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鹿者-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的张士诚与方国珍已经不成气候了,在我吴国强健水师之下定是可以一战灭其两国。所以这些江南世家们所要的便是吴王一个不去动他们的承诺,而他们所迫切的也是江南的安定,只有这样这些世家们才是能够维持他们然的地位,毕竟在乱世之中钢刀和兵权才是一切。”

    “这些世家以为拿出百万、千万的钱粮帮了本王修建一处皇城就是能够逃出灾祸么?呵呵,只要是犯了事的,本王一个也都不会放过。这江南之事先放且一边,说到天下局势的平定,本王心中也有一处主意,那便是军政分离。

    自古以来叛乱的将领们,除了是手握重兵之外,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驻扎所地的行政也是归他们管辖,钱粮与兵权集合在一人手中本王实在是不会放心。就说唐时,那般强大的国家也是逐渐被内地手握兵权的节度使叛乱所导致的破灭。再要是如前宋一般没有合适的将领去守卫边疆,以文驱武以至于百万兵卒反而是要被那些不过十几万的异族追着打,一味防守肯定是没有进取之力,这样下去灭国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以本王的意思那便是让军政彻底分离开来,军官不能过问政事,而文官也是不能够去胡乱管理军队内部的结构,只有这般才是能让这天下安定下来。”

    李善长沉思着不断点着头颅,最后一抚颌下的山羊胡肃然道:“要想要军队控制在自己手中并减少叛乱,而又是不能够消减他们的战斗力,也是只有这样军政分离的体系才是能够胜任。文人不控军,但军队之中的钱粮之事又要受制于朝廷,也是这有这样有所制肋的军队,才是能够把他们放心的送往边疆。”

    “是啊,这武将既然是有了约束,接下来大军持续北上之时,肯定是会攻下众多的州县,而我金陵文臣也是只有这些,如若没有足够的文士派遣到北方,那也只有用那些降臣了。”朱元璋站起身看着北方对李善长叙说道。

    “北方诸县没有了元军守卫肯定是会望风而降,要说大军北伐也肯定不会再各州县停留太久,而大军一走这县城的防务政务肯定又是要落到这些降臣们的手中。这些原本就忠于元廷各国的降官们如若驻守大军后方县城,我方吴军一路攻伐战无不胜还好,要是大军长驱直入一旦失利被元军团团围困,这后方就是一大祸患。

    所以,臣认为北伐之时不可操之过急,当以徐徐攻之,先占几大重要城镇兵锋直指北方之后,当先控制南方本地,只有在巩固了后方才是有着后继之力持续北伐,让我吴军立于不败之地!”

    朱元璋左右转悠着,最后一握拳头对着李善长断然道:“兴学!必须要兴学,只有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培养出众多的读书人,才是能够放心的用他们,而寒门弟子就是本王北伐所用的第一大助力。

    北伐事物也不是太急,磨刀还不误砍柴功呢,只有在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才是大举北伐之日,不然大军一旦被元军后军阻隔,后方诸县糜烂之下肯定是会危险重重。所以,本王决定建立一处世间最大的学校,举全国之力大肆培养里头寒门的仕子。”

    到底是个读书人,经过元朝百年来的不断摧残,读书人早已不复前宋时那然的地位,只能跟凡夫俗子一流混杂在一起。李善长听了要兴学一时眼睛骤然一亮,躬身行了一个古礼语句中略带兴奋的说:“然!兴学除了能对北伐大有助力之外,还是能够不断培养我们自己的仕子,能够更加好的治理南方等地。

    但要兴学所要面临的难处也不是没有,第一要务便是资金的问题,除了钱粮还要有德高望重的儒学之士前来学校助阵,只有得了天下的名声才是能够把学校办大办好。”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钱粮的问题不用愁的,本王这不是还要下江南么?这些江南世家迫切的投诚寻求军队保护,既然如此不拿他们一些保护费怎能轻易放过他们?本王可是知道修建皇城所要的钱粮,对于这些前宋时就世代海运行商的世家们来说可就是九牛一毛啊!

