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并起,诸雄同辉的局面。至于今晚的事,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待我下山,顷刻部署一番,定可消弥于无形。”

    “那《太平要术》本是得其主,天时地理人和已是居二,然而人心难测,仙书有灵,故而另寻新主,也算是功德一件。此次大乱将启,汉室倾颓,作为仙书引缘之人,理应再送去一场造化。老道,要不与我一起下山?以你之能,定可使这天下太平早日实现。”

    南华老仙极为自信,笑眯眯地好像三四岁小孩童般,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好像怕自家长辈责罚似的,连连辩护。末了,还顺便忽悠邀请对面坐着的老道。

    “下山,自是要下山的。这混乱世道,百姓多苦,正是救死扶伤,治病医人的好机会。不过,我于吉可不想和南华老仙你混在一起,怕被你卖了还帮你数钱呢。”

    “虽说你身为南华山得道天仙,一身道法惊天,不过以老道看来,你的眼光却是水得很,每次所挑选之人,尽皆被俗世所污,名利所变。不与你同道而行,还能提高眼力,免得看走眼,可就吃大亏了。”

    于吉反而落井下石,将南华老仙的糗事一说再说,势将嘲笑全力反弹,尽数送还给南华老仙。

    可惜,南华老仙却不以为意,已是活过了不知多少年头的人,自然不会对片言只语而中激将之计,被引起任何不适。甚至,南华老仙心静如水,无论是什么话,还是什么事,皆是淡然处之,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他的内心一丝波动。

    南华老仙仍是笑了笑,道:

    “枉我用南华山千年之清茶请你喝了,纵是那水,也是取自于悬崖峭壁,非百年之晨露寒泉不用,你倒好,一句好话都没有,仍是一股臭脾气,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也罢,世间百万道,一道三千人。既不同行,那我等就再比一比,看谁找的弟子或传人在这东汉表现优异,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南华老仙嘴里说着计较,实则只是有心开玩笑,似乎插科打诨已成习惯。言语之间,对于吉愿意下山之事,也是感到欣喜。

    于吉说的没错,南华老仙喜欢清净,素来与人少打交道,虽然道术精深,可眼力却并不老辣,比之于吉这种救人治病,游走于万千人世的仙人来比,自是不如。

    因此南华老仙做事,素来看重天道,顺天道而为,而少测人心。这一点,就颇为把柄,常被于吉和左慈二人诟病。

    南华老仙、左慈、于吉,被众多的弟子与徒儿合称为“汉末三仙”。

    道有不同,人情皆通。三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感情,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好友。

    “哪里还用比,每次都是你垫底,你就好好准备好茶与仙果,待天下太平,百姓思安之时,看我和左老道不吃穷你才怪。”

    于吉也知南华老仙的性子,收敛了火爆的脾气,不和南华老仙争执。于吉爱和人争执,可这南华老仙就像块呆愣石头,无论你怎么激将,或是言语轻挑,皆是不中计,不上当。

    于吉久了,也倒学了些修心养性。

    “走也。”

    言罢,只见南华老仙和于吉皆双双消失,遁走于四方,神游天外。

第128章 灵觉初启() 
诸葛亮在军帐之中,并不知道整个大汉天下已是四方云动,波涛暗涌。眼前的人书,已是无法再从中窥探再多,诸葛亮也不愿继续苦闷在帐营内,就揉了揉双眼,站起了身,准备走到外面散散步,歇歇心,好修复一整夜看书的疲惫。

    诸葛亮伸了伸懒腰,缓慢地向外面走去。诸葛亮正在寻思是否应该明天将人书还给张宁,不然被张宁发现人书在他手里,就变了一个味道,不问自取谓为偷。

    如今虽是诸葛亮无意之中捡到张宁掉落的人书,却也失了正大光明,若是没有物归原主,总是觉得心里有种贼兮兮的感觉。

    诸葛亮边走边吹着凉风,欣赏着今晚美丽的夜色,可惜之前在军帐之中,对于刚刚发生的一切,却是毫无所知。毕竟,那些流星般的火花,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若非有心观察之人,是不会发现天空的异变,除非是像南华老仙、于吉和左慈那样的存在,才能将世间发生的种种,明察秋毫,尽在掌握。

