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终结者-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紫金山,六合两战后,南唐精锐尽失,还被割去江北十四州,江淮地区的粮食,静海制置院的盐,句容的铜,江都的商业中心,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和物资全数划归后周。

    从此南唐从一流强国彻底蜕变为二流弱国,被灭只是时间问题。

    李煜想到这儿,看了看潘诚厚。

    后者赶忙表忠心:“六郎,潘家能有此番变化全赖六郎,潘诚厚从此后鞍前马后只听六郎吩咐!”

    “那倒也不必,圣人让你定日汇报,你便报,不过和唇华铺子的规矩一样,报什么事先让我晓得一下!”

    “唯!”

    “潘诚厚,我且问你,你还想回内侍省么?”

    “这……”潘诚厚有点犯难,内侍省相当于外庭的尚书台,算是最重要的机构,同样内侍省的太监见了六局的太监,同品级之下都是对方上来主动见礼。

    李煜鉴貌辨色,明白了他的想法。

    “你先好好干,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助你重返内侍省,不过现在,你得先和我学点东西…所谓的审计之术!”

第165章 上架感言() 
儿童节上架,今晚12点就可以更新收费章节了。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中说平静如水,那是在骗人。

    可说激动得不能自己,也是扯淡。

    为什么?

    倒不是因为身经百战见得多了,而是心里略有13数,订阅也就这些了。

    毕竟在这个首订不到2000就会切的时代,才三千收藏的我,实在是兴奋不起来。

    本来是打算继续写下面章节的。

    毕竟手快点也能赶出个五六千字来,但我的朋友建议我写个上架感言。

    也算是对自己对诸位的一个交代。

    究我本心而言,并不想写,在两篇作品相关的文字后,我就不愿意再写任何与正文无关的东西。

    一来时间紧,过几天双开是很大的挑战,再有家事缠身,有这功夫不如码正文。

    二来,基本都是老读者了,我的写作思路,只怕诸位比我本人都清楚,再唠叨就要惹人厌了,索性闭嘴。

    最重要的就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写手,最终还是靠作品说话。

    作者和读者间应该保持着距离,这样诸位才能更好更单纯的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

    钱钟书说,何必认识下蛋的母鸡,想来也是这个意思。

    《弦索伶仃乱世音》和这本书,加起来竟然也有一百多万字。

    说实话,一开始是完全没想到的,我能写出那么些来。

    文章依然很不成熟,但其中有些东西却始终没有变过。

    就是我不大愿意去写那些套路性的爽点来取悦读者,我宁可通过文字钩织出一个个场面和始终前后呼应的暗线变明线写法,来让诸位感受到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

    再有,我文中的女性,起码我写的时候都是将其作为一个个独立人格去描写,她们永远不会是主角的战利品,收藏品,附属品,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行事逻辑,甚至自己的各种毛病。

    文字总是要反映出作者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堆砌爽点,这样作者和读者间才会有妙不可言的默契感。

    当然这并不容易。

    而阅读本身带来快乐并不是将自身带入主角去获得简单的内心愉悦和大脑多巴胺的加速分泌。

    而是站在半空俯视着文中角色的悲欢离合,读者是超然于故事之外的存在。

    或者说,这两本书,我想写成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一眼望去,繁华似锦,但由于散点透视法的存在,却又让人与其有种淡淡的疏离感。

    这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艺术理论完全背道而驰,当伦勃朗只用一支蜡烛作光源替人画肖像时,当卡拉瓦乔大面积使用暗红黑色作背景时,他们努力想让观众瞬间融入作品。

    两种方法谈不上谁好谁坏,但后者无疑更为讨巧。

    代入感嘛。

    眼下毛片都多用第一人称视角来拍,听着各位老师们婉转哀怨的呻吟,看着她们痛苦扭曲的面容,很容易就感同身受,瞬间便贤者状态了。

    反之一个固定机位架着不动的!那……那就是偷拍了,91秦先生,91夯先生等已经被我英勇的公安民警一举抓获。

    由此可见,代入感是多么的重要,疏离感是会让人进去的啊……

    扯远了……

    这书我现实中也有不少朋友再看,看完后的评价基本两级分化。

    但双方倒是异口同声的认为“你就是日子太好过了,所以按着自己的心思写,要是饿三天,别说是爽文,就是自白书你都能一日四更。”

