩王的封国主持法事,不知各位兄弟看此法可行否”

    “可行,当然可行,僧录司里面遍布高僧,我等为母尽心之举父皇也定会应允,现在就立刻联名请奏吧。”晋王朱㭎赞同的说道。

    几位藩王当下便由朱棣主笔,将事情原委尽书其上,更是在署名处将六人的名字均都签于上面,而后由朱棣带着请奏文书去东宫呈给他们的大哥太子朱标。

    朱标在得知几位弟弟的用意之后不敢怠慢,随即带着文书快步入宫,打算向朱元璋呈禀此事,为母尽孝人伦大义,在以孝立国的大明皇朝这等事可不能马虎,尤其还是几位亲王共同的意思

第195章 贫僧姚广孝() 
“嗯”朱元璋看着手中众位藩王的请求文书,没有丝毫犹豫便点头同意了,这种事与理与法都是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所致,他身为人父又岂能不允。

    况且百善孝为先,他大明皇朝以孝为本,亲王们如此忠孝之举不也是应了大明国的立国之道吗,还能作为天下人尽心尽孝的典范,是为皇家表天下先为天下效。

    “太子这事就交由你去办,僧录司左善事宗泐全程辅助,尽选僧录司大德高僧赴各地藩王镇属之地主持祈福法事。”朱元璋想了想表决定将此事交给朱标负责,一来这可以算是他们皇家内部之事,交由太子来更为妥当,二来联名上奏的几位藩王当中有四个都是太子的亲兄弟,大哥为弟弟们主持事物也是理所应当。

    这也是为了日后做打算,太子朱标性格仁慈宽厚,对列为弟弟均都温和一对,深的众位亲王的敬重,也是朱元璋他所有儿子当中实至名归威信最高的一人,而这可不仅仅是东宫太子这一名号能换来的。

    现在几位藩王为母请高僧主持法事诵经祈福,那交给朱标来办想必也能让列为藩王满意,不会向其他人一般生出许多额外的事端来。

    朱标得到了父皇明确的旨意便恭敬地退下了,他还要赶回东宫去,自己的四弟朱棣还在哪等着他的消息呢。

    “四弟!四弟!父皇准了,父皇允许你们各带高僧归返藩国之地,为母后诵经祈福之举,还特意让我去找僧录司的左善事宗泐来协助你们,他可是真正的有德高僧。”

    朱棣正坐在东宫这里等待,就听到朱标欢喜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他当即放下手中的茶盏赶紧迎出来。

    “皇兄所言当真?”

    “自然当真,父皇金口玉言又岂能有假,这等孝道天性之事焉有不准之理。”

    “那真是太好了,我们这就去僧录司找宗泐大师去吧,早一些挑选完合适的高僧也好,免得我们先一步归返藩国了。”朱标都没来得及坐下喝口茶便被朱棣拉着走了,朱标也只能无奈的摇头看着自己的四弟,没想到这么多年没见他的脾气还是没怎么变,风风火火的性子与儿时一般无二。

    “云风!跟上,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