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唇嚼吹幕平碇遥诼沂乐心馨采砹⒚3钟猩α俊�
“亮儿,为父虽然不反对你的说法,但你觉得应该如何做,才能把琅琊诸葛一族分散到大汉各州,并休养生息,绵远传承,要知道大汉各州遍布千万里,甚至有些地方更是山穷水恶,漳气丛生。”诸葛珪仍是谨慎的问道。
“父亲,先祖曾在梦中说过,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开始行动,一个月完成不了那就一年,一年完成不了那就十年,就如愚公移山一般,最终总会完成的,就像琅琊的肥水良田,也是世世代代经营才有的。凡事不怕难,就怕没有开始,开始又半途而废,须知贵在坚持。”诸葛亮扯着大旗,力求打消诸葛珪内心的顾虑。
“想不到我家亮儿,年纪小小,魄力却不小。可惜为父忝为泰山郡丞,官职在身,无法离开返回琅琊,与你大伯共同商讨诸葛氏一家化整为零,百地齐鸣的利弊之处。这样,亮儿,要不由你返回琅琊,我派阿瑾陪同照看你一齐返回,若是你能劝服你大伯,那为父肯定也会赞成。毕竟,诸葛氏一家之主可是你大伯,且长兄如父,为父自然要顾及你大伯的想法,听从你大伯的意见。”诸葛珪想了想,决定把皮球踢回老家琅琊的诸葛玄,一来不愿打击正兴奋上头的儿子,二来这等大事也不敢随意替大兄诸葛玄作决定,万一意见不和,忤逆长兄可不是美事。
毕竟先祖借梦托言实为罕事,诸葛玄相对见多识广,不怕一时不慎,误了诸葛氏的前途。当然,若是诸葛玄能同意诸葛亮的说法,那是最好不过了,若是不同意,也定能打消诸葛亮的念头,免得两边为难。
“敢请一试,多谢父亲。孩儿这就准备去找大兄,收拾妥当,即便返回琅琊,游说大伯,也替父亲您向大伯请安问好。还有,从泰山到琅琊,路途遥远,孩子可否多带一些家将护卫,以保周全,免于不测。”诸葛亮赶紧主动请缨,生怕诸葛珪改变了主意,又补充提了个要求。
“那是自然,安全是第一大事,只是我们府上并无武艺高强之辈,护卫之力并不强,军中之人又不能随意大量调动,该如何配齐此次返回琅琊的护卫人员呢?”诸葛珪再次遇到了难题,毕竟两个儿子结伴同行,万一有个意外,后悔莫及。
胸有百万兵的诸葛亮此时微微一笑,说道:“父亲无须忧虑,亮儿有个建议,军中之人深明军纪,令行禁止,可选一二个人作为此次返回琅琊的护卫首领,配合府里的看家护院,一路边走边演习军阵,一来,临时抽调军中一二人,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二来加强了府里看家护院的纪律性和协作能力,三来万一有事发生,也好有个指挥的,是战是撤,有了定夺,应能保我们万无一失。”
“也好,那又该在军中如何选这一二个人呢?”诸葛珪茅塞顿开,疑团一解,顺着思路,在脑海里对本就印象不大的泰山郡兵过滤了一遍又遍,始终无法决定选军中何人,只好又问。
“父亲,此次出行乃是私事,不可选用军职过高,名气过大之人,以免引起他人注意,节外生枝。但选用之人又必须有行军能力,通习军阵,不可过于平庸,不堪重任之辈反而会误了我等大事。孩儿斗胆,可否借阅泰山郡兵人员名单,最好是选用新进军伍之人,以便时常交好,日后能引为我诸葛氏的左臂右膀也说不定。”诸葛亮一脸深意地说道。
“此事不难,为父身为郡丞,新兵名册本就有权查阅,后勤、兵员诸多杂细,为使用方便,府里向来有备份。稍等片刻,待为父去取来。”听闻诸葛亮要亲自挑选此次护卫首领之人,却又想选用新进军伍之人,虽不明所已,但早被诸葛亮洗脑的诸葛珪此时只好再次选择相信,匆匆回到书房,取回新进军伍花名册。
“父亲,我已挑好此次出行从军中抽调之人,便选此人。”诸葛亮粗粗地看了看花名册,似乎漫不经心便敲定了随行之人。只见诸葛亮手指之处,那竹简上,刀刻的名字赫赫写着:于禁,泰山郡巨平县人,年十岁。
“亮儿,为何选用此人,此人年方十岁,刚进军伍,且未经战阵,选他岂不是太过儿戏?”诸葛珪放心不下,问道。