    我被噎得无言以对。

    当下便发下善心,“早晚把你们几个厮都写成南唐宫里的秃头太监……”

    行文至此,还是想感谢诸位读者。

    老读者从《弦索》一路跟到外站,又从外站转回,一路包容我的任性写作态度,着实让人惭愧。

    至于新读者,既然追着看到这儿,想来也做好了继续包容我的思想准备了。

    敲下这段字的时候,我在苦笑。

    真的,我也想写点爽文,写起来轻松,各位看着轻松,我捞银子也轻松。

    哪儿像现在,感觉我这感言再写下去,就该变成《文化苦旅》体了。

    ……

    顺便讲讲比较让大家诟病的《茶叙》桥段,连头带尾巴将近两万字,就写了个李煜和周宗喝茶。

    其实缩短一下不是不可以,但一来我觉得在文中传承一下宋代茶道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起鬼子,觉得他们装逼过头,但反过来,却将自己祖先的东西忘的一干二净。

    我是没什么复兴传统文化的伟大理念,相反我觉得张口闭口这么说话的,多半是骗子。但我觉得作为炎黄子孙,还是有必要了解一点过去的荣光和伟大。

    其次,茶叙这个大章中我想把事情交代的清楚一些。

    其实完全可以几句话交代完毕,逍遥派要投靠李煜,所以周宗出马…完。

    堂堂朝中第二大佬,突然就送女儿给还没发迹的主角,这不就是所谓的主角光环么,光环之下其他人除了纳头便拜外毫无出路。

    这就不是李煜而是宋江了,可梁山好汉拜公明哥哥还可以硬扯都是天上星宿使然。

    换成李煜,这怎么解释?

    这样写可能订阅收藏会更多。

    但人物就浮了起来,其言行背后没有自我的逻辑支撑,全靠作者一支笔来调动,作者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角色全然没有自己的灵魂。

    我是努力想让这些人物在离开作者后,都能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行事。

    最后说一句,明天是六更。

    订阅满100就加更一章。

    我算了算,估计在200…300之间,那样其实工作量不算太大。

    当然不一定是加在当天,否则我会吐血的……

第166章 扯淡篇…权谋之我见() 
这是前阵子写的一篇老文,发在公众号上的,估计还有不少人没看过索性贴在宫中章节了。

    最近实在太忙,这文之后,本来要有个续篇,48年还是46年,

    cc系执掌的kmt机关报《中央日报》炮轰孔宋两家,但闹到这最后发现纯属误会。

    《中央日报》登错了小数点……

    这事情奇在最后竟然不了了之

    但真没时间写,要准备双开,这本书的成绩又如此惨淡,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稍微空点写吧,其实我更喜欢写这种拆解破局类的文。

    ………………………………

    什么叫权谋?

    如何在网文中表现权谋?

    挺难,老实说前者我大概还能扯谈几句,对后一个问题则没资格发言。

    那就先说前者好了

    什么叫权谋

    我有个观点,所谓政治,便是博弈双方的交易和妥协而已。

    那么权谋就是一种手段,让己方在交易中占得优势,在妥协中尽可能减少损失。

    其间牵涉到的东西太多,大环境,小环境,本体,客体等等,要想直述,难度颇高。

    但区区自认在民国史上略有心得,便说一桩民国旧事以资引玉罢。

    现在国内所谓的四大行:

    工农建中乃是80年代中期银行金融改革时所新创。

    之前从56年之后,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在上海的某个角落里应该还有汇丰和东亚?两家外资银行苟延残喘。

    这两家号称是银行,但却是没资格办理存取款业务的,也就是某些外国驻华机构委托其发放工资,才勉强维持其业务,而不是单纯的沦为一个驻中国办公室。

    工行对城市,农行对乡村,建设负责所有基建,比较特殊的是中国银行,定位为涉外,所有与外汇有关的业务都要经其才能办理。

    当然到九十年代,银行要全面发展,于是又有了工行下乡,农行进城,建行拆墙,中行上岸的口号思路。这是后话了。

    为什么中行负责外汇呢?