    想要寻求庇护就拿出这么一点来,如何让本王看得到他们的诚意?所以,这兴学所要的钱粮也都是给他们包办了,也算是让他们参与一件多有好处的事情。至于学校教师一事,本王自有考虑,这些儒家名门来最好,就是不来本王也自然有办法解决。”

    见着朱元璋嘲讽似的笑容,看来吴王对于儒家的映像也是不太好啊!李善长擦擦额头不断冒出来的虚汗拱手道:“这修建大学有了江南各大豪商世家加入自然是好事,只不过这江南沿海一带总是有倭寇渡船前来劫掠,沿海百姓不但要被收取重税还要时刻提防那些贼子的前来,官府一个不妨让这些海盗倭寇入了地上,就是一连几个村子家破人亡的下场。不但是江南人心惶惶,连着金陵都有官员力主夺取江南后就封海,以防贼子的骚扰。”

    “日本人,还有海盗?居然是要封海、闭关锁国解决事情!哈哈哈……”大笑过后,朱元璋眼睛一瞪,怒火燃烧道:“既然敌人前来那就是把他们都给打出去,打得他们都不敢来为止,一味的防守防御那是什么道理?难道前宋时的教训他们还没有吃够吗?

    还要禁海,国家照这些昏庸官员的办法行使下去必然是要亡的,提出这一方法的枉臣当是该斩!本王有那么大的海船与众多的水师,难道还会怕了这三两个的海盗与着那些倭寇手中几只小舢板不成?还未开战就要躲避,这就是我泱泱大国的气魄么?耻辱,耻辱啊!”

    “吴王息怒,息怒,千万别气坏了身子。这也就只是几人之言而已,在夺得了江南等地之后,金陵中大部分官员还都是力主杀败这些海盗倭寇的。”

    朱元璋胸口一起一伏的显得他内心之中很是不平静,他是不知道这朱太祖到底是因何原因而决定封海、闭关锁国的,就以他个人而言,绝对是不能够容忍这样的事情生下去。他的脑海中还深深记得这些洋人们是如何用着船坚炮利打开华夏国门之后是如何的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让我中华受了百年耻辱。以及那些日本人复苏之后带给中华大地的苦难,这海绝对不能禁!谁说斩谁!

    “呼~是本王太过于激动了,百越还不要见怪。这禁不禁海对于我中原华夏来说真的太过于重要了,不说在这海洋上的丝绸之路,行走船只所带来的暴利与着给予周边沿海百姓们的活计需要。再与这些南洋诸国互通有无传扬我汉人已重新组建王朝来说,在海洋上行商通船也是必要的,更何况还是能够从中收取颇多的赋税,以补贴内地所需。

    而要本王说,就是禁了海那还能怎样?这些倭寇与海贼照样会袭击沿海周边的,要是我中原没了足够消灭他们这些海上势利的水师势必会让他们无限膨胀长大。最后成为海上割据的一方的势利,这就与6地上的一路诸侯有什么区别?到时麻烦可能还会更大,所以说,本王认为这海绝对不能禁!”

    李善长见着朱元璋神色逐渐平静下来,与着自己叙说其中的厉害之处,心中细细一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如若不控制海洋肯定是会让这些倭寇海贼势利膨胀的,要是他们野心一起大肆攻入内地,又是有着船只便利进退自如……李善长心中一惊,在俯中也是越的认为这海不能禁!(。)

第一百八十章舱内议事() 
朱元璋命着常遇春与汤和率领大军继续扫荡北地,怎样也都是要把联盟军的残余势利给缴清才行。ΔΔ至于亳州的宋国只剩下了几万大军,量他们也不敢再轻举妄动,按着朱元璋的想法来说自然是先解决江南等地,再去统一解决这北方的问题。所以便是命了徐达领着大军围困亳州把韩林儿压得动弹不得,之后是把零零散散的宋军都给逼到濠州以北去。

    在朱元璋与李善长两人回到金陵之后,先是狠狠驳斥了那些力主要求禁海的官员,罚的罚、贬的贬,待一切搞定了之后,才是与着刘基等人说起了兴学的事情。

    朱元璋兴办学校绝对不会是教授一批只知吟诗作赋、不问国事,只会拉党添乱的酸秀才来,绝对不可能会为了这些人耗费那么多的钱粮。但第一次做肯定是要先练练手的,所以在一帮兴奋无比的文臣文士们监督着快修建好了简陋的学堂,朱元璋便是用着结业可优先做官的昭告,先是招集了一大批寒门仕子。