    于是,诸葛亮自然也没看到那一幕,所以心情愉快地散着步,就差哼着小歌,表达下捡到至宝人书的高兴了。

    夜风送爽,月明星稀,可惜这一世诸葛亮还太小,还没有结交到曾经相谈甚欢,相处得来的那些好友,只能独自一人享受这静谧的晚景。

    诸葛亮逛了一下军营,发现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去处,无聊得很。去找高堂隆、邓茂他们嘛,又怕他们不自在,去找赵琰和张宁,恐怕会被人以为胁迫过急,这都不是什么好主意。

    想不到曾经的蜀汉丞相、大军师,多少文臣武将围绕在身边的诸葛亮,居然会变到如此地寂寞,也许军旅生活就不该在这种年龄经历。

    毕竟,这么小,大概所有像诸葛亮一样大的人,要么在家中跟着先生读书识字,要么就在家里附近的田野每天到处游玩,诸葛亮觉得虽然保留了大量的家财,为家人将来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似乎又背负的太多了些。

    略略感到有一些压力,想到如此,加上刚才长时间地观看经书,劳心费神,诸葛亮突然感到有些头脑发胀,精神不佳。于是,诸葛亮结束了今晚漫无目的散游,一步一步地往回走。

    军营之中,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高度警惕,长期有军兵巡逻的,哪怕是在深夜,也是灯火通明,军纪严明,不会有一丝的松懈与懒散。

    诸葛亮回到属于自己的军帐之前,见到几个军兵笔直地站着,守卫着他的营帐,军兵没有一点倦意与困盹,仍然保持着生龙活虎的精力,两眼炯炯有神,扫射着四处的动静,坚决排除一切危险与有害的可能。

    诸葛亮原想走进军帐,回到床上,盖上被子,蒙头就睡,好好睡一个大懒觉,这样明天就能精神倍好,神清气爽了。可今夜长时间的苦读与出去散步走了这么多的路,竟是有些口渴难奈。

    诸葛亮打算让军兵前去泡一茶水,好解解一时的口渴。只是用神过度,精力疲软,诸葛亮没有太多的精神,但素来在人前不愿示弱,总是表现得很强硬。

    诸葛亮还是强行聚集精力,凝神向帐前的军兵看望,正准备开口,叫唤军兵前去泡一杯茶水,结果一看,却是惊得诸葛亮久久难以回神,目瞪口呆,不明所已,惊心动魄。

    只见,那军兵的头顶竟然有一串白气,凝而不散,直达云霄,白气犹如晨露,犹如炊烟,诸葛亮不明白那到底是什么,该如何称呼为好。

    毕竟,以前诸葛亮从来没看见过人的头顶上,竟然会有白气缭绕,围聚于顶。向来礼敬鬼神,深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诸葛亮自然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溪,事出异常必有因。

    但诸葛亮想来想去,虽说重生算是一件怪事,可也已过去好几年了,一直都是相安无事。近来发生的,算是平常,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可关注的人与事。

    对了,除了从张宁身上掉下来,被诸葛亮捡到的《太平经》中《太平要术》篇,哦,不能再叫《太平要术》了,已是被诸葛亮通读,从而显化真身,成为混沌初开,天地人三书之一的人书了。

    难道是那人书搞的鬼,引起的异象,才令诸葛亮能看到人的头顶上那团白气,可那团白气代表的又是什么呢?诸葛亮直觉自从遇上了张宁,就仿佛总有一大堆事,接踵而来地想不明白,甚伤脑筋。

    诸葛亮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于是假装不动声色地说道:

    “去,渴了,给我弄杯茶水来。”

    诸葛亮先是吩咐那个头顶有白气的人去干活,为他泡一杯茶水,待那人走远了,诸葛亮就想再像刚才一样,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盯着另一个军兵,看是否仍有异象。

    “遵命!”那军兵脆脆地答了一句就大步离去,前去完成命令。

    那人一走开,诸葛亮就勉力睁开大眼,直勾勾地盯着旁边的另一个军兵,另一个军兵突然被诸葛亮竟然眼神怒睁,死死地盯着他,一时被看得发毛,心惊胆战,还以为得罪了诸葛亮呢。于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军兵害怕地小声询问:

    “主公,有何吩咐?小的这就去办,绝不敢有一丝怠慢,必不负主公所托。”

