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对立、仇恨从来就没有减弱过。

    加入大兴军,说不定以后真有机会干掉那些土司老爷,能够过上好日子!几人眼中都多了一丝希望。

    “愿为元帅效死力!”几人又轰然跪倒,李元利则哈哈笑得爽。

    “我的山地师有了!”自从这一千名土兵来到大兴军时开始,李元利就命将士们善待这些土兵,示好、拉拢他们,如今终于见了成效,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他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大批的土兵会投到他的麾下。

    自从决定大兴军入川之后,李元利其实也有些紧张,远不是刘体纯等大兴军将领看上去的那么云淡风轻,但他一直没有表现出来,在这个时候,如果连他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对大兴军的士气绝对是一个浓重的打击。

    他在担心一旦战事失利,自己塑造出来的“仙人弟子”的形象瞬间崩塌,后果绝对会非常严重,说不定大兴军又要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自己要想东山再起,难度不知道大了多少。

    现在的大兴军,说起来是有十万之众,但经过训练后战斗力到底如何,没有经过实战,谁也不敢断定。

    虽然他“发明”出了燧发枪,并且还“发明”了各种水力机械,但因为时间和人力的关系,目前新造和改造出来的燧发枪还是不到一万支,就是这一万支燧发枪和不断造出来的新型火药,才是李元利能够倚仗的东西。

    其实最关键还是人的问题!

第38章 激昂() 
一想到人,李元利现在也没有多少底,便决定去各营看看,如果发现什么问题,趁现在还有时间,能弥补的尽量弥补,能解决的尽量解决,哪怕付出再多,也要保证这次入川的绝对胜利。

    香溪河军营是大兴军最大的军营,除了长驻兴山县的第一军第一师外,另外还随时有两万人在这儿轮训。新兵训练一律三个月,第一个月队列和体能,以队列为主,第二个月开始战术和体能,以战术为主,这是要分兵种分开训练的,最后一个月再训练燧发枪装弹射击和火药包的投掷、爆破等等,最后考核过关,分下连队,不过关的加训,连续三次考核不过关的,就要清退出部队。

    千万不要以为下到连队就轻松了,在连队里一样天天训练,进一步增强体能,熟悉队列和战术动作,只是训练强度上稍微比新兵训练低一点而已。

    李元利完全照搬前世新兵训练那一套,当过兵的都知道那种滋味,三个月训练期基本上没有自由,为了防止逃兵的出现或者发生恶性事件,不仅在制度上有各种严格的规定,而且还要受到各级教官和骨干的严密监控。

    识字、条令、口令学习教育贯穿整个军训期,训练也是满负荷进行,每天都要榨干士兵们的所有体力,教导营出来的教官也不是全都好脾气,挨打、俯卧伸、罚站桩什么的天天都有。

    训练营中一日三餐管饱,这么重的训练负荷,如果还是吃两顿,没有人能够受得了。

    这种前世的新兵训练方法是经过科学研究证明是最有效的,整齐划一的队列步伐、统一的服装、背诵相同的口令、一起合唱军歌等等共同行为,会让新兵们产生对部队的归属感,时间越长,这种感觉就越明显。

    而满负荷的训练,更是把新兵们的身体折磨得疲惫不堪,根本没有精力来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提出反对的余地,慢慢地形成无条件服从军官的习惯反应,这种行为一天天地累积下来,就能够养成一种绝对服从的团队规则。天长日久之后,即使他们有再好的理由,也无法对部队上的条令、规则提出异议,而是竭力去维护它。

    军人必须服从,尤其是新兵,学不会服从,不养成服从观念,就得不到老兵的认可,根本无法在部队立足,更别说成为军官。

    李元利喜闻乐见的,那就是士卒们的转变,三个月过后,不但是身体长得更壮,而且有了几分前世军人的味道。虽然要转变成一个合格的军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三个月的训练绝对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听着校场上此起彼伏的口号,看着兴山大营热火朝天的训练,李元利的心里又充满了信心,这样的军队已经有了自已的骨头,又岂是吴三桂的家丁队伍和南明那些杀良冒功的明军能比的?

