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末称雄-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见此,兼领着王使而来的李崇善,便也不由笑着将手中的王书诏命郑重的递给了跪在地上的赵威。并伸出双手,将赵威他从地上扶了起来。

    “元帅以众将士皆能有此心,他日破贼,想来必不费吹灰之力也。”

    “哈哈哈,那便谢李相吉言了。李相,请!”郑重的将诏书收好,赵威便也不由将李崇善请上了仅次于自己的左上位。

    而对此,刚刚被张世华正式提拔为江西行省右丞的李崇善自然也没有推辞,微微点了点头,便也就安坐在了那里。

    “常锡巧常大人,因功,已然被大王调往江陵,担任我大楚参政去了。而我来此,说起来,倒也算是来接常大人的班的。刚刚来到,很多事情还不了解,故而日后,还望元帅您可不吝赐教啊!”

    “哈哈哈哈,李相说的哪里话。李相放心,只要日后李相的事情,有我赵威可以帮得上忙的,为赵威也必定是全力以赴!”

    “如此,那便也就多谢元帅了。”两人之间言笑着,看上去这江西行省军务上的一把手和政务上的一把手,关系倒也算是其乐融融了。

    所以见此,这大殿之上的一众将佐,原本还算是悬着的心,便也不由放了下来。

    毕竟李崇善也是早就追随自家大王的老人,而且这一次,李崇善还是奉了大王的王命而来。如果他要和赵威争权,那么殿上这些个做军师、元帅的将佐们,肯定是最难受的。

    因为无论是李崇善还是赵威,论在大楚之中的身份和地位,显然都不是这些个军帅还有明玉珍这个新附的左元帅能够招惹的起的。

    故而在见到李崇善并没有表露出要和赵威争权的想法后,在接下来的接风宴上,这些个领兵的将佐们便也就对李崇善表露出了各自的善意和尊敬,局面倒也是极为的欢快融洽。

    不过相比起大楚这般的欢快融洽,此时,远在抚州的火你赤以及抚州路的一众元廷官员,可就没有这么轻松的心情了。

    “临江路总管闫泽山率城降贼,临江路万余官兵也皆随之投贼,我路西、北再无任何屏障!”

    抚州路总管绝望的向着火你赤汇报这这一切,而火你赤此时脸上的表情,却是木然。

    在大楚十数万大军的夹击之下,作为首脑的龙兴路一沦陷,顿时便也就引发了近乎多诺米骨牌般的恶劣影响。

    一个城池接着一个城池选择了向楚军投降,一支守军接着一支守军选择了叛变。

    纵然逃到了抚州路,暂时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在这样的局势之下,火你赤也根本就聚拢不起任何能够反抗楚军的力量。

    而更让人绝望的是,在这个关头,那支由天完残军组成的三万楚军兵马,也正在马不停蹄的向着抚州路这边杀来。

    局势到了这样的程度,火你赤也绝望了。

    抚州路现在就算加上从龙兴路那边溃逃过来的士卒,兵马不过也就万余人而已。

    当然,抚州路人口众多。如果强征青壮入伍,短时间内,倒也能轻而易举的拉起三五万的兵马来。

    可这样强征起来的农夫兵,除了在战场上凑人数之外,根本就一丁点的作用都没有。而没有兵马,火你赤又能那什么来抵抗势不可挡的楚军呢。

    故而,火你赤也绝望了。而绝望之下,自然也就是破罐子破摔了。

    是以在这个关头,火你赤便也不由像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膏粱子弟一样,每日只知醇酒美人,坐等死亡。

    ……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时候,相比起因绝望而自暴自弃只知醇酒美人的火你赤而言,向来只知纵情享乐的元帝妥懽帖睦尔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局面时,反倒是奇迹般的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镇定。

    就连今年三月,继续了足够力量的毛贵终一举拿下了守护元大都的屏障重镇“蓟州”,并乘胜追击,以高昂无比的士气,又一举拿下了距元大都不足二百里的漷州。

    区区二百里,急行军不过三日。

    这等距离,对于毛贵帐下的十万北伐军来讲,完全就相当于是将手中的宝剑架在元蒙帝国的脖子上了。仿佛只要毛贵他们轻轻一用力,他们便就能一举摧毁这诺大的元蒙帝国的首脑,立下可流传千古的雄图霸业。