    就在这些文人摩拳擦掌拿出前宋时教授学士们的儒学大章准备大干一场时,他们亲爱的吴王朱元璋却是从这教师职位上空降了一批浸营官场一辈子的老书记与着各大官吏,便是把这些只会教授孔孟儒学的大家们挤压得连普通的教师职位都没有了。

    在这些人的连番闹腾之下,朱元璋无奈之下只能在他们这些文人心中神圣无比的草屋前召集了一大批孔武有力的军士,除了日常操练之外他们也是什么都不用做,只管阻挡住这些文人步入草堂之中就好了。

    在朱元璋心目之中所想要的是一毕业适应一段时间就能够正常处理政务的各部官员,而不是这些只知孔孟之书的儒学大家。在这乱世刚刚平定,现在也正是要大肆安抚民心与着树立吴国官员清廉威信的时候,所以在元璋心中能够干实事的远远比着那些只凭一张巧嘴夸夸其谈的儒士要好得多。

    不但是吴王,就是那些应召而来的寒门仕子,在他们的心中本就是为做官而来的,特别是在入学前朱元璋亲自演讲的一场建造这战后破败中原大地煽动人心的话语,让着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不能从军的文人心中激荡不已。汉人已经被这些异族给欺压百年了,现在正是驱逐鞑靼的大好时候,怎能不让他们立出报国之心?所以在朱元璋的刻意引导之下,这些仕子反而是没有了力求学问之心,在这些老书们教导着官场之上的粗鄙学识时,他们没有一点的异议反而是认真无比的学习起来。

    虽然这些学生们知道自己所要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是对于那些被阻挡在草堂外,心中满满捧着孔孟学说的儒学大家来说可是完全是理解不了的。他们对于这些阻挡在前满脸煞气胳膊比着自己大腿还粗的莽夫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在一众儒士匆匆赶到吴王府时,才被门人告知吴王已经带领着一众家眷下江南去了。

    这就是让他们傻眼了,政务上的事情这些教书匠不会也不可能知道,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两双腿肯定是没有那江面上高高扬起的船帆快捷,这些人所能做的也是只能够高高伸起脖子看向南方,兴叹着学问的败落。学说没有传播下去,反而是被吴王给戏耍了一番!

    ……

    “哈哈哈……,这些烦人的儒家学士,关键时候没有一点用处,反而是要到了传播学问的时候跑的比谁都快,让着本王把话都还没有说完,他们居然先把着草堂都给建好了,这番目无尊上,当真是要给他们一点教训才行。”朱元璋站在这夹板之上吹着这迎来寒冷的江风哈哈的嘲笑道。

    陈雪儿被着大风吹得都快眯缝着眼了,唯恐元璋受凉得病拿着一身厚实的棉布披风走过来给朱元璋披在身上,才是幽幽说:“你这人与那些秀才计较些什么?就他们那张繁琐枯燥无比的大嘴就是能烦死你的了,而且还要在这严寒天气下跑到江南来。要不是妾身要求本就有些虚弱多病的秀英妹妹在华亭中安心养胎,要是让你这冤家一起带过来,这路上还不知得生什么大事呢。”

    也是察觉到了这甲板之上的寒冷,一股风冒进衣领里,朱元璋缩了缩脖子一把搂过雪儿就朝着温暖的船舱内走去,嘴巴还是不停的道:“要是本王不赶紧跑到江南来,还不是要被那些酸秀才给烦死?这些人什么都不会,也就是凭着一张烦死人的嘴才能够混口饭吃。秀英之事也确实是我疏忽了,三、四月的身孕最是容易滑胎的时候,可是不能够把她带到江南来。至于我们这老夫老妻的自成亲以来不但是没有给你一份奢华的婚礼,连着这大好江山都从没有去走走看看过,今日便是补偿与你的。”

    听到这羞臊的话,出于古代女子的本能,陈雪儿不禁用芊芊玉手打了朱元璋的胸膛一下,也是没有挣脱开他的虎臂,趁此机会她也是很想和元璋一起温存一下了。但恰不凑巧的是,在这温馨时刻就是有着一个兵士来搅局了。

    才不过步入舱内,朱元璋伸展筋骨在雪儿那晕红的神色中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这时就有一个亲卫进来在朱元璋耳边一阵细语,让着她下腹刚刚燃起的一阵邪火马上就熄灭了下去。

    陈雪儿一见着元璋脸色不对,便是合衣起身走过来细声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