    刘永昌已经陪李元利看了好一会,此时见他露出满意的神色,这才在一旁说道:“元帅,给兄弟们讲几句吧?”

    李元利点了点头,他这个大兴军的元帅,多和手下士兵接触才是正理。

    刘永昌转头叫身后跟着的教官去集合士兵,这个军营现在有两千人训练,由二十名教官负责,另外还有军法官、后勤、文职人员等,香溪河边这样的军训营有十个之多。

    不一会士兵们全都在校场点将台前集合完毕,李元利更觉得满意,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速度已经有了强军的基础。身边的教官递过来一只铁皮喇叭,这东西现在是教官的标配,每个人腰间都别了一只。

    李元利走上这个有三人高的点将台,一面绣着“大兴军”三个金色大字的红色旗帜在高高的旗杆上迎风飘扬。他心里有点激动,这就是属于自已的军队,这就是自已的大旗!他深深地看了这面旗帜一眼,这才转过身来举起铁皮喇叭对台下的士兵们吼道:“兄弟们,训练苦不苦?”

    “不苦!”

    “苦”

    不同的声音响了起来,但并没有显得纷乱,士兵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叫纪律。

    “我知道,肯定苦!说不苦是骗人的。”李元利调整了一下呼吸,声音更加高昂起来,“但是,咱们今天在训练场上吃苦,等到打仗的时候,就该咱们的敌人吃苦了!”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并不只是说说,而是要认真地做,只有练好了本事,才能在战场上活得更久,只有活得更久,才能和大伙一起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才能让自已、让自已的亲人都过上好日子!”

    “以前我和兄弟们一样,都是苦哈哈的老百姓,咱们整年拼死拼活地干活,却养不活家人,甚至养不活自已,这是为什么?天灾吗?那只是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前明朝廷昏庸,官史们忙着勾心斗角、排除异己、贪腐剥削,却看不到养活他们的小民已经快要饿死完了!”

    “前明亡了,这是必然的,但他们又在南方搞了个小朝廷,仍然占有大片土地,靠压迫老百姓来养活那些贪官污史和地主豪绅,南明朝廷维护着这些人的利益,但它却让咱们老百姓更加水深火热!”

    “在北方,东虏来了,他们更可恶!把咱们汉人当成奴仆,肆意欺凌!前两年还颁布了‘剃发令’,声称留发不留头!这是对我华夏几千万炎黄子孙的侮辱!弟兄们,你们愿意忘记祖宗,留金钱鼠尾、自称奴才吗?”

    “不愿意!不愿意!我们不是奴才!”士兵们的怒火被点燃,吼声此起彼伏。

    过了好一会,李元利才挥舞双手示意士兵们停下来,接着大声吼道:“东虏要把咱们全都变成奴才,明廷却一贯贪腐无能,咱们已经活不下去了!咱们要想不做奴才,要想活得有尊严,要想吃得饱穿得暧,靠明廷、靠别人根本不可能!必须靠咱们自已,才能打出一片新天地!”

    “兄弟们,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了!如果再不拼死反抗,等待我们的必定是灭亡!”李元利这时已经激情昂扬,心里似乎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

    “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理想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说到动情处,李元利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国际歌,第一遍的时候,大伙只是静静地听着,第二遍的时候,有的士兵已经开始跟着轻声哼唱,到第三遍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跟着唱起来,雄壮的歌声越过营寨,向四周传扬开来!

    看着台下神情激动的士兵们,李元利突然觉得自已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前世人民军队传唱的那些歌曲,随便拿几首出来都是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好歌,看来晚上得加加班,再剽几首,到出征时唱起来以助行色!