“父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反正尚有时日,且让他试一试,若是待到出发之日,府里的家将护卫仍无改观,到时再想换人之事。孩儿先去找大兄,告之此事,也好早些做准备,力求各事妥当。”诸葛亮不容置疑地为于禁辩解,同时准备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那好吧,亮儿且去,做好准备再出发。”诸葛珪只好遂了诸葛亮的意。
诸葛亮先是去找了诸葛瑾,告之此次回乡的事,并将此事一应所需之物吩咐给下人准备,诸多琐碎,不必多言。至于小兵于禁,诸葛珪自会召来,无需多心。
又过了半个月,挑了个黄道吉日,在看过于禁训练过后的家将护卫,诸葛珪总算是放心了,于是诸葛亮一行人便启程返回琅琊。
一年前,从徐州琅琊出发上任的队伍,车水马龙,声势浩荡,如今,从兖州泰山回乡探亲的人群,三五护卫,悠闲静谧,唯一相同的是都心怀希望。
希望的种子在一行人返程踏上琅琊的土地上萌芽,并开始疯狂生长。
徐州,琅琊,回来了。
回来带走那些在乎的人,回来带走那些被黄巾之乱战火波及的一切。
第9章 兄弟同心()
经过太行山脉,总算是回到了琅琊郡,此时一行人正在官道上休息,夏风如炽,炎炎烈日把人烤得脸色通红,就像被爆炒过的龙虾。
“大兄,如今父亲不在琅琊,家里也仅有几个管家、账房,皆管不得大事儿。不如,我们直接去找大伯,以免来回辗转,也算省事。”诸葛亮倚靠在马车窗沿,汗水如柱,忙用衣袖扇风,却无法驱散这内焦外躁的热气渗透。
“也好。反正早晚都要去找大伯,就算先回家,到时还得麻烦再来回跑一趟,还不如今天加紧行程,直接到大伯家落脚,也早早结束这一个来月的风餐露宿。”诸葛瑾喝了一大口水,用手抹了抹嘴角的水渍。
“那是再好不过了。”说完,诸葛亮掀起马车门帘,朝着外面一个骑着黑马的少年走去。
“于将军,告诉大家,休息好后,我们直接奔赴阳都县我伯父家,不回家里了。让大家加把劲,争取今晚落脚,就不用在野外扎营了。”诸葛亮看着这个休息都不愿下马,保持警戒的少年,甚觉满意。
不愧是五子良将之一。
不过不能再有门户之见了,寒门也有大才,重用人才就等于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此消彼长,方为长久之道。
“公子过奖了,在下只是一个刚进军伍的小小伍长,不是什么将军,当不得此称呼。在下这就去安排启程阳都事宜,请公子放心。”于禁行了个标准的军礼,便想告退下去布置。
“不想当将军的小兵不是好兵,我观你言必行,禁必止,军纪严明,总有一天会成长为将军的,去吧。”诸葛亮挥了挥手,示意于禁自行安排即可。
晌午已过,众人吃过干粮后,再次启程,阳都县。
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际,一群人急赶慢赶,总算是来到了阳都县诸葛府门口。
“请通禀你家老爷,就说府上侄子、泰山郡丞之子来访。”于禁给了门房名帖,表明了身份。
“各位稍待片刻,我这就上报府中。”门房闻言,忙交待了两句,就急冲冲跑回府里。
不一会儿,就见府门里走出二个人。领头的,一个身穿素白练功服,脚步轻盈,这人唤诸葛诞,颇有勇力;随后的,一个衣着彩蓝锦,行风阵阵,这人叫诸葛绪,笑如春风。远远地便听见走在前面的人喊:“可是堂弟阿瑾、阿亮来了?快快进来。”
“见过堂兄,小侄在此向大伯请安,大伯近来可好?”诸葛亮和诸葛瑾忙行礼拜见。
“父亲去南阳访友了,不日即返。二位堂弟,快请进府,让为兄为你们接风洗尘,也好休养歇息。”诸葛绪虚扶了下,急忙出言,将二人迎进了府里。
待众人在宴厅坐定,酒已倒,杯皆满,琳琅满目的菜肴已上齐。
“来,这一杯就当为兄给大家接风洗尘,请满饮。”诸葛诞抬起酒杯向大家遥敬。
“多谢大兄,来,干了。”诸葛亮和诸葛瑾为答谢意,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酒过三盏,菜过五巡。
“不知二位贤弟路途遥远,独自回来,却不见叔父?敢问所为何事?”诸葛玄不在家,诸葛诞只好暂行府事,询问堂弟们的来意,以便早做安排。