    是以毛贵为首的一众北伐军将佐,无疑不被此等前景诱惑的双目发红。简直恨不得此二百里可朝发夕至,一举攻克元大都,擒鞑子天子于帐下,焚鞑子宗祠于马前。

    而相比起毛贵等北伐军将领的士气高昂,宛若被人拿刀剑架在脖子上的一众居住元大都的达官贵人们,心中是何等的焦惧,自然也是不言可知。

    这等心情,尤其是当枢密副使达国珍率领数万京军,战死在距离元大都仅有一百五十余里的京城临州时,更为凸显。

    所以在这时,京城中以搠思监为首的一众高官,便也不由齐齐来到了皇宫,请求迁都。

    然而在这等危急关头,平日只知大喜乐的元帝却反倒是在这个时候,强硬的反驳了群臣迁都的建议。

    而此时,也正好赶上大将刘哈刺不花领兵从晋、冀之地勤王而来,故而元帝便也不由加封刘哈刺不花为平章,命其率军于京城百二十里之外的柳林,阻挡毛贵那看似势不可挡的北伐军。

    这一战过程结果,自然也就不消作者多言了。

    孤军深入,没有建立起完善后勤补给的毛贵,最后还是败在了大军无粮上。

    饿着肚子的北伐军被刘哈刺不花趁此时机杀得大溃,只得放弃长芦、沧州等地,带着满心不甘退回了山东老巢。

    而北伐军在东线的溃败,自然也就使得进攻晋、冀协助东路的中路北伐军在孤军深入之下也惨败连连。

    是以到了这个时候,明眼人便也都能看的出,红巾军所掀起的这次声势浩大的北伐,已然难有成功的希望了。

    所以在这个月中,对于天下义军而来,所能算的上好消息的便就是江浙朱元璋在月中是,乘胜攻打下来紧挨着杭州的江浙建德路。而楚军则是在月末,乘胜拿下了抚州,并一举擒杀了元廷重臣道童、火你赤,以及抚州总管安谦和达鲁花赤完克儿。

    故而,灭元的希望,便也不由从北方再度转移到了南国。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四章 问道() 
    “毛贵兵败柳林,察罕帖木儿领军进晋冀,看来此番我大宋的这次北伐,是彻底失败了。哎,当初本王于伪元至正十一年,便在家乡起兵,而今已然也有近八年了。八年来,本王可谓是兢兢业业,为图大事,真的是一日也不敢懈怠。

    可看如今,天下依旧如同是一个沸腾的大釜。从南到北,由东向西,到处都是厮杀征战。这世间的万千百姓,就像是向北大釜蒸煮的豆子一般,不禁让本王发问,这天下何日才能重归太平?”

    看罢暗卫们送来的那事关北方战局的情报,张世华无言沉默了良久,最终不由当着大楚参政常锡巧的面,这般长叹一声。

    而殿下被张世华召来奏对的常锡巧听到这话,作为臣子的他,在这个时候便也就不由抱了抱拳,对张世华解惑道:“大王心念万民,仁义令臣钦佩。大王既有此等心念万民的仁义之心,便也不必因此而生疑。

    想当年,汉高祖为抗暴秦,起兵于沛。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何也?皆赖其宽仁大度,从谏如流。

    大王当年领家乡子弟起兵于太和,为驱逐鞑虏,兴复中华而举义。短短八年,亦拥地数千里,带甲百余万。功业,虽不能与汉祖这等圣王相比,但放眼宇内,天下可与大王相提并论者,有几人哉?

    故臣以为,大王只需持之以恒、明志坚持。大王得天之佑,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不出数载,定大事可成!”