第39章 奸商() 
五县驻军全部视察完之后,李元利又恢复了自信,他可以自豪地说,改造旧部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随着头两批训练后的士兵回到部队,现在新兵训练已经不需要再到兴山大营,在驻地就可以进行,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但李元利还是很忙,忙得有时连饭都忘记了吃,工务司、特勤司都是他直管,别人不懂也管不下来,想找个人帮忙都不可能,政务司也得随时盯着,现在包括袁宗第兄弟俩在内,都还没有历练出来,对于一个农民军将领来说,要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就完全懂得如何去处理繁杂的政务,那根本就不可能。

    新组建的火枪师也得他来照管,这种新式的燧发枪,其他人别说看过,连听都没听说过,况且还是用了定装米尼弹,这都得有个适应的过程。

    其实李元利也没有见过这玩意儿,前世他去哪儿找这种古董?他也只是知道这个原理而已,但别人不管这些,他也只得硬着头皮上。

    还好找了高信来做火枪师的第一任师长,这家伙虽然话多,但确实是个聪明人,没几天时间就把这枪摸得熟透,对于这种不需要用火绳来点火的枪,他简直是喜欢得不得了,只是附近那些野鸡野兔的就遭了殃。

    现在火枪师的训练都是采用实弹射击,消耗的火药让李元利看了都心疼,但是为了保证入川第一战的胜利,他也只能咬牙忍受,另外就是加大在安陆、奉节等地的硝石、硫磺的购买数量,现在这两个地方长期都有商人在兴山负责这些物资的售卖。

    一想到那些硫磺硝石昂贵的价格,李元利就恨得咬牙切齿,对着那些商人笑的时候脸上都直抽抽,拿下四川的心思也就更加坚定,“硝石出陇道,硫磺出汉中”这句话,他也不知道是谁说的,但他知道在四川江油就有大量硝洞,而硫磺矿在奉节就有,只是现在奉节还没拿到手上,才让这些奸商从中牟取巨利。

    怪不得老朱对商人如此苛刻,这些商人实在是太可恨!在奉节南岸都里一分银子就能买三斤的硫磺,他们运到兴山就能卖到五分银子一斤,这特么的是十五倍的利润啊!

    就算是夔州山路难行,也不至于高出这么多吧?商人行商,有正常的利润李元利不但不会反对,反而会大力支持,但你特么的这样搞,真当李元帅是泥捏的?要不是现在他不想提前动手打草惊蛇的话,早就把奉节拿下来,先把这些奸商搞成赤贫再说。

    除了这些事情外,李元利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给孩儿兵中的孩子们上课。他小的时候就是大顺军孩儿兵的头领,自然就和这些孩子亲近,而且他把这些孩子看成是未来的希望,所以教起来尽心尽力。

    但这事情确实是任重道远,半年时间过去了,多数孩子算术还只会基本的加减法,一不小心还要算错,字倒是常见的都认识,这是因为原来在孩儿兵中就有人在教他们识字。

    令李元利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孩子很懂事,也很努力,他要出门的时候,都会提前整天地给这些孩子上课,回来后也会连续几天补上耽误的时间,这么重的学习压力,要是换了前世的熊孩子们,就算不逃学也学不进去多少。

    七八十个孩子,有成绩差的,自然也有成绩好的,其中有十几个已经开始学习乘除法,李元利的心思就大多放在这十几个孩子身上,只要再学上两年数学,就可以增加物理和化学的课程,这才是近代工业的基础。

    至于物理化学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李元利开办的玻璃厂就是专门为此服务的。到现在为止,玻璃厂都只是投入,一次次的烧窖、吹制,做出来无数废品,却从来没有赚到过一文钱。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玻璃制品,但直到明清时期,制造出来的玻璃制品仍然是半透明的混浊体,工艺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当时的透明的玻璃镜子都是西方传教士飘洋过海带来的,因为易碎,大块的不好携带,所以纯净的玻璃器皿一向卖得很贵,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用得起的。

    对于李元利来说,玻璃器皿的制造原理和过程他同样知道,无非就是熔化、成型两个步骤,前世大学实验室的制作室都能够轻松制出各种实验仪器来,而且还能够根据别人提供的形状数据来制造。他已经详细地向玻璃厂的工人们解说了整个工艺流程,但半年时间过去了,却仍然没有做出来过一件成功的产品。

    李元利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