    那军兵怕得都差点要哭出来了,别说是面对诸葛亮了,就算平日里面对高堂隆,这些大头兵也极怕身在高位之人。眼下诸葛亮却不知是发哪根神经,突然想与这些小小的军兵有交集,过不去。

    “无他,我有些累了,扶我进去休息吧。”

    诸葛亮发现当他再用力紧盯另一人之时,却是再也不见白气冒出,甚至是什么都没发生,也不知是心力消耗过大,导致没法成功,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只好假装让军兵扶他进去休息,消除因诸葛亮的怪异行为而引起的尴尬气氛。

    诸葛亮不知道的是,那是灵觉初启。若有修道之人在此,就会发现诸葛亮的灵性已开,道根已悟。

第129章 望气一术() 
诸葛亮没有成功炮制,反而因为再次劳心费力,导致这回是真的累得只想睡大觉,就连口渴也难掩倦意,口中哈欠连连,回到军帐,待军兵送来茶水,诸葛亮也只是草草地饮了一二口,就卧床而睡。

    虽然不知那团白气是什么,但诸葛亮不急,人生长着呢,总有一天会揭晓的,先好好睡一觉,待明日再试试看,说不定会有所不同。

    反正若是出现,自然不会再轻易消失,诸葛亮多多少少还是希望那是有用于他的东西,所以有些期待。

    第二天,诸葛亮没敢懒床,早早地起床,心里惦念着昨晚出现的异象,若是不弄个明白,诸葛亮怕以后的日子都过得疑神疑鬼了,穿戴整齐,洗漱之后,就连早膳都没顾得上吃,就急急地冲出军帐之外,准备找一个军兵来试验下昨天的猜想。

    诸葛亮出了军帐之外,发现昨晚的军兵尚未换防,还是昨晚的那一拨,于是不知是对昨天那个军兵有了一些印象,还是刚好凑巧,诸葛亮颇为恶作剧地,又挑选了昨晚那个军兵。

    那军兵就一直没能忘记诸葛亮昨晚的怪异,原想再等一会儿,换了军防就好了,以诸葛亮日理万机的情况,肯定会记不住他这个军兵的,这样就相安无事。

    想不到今天早早地,尚未鸡鸣,天放大白,诸葛亮却就来了,更是像昨天一样,死死地盯着他,真的是吓得那军兵头皮发麻,心毛得要炸。

    好在,诸葛亮没有像昨晚一样,盯着军兵久久不放。因为诸葛亮测出来了。诸葛亮对那军兵聚精会神,集中精力,奋力一看,那军兵的头顶果然再次出现一团白气,比昨晚那军兵多了淡淡的青色,白中渗青。

    而昨晚被诸葛亮看了一会儿,头顶出现白色气团的军兵早上却发现已消失不见,料来头顶上那团气体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为何如此地肯定?那是诸葛亮见激发了昨晚那军兵头顶的白色气团后,一时兴起,就又换了一个军兵,同样的操作,同样的将精力对准,脑海里想着,然后用力一看,也是一样的结果,果然冒出了和昨晚最先激发的军兵一样的白色气团。

    一连续激发了二个军兵头顶上的白色气团,诸葛亮感到有些累,微微地疲惫,好像心力交碎,疲劳过度一样,急需休息。于是,诸葛亮又走回了自己的军帐,回到刚离开不久的温床上,闭目养神。

    诸葛亮躺下之后,虽闭上了双眼,大脑却无法入睡,一直在运转,思索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良久,诸葛亮才理清了一下头绪,暗暗自问:

    “难道这是学习了《太平要术》之后,又看了人书,才导致的么?”

    “莫非,这是传说中先秦炼气士的望气术?”

    诸葛亮不敢肯定,只好不断回忆曾经看过、读过的相关先秦炼气士所修习的望气术,希望参照这些提到的只言片语比对出,这到底是不是望气术,了解到自己遇到的这些异象是好是坏。

    先秦,一个离大汉并不遥远的历史时代,凡是汉高祖刘邦推翻的秦朝建立之前年代,都归属于先秦。传说中,三皇五帝到秦前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朝代,奇人辈出。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先秦之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比如大汉目前流行的占卜之术,就源自夏商时期的甲骨文,许多流传于世间,被平民百姓所知晓的宝剑名刀,皆出自殷商的青铜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