    历史渊源所致。

    中国银行在49年以前,尤其是抗战前一直是中国信誉最好,规模最大的民营银行。

    说明:一直到kmt政府成立中央银行之前,中国所有银行皆为私营。

    中央银行成立,便改中国银行为北京(北洋)政府的央行,为特种国际汇兑银行。

    这就是今日之中国银行外汇专营的历史渊源。

    同时货币由中央,交通,中国三家银行发现。

    可能有读者会表示,这么一来岂不是要滥发?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整个黄金十年的法币币值相当稳定,这个可以具体见我以前贴的相关单价。其间的具体理论和实现机制比较复杂有机会专写一篇好了。

    今天说说中国银行在北伐成功后的一些事情。

    那是中国银行有两个出色的人才,一个叫张嘉璈,一个叫冯耿光。

    照例先八卦一把,张嘉璈有个妹妹叫张幼仪,张幼仪的前夫是徐志摩。

    嗯,就是《人间四月天》里刘若英饰演角色的原型。

    张幼仪蛮厉害的,苦恋徐,但被抛弃后自强不息,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女子银行。

    微信鸡汤号总把这事儿反复提,但如果没有张嘉璈这个哥哥,张幼仪本事再大也开不了银行。

    冯耿光么,嗯嗯。

    号称是梅兰芳身后的男人,具体怎么理解,你们自己去想,我话只能说到这儿。

    在28…31年,中国银行的存款,放款,以及发行货币总数,占了,中央、交通、中国三行的60%以上。

    是实打实的中国第一银行。

    但北伐成功后的kmt政府,自然是无法容忍中国、交通二行的的非公有性质。

    而是想尽办法,将其国有化,之前一波波的试探做法都被,张、冯二人联手抵制。

    最终到35年,老蒋和他姐夫舅子…孔祥熙宋子文联手放大招。

    新发一亿元国债,其中部分作为资本金入股中国、交通、中央三行。

    这个计划由孔祥熙提出,老蒋批准,但行政院长汪精卫却一无所知,张嘉璈冯耿光自然是更不知道了。

    而孔祥熙的借口也非常好听“此举完全为增厚银行资本,以便通融资金,安定市面,,中央,中国,交通,向为工商界通融资金之中心,唯博施济众,难于应付,故政府发行公债,以充三行资本”

    当汪精卫知道消息后以行政院长身份急电老蒋,要求谨慎行事。

    不管汪此举是否有党争意识,但其思路和方式是完全对头的。

    中央政府以尚未发行的公债强行入股民营银行与强盗行径无疑。

    但蒋意志已决,反而倒打一耙认为中国、交通两行不在中央管辖之下才是金融乱象的源头。

    这是实实在在的说瞎话,一来当时的金融混乱主要是“白银法案”和发行法币替代银元流通所致,二者都是好政策,但实行中有问题那是常理,将其归咎于中交二行是典型的攀诬。

    其次,市面上中交二行纸币受欢迎的程度远超中国银行。

    《多收了三五斗》中的经典对话:

    “那末,换中国银行的吧”从花纹上辨认知道手里的钞票不是中国银行的。

    “吓”声音很严厉,左手的食指强硬的指着“这是中央银行的,你们不要可是想要吃官司!”

    一来一去两句,非常清楚点明了,官办央行,和民间老牌银行的差距。

    ……

    现在都知道信用的重要性,公民要有信用,政府更要讲求信用。

    尤其是中央财政就是靠信用吃饭的,美国国债利率才2。x%却为啥那么好卖?

    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政府的信用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