闻言,诸葛瑾望了一下诸葛亮,示意让诸葛亮来回答,以解众人之惑。
“不瞒二位堂兄,此次我们回来,乃是先祖借梦传言一事,亮梦见过先祖诸葛丰,先祖曾有言:我诸葛一氏当兴,应运之人在我们年轻一代,还说为了家族的兴盛,诸葛一氏须走出琅琊,广建根基,方能传承绵远。”诸葛亮娓娓道来。
听到先祖借梦传言,又说到要将诸葛氏走出琅琊,散落到各地,生枝落叶,诸葛诞两兄弟既感到诧异,又心生波澜。毕竟这么大的事,明显已超出了诸葛诞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二位贤弟,此事事关重大,父亲回来方能定夺,还请二位贤弟在府里住下,待父亲回来再商议不迟。”诸葛诞平复了下心境,将此事推给了诸葛玄。
“也好。今日我们兄弟几位在此,便不谈其他,只念兄弟情。无论将来哪一天,在哪里,你们都是诸葛家永远的兄弟。”诸葛亮想起了以前诸葛兄弟各侍一家,不禁感慨。
“对。我们都姓诸葛,永远都是兄弟,为诸葛一族扬名天下而努力,为诸葛一氏壮大强盛而奋斗。”诸葛绪激动不已,又举起酒杯。
众人相呼应,一时酒席上,推杯换盏,络绎不绝。
“敢问各位兄长,世事如棋局局新,若他朝世道有变,天地浮沉,可有何志向?”诸葛亮知道世家的子弟从小耳濡目染,熟读经书,又对朝野之事多有博闻。当下时机不对,只好假设将来有变,以此了解各位兄长的志向。
毕竟,他并不了解各位兄长的想法。毕竟,如今朝堂宦官当道,世风日下,想出头比登天还难。
“要是世道有变,我将来要当一个大将军,统帅三军,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威名赫赫,可止小儿夜啼。”性子较急的诸葛诞抢先说出自己的理想。
“我嘛,我要使家里每一天都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有花不完的钱,能天天穿蜀锦,用江东的陶器,养洛阳的歌姬,做襄阳的船周游各地。”诸葛绪憧憬着自己变身成为春秋战国的范蠡、吕不韦。
“大兄,你呢?”诸葛亮问起了坐在旁边,深思良久的诸葛瑾。
“我希望能读到世间所有的书,每个人都能读书,读有用的书,用书中的知识来治理田野,治理山川,治理大河,治理朝堂。古往今来,那些丞相、相国都是强征博引,闻多识广之人,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诸葛瑾一脸沉醉未来那个身穿相服,头戴翎帽的自己。
“各位兄长,都是有大志向的人,我们兄弟几个必当要相互扶持,共同进退,方能早日实现梦想。俗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诸葛亮向在位的人伸出了手。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共勉!”诸葛诞几人也伸出了手,四人紧紧地握在一起。
在很久以后,人们谈起了历史,称此次握手为帝国之盟。
“亮弟,那你将来想做什么?”诸葛绪突然想起诸葛亮尚未说自己的志向。
“天道有变,亮必取之。”诸葛亮握着的手,猛然用力。
第10章 说服诸葛玄()
兄弟相聚,当浮一大白。
众人喝到月上柳梢头,夜谈甚欢,待到酒劲发作,方由家奴扶进厢房,各自休息。
隔天,诸葛诞和诸葛绪又邀请诸葛亮两兄弟到府里附近各处游玩,皆宾至如归,恨不早些互访,白误时日。
嬉戏的时光总是转瞬即过,一眨眼儿就过了好几天。
这天,外出访友的诸葛玄总算回来了。
刚回到府上的诸葛玄便听管家汇报,说是弟弟君贡家的二个公子来了,不由心生欢喜,却一时无法相见,原来今天两人被大儿诸葛诞两兄弟拉去城东的河边垂钓去了,只好待在府里静等,等众人回来,也好相问两人为何独自出外,登门造访,以消心头之疑。
一盏闲茶,很快,日已西斜,倦鸟归巢。
一群人三五结伴而行,尚未见人影,便闻嘻哈欢笑之声由远传近,走到近了,只见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