    “持之以恒。”听到常锡巧这样的一番话,张世华负手而立良久,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不由露出了笑容。

    “哈哈,锡巧这话说的好,果真的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啊!行百里者半九十,古往今来,太多的英雄豪杰都是败在了“持之以恒”四字上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王虽比不得汉祖这等圣王。但自问,也当是远胜绳索、水滴的。”

    说着,张世华转而看向常锡巧,便也不由露出了那自信无比的笑容来。

    ……

    至正十八年,四月初。

    此时,远在金陵的朱元璋,在经历长达数年的东征西讨后,他这个大宋的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此时也终于有了一方诸侯该有的气象。

    浙东,张士诚虽然依旧强大。但是在连战连败之下,早已不敢主动向朱元璋挑衅。

    是以诺大的浙西之地,便也不由一步步沦为了朱元璋的囊中之物。如此一来,钱粮、兵马,朱元璋便也可谓是应有尽有了。

    故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甘居于平淡,有着雄心壮志的朱元璋,便也就不由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想法来。

    “平章,您看前面便就是礼贤馆了。现在,听说平章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天下有才学的读书人,江南之地的不少贤才,皆可以说是不远千里前来投奔啊。

    平章您求贤若渴的名声,也真的是传遍了整个江南啊!”

    “哈哈,善长,你就莫要在吹捧我了。这江南的读书人心中怎么看我,我一清二楚。建立这礼贤馆,不过也就是为了这江南的这群读书人闭上他们的嘴巴。”

    言罢,策马而行的朱元璋便也不由将目光转向了前方。

    而一旁,同样是策马而行的李善长见此,脸上则也不由浮现出了一抹苦笑。

    作为朱元璋的同州老乡,也是最早追随朱元璋的谋士,被朱元璋视为‘萧何’的李善长,实在是太了解朱元璋的性格了。

    出身贫寒,有经历的数不清的沉浮波折,朱元璋对于江南之地那些个大都只会夸夸其谈的名士,真的也是打心眼里厌恶。

    就像朱元璋方才说的那般,要不是为了堵住江南之地这些个读书人的臭嘴,他才不会浪费钱粮,建这样一个劳什子礼贤馆呢。

    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倒是乃是一个务实的人。

    所以不管做什么事,他都很少会因自己个人的喜好来决定这件事的结果。

    因而即便是心中很轻视这些只会夸夸其谈的腐儒,可朱元璋却还是亲自来到了这礼贤馆,准备召见那个名满江南的儒士——唐仲实。

    “乡间瞽叟见过平章了,给平章行礼了。”当朱元璋一行百余人,威风凛凛的来到礼贤馆处时。

    早就在礼贤馆的大门前等候着的江南大儒唐仲实,便也就不由带着一众弟子,对朱元璋见礼。

    不过对此,明明心中极为轻视这群腐儒书生,但朱元璋却还是赶忙翻身下马,笑将这唐仲实扶起道:“使不得,使不得。唐公实乃江南之地不可多得的贤士,此番能离乡远来,便就让本平章欢喜非常。唐公也就万万不要行什么虚礼了。”

    “平章实在是谬赞了,老朽不过就是一个眼神不好的瞎老头子罢了。读过几年书,于乡中教书糊口,哪里算的上什么贤才。”被朱元璋亲手扶起,无法见礼,五十岁的唐仲实便也不由这般自谦的道了一声。

    而对于他这声自谦之语,朱元璋呵呵一笑,那边李善长则不由见缝插针的开口言道:“三峯先生谦虚了。在江南之地,有那个读书人不知道唐氏三苏(唐仲实与父元、次子文凤三人俱以文学擅名,时号“小三苏“),不知三峯先生的大名。

    先生当年担任教谕、教授,可谓是诲人不倦,实乃是“东南学者之师“啊!”

    “呵呵,老朽不过就是做好了分内事罢了。哪能称得上是“东南学者之师“这等称呼,郎中实在言重了,言重了。”唐仲实笑着自谦,但语气却是要比对朱元璋时好了太多。

    显然,比起夸人都夸得十分敷衍的朱元璋,还是李善长的表面功夫做的更好。

    不过对此,朱元璋也并没有在意。

    毕竟他此番接见唐仲实,不过就是想借此将自己求贤若渴的名声传遍江南。唐仲实虽然名气大,但其人在朱元璋的眼中,不过也就是一个读过两年书的瞎老头罢了。

    所以方才唐仲实自谦的那一番话,在朱元璋听来,心下反倒是认同非常。

    “哈哈,这外面风尘不小。唐公,来咱们还是进去说话,您看如何?”

    “便依平章之言。”没有在寒暄其他,朱元璋、李善长、唐仲实等人便也就不由走进了这礼贤馆。

    而进入这礼贤馆,作为臣子的李善长,指着这座建的十分宽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